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微课程建设模式探讨

2021-11-29王美霞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微课程信息素养

王美霞

摘要:微课程的出现和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极其匹配,迎合了人们碎片化的学习时间,使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工作得以突破时空方面的限制,为图书馆更好地推进信息素养的建设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但是当前在微课程的建设过程中,体现出知识单元松散和组织性比较缺乏的特点,导致教学的实际效果并不是十分良好,对于知识体系的合理性构建以及学习效果的体现会产生一定的限制。文章对此进行研究,探讨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微课程建设模式,希望可以对其产生进一步的了解,促进信息素养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微课程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使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都变得越来越方便,在教育体系中,应用信息技术使教学工作的开展突破了时空方面的限制,改变了原本的传统教学结构体系。基于信息技术基础上产生的微课程教学模式,对其进行分析时发现主要体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首先是微课程时间比较短,其次是微课程的结构相对来说比较松散,另外是微课程的形式更加灵活。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应用了微课程,将具体的课程内容划分成的不同的章节,形成了一些小视频课件提供给学生,让学生进行学习,为信息素养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和机会。

一、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方面体现出的具体问题

图书馆的信息素养教育本身是针对用户所提供的一种对信息进行检索、信息组织以及分析的教育课程,这种教育体系的内容繁多而复杂,会涉及到不同学科所具有的信息需求,包括图书馆中信息的检索以及使用数据的素养和工具方法等多个方面。其次,教学的内容并不是十分固定,学生们接受图书馆的信息素养课程时,和自己专业的必修课程并不完全相同,他們对于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缺乏客观的认知,自主学习的意愿相对来说比较差。另外是对于教学需求的不明确性,也正是由于学生们对于图书馆信息素养的接受意愿不同,导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学的具体内容实际上很难进行明确的规定[1]。一般在设计的过程中,都是图书馆自行去设计并且营销相关的课程体系,从而吸引更多的读者进行学习。

在这种模式下,必然会产生一些客观的问题,比如说在构建信息素养微课程之后,报名学习的学生比较多,而实际上真正学习的人却比较少,图书馆信息素养微课程开课者设置时间和学生的必修课程专业时间比较冲突,导致相关的课程实际上传播的力度比较小,实际到课的学生人数数量比较少,而与此同时,学生到课人数比较多的时间段,图书馆却不会开课,这就会影响到图书馆信息素养课程建设的实际效果。

二、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微课程建设的有效模式

面对当前学生的碎片化学习认知,信息素养课程仅仅从图书馆单方面开设,完全缺乏传播效果,应当将当前已经掌握的微型知识进行合理的构建,寻找可用的学习模式,把握学生的需求,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寻求具体的思路[2]。

(一)在学习方面

当前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包括正式和非正式两种形式,其中正式的主要是将信息素养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学生必修或者是选修的课程中,安排学生对其进行学习,而非正式的则是以图书馆为主导来组织开展一些针对性的培训讲座,让大学生自觉参与到其中,从而对大学生进行引导。信息素养微课程也体现出正式和非正式两种模式,但是这种微课程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时间更短、内容更加碎片化,将其下发给学生之后,学生是否能够对其进行主动的学习,又会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接受这些课程,仍然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实际上,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过程中盲目开展可能会存在很大的限制性因素,而如果读者在获取信息或者是使用数据工具的过程中遇到复杂的问题,导致他们拥有了学习信息素养内容和知识的积极性,或者是他们由于图书馆的宣传感受到的一些兴趣,又或者是受到外界的建议,认为多学一些信息知识和技能,对于自己未来人生的发展有可能会存在好处,都可能会导致大学生系统性地搜集相关的课程资料,将其进行应用,从而使面对的各种问题都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3]。在此基础上,要结合实际来采取更加恰当的信息素养微课程教育模式。

(二)在管理组织方面

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安排教育的模式以及组织体系和学生的需求不符合的情况实际上并不少见,但是怎样才能够对教学的整个流程进行合理的组织管理,则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付出一定的精力。具体来说,首先是要对学习的对象进行明确的划分,模拟并触发具体的学习情境,另外是需要对课程的设计进行进一步的加工处理,使设计之后的课程更匹配学习者的学习习惯。除此之外,还需要结合实际来做好对于信息素养微课程的有效组织营销和宣传,将其结合读者的信息使用方式融入到读者所习惯使用的信息来源中。还需要结合读者本身在学习过程中习惯使用的方法,以及读者反馈出的一些具体意见,挖掘读者的潜在需求,帮助读者制定更加具有个性化以及可行的学习方法和路径,构建形成相对应的学习体系[4]。可以采取适当的分析方法,对学生的互动情况以及学生在学术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了解,挖掘在学习过程中有效的一些方式,从而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

结语:

总而言之,当前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大学图书馆开展的信息素养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已经发挥出了良好的优势,但是在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组织管理方面却存在很大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来了解学习者的特点,通过组织管理,将不同的知识单元进行关联和组织,之后帮助学习者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和方式,让信息素养微课程教育工作能够更加顺利地开展。

参考文献:

[1]董珏,余晓蔚.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微课程建设模式探讨[J].图书馆学研究,2016,15:7-10.

[2]徐春,张静,卞祖薇.“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20,03:2-9.

[3]李志杰. 高校图书馆微课平台的构建研究[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 2015(14):71-72.

[4]邢卓媛,郑巧英,李芳.大学图书馆信息素养微课程教学平台建设与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18,03:12-19.

[5]王慧杰. 高校图书馆微课建设实践与思考[J]. 高校图书情报论坛, 2017, 016(004):P.9-12.

猜你喜欢

大学图书馆微课程信息素养
“大学图书馆发展趋势与服务创新论坛”综述
“国际视野中的大学图书馆发展研究高端论坛”综述
引导研究性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
关于导学案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通信系统仿真”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借助MOOC打造一门有趣有视野的信息素养通识课
关于大学图书馆情报信息职能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