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蓝色花浪漫意象研究*

2021-11-30吴声白韩雪琪

大众文艺 2021年21期
关键词:浪漫主义蓝色花朵

吴声白 韩雪琪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外国语学院,上海 201418)

一、引言

欧洲浪漫主义文学运动最早形成于德国。谈及德国浪漫主义的艺术理想,熟知的人眼前一定会浮现出一朵“蓝色花”。德国耶拿浪漫派代表人物诺瓦利斯(1772-1801)作为早期浪漫派的先锋,他的“蓝色花”指引着人们探寻世界的纯真和本原,成了整个浪漫主义的象征,他提倡行为的无目的性和追求的象征性,他的小说《奥夫特尔丁根》描写了13世纪行吟诗人海因里希的成长、漫游、追求和渴望,着重描写了海因里希所做的梦。在梦中,他看见了一朵“蓝色花”。醒后,他一直努力求索和寻觅这朵“蓝色花”,它成了主人公探索神秘和无限向往的意象。诺瓦利斯对“蓝色花”的渴求就是对单调的、机械的理性主义的对抗。《奥夫特尔丁根》作为浪漫主义代表作品之一,胜在思想层面的深邃有力,彰显了诺瓦利斯创作语言的功力及其语言的隽永。因而,小说中的“蓝色花”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浪漫派的意象标志,用“蓝色花”来意象浪漫主义心驰神往的艺术追求,是对德国浪漫主义侧重想象、祈望灵魂安宁与心灵超脱的最佳解析。

二、蓝色色系的兴起

18世纪80年代起,在欧洲作家和诗人描写的诸多颜色中,蓝色在其影响范围和整个口碑上超越了其他所有颜色。德国浪漫主义对蓝色万般尊崇,蓝色被诗歌、小说冠以无数美德,它成为象征梦幻、爱情和忧愁的意象色彩。蓝色首先成为被大量使用的天然染色剂,在那之前蓝色虽然为人熟知但其运用并不广泛;其次,普鲁士蓝作为一种全新的人工颜料催生了文人墨客的新色调;最后,全新的蓝色意象体系将蓝色推向了色彩第一的宝座,使之永恒地变为自由、理念、梦想和光明的颜色。

三、蓝色花萌蘖

花朵是自然、精致且容易受损的结构。花朵具有特定的文化意象,它们在全世界都被认为是美丽的。这就是为什么人们用花朵装饰花园、房屋、宫殿或礼拜场所。但它们是短暂的,经过一段时间后会枯萎,以此花朵的枯萎过程可以和人们的不同阶段相照应。红色的花朵,尤其是玫瑰,是爱情、喜悦、火热的象征,而白色的花朵则充满着纯洁、美德和希望。然而蓝色的花朵很特别,因为欧洲纬度地区很少有蓝色植物,尤其是蓝玫瑰,因此人们并没有给它设定特别的含义。也许这就是为什么它总是显得神秘的原因。

诺瓦利斯把蓝色的花朵放在情感、历史和文学上,并把它们作为情节的主旋律,使其具有特殊的意象。就像音乐中使用的主题一样,他在第一章开头引入了蓝色花朵,一遍又一遍地“演奏”主题,并通过一些小变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中第一次提到这朵花时,海因里希还没有亲眼见过。他只是从一个陌生人讲述的故事中知道它们的存在。自从海因里希知道这朵花后,他就觉得自己的情绪变化很迅猛,经常产生对蓝色花的幻想。这种幻想也经常出现在小说的第一部分。作者明确表示,海因里希是被蓝色花选中的。他在梦中看到了蓝色的花朵,但母亲突然打断了他,叫醒了儿子,梦就结束了。每当海因里希渴望一种情绪宣泄时,总会出现蓝色的花朵。每次他回想起第一次提到蓝色花朵的陌生人的故事时,他的梦想就会再次启航。

四、蓝色花意象

1.译介状况

由林克翻译的诺瓦利斯小说《奥夫特尔丁根》被选入在刘小枫主编的《大革命与诗化小说——诺瓦利斯选集卷二》,该书由华夏出版社于2008年1月出版。刘小枫设计的这套“西方传统:经典与解释”,旨在推进学界对西方思想大传统的深度理解。选题除顾及诸多亟待填补的研究空白(包括一些经典著作的翻译),尤其注重选择思想大家和笃行纯学的思想史家对经典的解读。

2.意象剖析

众所周知,鲜花经常被用作爱情的象征,这个解释也适用于小说中的“蓝色花朵”。海因里希的父亲遵照“蓝色花”的指示,找到了未来的妻子,因为他在梦中看到了她的脸。醒来后,他前往梦中的地方,并在那里与海因里希的母亲相遇并相爱。

海因里希本人也有类似的梦。第一章开始的时候,他还不太清楚自己对“蓝色花”的渴望。只有在梦中他才会有这种潜意识的感觉,正如最初混淆的梦中的画面所展示的一样:“我常常感到心醉神迷,只是当蓝色花在我脑海里变得模糊时,我会觉得若有所思”。海因里希对在池中沐浴的描述也带有强烈的暗示作用:“他想沐浴,于是脱掉衣裳走进池中。他觉得身边荡漾着一片晚霞,一种天堂般的感觉在他心中漫溢,无数的念头试图在他体内与深切的情欲混合。从未见过的崭新的图像纷至沓来,它们也相互融合并化为环绕他的可见的事体,这可爱的要素的每一朵波浪紧贴着他,像柔嫩的酥胸。浪潮恍若诱人的少女的话体,她们此刻浮现在少年身边。”

海因里希在梦的潜意识里有过朦胧的欲望,但当时的欲望并不是针对特定的人,而是广泛空洞的。然而,随着蓝色花朵的出现,海因里希的渴望不再基于想象,而是逐渐在梦中清晰看到某个对象。他要找到那个特定的对象,这意味着他必须先找到他的爱。就像蓝色花从花丛中脱颖而出一样,玛蒂尔德也以花朵般的美丽从其他女孩中脱颖而出。海因里希看到她后这样描述:“那双宁静的大眼睛默默道出永恒的青春。蔚蓝色的底子衬出褐色双星的柔和光泽。双星上下是轮廓纤秀的前额和鼻梁。她的脸宛如一朵向着朝阳微微垂下的百合花,蓝色的血脉呈现出美丽的曲线,从细长白皙的脖颈蜿蜒伸向娇嫩的双颊。她的嗓音仿佛是遥远的回声,一头褐色的鬈发飘起来更显出轻盈的身姿。”海因里希认出玛蒂尔德是蓝色花,因为在梦中她和“蓝色花”有着一样的脸。就像父亲的经历一样,“蓝色花”也带领父亲找到了情人。爱情和诗歌是不可分割的,这部作品堪称典型的浪漫派小说,它以诗为主题,即广义和浪漫意义上的生命之诗。此外,诗人笔下的蓝色还加入了由“蓝色”一词构成的熟语,用“蓝鸟”来表示罕见的、美妙的、无可企及的存在,用“蓝色的故事”来指代神话故事等。“蓝色花”在此起了桥梁的作用,它连接起了海因里希对诗歌与美好爱情的向往。

小说《奥夫特尔丁根》以“蓝色花”为主题,展现了浪漫主义的另一特征,即研究自然。浪漫主义是以自然哲学为基础的,浪漫主义者的创作主题与自然紧密相连,并乐于研究自然。他们在包含丰富自然图案的诗歌中凸显了自然。但是,在许多浪漫主义作品中,自然更像是投影面,而不是自然本貌。浪漫主义文学具有崇尚自然,强调把自然作为表达人性本质的特点。这种本质多指的是人性,而不是人物外在气质,它鼓励人们通过拉近人与自然的关系来追求自我本性。小说充满着诸多关于“蓝色花”和自然的线索。牧羊人在放羊时发现了一朵美丽的蓝色花。他把它捡起来放在帽子上。蓦然,他看到一个洞穴,财宝遍布地面。他把财宝装满了口袋,当他想再出去时,听到了一个声音:“别忘了最好的!”但是,他不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他认为这句话毫无意义,很快就离开了山洞,山洞随即消失了。牧羊人失去了洞穴中那最好的珍宝——那朵神奇的“蓝色花”。

自然及自然力总是存在于浪漫主义小说之中。小说《奥夫特尔丁根》一开始就显露了这一特点:作者用墙上的挂钟衬托出海因里希父母的酣睡,他们没有受到外界干扰,依然入睡。挂钟是一种非自然的机械元素,相反海因里希由于风刮过窗棂嘎嘎作响,致其在床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海因里希与自然恰是融为一体的。诺瓦利斯在小说中坚定地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看法:自然世界超然于精神世界之上,人们应该通过“爱”,和谐地融入自然,而不是试图用“科学”和“理性”来支配自然。诺瓦利斯在小说中多次巧妙地使用“蓝色花”来强调他对人与自然的辩证观点。

五、结语

由于任何艺术意象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以我们应当把蓝色意象与艺术形式融会贯通理解,克服西方浪漫主义蓝色意象识别的障碍。“蓝色花”是浪漫主义文学中的一个重要意象,它代表着灵魂渴望、爱和追求的无限企及,是那么接近却又那么遥远。德国的浪漫主义既有与其他国家浪漫主义相同的一般特征,那就是憧憬美好,怀抱理想,不满现实,不受约束,追求主观与自我等,也有其与众不同之处:追求“无限”,充满哲学沉思、幻想及主张,缅怀中古……其中不乏积极可取的方面,亦有需要批评摒弃的方面。“蓝色花”的形象不仅影响了文学诗歌的创作,在绘画和音乐领域,“蓝色花”也发生了变异。从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到保罗•塞尚的《蓝色花瓶里的花》绘画,再到英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蓝色花》,以德国浪漫派诗人诺瓦利斯的早年经历为蓝本,想象了从弗里茨到“蓝色花诗人”的传奇一生。他与索菲的相遇,成为他人生及创作的转折点。在他短暂的29年生命中,他始终追寻着那朵不朽而瞬逝的蓝色花。“蓝色花”不仅造就了德国浪漫主义文学,而且也使其成了世界文化的重要象征。

德国文豪歌德从“蓝色花”对人的影响角度研究颜色。他没有解释什么是颜色,而是解释了它们在人体内触发了什么情绪,或者它们在做什么。歌德把色彩的自然现象与人联系起来,并给予颜色不同的情感,以便他能够描述人们对颜色的感知及其赋予的道德秉性。蓝色一般被认为是冷的和新鲜的,蓝色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矛盾的,虽然蓝色来自黑暗色系,但却展现出纯洁和完美的特征。歌德说蓝色是一种孤独的颜色。它保留着黑暗色系的本性,但也指向光明的一面,引领人们鼓起勇气。在歌德色彩理论的诠释中,蓝色具有多重释义:可以理解为未知希望的象征体,代表着神秘而难以实现的理想,抑或是在黑暗中闪耀的深邃的吸引力。“蓝色花”对海因里希也有着同样的影响:在梦里,“蓝色花”似乎是一个幸福的国度,唯一使之着迷的地方。要想采撷到这朵“蓝色花”,他必须还得付出更多的努力。

猜你喜欢

浪漫主义蓝色花朵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春天的花朵
背上的花朵
死亡花朵
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出版经济与文学创作
大海为什么是蓝色的
蓝色的五月
蓝色的爱
关于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