APP下载

校政企联合服务“三区”茶叶科技 助力边疆脱贫
——以云南农业大学茶学“三区”项目社会服务为例

2021-11-30杨广容康进仙胡太邦李家华

智慧农业导刊 2021年22期
关键词:三区茶树茶园

杨广容,谢 瑾,康进仙,胡太邦,李家华*

(1.云南农业大学 茶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2.盈江县华康高山生态茶业有限责任公司,云南 盈江 679300)

云南地处西南边疆,也是我国少数民族、特有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大省。云南特有的低纬高原地理条件,造就了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茶树自然资源优势,使其生态环境特别适宜发展茶叶生产。经60多年的努力,云南普洱茶、滇红和沱茶等已发展成为享誉世界的品牌。2020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第一位,分别为714万亩和41万吨,分别占全国的15%和16%左右[1]。云南茶区主要分布在普洱、西双版纳、临沧、德宏等少、小民族,如哈尼族、布朗族、基诺族、阿昌族和景颇族等山区的村寨或乡镇——山高林密、交通困难、农村产业经济薄弱单一,茶叶是很多村寨唯一农业经济来源。然而,由于区域社会及经济发展滞后带来的广大茶农文化素质偏低,农业技能、经营管理等综合素质不足问题,导致茶园生产基础设施滞后、优势茶树品种布局混乱、新型农业经营第一主体缺乏;加工环节、茶叶精深加工不足,产业链短、经济效益低,未形成“产学研”联动的机制,茶叶科研成果转换能力差等[2]一系列发展困境。2012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从农业科技创新、技术推广水平等方面指出,发展农业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农村经济发展一个重要的起点。

目前,我国农业科技特派员已经成为加速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在农业产业化、机械化、科学种植和管理及农业组织创新等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创造性实践,为我国农业领域的转型升级积累了宝贵经验[3]。近年来,云南省科技厅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政府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把精准扶贫与科技兴农结合起来,通过实施《云南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突出“三区”农业产业资源特色与优势,结合高校专业人才与科研优势,大力增强科技服务对“三区”经济开发和产业脱贫的支撑力度。

根据2015年和2016年云南省科技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实施方案》的精神,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云南农业大学茶学系相关人员被选派到盈江县华康高山生态茶园有限责任公司进行“三区”科技服务。依据公司茶园生产管理特点、茶叶加工水平及市场经营现状,结合我系师生在茶叶栽培及名优茶加工方面的教学与科研优势,深入企业开展多层面的茶叶专业技术指导,为企业优化茶树品种与茶类生产、改善茶园规划与茶树栽培管理、提高制茶水平与经济效益方面做出了应有的努力。同时,也丰富和提升了我系师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产业科技服务能力。

1 项目概况及科技服务内容,茶叶生产助力乡村脱贫

受援企业位于云南省偏远的盈江县芒章乡芒章村景颇族为主少数民族村寨,距离县城有90多km的山路,海拔1 500~1 600 m,茶园面积近2 000亩,企业周边农村山地多,主要栽培玉米、甘蔗,平地少,主要栽培水稻,农业生产生活环境相对落后。茶企处于起步阶段,茶园生产基础设施薄弱、茶叶加工设备简陋、茶叶生产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能欠缺等,总之,从茶园品种布局和茶树栽培管理到茶叶加工及市场销售,一方面急需专业技术指导、规范各种管理技术措施,另一方面,茶叶生产及管理骨干技术人员文化技能较低,学习接受能力不足,需要耐心仔细地培训与指导。

项目在州、县科技局和茶技站的帮助及学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开展以下服务。

(1)茶园基础设施规划与建设方面,完成茶山水源地查找及利用规划,为茶园灌溉、生产和生活需水提供条件;优化茶园种养结合、茶园养羊规模,合理建立堆沤肥池,开展羊粪及各种生产生活废弃物循环利用和增产增收。

(2)在茶树栽培管理方面,合理布局茶园遮阴树,增强茶树通风透光,减轻病虫危害;对公司从福建引种的两个乌龙茶茶树品种的生物学性状、光合能力、制茶品质及其茶饼病抗病性进行检测与评价;进行茶园生态环境土壤、水及大气检测,有机茶园认证规程,规范有机茶栽培管理措施,积极推进公司茶园有机茶生产和认证进程;对茶农进行茶树病虫害防治及茶叶采摘技术培训,以提高茶叶产量与品质。

(3)茶叶初制与加工方面,结合茶叶初制规模分析制茶机械配套设备添置与完善,解决茶叶加工机械简陋的问题,进行名优绿茶、红茶、乌龙茶和普洱熟茶加工技术的多次培训及生产指导,并对各种加工工艺制得的产品进行品质检测、分析和研究,对产品进行客观评价,以此科学指导企业茶叶加工,提高产品质量。

通过该项目科技服务,促进了企业主管、技术骨干和茶农掌握科学、合理的茶叶种植技术,规范、健全的制茶技术和安全、环保的茶叶生产理念,有利于茶园水土保持、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户种茶积极性和经济增收。公司经过10 a左右发展,已带动周边农户242户通过种茶或采茶增收创收;2016年公司通过收管农户弃管茶园1 300余亩,仅按鲜叶产量300 kg/亩、3元/kg计算,农户增收就达117万元;公司新植乌龙茶50亩,按鲜叶产量400 kg/亩、10元/kg计算,可增收20万元;此外,据统计,公司每年支付周边村寨农户采茶及各种茶园管理的临时工费用达60万元,部分农户的增收可达1万多元,增收少的也有几千元,户均增收5 400元。目前,公司已开发茶叶基地3 800亩,在生产绿茶和红茶产品的基础上,逐步开发乌龙茶、普洱茶茶叶产品,在县城已建立起了茶叶精制厂,为进一步扩大茶叶生产规模和提高产品质量奠定基础,公司也成为集茶树品种种植和茶类加工多样化,茶叶生产、加工和销售一体化的县级、乡级现代化龙头企业。

公司逐步形成有机、健康、环保的茶叶生产理念,年产各类茶叶近千吨,产品多次参加北京、上海、广州等地及全省各种茶叶博览会,品质上乘,获奖多项。公司通过自身不断地发展壮大,不仅带动芒章乡芒章村村民增收与脱贫,并进一步发挥茶叶生产优势,融入全县脱贫攻坚战略,与勐弄乡签署上千亩老茶园改造培训及鲜叶收购与加工,很大程度上促进偏远的少数民族村寨农民就近就业创收,农民种茶有销路,一年种茶、年年受益增收、世代受益。公司将充分发挥茶叶的特色产业生产优势,在全省“三区”脱贫攻坚战略中,积极推进“一村一品”产业扶贫、精准脱贫,通过“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新发展理念振兴边疆民族地区的乡村建设与发展。

2 充分发挥学校师生人才优势,积极拓展科技服务内容,提高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及人才培养质量

项目服务期间,充分发挥学院师生茶学专业人才在茶叶栽培、加工与茶叶品质方面的教学、科研优势,不仅组织相关教师对企业骨干技术人员及茶农进行茶叶栽培与加工技术培训,同时,结合茶学专业本科学生的教学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实验研究,组织2012-2014级茶学、茶艺学生近百人次(d)对茶树品种光合能力、茶园土壤养分、茶树病虫害防治和茶叶加工与品质成分进行生产实习、调查与检测等研究,为项目科技服务提供生产与研究的技术人力支持。与此同时,项目实施也为学院师生教学与科研提供良好的条件和平台,为2012-2014茶学6名毕业生提供有关茶园土壤研究、茶饼病调查研究及茶树光合能力研究论文各6篇,并支撑了2012级和2013级茶学、茶艺专业数十人的教学生产实习。使广大茶学系师生深入茶区了解茶叶生产现状,不仅促进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培养,同时提高了教师的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及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开展项目科技服务,利用我校茶学专业已形成的科研文化优势和人才优势,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推动茶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提质增效升级的新阶段,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对新时代茶业人才培养、科技服务“三农”和助推地方经济发展提出新要求。在此背景下,作为地方茶叶人才培养的茶学院,要充分发挥区位人才培养优势,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和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茶学人才,倾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服务。通过科技服务、“产教”融合发展,不断完善学生职业教育和培养、培训体系,在增强学生专业自豪感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科技创新潜能与社会适应力。目前盈江县华康高山生态茶园有限责任公司以发展成为我校茶学专业教学实习基地,改善我校茶学专业实践教学条件及促进师资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3 与地方科技生产推广研究项目相结合,校政企协同推进科技兴茶

本项目“三区”科技特派员积极组织学院师生积极参与企业科技服务,协助企业完成县科技局“云南盈江高海拔乌龙茶茶树品种引种试种试制”项目的调查、测试及研究分析,2019年,协助公司完成《云南盈江高海拔乌龙茶茶树品种引种试种试制结果分析》报告,对乌龙茶茶树品种红心铁观音和金萱从福建引种云南后的生物学性状表现、茶饼病抗病力和制茶品质等方面深入研究,对企业提高茶叶栽培水平、产量和提质增效具有重大的科研和生产价值。在项目的实施期间,结合受援企业茶园基地的茶树品种资源优势,与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进行茶叶推广服务性科研合作,深入开展福建引种乌龙茶茶树品种和云南主要栽培茶树品种的光合特性及制茶品质的比较性研究与分析,其部分研究成果已发表于《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不仅在云南乌龙茶茶树品种的引种栽培上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同时促进当地茶叶科学栽培及制茶知识的普及推广。

总之,项目服务充分体现了高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的主要职能。科技服务是高职院校职责所在,高校自身发展的必经之路。茶学作为传统的区域生产特色鲜明的学科与专业,其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科学研究”主要致力于应用研究,“社会服务”更多的也是面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而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结合起来就是科技服务。在当前的精准扶贫工作中,高校要充分发挥人才优势,为基层提供政策及技术咨询、规划设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等技术服务,科技扶贫也是非常重要的扶贫方式。科技服务能使专业与区域产业对接更为密切,教师能及时了解行业前沿信息及技术发展趋势,积累实践工作经验,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学生通过参与科技服务,把专业知识与服务项目结合起来,引入毕业设计(论文)中,实现产学研结合,提升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为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科技服务实施期间,在读本科及研究参加企业产品研发,为提升茶叶加工水平提供理论依据,并形成产品研发论文《不同加工工艺对“云抗10号”滇红工夫茶品质影响》,并投稿发表于《食品研究与开发》刊物上,为促进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提供实践条件。

“三区”科技服务制度及实施,增强了政府和高校在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角色作用和服务意识,实现了企业在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强化产学研合作、畅通校政企关系方面的作用,提升了高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相信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三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猜你喜欢

三区茶树茶园
茶树吸收营养物质的特性
山西进行渔业养殖“三区”划分
中国西南 茶树和中华茶文化的起源
高淳区人大常委会调研侨务“进三区”工作
茶园飘香
山东省茶园绿色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周宁生态茶园
茶园观色
伞兵三区海上起义的前前后后
茶的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