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艺术的现状及方向

2021-11-30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书法艺术书法创作

马 起

(广州市文化馆,广东广州 510000)

书法,是中华文明最古老的艺术形态之一,也是我们的国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千百年来,人们用毛笔书写文字,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和完善,真草篆隶行一应俱全,将其实用性演变为观赏性和艺术性,成为人们赏心悦目的文化艺术。书法的种类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最主要的是要看创作出的作品的优劣。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书体,有自己仰慕的名家,也有研习的书法作品。要说艺术性,在所有的书体中,草书是最具艺术性的。特别是狂草,也称大草,腾挪跌宕的空间布局,飞白留痕的感觉和八面出锋的表现手法更是狂草的特点。纵观书法史,真正被后人承认的狂草大家也就张旭、怀素、黄庭坚、祝枝山和王铎等五、六人。书法是一个令人陶醉的艺术形式,是感性的和抒情的,也是理智和具有法度的,同时也是放纵的飘逸的。翩若惊鸿婉若游龙、如锥画沙铁钩银丝都是形容书法的。在浩瀚的中国书法史上,涌现出了很多的书法大家,有钟繇、张芝、王羲之、王献之、苏轼、米芾等,他们是璀璨耀目的星辰,影响巨大,照亮着书法的夜空。我国有很多的碑帖,如《张迁碑》《史晨碑》《华山庙碑》《乙瑛碑》《张猛龙碑》《曹全碑》等,它们古朴大方,弥足珍贵,是我们书法经典中的佼佼者。因为我们有着丰富的书法资源,使书法艺术独树一帜,傲立世界艺术之林。目前我国书法从业者成千上万,书法热潮此起彼伏经久不衰,展览笔会层出不穷比比皆是。笔者认为,书法的前途一片光明,美好的未来吸引着众多的书法爱好者,不少大学也开设了书法专业,这是值得我们高兴的,也是我们应该开拓的空间和领域。书法创作的主流必将从传统的模式下吸收美术画面的部分元素,变为美术空间式的书法,并一路高歌大步向前。

目前书法的现状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表现。

第一,文人情怀式的书法占据大多数。由于书法艺术是传承的艺术,没有一定的章法和基础是很难写好书法的,更不要说书法创作了。传说王羲之写字将池塘的水全部染黑,智永和尚三年不下楼苦练书法,一位古人书法家在书法石碑前苦坐三天,废寝忘食刻苦钻研,这些都说明了学习书法需要传承和修炼。唐代楷书大家欧阳询、柳公权、颜真卿和元代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他们都认真学习,开宗立派。后人学习楷书,如果不仔细临摹其中一家或几家,所写楷书便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楷书。古代多少大家都是尊重传统临摹名作的,长此以往,久久熏陶,涌现了众多的书法大家,于是文人情怀式的书法占据书坛几千年。直至目前,仍然占据着书法界的半壁江山。

第二,杂耍猎奇式的书法吸引眼球博取关注,正大摇大摆地行走在书法的大道之中,并美其名曰:书法艺术。这种涂鸦式的现象就是江湖杂耍,是江湖书法,是没有功底的所谓“书法家”通过肢体语言来“表演”,作为噱头赚名取利的方法。他们或用头发书写,或在人体乱涂,或大叫几声闭眼瞎涂。实实在在是在糟蹋书法侮辱艺术,充其量只能是一种行为艺术。他们不讲究基本功,哗众取宠,迅速成名,制造着一批批的丑书垃圾。但是,就是这种垃圾,却获得一部分丑美不分、不学无术的人捧场和宣扬。最近几年,有关丑书的争论响彻云霄,传遍网络,这种书法表演大行其道。自然,它们的存在,从另一方面来说又是合理的正确的,至少作为一种探索也是应该的。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们的这种街头表演行为可以把人的审美扭曲,使价值观错乱,追名逐利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影响和毒害下一代,使我们的书法艺术走上绝路。这种行为,我们要批评它、抵制它,寻找根源,对症下药,刮骨疗伤,还书法艺术一片晴朗的天空。有书法家认为:“江湖书法”不断扰乱人们的审美视线,“怪力乱神”向书法领域渗透,传达不健康的理念。文艺创作不是艺术家的个人炫技,也不是谋取功名利禄的手段。文艺作品不是满足人们感官刺激的杂耍,一味夸大艺术作品的娱乐性,是短视的,也是危险的。

第三,美术空间式的书法艺术将摆脱传统创作模式,破茧化蝶成为一种被大众接受的创作方式。虽然传统的书法创作中,同样也有黑白布局,大小聚散,但是毕竟没有美术作品那么强烈和直接。书法家为了创作出好的作品,增加它的独特性,就吸收了西方抽象绘画,进行分割空间,布置色彩,制造肌理效果。画面效果比较新颖和现代,这是一种新的形式,正在被人们应用到,估计将成为书法创作的主流方向。

美术空间式的书法艺术将是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主要有以下四个原因。

第一,认为是书法艺术创作穷途末路之后的有益探索。人们认为古人的书法艺术已经非常全面和完美,他们无法超越,只能另辟蹊径,寻求发展,于是就将目光投向了现代艺术,吸收美术画面中的黑白构成和色彩。一个事物如果到达瓶颈,就很难有新的发展,必须重新思考,借鉴其他门类,方能有新的发现和起色。

第二,正大气象的社会需要所产生的结果。我国现在经济发达,人民生活幸福。物质的富裕程度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强盛的国力和文化的发达使书法创作在篇幅和气势上都需要大手笔的制作,人们不再满足小幅的作品,中华民族的精气神也需要大气派的东西来烘托来映衬。而且人们对美的追求也越来越重视,一到节假日,家长就带领孩子到美术馆、图书馆、少年宫学习充电。大型的书画创作逐渐成为必然的产物,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以浓墨重彩来歌颂盛世华章,彰显时代活力。

第三,网络的普及使人们对包括书法在内的艺术形态的了解超过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如今网络很方便,5G开始担当重任。网络速度之快,信息力量之大,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人们欣赏书法作品,不再翻箱倒柜一本本地寻找,只需一个指令,大量不同风格的书画作品就会出现在手机和电脑上。古人寻找一本字帖或者欣赏一幅书法,要费很多周折,骑驴前行,少说十天半月才能到达,时间全部浪费在路上了。当然,沿途一边吟诗、一边欣赏美丽风光也是人生的另外一种境界。“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从耳熟能详的这首古诗中,我们感受到了彼时交通和通信对人的限制。当时光的日历翻到21世纪二十年代,地球村已经是大家所公认的松散部落,大家息息相关,资源共享,互相牵制,互相影响。网络改变了世界,影响了人们,加强了沟通。人们视野开阔了,自然不会满足传统的那些东西,而是充满了对未知的好奇和探索,包括对书法产生新的追求。

第四,艺术的成功,最可贵的就是其独特性。只有独特性,只有不同于他人的东西,才有学术价值,参展入选的概率也会增大。如果创作的书法作品千人一面,势必失去活力,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个性,能使创作者有了自己的面貌,它既丰富了书法的内涵,又使书法创作得到蓬勃的发展。个性就是发展的新鲜血液,是成功的源泉,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创作。当然,不要单纯为了个性而忽视传统,背离传统最后变得连祖宗都不认可,丢失传统的创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第五,美术空间式的书法艺术将成为书法艺术发展的主流,但也有滑向其他艺术形态的可能,包括变为丑书的可能。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规律性,不能破坏规律,否则物极必反。书法创作自有其规律,有其美学标准,对比、挪让、干湿浓淡、聚散离合等等都贯穿书法作品之中,不能全部应用西方平面分割等对书法进行改造。否则,失去了书法本质的书写性,书法就不再是书法而变成了一般美术作品,甚至沦为丑书。

目前有一种讨论,书法专业是否应该归到文学专业、还是归到美术专业范畴?争论颇大。其实这就是文人式的书法艺术还是美术空间式的书法艺术的问题。在古代,没有专门的书法家专门从事创作,他们大多数都是官员,处理繁忙的政务工作,起草文件和信函来往,由于不是专门的书法创作,作品倒是非常灵动和自如。归到文学专业的书法,这应该以传统为基础,偏重文学修养的提高,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归纳到美术专业的书法,是从美学出发,注重空间处理,有可能会发展为行为艺术。总之,书法创作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也是一项严肃认真的工作。

书协主席孙晓云说:在所有的艺术行业中,书法应该是历史最久、发展最早、普及面最广的。持续推动职业道德与行风建设,建立正本清源、风清气正的艺术环境,还需要从三个方面踏踏实实做内功、打基础、谋发展。(1)确立信仰、志存高远、明德修身、弘道养正;(2)敬畏经典、书文兼修、承传历史、术有专攻;(3)激浊扬清、针砭时弊、凝心聚力、美育引领。

作为从事书法艺术的人,我们要心正,要有品位,要多读书,要钻研法帖,关心现实,歌颂真善美,批评假丑恶,抵制不良风气,书写正义之文,忠实履行一个书法家的职责和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猜你喜欢

书法艺术书法创作
书法
书法欣赏
书法
浅谈书法艺术在群众文化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墙之隔》创作谈
书法欣赏
创作随笔
西周青铜器铭文书法艺术探微
创作心得
气酣势畅 沉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