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研究
2021-11-30西安财经大学
高 枫(西安财经大学)
■ 前言
会计信息是指通过会计核算实际记录或者预测反映会计主体过去、现在、将来的有关资金运动状况的、各种可以揭露和理解的信息数据资料的总称。会计信息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以及资金变动的财务信息,是记录会计核算过程和结果的重要载体,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评价经营成果、进行再生产的重要依据。而会计信息失真则指的是会计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不一致而产生的信息虚假,即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因此对会计信息使用者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行为。
■ 会计失真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总体来说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会计规则性失真
会计规则性失真是指会计规则本身的缺陷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主要原因是知识的相对性和人有限的知识所造成的。因此,会计信息规则性失真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
(二)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
会计信息违规性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编造者违背会计规则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为之的,因为种种利益与因素的存在使得会计信息处理者对会计信息有意的进行造假,这是由于人的趋利性造成的,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却是可以避免的。
(三)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
会计信息的行为性失真主要是由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和处理者由于自身对会计信息存在的不理解而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行为性失真是人们无意引起的,会计信息行为性失真从根本上来看是由于人类认识的有限性所引起的。
■ 民营企业中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管理层进行决策的重要信息依据,其在企业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财务部门中会计作为至关重要的一节,其质量和真实性是必须要得到保护的。而在我国,由于越来越多的资金流入市场,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刻贯彻,民营企业的数量也开始变得惊人,截止到2017 年我国民营企业的数量占总企业数量的49%,预计未来这一比例将进一步提升。民营企业数量的进一步扩大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与资金,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数量越来越多,质量却存在着问题。民营企业由于进入门槛低,大量不规范的民营企业也普遍存在。民营企业由于是民间资本的投入,对于市场秩序并不了解,民营企业的创立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其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就是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公司管理结构不完善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重点是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三会结构,使其可以有效运转的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也应逐步转变企业结构,不断地向国有企业学习其管理制度,但其只是学习了制度的皮毛,建立了框架却没去进行实质性的建设。三会虽然俱全但是运行效果却差强人意,各部门之间缺乏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机制,存在着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掌权的现象。公司的中层管理者仅仅是为了完成上级要求,为了凸显工作业绩便可能指示会计人员做虚假收入及利润,使报表满足自身利益的需要,致使会计信息真实性缺失,会计人员成为管理者晋升的一种工具,会计信息也成为牺牲者。
(二)会计准则及会计制度不完善
为了跟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之呼应,会计改革也要求给予企业较大的会计政策和会计方法的选择权。2000 年我国颁布修改的《会计法》,2007年1 月1 日我国实行《企业会计准则》,最近一次在2017 年又对《会计法》的相关规定作了修正,说明了我国会计法律法规在不断地改善完整,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会计行业先后不断暴露出的问题,正表明了我国现阶段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同时,由于缺乏相配套的规章制度,执法者无法对违法者进行恰当的处罚。正因为对违法者的处罚不到位,助长了经营者法律意识淡薄,对法律缺少敬畏之心,最终导致了会计信息的虚假、会计信息失真行为的屡禁不止。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会计信息失真已经成为一件必然的事。
(三)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不高,单位领导法制观念淡薄
一些单位负责人由于个人私利或者其他原因,指示会计人员违规将会计信息进行改写,以此满足其自身利益。正由于领导人对法律观念的淡薄,无法预料其行为对公司和社会造成的危害,所以导致其心中对法律缺乏敬畏感而不断进行违规操作。
作为会计活动主体的会计人员,是企业会计信息的制定者,社会以及企业领导所使用的会计信息均出自会计人员之手。会计从业人员的非专业化现象普遍,许多从业人员未经过专业培训便匆匆上岗,由于经验不足,业务不熟练,当面对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时,无法做出适当的、合理的操作,这就是由于从业人员的专业技术不过硬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另一种情况则是会计人员故意而为之,由于出于自身利益或者其他利益的驱使,会计人员受人利诱,违反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会计信息的虚假操作,这种行为属于知法犯法,无论是存心还是无意,都是由于会计人员自身专业能力不足、综合素质不高造成的。
■ 会计信息失真的建议和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确立以及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经济与国际社会进一步接轨。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可以解决的,我们应该做好长期治理的准备,一步步坚决彻底地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一)不断完善我国的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
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会计信息的失真从根本上讲还是由于相关的会计制度以及企业准则不够严谨、完善,给了不法分子可乘趁之机。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建立健全的现代会计制度以及企业会计准则,不断完善当前的会计制度以及会计准则,使其更加严谨、更加公正,真正做到有法可依。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对于企业而言意义是非常重大的,企业通过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建立起良好的、符合现代化要求的企业。通过良好的企业制度建立起来的现代化企业,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中流砥柱。企业应该自觉遵守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进而从根源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的问题。
(二)建立健全会计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
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在于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不够。因此,为了彻底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就要对执法部门的执法力度进行加强,要求执法部门必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大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处罚力度,要让违法者彻底断绝二次犯罪的念头,让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对法律产生敬畏之心,不敢有任何违法违规的想法和行为。总的来说,会计人员的违规行为关键在于其违法获得的利益远远超过其犯罪成本。因此,才会有大量的会计人员不断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对此,需要补充制度的缺陷,使得制度更加完善,对违法分子的处罚更加严厉,使其违背法律所获得的利益大大小于其违法违规行为所付出的代价。同时,也要补充对于执法人员的处罚力度,对于不作为的执法人员也要进行严厉处罚,使执法部门真正发挥其监督和执法作用。
(三)建立内部外部控制机制,加大监督力度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是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重要保障,完善内部控制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有效监督,政府应该配合企业建立起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使会计信息失真从根源上得到控制。企业内部机制应对法律存有敬畏之心,要彻底贯彻落实法律法规要求,制定出合理的会计核算程序,会计师事务所也应强化《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的全面贯彻执行。整顿会计专业人员的职业能力和行为。社会公众和政府要加大会计中介机构的监督力度,使会计师事务所这一会计中介机构发挥其应有的社会公正力和监督能力。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也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社会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大众的监督力度,使公众对于企业也拥有监督权利,尤其对于上市公司,公众对其报表等一系列会计信息拥有质疑以及举报的权利,政府以正确严谨的态度对待社会公众的质疑和举报,使得社会公众的监督力度得到真正的贯彻与落实。
■ 总结
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一系列研究分析,对引起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原因进行了由浅入深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即会计人员专业素质不一、专业水平不高以及会计行业制度的不够完善。此外,还对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进行了着重描述,希望引起社会及行业对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视。此外,由于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地位,民营企业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解决将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有利推动力。
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是会计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这一问题又影响了各行各业健康有效的发展,希望通过笔者的分析,对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一些有益的帮助。通过对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决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