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军“马赛克战”概念下杀伤网探析*

2021-11-30赵仁星赵国林冯明月刘君储

航天电子对抗 2021年5期
关键词:马赛克战场分布式

赵仁星,赵国林,冯明月,刘君储

(空军预警学院,湖北 武汉430019)

0 引言

在以往的反恐作战中,由于作战对手在实力上与美军不在同一量级,美军实质上是利用自身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进行非对称打击,一般采取集中指挥控制的方式,由最高战略层次指挥实施战术行动,伊拉克战争中击毙本拉登行动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然而,这种作战方式在大国竞争背景下面对势均力敌的作战对手将会显得相对脆弱,基于这一问题,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委托米切尔航空航天研究所撰写的研究报告《马赛克战:恢复美国的军事竞争力》中指出:将杀伤链升级为杀伤网作战模式。2020年1月,美军击杀伊朗将领苏莱曼尼的战例表明:美军已经开始着手发展从杀伤链向基于网络中心的杀伤网转变[1-2]。

1 提出背景

美国为应对所谓的大国对抗威胁,强化体系作战能力,在合理平衡军费支出基础上,积极谋求军事力量转型建设,于2019年发布了《恢复美国的军事竞争力:马赛克战》,在该文中美国提出了一种新的力量设计方法——“马赛克战”,称美国应当以“马赛克战”概念为指导重构作战体系,以贯彻“重返大国竞争”的战略要求[3]。其目的是构建一种灵活重组、快速反应、适应性强的联合多域作战体系,利用具有互操作性设计的部件和通用兼容的接口,达成作战系统之间的多样化组合,进而构建具备适应性、自组织性和强大韧性的分布式杀伤网,在保留并提升各子系统的能力的基础上,降低整个作战体系的脆弱性[4]。通过将传统杀伤链发展为杀伤网,优化未来作战体系,克服当前作战力量体系存在的弱点,满足未来战略环境需求。

2 基本概念

杀伤网是在杀伤链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而杀伤链作战概念最早应用于海湾战争中“飞毛腿大规模狩猎”行动,也称“打击链”,是指探测目标、瞄准目标、与敌方交战、并评估交战结果的闭环过程[5]。后来,美军一直致力于在实战应用和检验中优化杀伤链流程,缩短打击链路闭环时间,提高体系作战的响应能力和作战周期。经过实战的不断检验完善,杀伤链闭环时间从1991年海湾战争的小时级(100 min)到2011年利比亚战争的分钟级(5 min),提高了近20倍。因此,杀伤网的本质是在C4ISR系统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C4ISR+K概念,强调从传感器到打击的一体化,武器平台、打击武器和信息战武器是对敌实施硬摧毁和软杀伤的直接手段,将杀伤和摧毁能力嵌入C4ISR系统,实现“发现-决策-打击-评估”过程一体化[6]。

从作战实现方式看,杀伤网强调网络化作战,注重从链式打击向网系制敌的转变,指挥方式由分布式代替了集中式,将作战单元全域分散部署,减少作战体系中的关键节点,依托自主化系统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人机协同的“任务式”指挥,以分布式作战管理模式替代传统的集中式指挥控制模式。

从作战力量结构看,杀伤网是一种新型作战体系,通过采用开放式架构技术,融合了情报侦察、指挥控制、作战武器等系统,通过将分散部署的陆、海、空、天、网、电等作战力量,集成在综合程度更高的框架内运行,并按照具体作战任务需求,促使各系统快速、智能、战略性组合和分解,生成具有多样性和适应性的多域杀伤链,这些杀伤链可弹性组合,在战术和战役层面组合生成网络化杀伤链,以支撑“马赛克战”快速、可伸缩、自适应的联合多域杀伤力的形成。

3 能力需求

3.1 构建服务于联合多域作战的情报侦察系统

“马赛克战”基于分布式态势感知,广域分散部署的情报侦察力量,依托功能模块化和开放式架构技术,对战场态势进行全方位探测、信息提取和态势理解。美国国防部2020年10月发表《国防部数据战略》,要求针对不同军种之间数据互通互联难问题,制定数据标准和开发互操作性技术,确保情报数据在不同平台间链接流转。美国空军未来的战斗管理系统(ABMS)融合数百种来自太空和空中系统的信息[7],可针对具体作战任务,综合运用情报侦察系统多方式手段,引接航空、航天、技侦和网络侦察情报,融合雷达探测、无人机侦察、无线电侦测及兵种侦察情报,在一个迅速变化的分散作战区域实施无缝融合,整合战场监视信息,向指挥员提供更好的战斗态势感知。

3.2 建立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指挥控制系统

为实现服务于全域作战的杀伤网,使指挥员能对多任务行动实施指挥,必须发展和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指挥控制系统,以形成自适应杀伤网,解决人工指挥局限问题,确保战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具备自主调整能力。DARPA先后开展了分布式作战管理(DBM)、空战演进(ACE)等项目研究,聚焦人工智能控制算法、决策辅助以及人机交互等技术,开展研究、开发和试验鉴定,旨在开发机载决策辅助软件,提高作战飞机自适应规划控制能力。此外,还发展了空中视距内(WVR)机动(近距离空中格斗)自主化和智能化能力,将人工指挥与基于人工智能的机器指挥有机结合,根据敌方行动和作战环境变化进行快速适应性调整,提升指挥决策的效率和灵活性[8]。

3.3 发展适应快节奏攻击的分布式作战武器系统

“马赛克战”为实现信息化作战条件下的高速度和快节奏,致力于创建有效的杀伤网,以增强体系作战柔韧性和抗毁性,确保整体杀伤效能,提出发展广泛机动的分布式作战武器系统。DARPA陆续展开体系综合技术与试验(So SITE)、“小精灵”(Gremlins)等平台/武器方面的开发和配套建设,强调增加分布式作战模式的自适应性,将各种空战能力分布到大量可互操作的有人和无人空中平台上,形成敏捷集成、极具弹性(韧性)的空战体系,大型高性能无人机、无人僚机、无人机蜂群等均可融入其中,形成广域动态分布的态势,实现去中心化与动态聚合,增强部队的灵活性和机动能力,以实现在更加多样化的作战环境中开展更加多样化的行动[9]。

4 核心优势

杀伤网相比较传统杀伤链,其核心优势主要体现在分布、动态与可更好认知战场复杂度。如图1所示。

图1 杀伤网与杀伤链比较示意图

4.1 更为广域的分散部署

杀伤网强调将功能集成平台解聚为大量、小型、廉价、多样的武器装备平台上,这些作战平台功能相对单一且分散部署于作战区域,使整个作战体系具有较多的冗余节点,降低了部分关键节点受损影响整体作战的风险,形成了体系对平台作战的非对称优势,给作战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进攻作战中,类似巡航导弹/小型无人机集群的作战形式,凭借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和功能/性能/价格上的相对优势,可以针对防御方遂行防区内精确打击和电子战;防御作战中,马赛克防御体系比较分散,可有效地把握作战整体态势、扩大防御面积,以及强化防御重点领域或方向。

4.2 更加强调动态变化

杀伤网充分考虑战场实时动态变化实际,不局限在单一战场环境或作战任务下,而是对广阔的战场环境和多类型的作战任务均有良好的适应性。不同作战功能单元之间按需组合、协同自主,形成动态灵活、高度自主的马赛克战拼图,拼图的组合和分解灵活自如,能够根据作战需求最大限度利用战场的可调配资源,侧重实现“观察-判断-决策-行动”(OODA)循环的敏捷反应,充分发挥单一功能平台的独特性和综合功能平台的集成性,战场环境的研究和作战任务的需求共同决定了最终马赛克战拼图的组合样式和功能表达,变现出持久、快速、开放的未来适应性[10]。

4.3 具备更好认知战场能力

传统杀伤链作战中,各种武器装备的使命任务是“既定”的,鲁棒性和冗余都是事先计算好的。然而,杀伤网着眼于实战场景下敌我双方的高强度对抗,重视对手的区域拒止能力,正视战场上可能遇到的战争迷雾和突发事件,设想在战斗过程中可能遭到对方的突袭和破坏,导致通信网络和数据链路被中断,作战信息流被干扰,作战要素被孤立,作战体系网被破坏等。其支撑杀伤网作战的作战体系将利用认知技术和计算机强大的数据分析处理能力,认知变化的战场环境,辅助指挥员科学决策。比如,未来巡航导弹(小型无人机)集群将有望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真正“认知”地遂行任务,使得“战争迷雾”降低几个数量级,作战效率和灵活性获得了革命性的增强[11]。

5 对未来网电作战产生的威胁及应对措施

5.1 对未来网电作战产生的威胁

一是战场单向透明度高,“扩大己方认知域优势,压垮敌方认知域”,即便敌方能够通过雷达、光电、无线电探测跟踪和通信、导航压制干扰等方式,抵消一部分传感器的探测能力,也只是马赛克图块的部分元素,整幅图块仍然可理解并具备相应功能,并不影响对整个局势的贡献价值。

二是作战变化防御难度大,“马赛克战”体系中杀伤链的很多功能分布在大量、小型、廉价、多样的武器装备平台上,这些平台分散部署,处于不同的地理方位,给作战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类似巡航导弹/小型无人机集群的作战形式,凭借其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和功能/性能的相对优势,可以针对防御方遂行防区内精确打击作战和电子战,打破了传统的防御体系运作模式。

三是动态可控适应性强,一方面,面对不同程度、不同范围的冲突威胁,从传统对抗到“灰色地带”冲突,“马赛克战”体系可根据战场上的实际态势,统筹调度各种资源,实时地进行“动态”分配,形成最优自适应杀伤网;另一方面,由于“小、廉价”的武器装备平台替代了“大、昂贵”的系统,当需要对体系中装备升级迭代时,不再是大周期式的,而是小周期模式升级迭代,既降低成本又可确保其整体功能始终领先。

5.2 措施建议

马赛克作战体系在美军分布式作战发展思路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动态协同,以实现不同系统的快速、智能、重要的聚集与分散,这对未来作战带来全面的挑战,更是亟需面对和解决的现实难题。

一是针对其决策优势,抢夺信息对抗制高点。夺取并保持制信息权是战场主动权的重要前提,打破对手认知域优势、战场单向透明是应对“马赛克战”的先决条件。发展反无人机蜂群技术,针对性地改进现有“低、慢、小”目标侦测装备,增强小目标、多目标的侦测、识别及跟踪能力;建立各类情报信息数据库,对各种雷达、通信电台、导航台、敌我识别器等目标的信号特征进行长期积累和统计,对多种侦察手段、多个侦察方向、多个传感器的情报信息进行数据融合,整理形成完整、可靠的综合情报;完善立体防御网,聚焦重点防御方向,针对电子目标分散等特点,提升广域电磁监视能力,构建包括天基电子侦察、超视距电子侦察和预警、监视、补盲雷达的“远、中、近”探测手段相结合的立体侦察预警防御网,为应对处置预留充分时间。

二是针对其指控技术优势,抓住联合制胜关键。对指挥控制程序中自主化平台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关键节点,协同使用多种装备、多种手段实施破击、扰瘫,力争实现作战效果的倍增;对重要电子目标,综合运用卫星干扰、无人机干扰、数据链干扰、水声对抗、反辐射攻击等作战力量,合理进行“群”“队”组合,提升持续跟踪、电子进攻、多目标精确进攻和信火一体打击能力,破坏对手的信息作战系统;按“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思想,采用“小群兵力多点分布,目标末区集火毁伤”作战方式,将火力打击力量编组为若干火力突击组,依托有利地形梯次部署,采取“多区多点联动、高低弹道协同”方法,对不同区域的关键目标实施集火突击。

三是针对其动态可组合优势,探索技术反制手段。开展无人机接管控制技术研究,深入研究各型无人机通信数据链路、控制命令方法以及链路加密方式,破解无人机通信协议,掌握无人机接管控制方法,建立具有接管控制技术方法库的自动识别处置装备,提升压制反无人机群集效益;研究电磁致盲导弹武器,以常规导弹为运载平台,研发改进制导系统、电磁脉冲战斗部和引爆控制系统,以产生高强度、宽频谱的电磁脉冲攻击杀伤特定区域内相对集中的电子系统武器装备,破坏动态组合信息传输的关键节点,割裂整体作战体系,瘫痪区域指挥控制;探索反人工智能技术手段,针对人工智能机器依赖于数据和迭代,入侵人工智能数据存储库并“毒害”数据——插入虚假数据或故意让现有数据存在缺陷,注入人工智能生成的错误命令,增加态势判断的不确定性,让可组合行动复杂化,针对性影响作战体系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6 结束语

“马赛克战”概念下的杀伤网这一全新的作战样式,既是美军落实其战略意图的需要,又是作战体系不断发展完善推动的结果,其发展的“客观”性大于“主观”意愿。因此,需要“客观”地看待它对未来网电作战的影响,也要从“对抗性”的角度来探索应对解决办法。

猜你喜欢

马赛克战场分布式
战场上的神来之笔
居民分布式储能系统对电网削峰填谷效果分析
AI黑科技真的能去马赛克吗
贴秋膘还有三秒到达战场
基于Paxos的分布式一致性算法的实现与优化
马赛克纹瓶
《马赛克》
赤焰战场RED2
也门,西方反恐的第三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