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周郁鸿益气滋阴养胃方治疗慢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经验

2021-11-30李朗邵科钉刘琪周郁鸿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1年5期
关键词:升阳中焦滋阴

李朗 邵科钉 刘琪 周郁鸿

1.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杭州 310053 2.浙江中医药大学 3.浙江省中医院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由自身免疫功能紊乱介导的血液系统疾病,临床上以广泛的皮肤黏膜出血,甚至内脏出血为特征[1]。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在出血性疾病中占比为25%~30%[2],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的解释尚未明确。慢性ITP反复发作,病程缠绵,西医主要运用糖皮质激素、人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以及血小板受体激动剂等药物治疗,但仍存在不少弊端。人丙种球蛋白、促血小板生成素以及血小板受体激动剂价格昂贵,长期运用激素等免疫抑制剂有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不利于长期维持治疗。ITP属于中医的“血证”“紫癜”等范畴,中医中药治疗慢性ITP疗效良好,并能有效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周郁鸿教授系浙江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第五批国家级名老中医,从事血液病的中西医结合防治工作40余年,善于运用中医药治疗慢性血液病。周师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慢性ITP的“脾胃同治”观,并依据该观点自拟益气滋阴养胃方治疗本病。笔者有幸拜在周师门下,跟从周师门诊抄方,谨遵教诲,受益匪浅。现将周师慢性ITP的“脾胃同治”观以及益气滋阴养胃方治疗慢性ITP的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慢性ITP的“脾胃同治”观

“脾胃同治”思想起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厥论》中“脾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阐明了脾胃在功能上相互为用的特点,为后世“脾胃同治”观奠定了基础。生理上脾胃水谷纳运相得、气机升降相因、阴阳燥湿相继,病理上则表现为纳运、升降、燥湿三者的功能失调[3]。脾胃同属中焦,在饮食水谷的消化腐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脾又有统摄血液的功能,是故脾胃与血证的关系主要体现在血液的生化与统摄两个方面[4]。病理情况下,若胃气不足,胃受纳腐熟水谷及降浊的功能受损,则出现便秘、纳呆、食积等症;脾气不足,则脾升清和统血功能受损,脾气不升则水谷精微的消化与吸收异常,而出现大便软、呕吐、泄泻等症;脾失统血则血液不循常道而发为紫癜、吐血、便血、尿血、崩漏等症。叶天士以“脾胃同治”立法治疗血证,多以恢复中焦气血生化功能为要,常用于治疗久病失血所致的虚证。而周师则认为,治疗慢性ITP除应恢复中焦气血生化功能外,还应调理脾胃的阴阳和中焦气机的升降。“脾胃同治”乃中医治疗慢性ITP的治本之法,正如《仁斋直指》所言:“一切血证,经久不愈,每每以胃药收功。”[5]

1.1 滋阴养胃为主 胃为水谷之海,津血之源,胃阴虚则胃燥,胃失通降,久则“阳明胃络空虚,血随阳升”[6]44-46,是故“滋补胃阴”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止血方法。此外,胃气的盛衰决定着慢性病的预后与转归。如 《素问·平人气象论》所云:“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而胃为阳明燥土,以阴气不足多见,因此慢性ITP滋补胃阴可以起到缩短病程、改善预后的作用。滋阴养胃法治疗血证首见于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叶氏[6]150-151认为“阳明燥土,得阴自安”,并运用仲景之麦门冬汤化裁治疗胃阴不足之血证。周师则认为慢性ITP反复出血,耗气伤津,以机体阴津丢失为甚,阴伤则生内热,从脾胃论治慢性ITP,应以滋补胃阴为主,胃阴得复则血出自止,预后得以改善,疾病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1.2 升阳健脾除湿为辅 脾为太阴湿土,得阳始运。《血证论》曰:“血之运之上下,全赖乎脾。脾阳虚则不能统血,脾阴虚又不能滋生血脉。”[7]是故从脾的角度论止血之法,全赖乎升阳健脾,脾健则统血之力恢复。湿喜困脾,水湿之邪最易困遏脾之阳气,而致脾阳不升,因此升阳健脾须根据脾的生理特性佐以除湿之法。升阳健脾除湿法由李东垣首创,东垣在《黄帝内经》的甘温益气法、升阳益气法的基础上创立升阳健脾除湿法,用于治疗脾阳不升而致的肠鸣腹痛、泻泄无度之症。叶天士发扬东垣之升阳健脾除湿法,将其用于治疗湿困脾阳而致的便血。周师则认为脾不统血为慢性ITP的常见病机,升阳健脾除湿法治疗慢性ITP除可以恢复脾统血的功用之外,还可以与滋阴养胃法合而为用,调和脾胃之阴阳。

1.3 疏肝理气为佐 肝属木,脾属土,土得木而达,木乘土则气机逆乱。中焦气机逆乱,则血之运行异常,是故血不循常道而出。正如叶天士[6]85-90《临证指南医案》中所云:“夫肝木上升,必犯胃口,遂胀欲呕。清阳下陷,门户失藏,致里急便血。”故叶氏临证时常运用补土疏木之法。肝主疏泄,调畅气机,肝气条达,则脾气得升,胃气得降。周师则认为,慢性ITP不仅表现为反复皮肤黏膜出血,久则甚至有便血、吐血等中焦气机逆乱之症,是故疏肝理气之法不仅可调节中焦气机升降,还可以防病达变,以绝后患。

2 益气滋阴养胃方的命名及组方来源

周师益气滋阴养胃方脾胃同治,以滋阴养胃为主,升阳健脾除湿为辅,故名益气滋阴养胃方。本方由滋阴养胃的益胃汤合补脾升阳的补中益气汤化裁而成。益胃汤源于《温病条辨》,吴鞠通创立益胃汤,用于治疗阳明温病下后所致的胃阴虚证,此方现今多见于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周师延用益胃汤之滋阴养胃之功治疗慢性ITP,旨在防止血随阳升而出血。补中益气汤由李东垣所创,原方载于 《内外伤辨惑论》,李氏创立补中益气汤旨在以甘温除热之法治疗气虚发热证,经后世医家的发扬,现代临床应用更为广泛,可用于内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8]。周师借鉴李氏补中益气汤的补脾升阳之功,灵活化裁,用以恢复脾之统血功能。益气滋阴养胃方以麦冬、玉竹、党参、白术、山药、玄参为君药,具有补益脾气、滋养胃阴之功;柴胡、升麻升举阳气,木香、陈皮醒脾开胃,茯苓、砂仁健脾祛湿,枳实、麦芽消积化滞,共为臣药;梅花疏肝解郁,调节中焦气机,有助中焦运化之功,浮小麦收敛固涩,防止阳气升举太过,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共奏益气滋阴、调和脾胃之效。

3 辨证经验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贯穿于中医诊治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周师认为,慢性ITP作为一个独立的病种,有其固有的中医病理特征,无论其在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变为何证,其本质仍不离气阴两伤;西医则以辨病为先导,进行标准化治疗。因此周师认为中西医结合辨治慢性ITP,应取此二者之长,病证结合,以辨病为先导;治疗过程中,应分清缓急,分期论治。从脾胃论治慢性ITP,益气滋阴法应贯穿于治疗的始终[9]。

3.1 病证结合,病为先导 中医采用望、闻、问、切的方法诊断疾病,其诊断和辨证结果因人而异。西医的诊断技术不断进步,逐渐形成了强大的实验室诊断技术,并有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对于ITP的诊断具有快速、准确等优势。周师认为中西医结合论治慢性ITP,应采取病证结合、病为先导的诊断模式,充分发挥西医在疾病诊断上的优势,积极完善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数据不仅可以准确无误地诊断疾病,还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轻重缓急的标准。

3.2 病有缓急,治当分期 《圣济总录·治法·本标》中云“病有本标,治有急缓,知所先后,乃得治宜”[10],阐明了疾病在其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先后缓急之分,急则当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周师结合多年的治疗经验,根据皮肤出血情况和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将慢性ITP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发作期,分而治之。周师认为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小于30×109/L,或皮肤黏膜见大量的新鲜出血点,二者见其一,应辨为急性发作期;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大于30×109/L,且皮肤黏膜未见大量的新鲜出血点,则辨为稳定期。急性发作期治当以凉血止血为主,滋阴益气为辅,标本兼治,常于益气滋阴养胃方的基础上去柴胡、升麻、砂仁,加紫草、茜草、蒲黄、水牛角等;稳定期则以益气滋阴为主,常在本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若大便秘结则加熟地、肉苁蓉,若伴不寐则加酸枣仁、益智仁等。

4 验案举隅

患者於某,36岁,2018年7月3日初诊。 因“发现血小板减少2年余”就诊。患者2016年6月于当地医院检查发现血小板计数低下,为60×109/L,当时无出血,故未治疗。2016年10月于萧山区人民医院行胆囊结石手术,查血小板计数为30×109/L。后于浙一医院行骨髓常规检查示:巨核细胞数量增多,产板功能差;骨髓病理提示:造血组织增生活跃,遂诊断为ITP,予促血小板生成素治疗,血小板维持在(60~90)×109/L。后反复发作,经多次西药治疗,效果不佳,遂来本院门诊就诊。

刻诊:胃纳不佳,乏力,畏寒,夜寐佳,大便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双下肢散在瘀斑瘀点。西医诊断:慢性ITP;中医诊断:血证(脾胃虚弱证)。治以健脾升阳、滋阴养胃,周师予益气滋阴养胃方原方:党参10g,白术15g,木香3g,陈皮10g,柴胡6g,茯苓15g,升麻6g,砂仁3g,山药18g,玉竹15g,麦冬12g,玄参12g,梅花15g,炙甘草6g,枳实10g,浮小麦12g,麦芽15g。 共7剂,水煎服,一日2次。

2018年7月10日二诊。患者大便正常,胃纳可,乏力,舌红,苔薄白,脉细弱,双下肢散在瘀斑瘀点颜色变淡。诊断及辨证同上,治以健脾补气、滋阴养胃,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共14剂,水煎服,服法同前。

2018年7月24日三诊。患者双下肢散在的瘀斑瘀点消退,二便正常,胃纳可,失眠多梦,舌淡白,脉细数。诊断及辨证同上,在前方的基础上加远志15g、酸枣仁30g、杜仲10g。共28剂,水煎服,服法同前。

2018年9月5日四诊。患者一般情况可,无乏力,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双下肢瘀斑瘀点消退。自述近1个月来血常规示,血小板维持在90×109/L左右,全身未见出血点。在三诊方基础上减远志、酸枣仁、杜仲,加紫草9g。共28剂,水煎服,服法同前。嘱患者定期于当地医院复查血常规。

按:该患者依据骨髓常规检查和既往病史可确诊为慢性ITP。脾胃虚弱,脾不升清,是故胃纳不佳,大便软;阳气不足,不能温煦机体,是故畏寒;舌淡红、脉细弱等均为阳气虚的表现。患者血小板计数维持在(60~90)×109/L,皮肤黏膜新鲜出血点较少,故首诊判定为稳定期,予以益气滋阴养胃方原方。方中党参、白术、升麻、阳春砂、茯苓、甘草六味温补脾阳、健脾益气,山药、玉竹、麦冬、玄参四味滋阴养胃,此十味脾胃同调,阴阳相济,共奏调理脾胃之功;木香、陈皮、枳实、麦芽行气消积,柴胡、梅花疏肝行气、调畅气机,浮小麦收涩固表。二诊患者脾胃症状消失,出现气虚乏力之症,故在原方的基础上加黄芪30g,补气固表。三诊患者情况好转,新出现失眠多梦的症状,故在二诊的基础上加远志、酸枣仁、杜仲三味养心安神之品。四诊患者状况明显改善,近1个月来血小板维持在90×109/L左右,全身未见出血,故在三诊方基础上减去远志、酸枣仁、杜仲等养心安神之品,又恐患者复发,因此加入凉血止血的紫草巩固治疗。

5 结语

中医多将ITP的致病因素归结为邪热、阴虚、气虚、瘀血等,并将其分为血热妄行、阴虚内热、气不摄血、瘀血阻络等证型,分别予以犀角地黄汤、茜根散或玉女煎、归脾汤、桃红四物汤等加减治疗。周师则认为,慢性ITP反复出血,耗伤气阴,当从脾胃治之,以滋后天之本。脾为阴土,主升而喜燥;胃为阳土,主降而喜润。益气滋阴养胃方系根据脾胃的生理特性与脾胃气机升降的特点拟定。肝主疏泄,具有调畅中焦气机升降之功,中焦气机通畅则脾胃功能恢复,脾之统血功能恢复则血出自止;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慢性病反复发作耗伤气血,脾胃健则气血生化有源,其病自愈。周师益气滋阴养胃方以脾胃同治立法,遵循肝、脾、胃三者的生理特点和关系,三者同调,以滋阴养胃为主,组方严谨,配伍得当。在慢性ITP的诊断上,周师主张病证结合、病为先导的模式,积极完善血常规等常规检查,及时监测病情变化;治疗上则主张分清缓急,分期治疗,急则止血为主,益气滋阴为辅,缓则益气滋阴为主,止血为辅。

猜你喜欢

升阳中焦滋阴
秋日滋阴润燥佳品——百合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秋天滋阴败火的宝贝
中焦镜头专题
IBM将启动 史上最大收购
升阳通降法治疗胃下垂48例
中秋十味滋阴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