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瓶梅》主要人物原型论
2021-11-30木斋
木 斋
(重庆大学 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重庆 400044)
一、概说
本文首次近乎全面系统论述《金瓶梅》自西门庆、李瓶儿以下超过二十位书中人物的原型来源,包括本书作者在书中的人物形象,每位人物基本都要指出其史料之来源并尽量与书中故事作出对应。将《金瓶梅》全书主要人物几乎是“一网打尽”地在一篇论文之中阐述,对于金学研究而言,本文属于开天辟地的第一次。此前的相关研究,就笔者视域所及,多为零散的猜测式的孤立论证,盖因未能找到真正的作者,因此,书中的主要人物的原型来源,也就自然是零散的、只言片语的、猜测的、牵强的论证;反之,如果找到了此书的真正作者,其书中人物的原型来源,必定就会如同万斛泉源,汩汩而出,相应的史料,也会汗牛充栋,不胜枚举矣!
笔者注意到,此前并非没有学者怀疑过此书写作的现实背景主要在湖北的麻城,但却猜测了无关的人物为此书作者;对于怀疑李贽是此书作者,自古至今亦不乏其人,但终于只能徘徊于破译的门前而不能更进一步,正是由于未能以逻辑推理的方式,进一步找到书中主要人物,特别是西门庆的原型来源,由此错失了破译《金瓶梅》的历史机遇。《金瓶梅》是李贽以其死敌耿定向作为主要原型人物加以揭露的作品,由于不论是撰著者李贽还是被揭露者耿定向(可称为核心人物),连同书中涉及其他人物(可称为其他主要人物),都有大量的著作流传,为研究金学者提供了大量宝贵的一手实证性史料;但同时也为本文的写作出了难题——无限丰富的原型人物史料,与论文的篇幅限制,构成了无法克服的矛盾。因此,本文采用概览的形式,先期对《金瓶梅》的人物原型作出概要性质的解读,以方便后来者有一个全景式的鸟瞰。
本文体例首先分为几个类别:1.以西门庆及其家族为中心的人物原型,包括西门达、西门庆、潘金莲、李瓶儿、花子虚、孟玉楼、吴月娘、孙雪娥、应伯爵等;2.以撰著者李贽为中心的人物原型,包括磨镜老人、李智、黄四、温秀才、云理守、常峙节等;3.其他二类人物原型,包括书中的卜志道、祝实念、王招宣、王三官、林太太、蔡状元等。其中有一些人物属于连带关系,譬如花子虚属于一般二类人物,理应放在第三部分阐述,但由于其具有对李瓶儿的依附性,为了阅读的方便,安排在李瓶儿前后阐述。
需要说明者:1.以上所述的书中主要人物,无不一一吻合李贽、耿定向论争的原型人物或是原型文字,因此,本文主要记载诸多人物史料性对比,并不做详细解读和阐述。其中唯有陈经济的原型材料付之阙如。其原因,大概是因为陈经济(崇祯本名为陈敬济)这一名字,可能与万历时代真实人物的关系过于明显,而耿定向家族实际上在大约耿临终前的两三年,已经对李贽以耿家为原型写作《金瓶梅》有所耳闻,因此,才会有对陈经济这一人物原型史料的有意遮蔽。2.总体而言,李贽撰著此书,其采用的基本方式是信手拈来、游戏三昧。在此原则下,采用何人何事作为书中的素材来源,往往是灵活随意的、为我所用的、无所顾忌的,甚至是肆无忌惮的。或云,李贽是某某宗教的教徒,不会写宋惠莲烧猪头;或云:本文解读林太太原型人物为李贽晚年恋人梅澹然,李贽安肯将自己的恋人描写进与西门庆热战的故事?或云:本文将书中的李智、云理守等的原型人物解读为李贽,李贽安肯将自己写得如此不堪?凡此种种,皆为以凡俗之心解读李贽。
李贽其人,不仅“不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焦竑语),而且,是“颠倒千万世之是非”(李贽语)的所谓“异端邪说”者,万不可以世俗观念来理解书中令人惊骇的种种想落天外的写作方式。当写到西门庆二战林太太之际,作者李贽早已经化身为西门庆了。换言之,西门庆的原型不仅仅是揭露耿定向,也包含了对自己人性的揭露和批判——此一种揭露和批判,涉及到了对全书主旨的更深一个层面的理解,对人欲的纵情写作,既有对道学家的揭露,同时也含有对人欲的高扬,对情欲解放的呼喊和赞美、欣赏。李贽写作此书原本的宗旨就是揭露,所以,即便是对自我在书中的形象,也全然不顾及廉耻——他本身就不讲儒家的礼义廉耻。
大体而言,《金瓶梅》取材的原型人物,主要来自于以下几种:1.直接取材于《水浒传》,或说是直接从其中嫁接的人物,主要以武松、潘金莲、王婆等为代表。此一类人物,基本不在本文的阐述范围之内;2.将水浒人物与现实生活原型结合改造而来的人物,西门庆即为其中的典型代表;3.与耿定向密切相关的人物,此一类为书中的绝大多数,其中如李瓶儿来自于耿定向《纪怪》中的相关故事,孟玉楼、吴月娘与李瓶儿三者,来自于耿定向的一妻一妾彭淑人和胡氏,陈经济则应该来自于耿家的姻亲陈。应伯爵来自于耿定向女婿,卜志道来自于耿定向弟子管志道,蔡状元来自于耿定向弟子蔡弘毅(第一个响应耿定向求儆书向李贽发去攻讦的人)等;4.与李贽密切相关的人物,如温秀才、水秀才、李智、黄四(李贽妻子黄宜人)、魔镜老人等;5.介乎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性人物,如王招宣来自于刘承禧家族,尚柳塘代指周柳塘,周守备来自于耿定向的亲家同时也是李贽的友人周思敬(友山)等;6.来自于古今其他人物,如花子虚来自于历史人物花云,吴典恩故事来自于万历二十年(1592)二月,宁夏副总兵哱拜子承恩叛乱,参见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一《哱拜哱承恩列传》[1](P264)。吴典恩在书中故事参见第九十五回 “玳安儿窃玉成婚 吴典恩负心被辱”,以历史人物中承恩的叛乱,来借用到书中吴典恩的负恩背叛主子;7.来自于耿定向及其弟子的文章。总体而言,《金瓶梅》可以视为是耿、李论争的延续,进一步则可以说,是有明时代思想史中心学分路扬镳的延续,是李贽由心学而走向独立的“人学”的具象阐发。
书中的故事原型与人物原型来源近似,如书中第一回“热结十弟兄”,“冷热”一说,出自李贽《答耿司寇》:“公又谓五台公心热,仆心太冷。吁!何其相马于牝牡骊黄之间也。”[2](P35)1598年戊戌,李贽有《过桃源谒三义祠》,写于南下途径江苏桃源县。诗云:“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谁识桃园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我来拜祠下,吊古欲沾襟。在昔岂无重义者,时来恒有白头吟。……天作之合难再寻,艰险何愁力不任。桃园桃园独蜚声,千载谁是真弟兄。但闻季子位高金多能令嫂叔霎时变重轻。”[3](P123)同年,耿定向全集刻成,其中多有对李贽的攻讦文章,李贽由北京出发乘舟南下,经南京去麻城,有感于与耿定向之生死论战而发此文,同时,呼应《金瓶梅》第一回热结十弟兄,此诗或可说是第一回的配诗,只不过由于隐秘关系而不能入配《金瓶梅》书中。
《金瓶梅》的艺术构思、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只有在洞悉这一写作大背景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不犯盲人摸象的迷途,也才不会出现就书中表层人物故事来确定全书主旨,以及定位书中人物的思想品格等问题。其中特别是对于西门庆形象的认知,若将其定位为万历时代新兴的商人代表,或是山东地区的恶霸流氓之类,都是从作品表层故事而得出的结论。以前述写作背景为基础,不仅是认识书中人物的指针,也是解读书中故事结构的基础。崇祯本开篇并不直接进入水浒中的西门庆故事,而是从李贽眼中的耿定向与自己的关系入手,所谓“热结十弟兄”,正是对自己开始寓居耿家的一个形象的暗指。
二、西门庆及其家族相关人物原型
(一)西门庆原型
西门庆原型,原本抄自于《水浒传》相关故事,但作者特意选择此故事而非彼故事,盖有谓也。主要是由于作者认为,采用这一故事,最能体现两者之间的思想论争,即人类的情欲问题;其次,也由于西门庆等人物,最能揭露耿定向伪道学之下的真实行状;最后,采用西门庆故事,最方便能展开耿、李之间矛盾斗争的始末。
耿定向(1524—1596),出生于甲申年十月初十,卒于丙申年六月廿一。故崇祯本以十月初十作为全书故事的开始时间,也借助潘金莲之口说出“申年来,申年去”,书中写官哥儿生于“丙申六月二十三日”,与耿定向卒之年、月分毫不差,都是丙申年六月,只是延后两天,以方便西门庆死后托生之意,而二十一日这一卒日,安排给了吴月娘的儿子孝哥的生日,意谓西门庆死后又托生为孝哥。
耿定向为万历时期著名的理学家,耿李之争的主要论争点在于对“情欲”的认识,两者分别以孔孟程朱理学和佛学为思想武器:其矛盾激化之开始,耿定向给周思久信中说:“卓吾云:‘佛以情欲为生命’”云云,可见两者之间论战,耿定向以儒家学说为武器,李贽则以佛说为盾牌开始论争。
关于西门庆之种种丑恶行状,是否为具有真实存在的生活原型依据,这一点,难以一一辨析,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是也。有关两者之间由热结弟兄到反目为仇的文献,可谓是汗牛充栋。当下仅仅抄录一条,李贽所写《寄达留都》尺牍中所说:“观兄所示彼书,凡百生事,皆是养资人者。此言谁欺乎?然其中字字句句皆切中我之病,非但我时时供状招称,虽与我相处者亦洞然知我所患之症候如此者也。所以然者,我以自私自利之心,为自私自利之学,直取个人快当,不顾他人非刺。……自私自利则与一体万物者别矣,纵狂自恣则与谨言慎行者殊矣。万千丑态,其原皆从此出。彼之责我是也。……彼责我者,我件件都有,我反而责彼者,亦件件都有,而彼断然以为妄,故我更不敢说耳。……而乃以责我,故我不服之。使建昌先生以此责我,我敢不受责乎?何也?彼真无作恶也,彼真万物一体也。……此报施常理也,但不作恶,便无回礼。至嘱!至嘱!”[2](P266)
此一尺牍,未署名姓,只以《寄达留都》为题。留都指的是南京,李贽与留都南京渊源深厚,特别是去赴任云南理守之前,正是从南京留都出发,李贽与耿定向的朋友、弟子,也多从南京留都时期结识,其中焦竑为代表。此书应是耿定向写了尺牍痛斥李贽种种恶行,收信人转述给李贽,李贽回复并为自己辨护之。
其中值得关注的信息主要有:1.“观兄所示彼书,凡百生事,皆是养资人者。此言谁欺乎?”彼书,自然指的是耿定向的书信,“凡百生事,皆是养资人者”,根据耿定向说法,李贽在麻黄一带寄寓为生,一切的生活来源,都主要养资于耿家。这一点,李贽反驳说:“此言谁欺乎?”但根据书中李贽原型温秀才、常峙节、磨镜老人等人物故事,应该是大体不差的。换言之,从人情伦理而言,李贽确实亏欠耿家的人情;2.李贽也承认自己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但李贽不仅承认自己自私自利,而且公然阐释自私自利的人生哲学:“我以自私自利之心,为自私自利之学,直取个人快当,不顾他人非刺。……”从哲学、社会学角度阐释了自私自利之学的存在价值,“自私自利则与一体万物者别矣,纵狂自恣则与谨言慎行者殊矣”,自私自利作为儒家学说的背叛者,迥然有异于世俗人伦的生命哲学,这无疑是此一个时代的思想先驱的叛逆言论,却有着甚至迄今为止都难以企及的思想光辉;3.李贽同时大大方方承认:“万千丑态,其原皆从此出。彼之责我是也。”这一点就为后来者提供了解读《金瓶梅》之丑化自我形象的思想源头;4.“彼责我者,我件件都有,我反而责彼者,亦件件都有,而彼断然以为妄,故我更不敢说耳”,此一段话语,分明指出:这些丑恶之事件件都有,只不过“彼断然以为妄,故我更不敢说耳”,既然不让我说,那我就换一个方式来说,也就是后来采用小说的方式写作的《金瓶梅》。西门庆原型问题,涉及全书的基本背景问题,必将贯穿于本人全部相关研究之始终,敬请参看相关论证。
(二)西门达原型
耿定向父亲名为耿金,故书中安排春梅之子名为“金”,但西门达只是一个西门庆家族的背景介绍,并无具体故事。“达”字,可谓是耿定向全集出现频率最高,也最具有思想纲领性的一个文字,单独以“达”字为文章标题的就有:《达》,其结句云:“所谓质直为完德也,彼肮脏自树,肆口浅中而自托于质直,则难乎其达矣。”(此处似乎直接针对李贽。)《立达》:“己欲达矣,即达人焉。”此外又有《观生记·序》:“天故贫我、困我,始稍稍伸我,而又病我,已乃达我。……所以成我也。”[4]《金瓶梅》为西门庆之父取名为“达”,意味耿定向终生强调的儒家学说中的“达”,不过是鱼水之欢之际的亲昵话语“达达”。李贽曾经长期在南京做官,熟悉吴地方言,故用吴语。
(三)潘金莲原型
潘金莲原型,原本抄录于《水浒传》,但也有几点值得关注:1.崇祯本第一回潘金莲出场的介绍:“他父亲死了,做娘的度日不过,从九岁卖在王招宣府里,习学弹唱,闲常又教他读书写字。他本性机变伶俐,不过十二三,就会描眉画眼,傅粉施朱,品竹弹丝,女工针指,知书识字,梳一个缠髻儿,着一件扣身衫子,做张做致,乔模乔样。到十五岁的时节,王招宣死了,潘妈妈争将出来,三十两银子转卖于张大户家。”将其安排在王招宣府中,这一背景是《水浒传》所没有的。王招宣的家族原型为麻城刘守有家族,与耿、李两家关系都很密切,尤其是对李贽而言,其晚年的恋人梅澹然,为其孙辈刘承禧守寡在刘家。至于潘金莲其人的真实原型具体为何人,或为真实从刘家而来,或为作者为了后来故事情节的方便而移花接木,不得而知;2.潘金莲的出生时间为庚辰年,作者是借用这一时间,来暗喻此书故事的一个重要时间点位,1580庚辰年,李贽从云理守辞官,从此开始了他一生流寓客子的职业作家人生经历,从而才会有了潘金莲这个新的人物形象。
(四)吴月娘原型
欲要了解吴月娘人物原型,必要了解耿定向的家族妻妾情况,吴月娘、李瓶儿、孟玉楼三位人物,皆从耿定向一妻一妾原型分化而来。焦竑有关耿定向的行状,披露了耿定向家族其他人的情况:(耿定向)“配彭氏,省祭公愈桢女,赠淑人,先十年卒。子一,汝愚,选贡,彭淑人出,娶彭,即乡进士公甫女。公甫死,先生岁时经济其家,终身如一日。……女一,侧室胡氏出,嫁户侍周公思敬幼子之复。孙三,应某,官生;应某、应某。”[5](P533)此一段史料,值得关注的信息:1.正妻彭氏,即彭淑人,早于耿定向十年而死,即1586年正月十四日死(书中将此日子安排给李瓶儿增加一日而为正月十五出生),彭淑人生子一,名为耿汝愚;2.彭淑人为乡进士彭公甫之女。公甫死后,“先生岁时经济其家,终身如一日。”此一句能够留存下来殊为不易。李瓶儿、孟月楼等嫁入西门家中,都带来丰厚的随嫁财产,可谓是西门庆资产的第一桶金。耿定向《观生记》也记录了他年轻时家中的贫穷以及娶到彭淑人的情况,与焦竑所记载的“岁时经济其家,终身如一日”基本吻合;3.侧室胡氏,生有一女,嫁给了周思敬的幼子周之复。周思敬在书中为周守备,书中的春梅便嫁给了周守备,则春梅的原型之一为耿定向之女,但采用的名字却是李贽晚年恋人梅澹然的“梅”;4.“孙三,应某,官生;应某、应某”,此一句意思含混,殊难解读。孙三,意思当是有三个孙子之意,但三个“应某”的含义不明。在这些记载中,不难读出吴月娘、李瓶儿、孟月楼、西门庆与李瓶儿之独生子官儿、西门庆独生女西门大姐以及应伯爵等人原型的蛛丝马迹。耿定向妻妾彭淑人、胡氏可能是拆分为吴月娘、李瓶儿、孟月楼三人,从名字来看,古彭城近于吴地,故取姓氏为吴,月字应来源于侧室胡氏,李瓶儿之李姓则取自于李贽所写的李翰峰;孟月楼名字同样来自于“胡”字的拆分。总体来说,吴月娘主要是彭淑人的原型,彭淑人生于1525乙酉年,年龄比耿定向小一岁,故书中也明确说明吴月娘比西门庆小一岁。书中写潘金莲:妇人低头应道:“二十五岁。”西门庆道:“娘子到与家下贱内同庚,也是庚辰属龙的。他是八月十五日子时。”对比前文介绍西门庆年龄,二十六七岁,正是暗指这一对原型人物之间的年龄差距。
(五)李瓶儿原型
李瓶儿原型主要来自于耿定向的一篇文章《纪怪》,详细讲了一个法师为人家作法来求族中妇人怀孕的故事,其中充满了灵异怪事,可视为一篇传奇小说。因此,李瓶儿故事中也多为怪异梦境,皆与耿定向所讲故事暗合。法师作法主要是靠一个瓶子,此为李瓶儿的“瓶”字来源:“闽秦宁人萧姓者,余友近溪惑之,谓其术能役鬼……此事类唐玄宗之于贵妃矣!又其数谓能为人接命,近溪曾授之。……侍者云:术士曾取一瓶,今不见何在,……司马凅其池,其瓶果在,瓶以油纸封口,其中用黄纸书:妾生年月,以针刺之,有书符其上,司马取碎之,其祟乃息,而妾有挟孕者,竟死焉。……”[4]此文名为《纪怪》,实则以鬼怪故事暗指李贽,起首即提及近溪,罗近溪(1515—1588),又名罗汝芳,江西南城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泰州学派的重要传人,被称为泰州学派唯一特出者,为耿、李两者之师。“闽秦宁人萧姓者,余友近溪惑之,谓其术能役鬼……此事类唐玄宗之于贵妃矣!又其数谓能为人接命,近溪曾授之。”先点明为闽人,李贽闽人也,罗汝芳与耿李二人皆有交往,“余友近溪惑之”,暗指李贽曾将罗蒙骗。
其妖术故事原文甚长,主要是讲述王导时候司马东泉“苦艰嗣息”(不生育),有士绅为其推荐了一个叶姓术士,为之作法除祟,司马认为家中的诸妾“宜子”,就不再用之,但家中忽祟,满屋子乱哄哄,有抚掌声,常聒人面,于是,司马仗剑击之,有血淋淋,随有纸片坠地,家人汹汹,不得安枕,各执利刃以坐。司马不得已,诱以厚礼令禳之。其人亦批发仗剑,为禳不得息。司马询诸原术卫士者,使者遂讲述了作法的过程:说此位术士,开始作法的时候取出一个瓶儿,忽然瓶儿就消失了,随后,术士占卜到此一个瓶儿常在某一个庙后池边伫立,若有所为者,于是,“司马凅其池,其瓶果在,瓶以油纸封口,其中用黄纸书:妾生年月,以针刺之,有书符其上,司马取碎之,其祟乃息,而妾有挟孕者,竟死焉。”
此一瓶儿妖术,李贽应该是分别采用于《金瓶梅》与它作中。其中要点:1.“此事类唐玄宗之于贵妃矣”,书中写了西门庆与李瓶儿经历一见钟情——误会分离——复合专宠——死后痛哭的历程,以吻合于“长恨歌”之恋;2.“又其数谓能为人接命”,书中将李瓶儿的生年安排在耿定向妻子彭淑人卒月日的后一日,彭淑人于正月十四日卒,书中为正月十五,意味彭淑人转世而为李瓶儿,李瓶儿故事中多有神灵怪异色彩,源出于耿定向原文的禳鬼故事;3.“瓶以油纸封口,其中用黄纸书:妾生年月,以针刺之,有书符其上,司马取碎之,其祟乃息,而妾有挟孕者,竟死焉”,《金瓶梅》的李瓶儿故事,基本按照这个提纲敷衍而来;4.此外,李瓶儿故事顺便结合了耿定向所讲述的郭璞智取江淮主人艳婢故事,而贱买婢女故事也用于后来春梅、金莲、雪娥等故事中。
(六)花子虚原型
李瓶儿故事本身就来自于怪异传说,李瓶儿还需要一个丈夫,这就是书中的花子虚。子虚,大概是来自于“子虚乌有”之意。花姓则应是来源于李贽《花将军》一文。花将军指的是明朝开国大将花云,为朱元璋早期起事的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对朱元璋早期事业贡献颇丰,以此对应西门庆早期财富的发达来自于花家资产;花云较早战死疆场,深得朱元璋赏识, 对应花太监与宫廷关系密切;花云临终之际,夫人郜氏将孩子托付给贴身侍女孙氏,而她自己却自尽身亡,以此对应李瓶儿之死和西门庆是否绝后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李贽《花将军》:“花将军一死,郜夫人安能独完?然能知花将军不可无后,孙侍儿之绝可托子,则其独具只眼为何如也!呜呼!郜氏往矣!孙氏而后其苦可知也。托付在躬,虽明知生不如死,而有口亦难说矣。”[3](P82)李贽撰写《花将军》的时间尚未找到资料,但应是李贽撰著《金瓶梅》开篇不久的时间点位,即大约1592年左右,李贽撰写此文,遂采用花云故事来作为李瓶儿、花子虚一对夫妇的原型故事进入书中。
(七)孙雪娥原型
前文其实也提示了《金瓶梅》在李瓶儿出现之后,随带而出的孙雪娥姓氏来源,亦可知作者原本出现的孙雪娥,其原型人物甚为吻合儒家道德的正面形象,却随着全书的情节需要而改变,但“郜氏往矣!孙氏而后其苦可知也。托付在躬,虽明知生不如死,而有口亦难说矣”的原型人物命运,在书中的李瓶儿、孙雪娥身上依然可以读出其结构性的吻合之处。将原本是传统道德标准的正面人物原型,写成儒家道德的叛逆,也是此书的普遍性现象。孟玉楼原型本为节妇,但却写成三次改嫁,参见后文。
(八)孟玉楼原型
孟玉楼原型来自于李贽与耿定向共同的朋友,在南京结识的李翰峰家族的一个官司,李翰峰死后,其妹原本嫁给杨家,“一嫁即寡”,后来出现“杨氏祖孙”想要继承李家家产,从而产生财产纠纷。“大抵杨氏家族贫甚,未免垂涎李节妇衣簪之余。”事见李贽《复士龙悲耳目吟》[2](P72),原文太长,恕不能全文引述。孟玉楼原型主体从李节妇而来,但李节妇年龄太老,移花接木到孟玉楼身上,实在有一点不伦不类,是故书中多次提及孟玉楼年龄大的问题,更通过媒人修改年龄小几岁,才能嫁给李衙内。这里其实是一个暗示,即作者大幅度修改了原型人物与书中人物的年龄。写到这里,李贽是否会粲然一笑,所谓游戏三昧,左抽右取,万物皆备于我,随我任意挥洒,任意选用,是也。
(九)应伯爵原型
根据焦竑在耿定向行状中的相关记载,耿定向女儿所嫁给的人为应氏,应氏的名字未能出现。焦竑为耿定向的入门大弟子,但也同时是李贽的挚友,李贽撰写《金瓶梅》,焦竑较早知道根底,也有可能传达给了乃师耿定向。焦竑赞赏李贽的童心说思想,但对李贽进一步以小说来揭露伪道学,特别是以乃师耿定向作为书中丑角西门庆来写作的《金瓶梅》,是不支持但也无力反对的。这一点从他在耿定向死后,他为耿写作有洋洋洒洒长篇行状,而李贽死后,却仅仅是应李贽之请,题写了墓碑“李卓吾先生之墓”七字而已可知。两者之间的关系微妙而复杂,可另文单论。因此,焦竑的耿定向行状不得不写,但又不得不曲为遮蔽。李贽写作此书,开篇热结十弟兄,随手拉来人物,先勉强凑够十人而已,但由于应伯爵原本作为耿家人物,李贽与之熟稔,故先拉入结义弟兄名单之中,以后的情节发展,遂成为帮闲的主要人物,一直到书中某一回次,才透露两者之间是翁婿关系。此外,书中第三十九回,吴道士将李瓶儿所生西门庆之子更改姓名而为吴应元,作者特意借潘金莲之口,点出一个“应”字。金莲道:“这个是他师父与他娘娘寄名的紫线锁。又是这个银脖项符牌儿,上面银打的八个字,带着且是好看。背面坠着他名字,吴什么元?”棋童道:“此是他师父起的法名吴应元。”金莲道:“这是个‘应’字。”
应伯爵的原型既然洞悉,乃与西门庆原型人物耿定向翁婿关系,则书中应伯爵的妻子春花的原型人物即应为耿定向之女,书中第六十七回:在“雪隐鹭鸶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这一提示性诗句之下,写了应伯爵与西门庆之间的一段对话:应伯爵和老婆春花生了儿子,应伯爵希望能借钱二十两,西门庆直接封给他五十两,应伯爵“将银子拆开,都是两司各府倾就分资,三两一锭,松纹足色,满心欢喜,连忙打恭致谢,……西门庆道:“傻孩儿,谁和你一般计较?左右我是你老爷老娘家,不然你但有事就来缠我?这孩子也不是你的孩子,自是咱两个分养的。……”这里实际是在透露两者之间的翁婿关系。
(十)陈经济原型线索
如前所述,陈经济的原型材料付之阙如。耿定向家族对李贽以耿家为原型写作《金瓶梅》早已有所耳闻,因此,才会有两者之间后来的所谓和解,特别是最后一次和解,由耿家主动求和,李贽象征性奔赴耿家,多少有安慰表演的性质。耿定向于临终之前两年,病中卧床写作自己生平传记性质的《观生记》,意在申明:“人之观我,莫如我自观我之明”,阐述“顾我自观,厥有生以来,天故贫我、困我……而又病我,已乃达我,间又抑我,……无非所以成我也”[4]的类似孟子“天降大任于斯人”的历程。
耿定向七十岁所写的《传家牒》更为清楚:“余生登七十岁矣!嘻!何所传哉?何所传哉!唯此弥六合贯千古孔孟这大家当是天付我辈承管的世业,不敢为小道异教破坏了。……不敢为淫骳(此字刻印不清)邪说混乱了……念此非我一人一家所得,私愿天启海内英杰,共志成当,籍此定久要盟。”很显然,这才是耿定向的临终遗嘱,其中之所针对,无疑是李贽的异端邪说,耿定向不仅遗嘱自己的家族,要将“唯此弥六合贯千古孔孟这大家当是天付我辈承管的世业”作为传家之牒世代传承,而且,呼吁“海内英杰,共志成当,籍此定久要盟。”希望海内英杰的儒家卫道士,共同结成同盟,维护儒道的尊严。这也是《金瓶梅》在李贽死后延宕了十余年方才付梓问世的根本原因。
耿定向全集,在耿死后两年的戊戌年(1598)才整理誊写,但应该是将最为敏感的材料有所删除。所谓敏感,主要是针对李贽《金瓶梅》中最为实证的陈敬济其人。耿定向《观生记》写到他十九岁时,“行至姻陈宅”:“壬寅,我十九岁,时家轮胥易役,从先大夫仲世父冒雪往应,行至姻陈宅,拟止宿,余观主人无留意,趣诸父就途。雪益缤纷,既至河浒,诸父褰裳涉冰以涉。傍睨诸父,肤赭如血,我衷切然若割也。”[4]写出了耿定向年轻时代生活困窘的惨状,其中姻亲陈家为何人?耿定向几乎全篇都不再提及,或是原文有其它文字而被后来者删除。由此来看,陈经济当为耿定向家族之姻亲,并为耿定向之所忌恨,陈家姻亲当在黄安北部归属河南的辉县,由于《金瓶梅》的影射关系,已经被设法遮蔽。
崇祯本第一回:“这西门大官人先头浑家陈氏早逝,身边只生得一个女儿,叫做西门大姐,就许与东京八十万禁军杨提督的亲家陈洪的儿子陈敬济为室,尚未过门。”耿定向记载的姻亲陈家,是否为耿定向本人的原配陈氏,并生有一女,其女长大后许配给陈家子弟?尚无进一步的史料,有待来者,进一步加以验证。但从耿定向此处的记载,正是他本人“余观主人无留意,趣诸父就途”,如果这一姻亲是耿家其他人的姻亲,决定权似乎不在晚辈的耿定向。观生记另记载,到“嘉靖二十三年甲辰,我生二十一岁,其年,彭淑人归我。”那个时代男子一般十六岁,女子十四岁即可成婚,二十一岁娶彭氏,显然很晚。《明会典》,刑部律例:庶人四十以上无子者,许娶一妾。根据焦竑的相关记载,耿定向妻子彭淑人,妾胡氏,但书中孟玉楼屡屡被称之为“三姐”,似应该是李贽寓居耿家所习惯称呼胡氏为“三姐”的原型,如此来看,彭淑人之前应该有姻亲陈氏。
三、书中其他主要人物原型
(一)白赉光原型
万历二十三年乙未:1595夏秋间,友人尚宝司少卿潘士藻去华新安人来访,与李贽剧谈因果。新安詹轸光(字君蘅,号问石,安徽婺源人,万历七年举人。)与潘廷谟到龙湖访问李贽。时李贽称詹轸光为小友。李贽《追忆潘见泉先生往会》:“偶一夕,有一姓潘者同一詹轸光偕至湖上见我。”此一詹轸光,似为书中的白赉光原型,书中第一回:“一个叫做白赉光,表字光汤。说这白赉光,众人中也有道他名字取的不好听的,他却自己解说道:……取这个意思,所以表字就叫做光汤。我因他有这段故事,也便不改了。”大概是李贽在此一年修补第一回,詹轸光来访,晚辈小友,时有玩笑,游戏增补以充数十弟兄。
詹轸光,谐音:粘枕光,詹轸光是晚辈举人,李贽和他玩笑或许有之。
(二)钱龙野原型
李贽于万历十三年乙酉1585年,离开耿家之后,徙居麻城,寓居周柳塘的女婿曾中野家。李贽《与弱侯焦太史》:“去年十月曾一到亭州(即麻城),以无馆住宿,不数日又回。今年三月复至此中,……有柳塘老一名德重望为东道主,其佳婿曾中野舍大屋以居我。”[3]书中曾中野成为帮助黄四解救危难的钱龙野,野,指的是曾中野,龙,指的是李贽所在麻城龙湖,钱,指的是“舍大屋以居我”的钱帛救援。书中第六十七回,黄四求救于西门庆,伯爵因问:“黄四丈人那事怎样了?”西门庆说:“钱龙野书到……。”伯爵道:“造化他了。他就点着灯儿,那里寻这人情去!你不受他的,干不受他的。虽然你不稀罕,留送钱大人也好。别要饶了他,教他好歹摆一席大酒,里边请俺们坐一坐。你不说,等我和他说。”
书中通过黄四向西门庆求情和钱龙野,再将书外原型人物耿定向和李贽连接起来:那黄四磕头起来,说:“银子一千两,姐夫收了。余者下单我还。小人有一桩事儿央烦老爹。”说着磕在地下哭了。……西门庆沉吟良久,说:“也罢,我转央钞关钱老爹和他说说去──与他是同年,都是壬辰进士。”黄四又磕下头去,向袖中取出“一百石白米”帖儿递与西门庆,腰里就解两封银子来。西门庆不接,说道:“我那里要你这行钱!”黄四道:“老爹不稀罕,谢钱老爹也是一般。”西门庆道:“不打紧,事成我买礼谢他。”
西门庆与李贽同在壬子之年乡试中举而为举人,作者利用这一巧合,来点中耿、李二人乡试“同年”。耿定向壬子1552年进士,随后在丙辰1556年进士,壬子丙辰,取其头尾而为壬辰。由于耿定向回到麻城,将李贽一家驱逐出耿家,后在万历十五年1587年,李贽不得已驱遣妻子黄宜人携带家眷女儿女婿一家返回老家泉州,翌年,黄宜人病死于泉州,此一段黄宜人跪下给西门庆磕头求情,当为此一背景原型故事。此钱老爷指的是钱龙野,即原型之曾中野及周柳塘一家。尚柳塘原型:在耿李论争激化之后,双方阵线日渐分明:“两家门徒标榜角立,而耿、李分敌国”(《李卓吾传》,林海权著《李贽年谱考略》引,160页。)周思久号柳塘,成为了耿定向坚定支持者。周思久曾经四历名郡:河南裕州同知,徽州府同知、琼州和雄州知府。辞官后在麻城创建辅仁书院。提倡“以仁为宗”的“孔子之学,所谓物并育而不害,道并行而不悖者也”,其堂弟周思敬,则为李贽支持者,反驳其堂兄柳塘说:“有此道理,难过日子。”
(三)尚柳塘原型
崇祯本第六十五回:西门庆款留,黄主事道:“学生还要到尚柳塘老先生那里拜拜,他昔年曾在学生敝处作县令,然后转成都府推官。如今他令郎两泉,又与学生乡试同年。”西门庆道:“学生不知老先生与尚两泉相厚,两泉亦与学生相交。”尚柳塘即应为耿定向好友周柳塘。
(四)周守备原型
周守备原型是李贽在麻城一带生活的挚友周思敬(友山),与书中的尚柳塘是堂兄弟关系,但却在耿李论战之后分裂为两个阵营。李贽年谱有关周思敬的记载:万历十五年丁亥1587年七月乙巳,陕西右参议周思敬升为四川副使,整饬下东川兵备,兼分巡。[6](P182)可以参见崇祯本书中相关的情节,基本吻合。
(五)蔡状元原型
万历十九年(1591),耿定向的门徒蔡毅中(字弘甫,河南光山县人)著《焚书辨》,盖因此前一年,李贽《焚书》在麻城刻成,耿定向读到李贽的《焚书》大怒,六月,发出《求儆书》这一讨伐李贽的檄文,门徒蔡毅中响应号召,率先向李贽发难。耿定向虚伪地表示,自己的《求儆书》是邀请大家来惩戒自己,因为他和李贽之间,“言论虽有抵牾,为天下人争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界限耳。……彼曰悦色,性也。予亦曰性也,故谓贱逾墙之丑而谨男女之别,圣人所以尽性也。”意谓李贽、邓鹤之流,皆与禽兽无别。
袁宏道到麻城拜访李贽,留住三月,同至武昌,时任湖北布政使的刘东星出面保护李贽。李贽写给焦纮尺牍:“弟今又居武昌矣。江汉之上,独自遨游,道之难行,已可知也。岂得已耶?然老人无归,以朋友为归,不知今者当归何所欤?……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当与何人读?”[6](P69-72)
(六)卜志道原型
为耿定向大弟子管志道(字登之),亦为心学理论人物之一,与李贽与1573年左右于南京结识而为朋友,后因耿李论战而朋友分为两大阵营,两人之间渐行渐远,李贽于1598年借用写给他的尺牍,而预约了“十万劫之后”再谈的预言,同时,暗示了笑笑生是他的一个笔名。李贽《焚书》增补一《与管登之书》:“待十万劫之后,复与兄相见,再看何如,始与兄谈。笑笑。”[2](P267)参见相关拙文。
(七)祝实念原型
为耿定向弟子同时也是李贽友人祝世禄,李贽与祝世禄初识于南京任上,到1586年祝世禄赴任黄陂教谕,途经麻城,与李贽再次相会。李贽《答耿司寇》中提及祝世禄:“黄陂祝先生旧曾屡会于白下,生初谓此人质实可学,特气骨太弱耳。……可谓能吐肝胆者也。”李贽对祝世禄评价不错,采用祝世禄而为十弟兄之一,主要用意是以此谐音“住十年”。李贽自1581年入住麻城耿家,到开始写作此书的1591年,正为十年。
(八)王招宣家族原型
王招宣祖上王崇景原型:为麻城官职最高的刘守有家族,王三官为李贽晚年情人麻城的梅澹然的丈夫,林太太即为梅澹然书中人物之一。其中关系颇为复杂,需要另文单论,暂且提及几句:王招宣祖上王景崇原型:刘天和(1479—1545),字养和,号松石,嘉靖十五年,总制陕西三边军务,这就是书中“正面供养着他祖爷太原节度颁阳郡王王景崇的影身图”的原型背景。王崇景名字来源于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的王崇古,隆庆元年1567年十月,以王崇古总督陕西、延宁、甘肃军务。(明穆宗实录,卷十三)
王招宣原型:刘天和之长孙刘守有,号思云,万历十一年武进士,任锦衣卫都督同知。《麻城县志》卷九《耆旧·名贤》:“刘守有,号思云,袭祖庄襄公阴,官锦衣卫,加太傅。”
王三官原型:刘守有第三子刘承禧应该是书中王三官的原型,王三官之子,则为梅澹然为之所生之子。其中的辈分过多,因此,书中的人物故事对此采用了较为含混的描述。刘承禧同样是武举人,同样承袭了锦衣卫使。书中重点是写王三官,即刘守有的三子刘承禧,也是林太太原型梅澹然的前夫。史料中记载梅澹然嫁给刘承禧“未字而卒”,也同样是为了遮蔽其与李贽恋情的关系所致。根据李贽所写相关信息,梅澹然十六岁生子,二十岁守寡,据此推测,则应该1583年为刘承禧的卒年。
(十)林太太原型
林太太原型应为李贽晚年恋人梅澹然。李贽原本姓林,1588年妻子黄宜人死去,而梅澹然早就守寡,两者之间原本可以结为夫妇,在李贽心目中亦可将其视为夫妻,但在当时的理学重压之下难以实现,因此,借用书中西门庆身份,写出两者之间的火热恋情,故书中名之为林太太。书中第六十九回:文嫂道:“若说起我这太太来,今年属猪,三十五岁,端的上等妇人,百伶百俐,只好象三十岁的。”梅澹然1563癸亥猪年出生,到写作此处的戊戌年正好三十五岁。(李贽出生于1527丁亥年,同样属猪,两者相差36岁。)梅澹然年轻时候嫁给刘承禧,书中介绍王招宣及王三官:林氏道:“不瞒大人说,寒家虽世代做了这招宣,不幸夫主去世年久,家中无甚积蓄。小儿年幼优养,未曾考袭,如今虽入武学肄业,年幼失学。”文嫂导引西门庆到后堂,掀开帘拢,只见里面灯烛荧煌,正面供养着他祖爷太原节度颁阳郡王王景崇的影身图:穿着大红团袖,蟒衣玉带,虎皮交椅坐着观看兵书。有若关王之像,只是髯须短些。迎门朱红匾上写着“节义堂”三字,两壁隶书一联:“传家节操同松竹,报国勋功并斗山。”书中第六十九回:且说文嫂儿拿着西门庆五两银子,到家欢喜无尽,打发会茶人散了。至后晌时分,走到王招宣府宅里,见了林太太,道了万福。林太太即为梅澹然在书中形象之一,当写西门庆二战林太太之际,西门庆原型人物已经摇身一变而为此书作者本人。李贽与梅澹然发生两次恋情风波,一为1593年梅澹然生日;二为1600年,李贽应澹然之约,却麻城密会,结果却造成了梅澹然之死、李贽芝佛院及李贽所化缘营造的佛塔被当地人所焚烧,李贽只身逃难,远走黄蘖山,随后自刎于北京狱中。
(十一)吴典恩原型
1592壬辰年二月,宁夏发生致仕总兵哱拜、副总兵承恩(哱拜子)叛乱事件(1)参见谷应泰撰《明史纪事本末》卷六十三《平哱拜》,瞿九思《万历武功录》卷一《哱拜、哱承恩列传》。,李贽对此事高度关注,称之为“西事”。书中第一回即介绍此人:“一个叫做吴典恩,乃是本县阴阳生,因事革退,专一在县前与官吏保债,以此与西门庆往来。”应该是《金瓶梅》早期写作之际,借用此一名字来作为一个背主忘恩家奴的典型人物来写,情节发展到后来,果然可以用上,随后,在第三十回,通过西门庆给蔡京拜寿情节,将吴典恩身份升为西门庆舅子兼清河县驿丞,这就巧妙地将原本的本县阴阳生的帮闲身份,与西门庆家族及朝廷官员身份连接起来:吴主管向前道:“小的是西门庆舅子,名唤吴典恩。”太师道:“你既是西门庆舅子,我观你倒好个仪表。”唤堂候官取过一张札付:“我安你在本处清河县做个驿丞,倒也去的。”那吴典恩慌的磕头如捣蒜。
随后,借坡下驴,就着这个情节,发展新的情节,得陇望蜀,还需要向西门庆借助银两,原本需要七八十两,应伯爵帮忙,最后批给他一百两,而且原本应该收取的五分利息也免了,应伯爵倒是得到了十两的回扣:“且说吴典恩那日走到应伯爵家,把做驿丞之事,再三央及伯爵,要问西门庆错银子,上下使用,许伯爵十两银子相谢,说着跪在地下。”这就局部而言,已经成为了影射政治小说,成为了西事叛乱原因过程的缩影。
到九十五回,吴典恩成为推动故事情节的牵线人:也是合当有事,不想吴典恩新升巡简,骑着马,头里打着一对板子,正从街上过来,看见,……土番拴平安儿到根前,认的是吴典恩当初是他家伙计:“已定见了我就放的。”开口就说:“小的是西门庆家平安儿。……”吴典恩骂道:“你这奴才,胡说!你家这般头面多,金银广,教你这奴才把头面拿出来老婆家歇宿行使?想必是你偷盗出来的。趁早说来,免我动刑!”平安道:“委的亲戚家借去头面,家中大娘使我讨去来,并不敢说谎。”吴典恩大怒,骂道:“此奴才真贼,不打如何肯认?”喝令左右:“与我拿夹棍夹这奴才!”一面套上夹棍,夹的小厮犹如杀猪叫。写出了吴典恩当年受到西门庆多少恩情,但却毫无点恩之情,一百两加上升官进爵,都喂养了白眼狼。
四、李贽及其家族相关人物原型
李贽其人深受《西游记》影响,书中人物多采用分身法,原型人物之一人,在书中一变而为两人或是三人,如同真假美猴王一般,分别承担不同的书中人物来完成不同的故事情节,方便展示不同的思想含义。而且,将作者自身写进小说情节之中,从而彻底改变了三国水浒西游与作者现实无关的写法,增添了作者就在故事人物之中、情节之中,从而具有了强烈的现场报道的真实感。李智、黄四以揽头的身份出现,这一两人合一的组合是在书中最早出现的自我展示,但李智、黄四的揽头身份,无法写出其被驱逐出耿家及黄麻的耻辱,也就是只有名字的同音来展示自我,却无法记载其人生经历的真实事件,于是,创造了温秀才形象,倾诉了作者自我的悲愤情怀。
(一)磨镜老人原型
磨镜老人即作者李贽自己。1585年,耿定向写《纪梦》,文中提出要通过“湔磨刷涤”的修养功夫,来达到“淡”的境界,其中引述周思敬(字子礼)的话语:子礼怃然曰:“平常闻教,语未有若斯吃紧亲切者,既识得此体,即有夙染习气,亦自知煎磨涤刷矣!”李贽针对此文,写《答耿中丞论淡》一文,反对“湔磨刷涤”,而主张“达人宏识”,说耿定向是“寐中作白昼语”。书中借用磨镜老人故事,来延续这一论争。1591年,李贽对弟子焦纮的哭诉:“然老人无归,以朋友为归,不知今者当归何所欤?……写至此,一字一泪,不知当向何人道?”徘徊无依,字字是血,声声是泪,何等无奈酸楚?书中磨镜老人的悲惨遭遇,正是作者自己这一悲惨时刻的再现。
作者根据这一有关淡和湔磨刷涤之论争,写入到有关温秀才出场之后,特意安插了一段磨镜老人出场,来点出所谓“湔磨刷涤”之功。在温秀才即将出场之前,通过孟月楼等几位女性议论温秀才,然后,话题一转,转向了一个磨镜老人:玉楼便令平安,问铺子里傅伙计柜上要五十文钱与磨镜的。那老子一手接了钱,只顾立着不去。玉楼教平安问那老子:“你怎的不去?敢嫌钱少?”那老子不觉眼中扑簌簌流下泪来,哭了。老子道:“不瞒哥哥说,老汉今年痴长六十一岁,在前丢下个儿子,二十二岁尚未娶妻,……”玉楼叫平安儿:“你问他,你这后娶婆儿今年多大年纪了?”老子道:“他今年五十五岁了,男女花儿没有,如今打了寒才好些,只是没将养的,心中想块腊肉儿吃。老汉在街上恁问了两三日,白讨不出块腊肉儿来。甚可嗟叹人子。”……那来安去不多时……叫道:“老头子过来,造化了你!你家妈妈子不是害病想吃,只怕害孩子坐月子,想定心汤吃。”那老子连忙双手接了,安放在担内,望着玉楼、金莲唱了个喏,扬长挑着担儿,摇着惊闺叶去了。
此一年背景写的是李贽虚岁六十一岁,即1587年,此一年妻子黄宜人被迫离开丈夫李贽远走故乡,黄宜人比李贽小六岁,于嘉靖十二年癸巳1533年出生,此一年被赶走正是五十五岁。通过来安口中说:“你家妈妈子不是害病想吃,只怕害孩子坐月子,想定心汤吃”,也就是妻女不愿离别的意思。李贽通过安插磨镜老人夫妇故事,首先,是回应耿定向的“湔磨刷涤”之功的说法,意思是,你的老朋友现在化装成为磨镜老人,来给你和潘金莲等妻妾来照镜子来了;其次,写出了磨镜老人当时的悲惨遭遇,无异于乞丐。换言之,温秀才就是磨镜老人,就是作者李贽的自身遭遇。
(二)李智、黄四原型
此两人,首先出现于书中第三十八回:原来应伯爵来说:“揽头李智、黄四派了年例三万香蜡等料钱粮下来,该一万两银子,也有许多利息。上完了批,就在东平府见关银子,来和你计较,做不做?”西门庆道:“我那里做他!揽头以假充真,买官让官。我衙门里搭了事件,还要动他。我做他怎的!”[7](P453)李智、黄四共同出现在全书中共计26次,最后一次,出现在西门庆死去,两人参加祭奠:“到次日,李智、黄四备了一张插桌,猪首三牲,二百两银子,来与西门庆祭奠。”伯爵慌了,说道:“李三却不该行此事。老舅快休动意,等我和他说罢。”于是走到李三家,请了黄四来,一处计较。说道:“你不该先把银子递与小厮,倒做了管手。狐狸打不成,倒惹了一屁股臊。如今恁般,要拿文书提刑所告你每哩。常言道官官相护,何况又同寮之间,你等怎抵斗的他过!”[8](P50)
从书中所披露出来的信息,可以看出:1、李智、黄四在书中是生意合伙人,但两者之间密不可分,并一起居住,实际应该是夫妻关系,“于是走到李三家,请了黄四来,一处计较”;2、李智、黄四与西门庆之间的关系,甚为微妙,既是座上客,经常有酒宴歌舞,两者作为西门庆家族之中的客人在场,但总体而言,两者之间是经常处于要打官司的状态;3、李贽夫人黄宜人,宜人仅仅是一个官称,因为李贽作为四品太守,夫人可以称之为宜人,两人之间有过四子三女,但只有一女活下来,将其侄子李四官收养为养子,李贽的遗嘱《豫约》中提及这个养子:“李四官若来,叫他勿假哭作好看。”[2](P181)之所以修改黄宜人为黄四,则意味着李贽、黄宜人、连同养子李四官一家子客寓耿家之意;5、再看张竹坡对此的解读:“李智、黄四,梅李尽黄,春光已暮,二人共一寓意也。”《金瓶梅》书中所写的1581年之后的几年事情,李贽六十余岁,黄宜人五十余岁,果然是春光已慕。李智、黄三这个并联体,在后来的情节之中,出现新的变化,或是多让黄四出面,或是将李智的名字改为李三,为何要改为李三,李贽的家族原本姓林,从其三世祖开始改为李姓,这可能是改为李三名字的原因。虽然李贽不太忌讳称呼自己的名字,但将自己的名字的谐音写入小说之中,而且,由于原本的情节并不需要李智黄四这两个人物出现,勉强安排了一些有关银两生意上的事由,而且,其形象也同样进入到暴露人群的群体之中,并不光彩,这也是作者在写作中不停换用李智和李三名字的原因。同样有此不足,也就是作者不能经常在场的现场感,在随后的情节之中,从第五十八回,又安排了温秀才的出场。
(三)温秀才原型
先读书中有关温秀才的故事情节:温秀才道:“学生贱字日新,号葵轩。”西门庆道:“葵轩老先生。”又问:“贵庠?何经?”温秀才道:“学生不才,府学备数。初学《易经》。一向久仰大名,未敢进拜。昨因我这敝同窗倪桂岩道及老先生盛德,敢来登堂恭谒。”李贽祖父宗洁,号竹轩。书中温秀才号葵轩,来自于祖父之竹轩,葵,则应该是取意于葵花向日之意。温秀才自道其学历出处,“府学备数。初学《易经》”,李贽为1552年举人出身,故自谦府学备数,李贽有易经专著,故自谦“初学《易经》”。
再看温秀才形象的描写:“虽抱不羁之才,惯游非礼之地。功名蹭蹬,豪杰之志已灰;家业凋零,浩然之气先丧。把文章道学,一并送还了孔夫子;将致君泽民的事业及荣身显亲的心念,都撇在东洋大海。和光混俗,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
其中特别是“惟其利欲是前;随方逐圆,不以廉耻为重”,点出来李贽为自己自私自利人生哲学的辩护;“把文章道学,一并送还了孔夫子;将致君泽民的事业及荣身显亲的心念,都撇在东洋大海,则活画出李贽的性格及其时代叛逆者的形象,正可参看李贽的《焚书》来读。“三年叫案,而小考尚难,岂望月桂之高攀;广坐衔杯,遁世无闷,且作岩穴之隐相。”李贽仅仅考取了举人就不再进取进士,官场混到四品知府,早早地五十三岁就辞官不做,去做职业作家,也就是“遁世无闷,且作岩穴之隐相”的意思。
关于李贽在剃发为僧之后,广为流传其依靠小和尚侍从来解决身上问题,故书中并不避讳此事,直接揭露自己之短。最后撵走温秀才,其原因写成是温秀才男风,强迫西门庆给他的侍者书童发生关系,李贽借此来抒发自己被驱赶的耻辱。书中第七十六回,写他被驱逐的原因以及被驱逐的过程:画童儿道:“他叫小的,要灌醉了小的,干那小营生儿。今日小的害疼,躲出来了,不敢去。他只顾使平安叫,又打小的,教娘出来看见了。他常时问爹家中各娘房里的事,小的不敢说。昨日爹家中摆酒,他又教唆小的偷银器家火与他。又某日他望倪师父去,拿爹的书稿儿与倪师父瞧,倪师父又与夏老爷瞧。”
这西门庆不听便罢,听了便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我把他当个人看,谁知他人皮包狗骨东西,要他何用?”一面喝令画童起去,分付:“再不消过那边去了。”那画童磕了头,起来往前边去了。西门庆向月娘道:“怪道前日翟亲家说我机事不密则害成,我想来没人,原来是他把我的事透泄与人,我怎的晓得?这样的狗骨秃东西,平白养在家做甚么?”李贽剃度为僧,是有名的和尚,故此处骂他也是“秃”,此外,借助西门庆的这一段谩骂,透露出来李贽可能曾泄露了耿家的机密事情。
温秀才故事集中描写了作者李贽被驱除之际无依无靠的悲惨人生经历,到第七十六回:却说温秀才见画童儿一夜不过来睡,心中省恐。到次日,平安走来说:“家老爹多上覆温师父,早晚要这房子堆货,教师父别寻房儿罢。”这温秀才听了,大惊失色,就知画童儿有甚话说,穿了衣巾,要见西门庆说话。平安道:“俺爹往衙门中去了,还未来哩。”比及来,这温秀才又衣巾过来伺候,具了一篇长柬,递与琴童儿。琴童又不敢接,说道:“俺爹才从衙门中回家,辛苦,后边歇去了,俺每不敢禀。”这温秀才就知疏远他,一面走到倪秀才家商议,还搬移家小往旧处住去了。正是:谁人汲得西江水,难洗今朝一面羞。靡不有初鲜克终,交情似水淡长浓。自古人无千日好,果然花无摘下红。
以上摘引有关温秀才这一书中人物,从五十八回到七十六回,倏忽而来,惶恐而去。熟悉李贽平生特别是熟悉李贽在黄麻一带生活经历的读者一读便知,这分明写的是李贽和耿定向之间从可以托付为生的好友,一变而为仇敌的事情。
(四)常峙节原型
常峙节同样是李贽在书中的形象,可以视为是温秀才故事的附注材料,其中在西门庆家族中寄人篱下的悲惨情状,正是李贽此一段流寓客子人生的缩影。
李贽的学养深厚,可以如同苏黄等宋人的以才学为诗的写法,大量抄录前人小说、戏曲、诗词等佳篇名句,反正他原本就不是小说界的个中人,他也不在乎是否涉及抄袭剽窃,总之,左抽右取谈笑足,用他人之酒杯,浇自我胸中之块垒,基本故事先从水浒截取西门庆、潘金莲故事,暗自将西门庆等人物融入他所要揭露之原型,并以此不断以名号、时间等留下真实的史记线索。
(五)孝哥原型
孝哥原型涉及到《金瓶梅》的时间原型:总体来说,此书所写,主体部分即七十九回西门庆死前,大约为七八年的时间,即作者从进入耿家的1581年开始,到1587年,驱遣妻儿返回故乡,相互对应的是这一个时间段的事情;随后,同样是七十九回,西门庆死,旋即孝哥出生,意味着西门庆转世,书中:就把孩儿起名叫孝哥儿,未免送些喜面。亲邻与众街坊邻舍都说:“西门庆大官人正头娘子生了一个墓生儿子,就与老子同日同时,一头断气,一头生儿,世间有这等蹊跷古怪事。”孝哥活了十五岁,则应该是从1587—1601年,大约虚龄十五年光景,讲的是后西门庆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