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温州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结构优化与实施路径研究*
——黄炎培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1-11-30姜瑜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文/姜瑜(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教育家黄炎培以其丰富的阅历洞察了职业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错位,以“实用主义”理念创立了中华职业学校,践行了现代职业教育,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急先锋,并通过实践对中国职业教育提出了本土化的职业教育思想,明确了职业教育的真实真义在于服务社会,通过职业训练培养学生成为社会企业的有用人才。1913 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指出学校教育不能脱离现实生活,需要重视实业与技能,学校教育要重视实用主义的研究,学校教育与个人生活和社会需要之间协调一致,创立实用主义教育理念,并根据职业教育社会性提出职业教育必须有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建立多层次、多形式、多规模的教育生态系统,开创了应用技术性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职业教育学生应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实现充分就业,为社会生产服务。黄炎培于1918年创立职业技术学院,1926年就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理念,认为“关门办职业教育”就如闭门造车,创办职业学院“须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联络”,要把职业教育办学融入整个社会发展机制之中,职业教育必须和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紧密联系起来。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与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相辅相成,对于促进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实现受教育者的职业理想具有前瞻性和指导性。创业创新是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财富能力的行为,创业者既要创办企业,又要具有一定的创新精神。因此,要办好高职院校,既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职业技能,又要创新教学模式,优化教学环境,充分利用职业院校资源,寻找高职院校市场定位和办学目标,立足服务于当地的社会发展。国务院《有关进一步推进高等院校教育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提出了“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前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认为,职业教育要探索与中国企业相适应的模式,打造大国工匠等品牌,我国已经逐步进入 4.0信息时代,对信息化、智能化、科技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等职业教育面临数据化、信息化的挑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数字化时代,“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目标是面向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于核心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要加快数字化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加快校企合作,进行项目导入等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实践检验实现对校内外资源的充分整合。对于温州职业教育结构优化而言,不仅要在培养过程中的优化,同时也要在数字化目标的选择上进行优化,提高数字化时代温州高职院校教育结构优化深度与能力。依据国务院《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与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思想,加大温州职业教育改革力度,促进职业院校教育和社会产业协调发展,实现职业院校学生充分就业,为促进温州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充足的大国工匠人才。
一、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分析
(一)社会适应性
黄炎培提出的“大职业教育主义”认为:高职院校需要与职业界相互合作,积极融入社会与经济活动中,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实现学生稳定就业,明确职业教育的社会性办学目标和人才标准,优化办学方式和学校组织,让社会资源流入学校当中,完成学校培养人才的社会化目的。高职学校应根据社会资源创新办学模式,使教育生态得以优化,不断促进学校教育系统的完善与发展。
(二)人文性
黄炎培认为,学校职业教育需要健全人格培养,促进职业学生人文精神的培育。黄炎培撰写《告教育界用人者》,提出教育行业应该培养社会发展的未来人才,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强调教师在学生人格健全的关键作用,要培养学生的私德和公德,强化学生的知识技能和审美能力,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这是职业教育思想根本。要求学生做到清清白白做人,谋求对社会群体的贡献。
(三)教育对象的个性化
黄炎培认为,在职业教育过程中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不同,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力求最大可能地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保证学生自主择业和就业,杜绝教学内容雷同、教育模式僵化的问题。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才能和天赋,如果采取同样的教学模式,就会影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甚至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前途。职业院校必须依据社会的需要和学生的优势设置专业课程,制定教学内容,促进学生就业,实现学生的自身价值,更好地服务国家和社会的发展。
二、温州数字化时代职业教育问题解析
(一)职业院校课程跟不上企业需求
产业数字化时代,数字应用能力成为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产业工人需要能够驾驭新型工业生产模式的数字能力,但是,一些职业院校数字人才培养仍然不到位,不能跟上产业数字化发展的步子。职业院校实训缺乏相应的数字技术设备,诸如扫描仪器、3D 打印机设备,一些教师缺乏信息系统操作经验。数字能力已经成为职业教育技能型人才必不可少的职业能力,职业院校需要配合产业数字化人才需求,培养相应的数字技能型人才,对复杂系统进行动态管理的能力以及借助数字设备对海量数据进行分析的能力是职业院校学生专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数字能力是未来温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
数字化时代,企业组织方式逐步转向扁平化管理模式,高职院校需要适应日益变化的社会环境和人才需求,高职院校教师需要不断熟悉企业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弄清企业扁平化组织管理,培养技术全面的信息性员工和管理者,尝试进行扁平化管理。克服传统金字塔状的企业管理模式的弊端,快速地决策,提高企业效率,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对市场做出快速反应。所以,未来的企业组织不再是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而是逐步转向扁平式结构,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需要作相应地改变与创新,必须借助先进的后台技术,及时调整服务方向,加速服务速度,输送更多的双创人才和服务。
(三)产教多元主体关系脱节
在产教融合的过程中,产教多元主体关系脱节。具体来说,高职院校比较积极主动,一些企业消极被动,多元主体不能产生集聚效应,所以政府、协会、企业、高职院校难以形成合力,不能通过主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共同的价值理念,造成社会利益、主体利益不能成为一种互为依赖的利益共同体,产教融合达不到共同的愿景,达成不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产教融合成为表皮,产教融合关系松散,主体脱节,不能充分达到合作利益共享,形成产教融合深度不够、效益不明的尴尬局面。
三、温州高职院校双创教育结构优化与实施路径
(一)依据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理论构建产教融合的双创型教育同盟
黄炎培“大职业教育主义”明确了职教办学跨越“教育界与职业界”的基本理念,“关门办职业教育”寸步难行,他认为发展职业教育“须和一切教育界、职业界努力沟通联络”。要以更大的视野发展职业教育,不能故步自封,职业教育需要融入整个社会发展运行机制之中。职业教育和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等相辅相成,搭建产教融合教育同盟平台成为必须。在信息化、数字化时代,新经济、新技术、新业态不断萌发,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高职院校必须开拓职业教育办学思路,面向数字化产业需求开设新的专业课程,拓展社会层面的联系,对办学模式进行系统性变革,与政府、企业、产业基金组织等构建战略教育平台,及时应对社会业态变革,才能使自己立于不败地位。在职业界、教育界形成的新型的教育战略同盟平台,提高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的力度和档次,以区域发展为共同枢纽,形成校政企多方主体跨界教育体系,依托自身科研成果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在区域产业方向、产业构成、人才搭配方面建立快速应对双创机制,树立大职业教育理念,建立有利于学生创新创业的职业教育新体系。
(二)依据黄炎培职业教育适应性理念构建智能社会双创教育发展框架
黄炎培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理念,认为职业院校需要与职业界相互合作,积极融入社会与经济活动中,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大环境。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系统、社会系统的重要一环,肩负着教育与职业的重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发生了重大变化(如图1、图2所示),增速放缓、产业结构逐步调整、经济增长方式发生转变,导致就业压力逐年加大。中国社会不断走向数字化人工智能时代,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不断冲击职业教育的建设,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等新技术在职业界逐步渗透,传统职业不断被新职业替代,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重“质”的要求。职业教育需要从智能社会发展的角度进行重塑,人工智能将不断促进职业教育进行变革。基于黄炎培职业教育适应性理念,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必将引发职业教育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智能时代职业教育将是智慧性教育。根据人工智能教育理念,构建高等职业教育智能社会发展框架,实现数字化智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以使职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职业教育需要以人工智能技术培养社会发展急需的技术人才,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重新调整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推动职业教育机制与体制结构性改革。
图2 三次产业增加值于国内生产总值对比
(三)依据“大职业教育”理念创新智慧教学模式
职业教育发展与社会技术的发展处于一个适应的动态过程(图3),在这个过程中,人工智能对职业教育的支持也处于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职业教育应该应用最新技术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促使职业教育双创教学模式不断创新。
图3 技术变迁与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关系
随着社会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职业教育教学模式需要不断完善,以适应和促进社会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推动社会经济和个体进步与发展。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造就了新的产业业态和工作岗位,职业教育的传统形态已经不能满足数字化社会的需要,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创新教学模式,适应数字化社会对新技术人才的需求。职业教育需要创新构建智能社会需求的新专业,精准培养智能化人才,促进教育结构的转型升级,实现职业教育的目的。随着人工智能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智慧教育有利于职业教育功能的优化,实现教学管理、教学服务的智能化,构建全新的教育生态系统。职业教育模式的创新同样需要“大职业教育”理念的支持,需要调动学校、企业、政府等主体的积极性,进行多主体深度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训场所,人工智能的出现,职业学院可以借助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广阔的虚拟实训空间,实训线上与线下相融合,创设新的智慧教室,借助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优化教学模式,促进政府、企业、学校无缝衔接。近几个月来,华为总裁任正非来往于复旦大学、上海交大、东南大学、南京大学,提出,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传统的产学研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希望大学担负起追赶先进技术的重担。因此,高职院校为社会培养双创人才任重道远,建立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研究机构等利益共同体,明确利益相关者在高职院校办学和协同育人中的责任与权利,实现职业教育利益的最大化。
(四)依据黄炎培“金的人格,铁的纪律”理论,构建新产业体系背景下复合型双创人才的培养新模式
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新产业体系不断构建,不同企业生产方式、管理方式与商业模式都要进行不同程度的革新,促使人才需求端结构的调整,职业教育要在人才战略前瞻性、先导性和基础性方面调整人才培养能力观、专业观和人才观。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企业大部分人工的简单操作都由机器来完成,企业需要员工具有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能够解决综合问题的现代复合型技能人才。高职院校需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先导性的专业理念,面向社会需要培养人才,避免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企业需求出现错位、脱节。温州高职院校应根据区域优势,培养产品设计、智能控制、销售和服务人才,利用产业先发优势,对人才进行战略布局,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复合人才;通过校企联盟建立相应的工作室、工匠实训班、网络教学资源平台等,培养企业人才需求相关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岗位能力与成长路径,设置相关的文化类课程群以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
依据黄炎培的职业教育理念,职业教育不仅仅培养一种技能,更是培养一种“人格”,通过文化熏陶,养成“敬业乐群”,练好“手脑并用,双手万能”,养成“利居众后,责在人先”,铸就“金的人格,铁的纪律”,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实现由单一技能培训到人的全面发展。国家的灵魂在于文化、哲学、教育,在于人民文化素质。区域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确立的根本依据是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是动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提出,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通过产教深度融合实现职业教育在中职教育和普通教育之间的立交桥作用,促进职业教育整体教育水平提升,积极应对产业转型升级,调整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创建以服务“互联网+”“双创”教育为特色的双创空间,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造就有竞争力的复合型双创人才。
四、结论
在数字化、智能化背景下,依据教育家黄炎培提出的“大职业教育”理念,温州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在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的基础上,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利用数字化技术手段,以创新创业课程变革为契机,有机融入智慧教育理念,搭建多主体职业教育平台,完善线上与线下课程资源,创新众创空间,构建智慧化“教学-学习-实训”的创新教学模式,为温州高职院校进一步推进创新创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理念创新和实践探索,培养技能扎实、人格健全的双创人才,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推进温州高职院校“数字化+ 双创教育”,完善多主体联动机制、深化数字技术教学应用等方面的创新实施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