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人健康的影响

2021-11-30王欣悦南京农业大学

品牌研究 2021年12期
关键词:健康状况子女精神

文/王欣悦(南京农业大学)

一、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流动。截至至2012年底,我国农村地区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1亿( 吴玉韶、党俊武,2013) 。目前在我国,虽然社区养老发展已经起步,但是农村老年人养老的方式主要还是家庭养老,绝大多数是依靠子女照顾。因此子女外出务工这一行为使得子女在赡养老人方面的作用缺失或者转变,继而可能会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子女外出务工一方面会改善家庭经济状况,提高家庭总收入水平,从而能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但是另一方面会直接导致子女无法给老人提供生活起居等方面的照料,无人陪伴使老人感到孤独,可能对老人的身体和精神健康状态产生不利影响。除此以外,外出务工的子女有可能还需要年迈父母提供诸如照顾孙辈之类的代际支持,因而有可能进一步不利于老人的健康。

研究此类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老人自身的养老要求,同时也体现了社会对老年人的尊敬和重视,更能对老龄研究和移民研究有所贡献,对农村养老政策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关注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人健康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并未就子女外出务工对老人健康有利与否达成一致意见。本文使用2018年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运用联立方程模型,研究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人健康的影响。

二、文献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老年群体关注的提高,许多学者关注子女外出务工对老人健康的影响。Antman(2010)研究发现子女移民对父母身体和心理健康都造成了显著的负面影响。Falkingham等(2011)发现子女代际支持的缺失对家中老人的身体健康不利。Hugo(2001)和Adhikari(2017)发现有在国内流动子女的老人更容易表现出精神健康状况不佳。以上的研究都倾向于强调子女外出务工对老人身心健康的负面影响,然而也有学者持有不同观点。Stark O等(1985)发现,子女迁移能带来家庭总体收入水平的提升,改善老人的生活,使其在生病时也更容易积极地寻求治疗,从而抵消了由代际支持缺失带来的负面影响。

(二)国内研究的进展

目前国内也已经有少量研究关注了子女外出务工对中国农村老人健康的影响,但这些研究并未就子女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健康是有利或不利达成共识。虽然许多学者从家庭经济、照顾、情感支持的变化来解释成年子女外出可能对父母健康造成影响,但对哪种家庭支持的作用更为关键,他们仍存在争议( 王小龙、兰永生,2011;宋月萍,2014) 。杜鹏等(2004)使用我国2004年的截面数据进行分组对比发现,子女外出务工直接使得留在农村居住的老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改变,开始趋向空巢或是隔代模式。由于青壮年劳动力外出,老人需要独自面对经济开支与生活劳作等方面的困难,加重了老人身体上的负担。虽然有部分外出务工的子女会寄钱给老人,缓解经济开支方面的困难,但是在外的子女很难为老年父母提供精神情感慰藉,这对老人精神赡养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舒玢玢、同钰莹(2017)考虑到样本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采用倾向性匹配分析方法来检验研究结果的稳健性,结果显示子女外出务工行为对老人造成的家庭照料与精神陪伴的缺失不利于老人身心健康,而且这种两代人长期分离的状况甚至会使老人的健康状况出现恶化趋势。此外,他们认为家庭经济支持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并不显著,这可能与农村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有关。卢姿潼(2019)认为子女外出务工对老人的自评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但对老人的BMI指数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陈璐、谢文婷(2019)认为,在中国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道路上,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政府部门应出台扶持家庭老年照料的政策,加大对农村地区社区和养老机构的投入,减少因子女外出务工造成的护理不足对老人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可见,在国内研究中,有关子女外出务工对老人健康的影响得研究大多是基于区域性数据,而且都是基于截面数据的分析;也就是说只能探讨某些特定区域的老人在某个时间点上的健康差异,因而很难判断因果关系。在方法上,虽然有的研究控制了影响老人健康的其他因素,但大多没有考虑样本的内生性问题,很可能导致估计有偏(舒玢玢、同钰莹,2017)。

以往的研究没有提供一个完整的解释框架来解释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的影响,且这些研究并未就子女外出务工对老年人健康有利与否达成一致意见。因此,本文从身体健康和精神健康两个角度,研究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的对农村老人健康影响。

三、数据来源与分析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使用的数据来自北京大学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实施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CFPS) 2018 年数据。CFPS 是一项全国性、大规模、多层次的社会跟踪调查项目,覆盖了全国25个省/市/自治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该调查收集了个人、家庭、家庭关系多层面的数据,尤其是家庭关系数据非常详实,有利于从多方面分析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考虑到我国法定退休年龄以及在我国农村独居的高龄老人较少,为方便研究整理,所以本文把目标群体定为年满55岁且不超过70岁的农村老人。通过筛选得到符合条件的有效样本量为4152个。

(二)分析方法

由于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与子女外出务工类相关变量之间存在内生性问题,主要体现在它们之间一定程度上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不仅子女外出务工的选择会一定程度上影响老人的健康,而且老人的健康水平其实也会影响子女外出务工的决定与否。联立方程模型展现的经济变量之间是存在双向关联的,即某一个经济变量受其他经济变量的作用,同时也作用于其他经济变量,可以更周全地反映出经济系统运作的规则。因此,本文所研究的问题符合使用联立方程模型的前提条件。

(三)选取主要变量

本文将老人的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作为因变量。一直以来有不少研究证明了自评健康变量在测量健康和预测生死上的有效性,本文也以老人的自评健康状况衡量身体健康状况。在CFPS 2018年的问卷中,受访者被提问到“您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如何”,选项由1~5组成,分别依次代表“非常健康”“很健康”“比较健康”“一般”“不健康”。本文通过反向赋值来定义老人的自评健康状况,即回答分值较高的老人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更好。精神健康状况作为第二个因变量,本文是通过构造一个新的变量反映精神健康状况的。在 CFPS 2018年的问卷中,本文选取了“我感到情绪低落”“我感到孤独”“我感到悲伤难过”这三个皆体现消极负面的精神状态的、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三个问题的选项皆由1~4组成,分别代表“几乎没有(不到一天)”“有些时候(1-2天)”“经常有(3-4天)”“大多数时候有(5-7天)”,同样是通过反向赋值并将三个值相加得到新的变量,代表精神健康,即该变量的值越高,老人的精神健康状态越好。基于上述解释,本文可以将老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状况作为连续变量纳入模型。

自变量包括关键变量与控制变量。本研究将子女外出务工、与子女见面频率、帮忙照顾孙辈和外出务工子女寄回家的钱作为关键变量,将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退休状况和是否领取养老金作为控制变量。

四、实证结果与分析

(一)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选取整理的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公开数据进行简单的描述性统计分析(表1),样本总量为4152,其中61~70岁的老年人数量为2599个,约占样本容量的63%。运用stata软件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整个样本的平均年龄为62岁,男女性别比例较为平均。农村老年群体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有87.59%的老人的学历在初中及以下。有26.52%的老人表示已经退休,只有18.11%的老人表示自己领取养老金。通过表1中的数据可知,老人们的身体健康平均水平偏低,但是精神健康水平均值较高。其中,认为自己“比较健康”的人群占比最大,达30%以上;仅极少部分老人精神健康问题严重。关于农村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的情况,有1617名农村老人表示子女外出务工,占样本总量的38.95%。在4152名农村老人中,有71%的老人表示没有照顾孙辈。有子女外出务工的农村老人照顾孙辈的比例达约35%,而没有子女外出务工的农村老人照顾孙辈的比例仅占约25%,可见子女外出务工会使得老人担负起照顾孙辈的任务。

根据图1,可以发现子女外出务工现象随着老人的年龄增加而逐渐减少。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老人身体和精神都会变得更加依赖成年子女照顾,因此外出务工子女此时更加倾向于留在老人身边,在家附近打工,以便照顾老人。

(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

由于本文的因变量分为身体健康与精神健康两方面,且都可以视为连续变量,在此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个人信息类变量对农村老人身体与精神健康的显著性。回归结果分别如表2、表3所示。

根据表2,可以发现年龄对身体健康的影响系数是负的,这符合预期,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各方面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明显衰弱。性别的系数呈现正数,表示男性老年群体的身体健康要明显优于女性老年群体。受教育程度对身体健康有正向显著影响。是否领取养老金的负向影响达到显著水平,这虽然与常识相悖,但是是可以解释的。目前在我国农村,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可以领取基本养老金,而本研究所选取的样本是55~70岁的农村老人,其中有部分年龄较小的老年群体没有领养老金,正由于他们在样本中属于年轻群体,他们身体健康水平较高,因此导致回归结果看起来不合预期。

表2 身体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

分析表3,在对精神健康水平的回归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性别、受教育程度和婚姻状况这三个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性别的系数是正数,表示男性老年群体的精神健康水平要高于女性群体。本文是将问卷中的三个消极悲观型问题的结果重新转换为精神健康标准的,因此更准确的说是,男性老年群体更不容易产生负面情绪,他们的精神健康状态明显更稳定、更好。受教育程度的系数是正数,这符合常理,受教育程度越高,人拥有更完善的价值观、人生观,因此精神健康状态要明显更好。婚姻状况对老人的精神状态也呈现积极地影响,在婚(有配偶)的稳定的婚姻关系对老人的精神健康有显著的增益作用。

表3 精神健康的多元线性回归

(三)运用联立方程模型分析

由于农村子女外出务工与老人身体健康之间的存在互为因果的关系,为了消除这种内生性影响,本文选择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对此进行分析。

1.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运用stata软件运行的模型估计结果如表4。

从表4可以看出,子女外出务工、与子女见面频率、帮忙照顾孙辈和外出务工子女寄回家的钱对老人身体健康的影响都不是显著的。对于子女外出务工与见面频率对老人身体健康影响不显著这一结果,应当结合当前农村社会背景来解释。当今交通十分发达,即使是农村,交通条件也十分便利,农村居民能够更容易出远门。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方便农村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同时也为农村老人与在外子女见面提供了便捷。老人需要能够照顾他日常生活起居的人,单单偶尔见面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此子女外出务工与见面频率没有体现出显著性影响。但是,逆向的因果关系却是显著的,即父母的身体健康状况对农村成年子女外出务工的抉择的影响是显著的。如果父母身体健康,不需要子女额外地呵护,这时子女便更加倾向于做出外出务工的决定。帮忙照顾孙辈对老人身体健康影响是正向的,但是不显著。老人身体健康状态对帮忙照顾孙辈的影响是显著的,如果农村老人的身体健康水平较高,外出务工的子女也就更可能考虑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外出务工子女寄回家的钱对农村老人身体健康的影响也不显著,这与我们一般的理解有些出入,但是结合中国农村文化背景就可以理解了。农村民风淳朴,农村居民勤俭节约,日常开销基本上都是用于满足基本生活需要。因此,外出务工子女寄回家的钱的确对农村老人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影响,但却不是显著的。老人身体健康状态对子女寄回家的钱的影响却是显著的,说明在外打工的子女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当老人生病或有其他意外时会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

从表5可以看出,子女外出务工对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是负向的,与子女见面频率对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是正向的,但结果都不显著。当今现代通讯设备已十分普及,科技、通讯的进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语音聊天、视频电话等软件的出现更进一步丰富了人们之间的联系方式。外出务工的子女虽然可以通过聊天、视频等方式给予老人关心呵护,但是不能时常陪伴在老人身边,满足不了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子女外出务工与见面频率的影响不显著。老人的精神健康状态反而对子女外出务工的选择产生显著影响,即成年子女明显偏向于依据家中老人的精神健康状态而选择是否外出务工。帮忙照顾孙辈对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是负向的,但不显著。老人精神健康状态对帮忙照顾孙辈的影响是显著的,如果农村老人的精神健康水平较高,外出务工的子女也就更可能考虑将孩子留给老人照顾。外出务工子女寄回家的钱对老人精神健康的影响不是显著的,这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方式有关。农村老人勤俭节约,日常开销基本上都是用于购买基本生活资料。而且农村老人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于精神生活方面没有过多要求。比起获得经济支持,农村老人可能更需要子女的关怀与陪伴。

通过比较表4与表5我们可以发现,老人健康状态对子女外出务工及其他行为影响是显著的,但是对于外出子女寄回家的钱这一变量的显著性却不相同。老人的身体健康对外出务工子女的经济支持有显著影响,而精神健康却没有。这反映出,子女一般会关心老人的身体健康,而往往忽视老人精神层次的需求。

表4 身体健康标准的联立方程模型

表5 精神健康标准的联立方程模型

综合上述分析,子女外出务工与农村老人健康之间的影响机制分析要结合我国农村社会现状进行考虑,总体来看影响机制的传导方向是由老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状态传向子女外出务工及其后续影响。

五、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梳理了子女外出务工与农村老人健康相关文献,使用联立方程模型做具体实证分析,探究子女外出务工对农村老人健康的影响。本文得出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子女外出务工与农村老人健康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总体来看影响机制的传导方向是由老人的身体与精神健康状态传向子女外出务工及其后续影响。农村成年子女会根据家里老人的精神、身体健康状态来决定是否外出务工,这表示在人口流动迅速的时代背景下,农村传统的“孝道”思想文化并没有完全消失。

第二,成年子女外出务工后,老人照顾孙辈并不能弥补代际缺失,子女对老人精神赡养的缺失仍是亟需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尽管便利的交通与先进的通讯设施能方便子女与老人见面、联系,但是精神赡养的问题依然严重,老人需要能够陪伴在身边照顾他日常生活起居的人,单是偶尔的联系与关心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第三,在外打工的子女往往更关注老人的身体健康,而忽视老人的精神需求。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一方面确实能提高收入,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经济、物质方面的支持。但另一方面,外出务工子女不能完全照顾到老人的精神赡养需求,他们很少积极与农村老人见面、联系。这样一来,老人更容易产生孤独、抑郁等负面情绪,精神健康水平降低。尤其是农村女性老年群体,她们比老年男性群体更容易受到消极情绪的影响。因此,外出务工子女与老人之间的联系、互动有待增加。

第四,外出务工子女的确能够为老人提供更多的经济支持,但是没有明显改善农村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原因有以下三点,首先,有一部分农村老人帮外出务工的子女照顾孩子,这很有可能造成老人在身体健康与精神上的负担。由于要照顾孙辈,老人就需要分配部分经济资源来照料孩子,所以老人从外出务工子女所得到的实际经济支持可能没有显著增加;其次,目前我国农村医疗保健资源仍较为缺乏,因此子女的经济支持可能很难发挥实际作用。最后,由于中国农村社会的文化传统,老人的消费方式十分勤俭节约,因此实际上子女外出务工并没有对老人身心健康带来预期的经济支持效果。

在实践层面,首先,政府继续着力于改善农村医疗环境及医疗保障体制,真正让农村老人“病有所医”,为老人的身体健康提供全面的保证。其次,社会文化中对传统“孝”文化的宣传是十分必要的,从根源上解决农村老人的精神赡养问题。此外,根据老人的兴趣爱好,为他们配置能够满足精神需求的物质条件,如电视、报纸、书籍等,充实他们的精神家园,使他们的老年生活变得丰富起来,这样对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会有增益作用。最后,充分发挥社区养老支持在老人养老方面的作用。农村社区可以通过教育宣传提高老人的健康意识,并组织各种文体活动降低老人的孤独感。鼓励农村老人融入社区,与好友交心,这对他们的精神健康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总体来说,不仅需要政府部门致力于农村医疗保障体制的改善以及农村社区的改造,而且外出务工的子女也要自觉担负起赡养老人的责任。经济供养与精神赡养两者缺一不可,特别是精神慰藉这一方面,要做到自觉对老人负责。

猜你喜欢

健康状况子女精神
体适能训练对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实验研究
虎虎生威见精神
李聚奎:留给子女的“丰厚”遗产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Tomb-sweeping Day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为子女升学攒资历
拿出精神
关心健康状况的问答
教育子女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