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济高质量发展量化测度研究综述

2021-11-30罗斌元陈艳霞

关键词:测度生产率要素

罗斌元,陈艳霞,桑 源

(河南理工大学 财经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目前,我国经济发展处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阶段。因此,学术界不少学者将研究方向转向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高质量发展是新形势下促进我国整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然要求,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活的各个方面,是顺应我国向全面发展进程迈进的产物。从经济增长规律来看,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由数量转向质量、由片面追求经济发展速度到重视速度与质量协同发展进程中的必然要求;从量化规范来看,高质量发展应是一套完备的测度指标和科学的评判系统。如何科学地界定和量化高质量,是深化高质量发展研究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对于深刻理解高质量发展规律,促进“高质量”发展标准在经济、社会相关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具有特殊的价值。近几年,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主要通过构建测度指标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所以对其量化测度主要从影响经济发展质量的因素出发,构建指标体系。参考已有学者的相关研究理论,本文从全要素生产率、五大发展理念、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等角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测度指标和模型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以期为与高质量发展相关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一、以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

关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国内学者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发展水平、横向纵向发展状况对比、投资与生产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1)在经济发展水平方面,有些学者认为各要素在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中,资本要素举足轻重。郭庆旺和贾俊雪[1]发现资本要素之所以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根源在于我国经济整体发展水平不高,目前我国的发展状况是单要素投入大于全要素投入对经济整体发展的贡献,要想持续发挥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上的作用,还需要不断提高整体的科技发展水平;有的学者则通过测算资本投入、劳动和资金生产率等对GDP的贡献程度,得出三大要素的大小关系是:资本>劳动>资金。同时发现,相比发达国家,我国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推进经济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突出[2];李京文[3]在研究中同样重视生产率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他将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生产率这三个指标进行了比较衡量,指明三个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生产率。同时在此基础上,与发达国家进行对比,发现发达国家在全要素生产率应用方面的成熟程度远超我国,各指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较突出。还有学者指明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将是持续性增长,并通过实证测算各要素对经济增长发展的促进作用,结果表明文中提到的四大要素在推进经济发展进程方面的作用,资本>市场潜能>全要素生产率>劳动力[4]。王小鲁[5]侧重从整体发展研究的趋势来分析,指明全要素生产率在推进我国经济大发展的进程当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改革开放二十年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前所未有成绩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预测我国未来二十年的经济发展,分析测算得出全要素投入在未来二十年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更加明显的结论。程广斌和王朝阳[6]运用面板模型与DEA分析方法,实证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发现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因此,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应实行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贡献。Chen[7]同样从区域经济发展角度,运用DEA-Malmquist方法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效率,指出全要素生产率各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孟宪春等[8]则从企业经济发展角度出发,运用均衡模型研究预算约束、宏观杠杆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与影响,研究发现,解决预算约束问题有助于降低宏观杠杆率进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增益增效目标。

(2)在技术发展水平角度,有些学者指出技术因素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明显。郑京海和胡鞍钢[9]以省际的经济发展为切入点进行研究,重点突出技术进步在全要素生产率中推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价值。而有学者不仅突出强调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宏观发展层面的重要作用,还发现要素流动在促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作用也很明显,同时强调二者在促进我国经济向更高阶段发展的持续性作用,不管是要实现短期的经济发展还是长期的持续性经济增长目标,都需要将技术和相关要素资源投入到相应的经济发展进程中去,并与时俱进,谋求经济长远和持续性发展[10]。郑世林和张美晨[11]发现科技进步和资本投入两大主要因素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能够相互促进,且在不同时期和经济发展程度不一的地域,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大小也有差异。

(3)在横向和纵向发展状况对比角度,学者们通过分析充分肯定了全要素生产率的价值。在横向发展状况对比分析下,有些学者将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和同阶段经济发展情况进行比较分析,肯定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时代价值[12]。蔡昉[13]则通过国际和国内发展状况的横向对比,高度肯定了全要素生产率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同时肯定了相关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在推动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进程中不可替代的理论价值。有学者同样从国际与国内经济发展情况对比分析的角度,指明我国的经济发展在投资、劳动、科技进步等方面的比率,远低于经济发展质量较高的地区和国家,未来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的高质量增长目标,还需要不断重视投资、劳动、科技进步等生产要素比率,从而实现我国经济发展质量与速度并行的目标[14]。在纵向发展状况的对比分析下,有些学者通过收集从改革开放到2015年国内全要素生产率测算研究的结果,得出全要素生产率零值上下波动并逐渐趋向稳定的结论[15-16]。沈坤荣[17]则强调改革开放前资本要素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明显,发展程度较高的国家综合要素生产率对推动经济发展的作用也远大于我国。

(4)在投资与生产发展方面,不同的学者研究的侧重点不一。有的学者以制造业的发展为突破口,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巩固产业发展优势方面的独特作用[18]。Fei Jia等[19]同样从制造业TFP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出发,发现资本和劳动力投入增长对经济发展质量有直接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表明,人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不仅可以直接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通过资本投入增长和劳动力投入增长来间接促进经济发展。吴良海等[20]偏重对投资发展质量进行衡量,重点分析效率、风险两因素对投资效益的影响。孙焱林和温湖炜[21]更加侧重从投资质量角度探讨分析中国企业投资发展现状的原因,通过相关比率的比较,指出资本存量对提升投资质量发展水平的影响。尹忠明和李东坤[22]同样从对外投资发展角度入手,发现可以通过投资促进国内生产要素发展,从而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二、基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指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鲜明地提出五大发展理念。五大发展理念符合我国现阶段的发展状况,对解决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具有强大的理论指导意义,这为衡量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测度指标标准,同时五大发展理念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为我国经济发展质量的评价和衡量指明了新的方向。

在五大发展理念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有些学者从整体角度,对五大发展理念进行综合分析,有些学者是从单个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的。在综合分析方面,王军和李萍[23]指出创新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作用最大,开放是重要推动力,绿色发展理念短期不利于经济发展但长期是有利的;胡志强等[24]侧重研究区域发展情况,指出五大发展理念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有关,发展状况好的地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发展状况差的地域整体处于缓慢推进协调发展状态;李俊玲等[25]偏向对区域发展进行研究,经过研究得出金融支持创新、开放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协调、绿色、共享方面的贡献略低的结论。与此研究方向一致的有徐银良和王慧艳[26],其依据五大经济发展理论构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并以省份数据为基础指出深入理解五大发展理念之间各指标关系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指出该指标的创建与优化与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呈正相关关系。在对单因素分析方面,詹新宇和崔培培[27]通过运用五大发展理念构建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对绿色、共享两大发展理念进行了重点分析,发现其中的绿色、共享的理念在促进经济发展向更高质量发展进程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而创新、协调、开放这三个理念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进程中的贡献作用却有地域差异;与此结论类似的有史丹和李鹏[28],他们更多地侧重与国际发展状况作比较,突出开放理念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与国际发展现状相比,我国第二产业发展时间较长,对环境和资源的消耗大,忽略了对绿色生态的关注,导致绿色生态理念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不明显,开放稳定方面的贡献也相对较低。

三、基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指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关于经济发展的新表述即高质量发展。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角度来讲,高质量发展是涉及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全方位的协同发展,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贯彻新发展理念、解决发展矛盾问题和促进建设新的经济发展体系。从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从其内涵出发,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质量、效益、动力变革,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变革,提高要素生产效益。国内学者主要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角度出发构建指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

(1)从经济发展的结构性特征、稳定性程度、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以及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代价情况来衡量。有些学者经过研究发现稳定性和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这几个方面都有利于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并且这几项指标对经济发展贡献的大小为:福利变化与成果分配>稳定性>结构性特征[29-32]。不同之处在于,魏婕和任保平[31]偏重省区经济研究,测算发现这些指标对推进经济发展进程当中所起到的作用为:结构>生态环境制度>福利分配与成果分配及国民经济素质>增长效率和稳定性。朱楠和郭晗[32]仅以天津市为测度范围,又多加国民经济素质这一指标进行测度,以期对经济发展质量有促进作用。

(2)从动力机制、经济结构、开放稳定共享、生态环境和谐和人民生活幸福5个方面综合探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模式。魏敏和李书昊[33]对大陆地区31个省份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度,综合探讨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升模式,发现省际经济增长质量水平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各省份经济增长质量水平与规模水平不一致。王玉梅[34]还从经济增长的持续性、效率、产品质量几个方面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认为应结合六个方面的发展特点,科学理性评估,将各项发展指标的优势充分应用到经济发展进程中。

(3)从创新、供给、需求、效率、经济运行和对外开放等角度进行测度。马茹和罗晖[35]运用这六个指标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小进行测度,结果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还有学者高度强调创新能力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重要作用,从实践效果来讲,创新是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的首要动力,突出指明要促进知识、技术、产业和管理方式的创新,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发展的独特价值,稳步推进我国经济发展进程[36]。唐娟等[37]偏重从经济发展效率角度出发,运用DEA-SBM模型,测算我国经济发展效率值,验证了以发展效率变革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转型的正确性。

(4)从环境发展角度构建指标进行评价。王竹君和任保平[38]以外部环境因素为着力点,从福利变动与成果分配、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居民经济因素等几个维度建立测度指标体系,通过对各个指标的测算对比,了解各省市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发现外部环境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效益有较明显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效益本身的区别会导致这几个测度指标影响效益的大小也有差异。何兴邦[39]同样以环境发展为研究重点,以结构优化、发展稳定、效率、福利改善、收入分配公平和绿色发展六个维度建立指标评价体系,认为在进行环境规制政策情况下,区域绿色发展程度会得到提升,经济发展的效率也会随着提高,相应的福利发展水平也会实现新的跨越,从而促进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5)从城市化、创新角度建立评价指标。李周为和钟文余[40]侧重从国民整体的发展效益角度衡量经济发展质量。颜莉[41]在创新要素投入中引入环境变量,从创新要素投入与产出发展角度,构建衡量创新影响发展效率的相关指标。Li Hui[42]从当前经济发展热点,即大数据促进经济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指明大数据可以通过提高宏观层面的效率来推动高质量的经济增长。在新时期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实践的方向是培育新的增长动力,发展新的产业,形成新的模式。大数据以数据流为基础,有效整合技术、材料、资金、人力资源流动,为新动能、新产业、新模式的经济发展提供新路径。同时还探讨了大数据驱动高质量增长的实践基础,包含技术进步、产业发展、战略制定。最后,从发展数字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倡导相符合的文化理念、拓宽大数据融资渠道等方面提出了大数据促进高质量增长的政策选择。同时还指出大数据提高了生产要素的组合效率,效率是企业的命脉,如何通过促进经济增长、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商业模式来实现高质量增长,将是未来经济发展研究的重点。

四、评论及展望

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对应的经济发展的驱动力不同,因此形成不同的经济发展指导与衡量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相关指标的测算与研究适用于我国经济追求速度增长的阶段,而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则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由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增长转型阶段的经济发展要求,这三个指标均符合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为五大发展理念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提出与发展奠定了理论与物质基础,五大发展理念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拓展与延伸,经济高质量发展则是为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实现量变到质变的提升的高度概括,三者均推动了我国经济发展的进程。

现有的文献通过构建经济发展的测度模型,为如何评价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提供了思路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向。总结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随着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变化而不断演进的,李金昌等[43]指出从新中国成立到现在,对经济发展质量的测度大致从全要素生产率、五大发展理念再到高质量发展,评价维度从片面关注经济向关注经济、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从注重“量”到注重“质”的改进,逐渐摒弃传统粗放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走向生态、可持续经济增长模式。测度指标更加全面,从不同的视角和思路对高质量发展进行量化衡量,为经济发展的绩效评估和改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这些模型和方法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或片面性,也许这就是今后进一步的研究方向。

(一)在测度方法方面,不同的测度方法得到的结论不一,缺乏通用的测度模型和方法

如何更好地测度经济发展质量,用什么方法测度经济发展质量?一直是学者们不断研究的话题。好的测度方法是研究质量效率问题的一个重要工具。在本文所列举的研究中,不同的学者针对不同的研究角度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多数学者运用索洛余值法进行测度,索洛余值法虽然沿用了很多年,但本身严谨度一直备受争议,并没有考虑到要素长期变化的影响和数据的不足之处,索洛余值法是基于传统的新古典经济学理论产生的,本身有许多局限,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情况、资源发展情况的不同,导致测算出来的索洛余值结果也各有差异。

在五大发展理念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学者们主要运用潜在产出法中的DEA-Malmquist指数法和道格拉斯生产函数。DEA(数据包络分析法)主要评价指标的相对有效性,在促进经济发展和改善评价效果层面有一定的贡献。DEA-Malmquist指数法虽然分别吸收数据包络分析与Malmquist指数法两者的优势、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也能测算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但是这两种方法主要还是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综合效率方面的衡量。而且全要素生产率本身有局限性,所以该指标并不完全适合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追求效益发展的目标。

从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角度衡量高质量发展方面,学者们主要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熵权TOPSIS法,来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测度。首先,主成分分析法可以反映经济增长质量各指标对发展总指标的贡献,可以研究、预测指标收益情况。但是主成分分析需要保证主要成分的贡献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其次,这些主要成分需要与所要研究领域的发展情况和相关指标的内涵相符。主要成分的解释其含义一般有点模糊性,在进行相关指标的综合评价时,有些代数指标的真正作用并不明确。熵权TOPSIS法是TOPSIS和熵权法的结合,熵权法虽然有着计算简单结果相对合理的优势,但是,当指标值只有些细微的变化或变化不稳定时,熵权法用起来有一定的限制,且决策矩阵较复杂,不容易求出正负理想值的变化,且不能很好地反映各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方法一定程度上能够衡量经济发展质量,但是并不能全面准确的衡量。

(二)在测度标准方面,效率和效益指标相互糅合,界限模糊,效率指标多而效益指标少,测度指标不协调

关于经济发展质量的内容的准确界定一直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问题,关于什么是经济增长质量的内容,我们的判断也并不准确,而且不管是国家还是地区层面均没有出台专门的具有参考价值的高质量发展评价与检测体系。

在全要素生产率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学者们更倾向资本、劳动、资金等生产要素对GDP增长的推动作用,归根结底还停留在经济发展速度层面,并没有实现“质”的飞跃。而且在对各要素的测算中,多侧重效率指标,对如何准确衡量经济发展效益并未进行系统的研究,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更多的应用于第一、第二产业,欠缺与时俱进的发展能力。

在五大发展理念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角度,虽然相较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五大发展理念提出的绿色生态、开放共享等经济发展理念是紧跟时代经济发展步伐的,但在实际的经济发展中,绿色生态对经济向高发展的推动力还比较小,对经济如何实现更好的高质量发展的指导作用还有待开发。

从高质量发展内涵角度衡量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研究学者更多的关注经济发展质量的理论和内涵,缺乏对高质量一致的评价体系和标准。而且缺少实证或者实际应用方面的研究,对于衡量标准的选取过程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并不能真正反映发展质量程度。而且现有的对高质量发展的测度当中更多的是通过效率指标进行测度,效益指标特别少。学者们主要关注经济增长“量”的变化,对“质”的关注较少,缺乏研究理论框架和实证支撑,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概念,对其内涵难以准确界定,现有文献对其概念的分析较模糊。

(三)在测度内容方面,直接从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角度的研究文献还较少,测度内容缺乏直接性和系统性

在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方面,多数学者对其确切的含义并未达成一致认识,目前的研究更多的偏向省域、不同产业、单一部门的全要素生产率的估值,并不能覆盖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而且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概念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有一定的阶段性特征,并不能完全符合我国当前的经济状况。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才逐渐步入正轨,学者们单纯的参照西方的经济增长模式来测度我国经济发展质量显然是不够合理的。而且,郑玉歆[44]发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主要作用于技术层面,当技术投入不高,更多依靠人力和物质资本时,经济运行情况往往会与目标发生偏离且测算出的相关数据更多的是生产要素的即期效果,易得出与经济发展实际不符的结论。樊纲和易纲[45]指出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度量并没有统一的方法,横向比较发现多数国家的全要素生产率要素的作用并不明显。

关于五大发展理念构建高质量发展指标测度方面,从省市、区域发展的角度研究的较多,内容和涉及面不够宽泛,对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研究不够深入,对五个衡量角度的指标测度也不具有代表性,对五个指标发展程度、贡献的好坏具有较大的变动和阶段性特征,五大指标不能同时发挥作用。现行质量指标忽视人的主观因素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各指标内在的关联度和协调性不强。

从高质量发展内涵衡量高质量发展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指标测度的研究还较少,而且因其涉及因素较多,缺乏完善的理论体系和统一的认识标准。在指标设计中,指标之间的界限不够清晰,涉及的综合指标测算困难。而且经济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单纯的用单一指标或者单纯的测度某一阶段的发展情况,并不能得出推断性的具有标准性的发展规律。

猜你喜欢

测度生产率要素
中国城市土地生产率TOP30
局部紧的阿贝尔群上谱测度的几何结构
“新”生产率悖论?工业机器人采用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
我国要素价格扭曲程度的测度
跟踪导练(三)4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外资来源地与企业生产率
几何概型中的测度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