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育并举”育人模式校本构建实践研究
——以成都市沙堰小学为例

2021-11-30四川省成都市沙堰小学

青年心理 2021年35期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育人

四川省成都市沙堰小学 蒲 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等方面下功夫,引导培育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创新思维,增长见识、丰富学识,敢于担当、不懈奋斗,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要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健全人格、增强体质、享受乐趣、锤炼意志。要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审美人文素养。要弘扬劳动精神,引导学生尊重劳动、崇尚劳动,明白劳动最崇高、劳动最光荣、劳动最美丽、劳动最伟大的道理,能够诚实劳动、辛勤劳动、创造性劳动。

2019 年6 月23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并从强化德育实效、提升智育水平、强化体育锻炼、增强美育熏陶、加强劳动教育五方面提出具体要求。

一、对育人目标进行清晰设计

教育部在2016 年9 月发布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科学精神、人文底蕴、实践创新、责任担当、学会学习、健康生活”六大素养。对此,学校提出了“坚实的底子、灵动的思维、淳正的情感”育人目标,希望学生能有健康身心、良好习惯和扎实底蕴,有问题意识、研究思维和思考能力,有热爱生活、责任意识和合作能力,这也是我校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进行回答。

二、对育人体系展开系统梳理

学校的育人体系包括了理念体系、评价体系、课程体系、支持体系等子体系。

(一)理念体系解决学校育人的发展战略定位及目标方向的问题

一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核,是中国民族的道德精华,也是社会主义新时代精神及要求的体现。学校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我做起,从小做起”一系列教育活动融入学校育人全过程,坚持“落小、落细、落实”,学生学习、感知、领悟、实践,树立具备时代特色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是形成学校核心价值理念。学校在建校之初,就提出了“每个儿童定然是世上独一无二的珍奇”的教育理念,这句话源自郭沫若诗歌《天上的街市》,大意是在美丽的街市中,陈列着一些物品,而这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我们认为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希望发现每个生命的精彩,让每个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三是形成容错的治理氛围。不管对于学生还是老师,学校应该是能够容错的地方。在每年的新生家长会上,校长会用自己小时候的经历来提醒家长和教师:没有哪个孩子不撒谎、不犯错,所以不能以完美来要求他们。我们应该鼓励他们先行动起来,在尝试和探索中逐渐完善,同时积极进行引导纠正,耐心帮扶他们成长,在跌跌撞撞中,毛毛虫终会蜕变为绚丽的蝴蝶。

(二)评价体系解决的是学校育人的发展指挥引领及目标走向问题

一是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行为特点,通过多级考核(基础章争章考核、特色章积分考核),多元评价(红星章、红旗章、火炬章),多方参与(闯关活动、中队干部考核、辅导员考核、家长考核、学科教师考核),积极构建阶梯式成长激励体系,增强少先队员光荣感。

二是持续开展“以过程观察采集非智力因素数据、以专项评价采集学科关键能力数据、以期末测评采集综合能力数据”的全学科测评。连续采集的8 期测评数据,勾勒出学生发展曲线,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加全面、更加科学的评估报告。

三是引进教育技术,优化数据采集方式,搭建覆盖具有学校特色的学生综合评价系统。

四是以多元智能理论为切入点,逐年完善测评工具,形成“一般观察”+“集中观察”的测评方式,通过认识学生,充分激发学生潜能,推进有利于促进儿童优势发展的课堂教学变革,开发和完善促进儿童优势智能发展的校本课程资源。截至2021年11 月,已完成6 期新生多元智能测评,共获取1500 余份测评数据。

(三)课程体系解决的是学校育人的发展通道载体及方法途径的问题

在儿童本位思想指导下,根据“五育融合”理念,建立“全员、全面、全规律”发展的课程观,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均衡发展、优势发展及个性发展。我们从跨育融合与适性发展两个角度,设计了生命“三彩”课程:

一是基础类底彩课程,含学科学习和品质养成两个模块,如语文学科的“1+X 单篇群文整合”阅读教学、体育学科的“2+X”课程、项目化劳动课程(日常生活劳动如清洁类课程、整理收纳课程、烹饪课程、创意手作课程、美化装饰课程;服务性劳动如班级管理服务课程、校园公益岗服务课程、社区服务课程;生产劳动如种植课程、工坊课程、文创课程)。

二是适性类丰彩课程,含兴趣满足和优势提升两个模块,如学校体育艺术训练队、开设的73门校本课程(木工、数独、阅读、啦啦操、书法等)。

三是挑战类放彩课程,含域内学习和跨域学习两个模块,如“我为鞋都带货”等学科融合项目式学习、“校园520”自主治理课程、以三个时间轴为主线的节律养成课程(“一日”常规养成课程、“一年”四季成长课程、“六年”儿童成长课程)。

(四)支持体系解决的是学校育人的发展管理支撑及过程保障问题

一是管理体系的形成。我们的教育要能够去保护儿童共同的好奇心,满足儿童不同的兴趣偏好,发掘儿童不同的智能优势,帮助儿童发现自我、成就自我。我们的教师发展要永葆教师共同的教育情怀,满足教师不同的发展愿景,发掘教师不同的教学潜能,最终形成教师自有的教学风格。

二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针对新入职教师和部分年轻教师,在“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进行规范;针对成熟型教师和成长型思维较强的年轻教师,在“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方面进行提升。针对校级名师工作室的领衔、骨干教师,在“研究设计”和“研究实施”方面开展创生微认证。

三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认识到位、落实到位,守护孩子心理健康。心理健康教育融合社会情感学习的内容,涉及自我认知、他人认知、集体认知和自我管理、他人管理、集体管理等六个维度。既关注有不同需求的学生,也关注全体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保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基础上,引入专业评估系统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筛查、心理咨询;对8 名特殊儿童建立专档进行个别化教育,取得显著成效;针对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状况开展专题讲座;开展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主题周活动;对全体老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培训、指导;利用家长学校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使心育工作在家校共育中不断延伸。

四是让学校空间为孩子的成长赋能。学校空间为孩子成长赋能,沙堰小学进行校园文化设计的总体思路,即通过学校空间态度、空间言行、空间环境的改变给予每个孩子正能量,以最大限度发挥每个孩子的才智和潜能。学校从课程出发,按照“育人理念——课程设置——空间设计——改造实施”的流程,用海报文化墙、花开校园、喜阅国、科创中心等空间环境的重构,去实施学生发展成长课程,让每个人都能在学校里找到自己,发现自己,成为自己。

三、对育人实践实施整体建构

所谓整体建构,是以学校育人目标为统领,从学校实际出发,优化“五育”关键性因素,设计教育顶层结构,形成相对完整、具备特色、自成一体的教育体系,梳理办学实际情况,分析内在逻辑关系,建立学校改革整体框架,综合推进变革实施,实现“1+1 >2”的整合效益。这需要在学校在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时进行整体思考和提前谋划。

沙堰小学坚持一个发展理念——“测评+”,明确发展基础,聚焦深层问题,清晰“测评”内涵;聚焦“建设有独特育人模式、高质量内涵的新一流学校”总体目标,搭建“发展学生、成就教师、优化课程”三维发展支架,坚挺“现代学校治理深化、评价体系优化、课程全面构建、学科建设和课堂变革”四大提质工程。学校凝聚共识,锐意进取,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十四五”时期“1134”学校发展规划》,成为学校教育质量高水平发展、教育品牌不断增值、“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案例更加典型的重要参考和行动指南,获四川省各级各类学校“十四五”高品质发展规划优秀案例一等奖。

猜你喜欢

五育并举劳动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建设教育强国的鸿篇巨制
“五育并举”育新人:开启首都教育新时代
走向“五育并举”的现代学校管理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