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省州市经济及增长差异分析

2021-11-30西北师范大学

营销界 2021年9期
关键词:州市甘肃省区域

樊 江(西北师范大学)

■ 引言

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质是区域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总量的增长,体现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能力,但受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外部环境等因素影响,区域内部经济增长往往是不平衡的。中国学术界关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于东、中、西地带之间或省与省之间,针对西部地区省内区域经济增长差异的研究尚未引起经济学界的足够关注。

而在关于甘肃省内区域间经济发展的研究中,学者们从县域经济体发展差距出发,归纳出其发展规律,并得出“西高东低”“地理位置不均衡”的研究结论;也有学者从城镇化地域差异、县域交通优势和民族地区划分等角度出发对甘肃省个别县、市域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讨论。

甘肃省作为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的省份之一,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的背景下,需要奋起直追,打破地域和资源限制,实现省内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因此,本文主要针对甘肃省州市经济增长差异,分析其差异特征及其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

■ 研究区域概括和经济发展现状

(一)研究区域概况

甘肃省地处中国西北地区中心位置,地理位置极为特殊,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甘肃省位于黄河上游,沟通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东接陕西,南瞰川蜀、青海,西连新疆,北扼内蒙古、宁夏;西北出蒙古国,辐射中亚。甘肃属于能源、资源富集区,煤、金、镍、钴、铂等矿产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还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太阳能、风能等能源。甘肃省自然条件得天独厚,它独特的地形地貌同样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其中土豆、中药材种植成为甘肃省经济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根据经济发展阶段理论,2017 年甘肃省GDP达到7459.9 亿元,人均GDP 28411 元,已经超过了1200 美元,处于工业化的中期。2017 年甘肃省三大产业就业结构比重为54.86∶15.72∶29.42,虽然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仍然很大,但第三产业吸引就业人数的能力较强,经济总体呈现出由传统型经济向工业化现代经济转变的特点。综合所述,甘肃省经济发展的程度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处于生产要素集聚,以规模效应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时期。

甘肃省是我国西部地区欠开发的典型代表。随着1978 年改革开放政策的提出,使东部沿海地区快速发展,而甘肃省受限于所处的地理空间位置,即使拥有20 世纪中国工业“西迁”留下来的雄厚基础,但较长时期未能及时参与到市场经济,其经济发展速度较长一段时期内慢于全国平均发展水平。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一带一路”和“精准扶贫”等政策的带动和扶持,甘肃省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发展格局出现了新的变动,更加依托于本地区特殊的优势资源条件带动三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发展。

(二)甘肃省州市经济发展分析

GDP 数值与人均GDP 数值分析。2017 年,甘肃省仅兰州市的GDP 达到千亿元级别。第二梯队依次为白银市、天水市、武威市、酒泉市、庆阳市,2017 年GDP 在400 亿至600 亿之间;第三梯队为张掖市、平凉市、定西市、陇南市,2017 年GDP 处在350 亿左右的水平;第四梯队为嘉峪关市、金昌市、临夏州、甘南州,2017 年GDP 处在200 亿左右的水平。

与甘肃省州市GDP 数值分析截然不同,2017 年地区的人均GDP 数值第一梯队为嘉峪关市、兰州市、金昌市,其中嘉峪关的人均GDP 以8.4 万元高居首位,兰州市增幅较大,以7.8 万元位居次席,金昌市以6.7 万元紧跟其后。第二梯队为白银市、庆阳市,其人均GDP 处在5.4 万元水平。第三梯队为天水市、张掖市、酒泉市,其人均GDP 处在3-4 万元的水平上。第四梯队分别为武威市、平凉市、定西市、陇南市、临夏州、甘南州,临夏州人均GDP 最低,仅为1.1 万元左右;其他五地均为2 万元左右。

(三)发展现状分析

临夏州和甘南州作为民族自治地区,长期以来经济欠发达,与甘肃省其他地区有着较大差距,这其中既有产业发展基础的影响,也有文化、交通等因素的影响。两个地区均位于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境内山谷多,平地少,是重要的林区和牧区。近年来,得益于脱贫攻坚、精准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等帮扶性政策,两个地区实现了快速发展。

兰州市作为甘肃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经济层面的“虹吸”现象,这也限制了周边地市的经济发展。目前在国家政策、产业优化升级等政策的调整和规划下,这种现象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嘉峪关市和金昌市作为传统经济发达地区,工业发展实力较强,但是近年来GDP 增速凸显颓势,呈现低速下滑的态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和近年来中国严格实施的环保政策有着密切关联,也是甘肃省对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升级的结果。

武威市、张掖市、平凉市等地都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势头,7%的GDP 年均增速与中国GDP 平均增长水平基本持平。这表明了甘肃省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符合社会主义科学发展观,有利于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 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根据以上对甘肃省区域经济发展分析发现,区域间经济更加注重均衡发展,尤其对少数民族自治地区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帮扶更加完善。随着甘肃省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铁路网络系统的逐步完善,甚至是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以及高速公路、国道、省道等基础道路建设,使得甘肃省与其他区域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密切,再就是通过大力推动“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等政策的实施,快速推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使甘肃省区域间发展的绝对差异在逐渐减小,各区域间的发展更加均衡。

(二)建议

针对甘肃省州市经济发展差异问题,在充分考虑各地区不同的地理区位、资源拥有、产业基础、政府行为等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整体来看,甘肃省的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势在必行,重点在于做到因地制宜,如河西地区发展钢铁产业,并打造特色丝路旅游;南部地区依托农业和药材产业基础发展加工制造业,提高产品附加值。

第二,完善交通网络体系,提高对外开放政策。在国家战略布局形势下,甘肃省积极完善交通设施建设,打造完善的交通网络体系,推动经济落后地区的对外经济和文化交流。

第三,科学规划城市发展,区域间均衡发展。充分发挥地理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产业发展优势等,通过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推动甘肃省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第四,充分发挥经济发达州市的引领作用。兰州市、嘉峪关市等作为经济发达地区,需要积极发挥在本省经济增长、对外交流的带头作用,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转型和优化升级中的本地区先导优势,以“一部分带动另一部分”的合作精神最终推动甘肃省经济的整体发展。

猜你喜欢

州市甘肃省区域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
甘肃省发布第1号总林长令
书画展示
广州市培正中学作品集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关于四色猜想
分区域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基于TOPSIS的新疆15个地州市碳排放经济效率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