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爱》的对话理论探析

2021-11-29向小蕊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巴赫金简·爱对话

向小蕊

摘要:对话理论是巴赫金哲学思想前后两个时期的重要主旨,也是他文学理论的核心。本文拟运用对话理论,通过对伯莎·梅森,简·爱,海伦·彭斯的分析来探索《简·爱》中所叙述“灰姑娘”婚恋故事背后所隐藏着的另外一个文本。

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简·爱》

0引言

对话思想是巴赫金的整个学术思想的核心之一,是“巴赫会对世界的存在状态构成方式以及创生过程的总的看法和观点”。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单一的声音,什么也结束不了,什么也解决不了。两个声音才是生命的最低条件,生存的最低条件。”这就是对话理论的最终意义。《简·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一部经典之作。小说中有三个主要女性角色: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有作者指出她们三人身上都有作者本人的影子:简·爱是作者真实生活的写照;伯莎反映的是作者对于社会的不满和愤怒;而海伦梦想的天堂正是作者一直的期盼。她们绝对不是小说中的陪衬人物。特别是深藏桑菲尔德府阁楼之上,从未言语的“疯女人”伯莎·梅森。

1故事梗概

小说主人公简·爱一生的经历可以被分成三个部分:舅母家的生活、孤儿院的生活,与罗彻司特间的爱恋。在舅母家,简·爱受到了舅母和表兄的虐待。她没有屈服,相反,她的反抗是强烈的。面对表兄的蛮横和傲慢,她予以同击,并因此受罚。在孤儿院,简·爱与英国的教育制度发生了冲突。当时,英国盛行所谓的“惩罚肉体以拯救灵魂”,对于弱小的孩子来说这是极大摧残。面对非人的遭遇,简·爱的反抗和对做人尊严的追求更加的强烈。在这里她遇到了海伦·彭斯。每当她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时,她都默默忍受,她觉得这些都是自己在人世间应受的苦难。她的声音是当时英国很多女性悲惨遭遇的代表。在与罗彻司特爱恋的过程中.简·爱的品质更加强烈的表现出来。首先.面对主人的蛮横和傲慢.简·爱表现出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的高尚品质。她的这种品质也深深的打动了主人,由此罗彻司特对简·爱产生了愛情。在此期间,简·爱遇到了柏莎·梅森。她是惨遭父权社会压迫下的牺牲品,她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压迫的不满和反抗。

2对话理论和《简·爱》

根据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双声语是两个符号体系汇合的产物。这类语言的特点是;作者从自己的目的出发,控制他人言语,常常存在指物述事的现象,但不触及他人言语的思想实质;或是借他人话语说话,却赋予与意愿相反的意思与方向,话语成了两种声音争斗的舞台;或是利用他人的观点做文章,利用他人的话语来表达思想,以致这种表达带有明显的虚拟性特征。因此,在小说创作过程中,勃朗特为了隐含文本的需要,借用了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手法。在由“疯女人”制造的恐怖、刺激的情节氛围里,通过“疯女人”一系列疯狂、可怕的行动来抵抗社会权力话语所提供的“现实”,对抗男权统治。《简·爱》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夏洛蒂·勃朗特为女性争取与男权文化直接对话的权利过程中所付出的不同寻常的努力。作品以一种斩钉截铁的痛恨揭示了19世纪英国妇女在男权文化压抑下被剥夺了话语权与自主权的被动处境,以血淋淋的事实来唤醒女性意识的觉醒。

“疯女人”伯莎·梅森在作品中一共有四次“疯狂”的行动,自始至终,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话,被毫不留情地剥夺了话语权。伯莎的第一次行动是在夜里袭击罗切斯特。深夜两点,她一个人来到二楼,在简·爱的门前发出一阵笑声,然后走进罗切斯特的房间,点燃了他的床单。第一次行动,就点燃了丈夫罗切斯特的床单,向将她逼人绝境的夫权统治发出了有力的一击。第二次行动是在夜里咬伤了前去探望她的兄弟梅森。第三次行动是在夜里偷看简·爱的结婚礼服并撕毁婚纱。尽管伯莎·梅森活生生的生命被封闭在墓穴般的阁楼里,尽管她已被剥夺了话语权,甚至被贴上“疯”的标签,但是她决不沉默,她发出一声声悲惨的划破天空的嚎叫,向世人传递出自己“生”的信息;当男权的世界彻底无视她的呐喊、她的存在、她的生命的时候,她就点燃熊熊的烈火,将其置身的男权统治的象征——桑菲尔德府付之一炬(第四次行动)。

书中另外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就是前文所提到的海伦·彭斯。她尽管没有像伯莎·梅森那样的反抗男权社会,但她也是当时很多女性的真实写照,她也表露了那个时代女性的声音。在《简爱》一书中,可以说海伦是一个小人物,她的所有行动都是通过十岁的简的眼光反应给读者的,然而,只要仔细分析,她却又是本书中不可或缺的人物。她对简在学校及后来的影响都是不可忽视的,而且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讲,这个人物的出现就是要衬托主人公的精神,增加小说的批判色彩。海伦死了,尽管死得安详,看上去也很幸福,而读者还是从中感到了悲哀,感到了当时社会的不公,也看到了海伦安详的表层下面隐藏的深层的无奈和阴郁。

3结语

19世纪的英国,大多数中产阶级妇女虽然衣食无忧,但她们的行为和思想都受到严格的限制与约束。她们没有独立的人格与社会地位。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文学创作无疑艰苦异常。一方面妇女被剥夺了话语权,女性写作被视为不体面的举动。另一方面,人们对待男女作家的态度很不一样,女性作家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与重视,那些勇于表现自我、敢于公然反对男权文化的女作家甚至遭到侮辱和诽谤。在巨大的社会压力下,女性小说家们不得不采取种种策略来谋求生存。她们之中大多数人都采取了双层文本策略的写作手法。《简·爱》、《呼啸山庄》等作品即以不连贯的“女性哥特式小说”的形式,塑造了一系列主要角色身后“疯狂”的失去理智的女性形象,以此向读者尤其是女性读者传达她们对男权统治的权力话语的拒绝与反抗,创造一次次与男性权力话语平等对话的机会。也正是由于采取了这种独特的方式,女性文学才得以在男性权威的监视下求得生存。也正是这些女性小说家们的机智,才有了19世纪英国文学的繁荣。

参考文献:

[1]董小荚.再登巴比伦塔——巴赫金与对话理论[M].北京:三联书店,1994.

[2]勃朗特,夏洛蒂.简·爱[M].黄源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1994.

[3]刘柯兰,于晓文.三位一体:解读简·爱、伯莎·梅森和海伦·彭斯[J].湖南大学学报,2002(3).

[4]马冬.失语女人的密码——论《简·爱》中的疯女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3).

猜你喜欢

巴赫金简·爱对话
狂欢生活中的亲昵化人际关系建构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论《格列佛游记》的狂欢色彩
浅议《简·爱》中罗切斯特的蜕变之路
从《简·爱》中的男主人公形象看女性意识隐现
《简·爱》中生态主义伦理观视角解读
从《简·爱》中的女权主义论对现代女性的影响
乔伊斯与巴赫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