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心理学中语篇理解研究近况分析与探讨

2021-11-29杨婧悦王飞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

杨婧悦 王飞

摘要:语篇理解是语言心理学的一个重要课题之。其研究也经历了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上世纪80年代以前的理论,主要重视知识的表征和知识在记忆中的建构过程。随着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和精细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出现,对语篇理解的研究向更加精细化方向发展,研究者们对语篇理解认知过程进行了更为细致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和模型,并对外语教学方面关于语篇理解机制的具体运用方式和手段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实施与探索。笔者查阅了各大学术资料库中关于语篇理解研究的相关文章,发现心理语言学关于语篇理解的研究比较充分,多集中在从认知心理学方面对人类语言进行研究,有学者通过对大脑控制语言的神经系统的机制探究如ERP、fMRI、脑震荡分析等(张秀平、杨晓虹、杨玉芳,2015)发现语篇理解中语义整合方面的神经机制运作,以及采用实验心理学的方法定性和定量探讨了关于语篇理解和记忆(柯婷婷,2021),还有对不同输入模式下语篇理解中认知负荷的分析(顾琦一 殷娜,2017),这些研究都表明我国学者对于语篇理解的研究更趋近于精细化,更具有科学性,学者们对于一些理论和现象能更加清晰地设计完成实证研究以达到对于现象以及理论的精确阐释同时学者们应投入更多时间精力在科学技术上以及对实验的精密程度的优化。同时实验研究的对象以及选择的实验材料也需要谨慎选择,尽量避免外在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语言心理学 文献综述 语篇理解 神经与认知机制

背景

语篇理解是近年来语言心理学研究的重点内容,国内关于语篇理解的研究并不多,20 世纪70年代末由桂诗春引进关于心理语言学后,刘润清详细地介绍了国外关于心理语言学的相关实验,包含心理现实性和句子记忆的实验。索玉柱则结合重组方法和计算机实验手段,内容从心理语言学的角度验证了两篇小品文的“语言潜力”。在研究的不断发展后由之前只注重知识的表征和记忆中的建构过程,转变到了更多关于语言教學实用性的研究。但此后关于语篇理解的研究其实寥寥无几。

笔者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关于认知心理学以及语言心理学方面对于语篇理解的文章,从最新的关于语篇理解方面的研究来看,学者们大多集中在通过借助心理学研究外语学习者的语言,失语症患者等对于语言理解与记忆方面的处理与加工过程,语篇理解能力,以及认知语言学理论在此领域进行的实证研究。笔者选取了近年来最新发表的文章详细从以上几个方面分析并概括关于语篇理解的最新研究方向以及研究手段以向读者提供语言心理学对于语篇理解的研究方向的一些思路。

语篇理解中主要研究方向

语篇理解中的语义整合

语义整合(semantic unification)是指把当前阅读中新出现的词语与之前的语境进行语义联结以形成连贯表征的过程(Hagoort & Willems, 2009)。在该过程中, 不仅要关注单个词语的含义, 还要在 与之前的语境进行整合时选择或建构合适的含义, 从而达成连贯理解(Hagoort & Willems, 2009)。

20世纪80年代以来, 语篇阅读的相关研究关 注的焦点之一就是读者如何将当前的信息与前文 信息进行整合以形成连贯的意义表征。早期研究 主要着重于考察整合发生的性质, 如:有些理论 模型强调整合的主动性和策略性, 认为阅读过程 中读者会随文本内容的展开不断主动地整合当前 信息和前文信息以形成连贯的语篇如建构主义理论和更新追随假设(Graesser, Singer, & Trabasso, 1994; Singe表征, 如r, Graesser, & Trabasso, 1994); 也有些理论模型强调整合的自动化和非策略性, 认为文本阅读中新信息会以共振的方式快速地激活 长时记忆中的背景信息从而达到语义整合和情境更新, 如记忆基础文本理论(McKoon & Ratcliff, 1998; O'Brien, Rizzella, Albrecht, & Halleran, 1998)。近年来, 一些研究者综合上述两种观点, 认为主 动的、策略性的整合与自动化的、非策略性的整合同时存在于文本阅读的阅读的过程中, 如风景模型  (van den Broek, Risden, Fletcher, & Thurlow, 1996; van den

Broek, Rapp, & Kendeou, 2005)和文本双 加工理论模型(王瑞明, 莫雷, 2011; 莫雷, 王瑞 明, 冷英, 2012)。这些研究虽然对于整合发生的性 质存在争议, 但都普遍认为整合是阅读的核心过程, 确定了整合这一过程的重要性。

20 世纪 90 年代末以来, 随着各种认知神经科 学技术的发展, 语篇水平上的语义整合的研究也 在增多。但在很多方面依然存在争议, 如语义整合的定义和语义整合的功能定位(朱祖德, 王穗苹, 冯刚毅, 李国超, 2011), 对语篇中语义整合的神 经机制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语义整合的 影响因素也在逐年丰富。本文所选取的论文在语篇的层次上, 论述了对语义整合的神经机制和影响因素包括语篇内因素、非语言因素和个体差异。语义整合的神经机制其一是通过前人研究的ERP实验总结而成的:无论以什么方式呈现语篇,语义整合都出现在N400效应,N400是指在一个刺激呈现后400ms左右在顶中期达到峰值的负波,即信息的语义整合一般发生在N400时间窗内。(张秀平,2015)其二是从fMRI和神经震荡的证据中提出语义加工模型有图式模型、MUC模型、以及BAIS模型。图式模型将语义加工的过程进行了细分,而MUC模型则仅仅整合语言理解这一过程,并未进行其他划分,从而存在差异。BAIS模型则是针对故事、对话、语篇等自然语言提出的,与基于句子水平的前两种模型不同。这些模型的提出促进了我们研究人类大脑功能以及神经震荡等问题。此外语义整合的脑功能网络在Egidi和Caramazza 等人的研究中表明大脑是通过很多脑区的连接来完成认知过程的,需要更加关注脑区的连接情况等,这些都能反映不同的问题。目前心理语言学中关于语义整合的神经震荡研究还集中在句子水平,对于各个频段的语言加工过程还存在很大争议。(张秀平,2015)

在笔者筛选的这篇关乎语义整合的论文中发现影响语篇语义整合的因素主要分为了语篇内因素:包括语境、韵律、信息结构和话题结构,非言语因素只要包括世界知识、情绪和心境,个体差异主要包括工作记忆容量和阅读水平。

该文章提出关于语义整合的影响因素,在非言语因素和个体差异上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比如:长时记忆中的世界知识与语篇内因素尤其是语篇结构之间在语义整合上是否存在交互作用,病人(如:阅读障碍者、精神分裂症患者、阿尔兹海默症患者)在语义整合上与正常人之间的差异等。

我们可以重点关注语篇内因素的问题。语境是语篇加工中必然存在的因素,语境会使读者产生预期或激活世界知识,因此我们在研究语篇结构对语义整合的影响时要控制好语境的效应或者考察二者的交互作用。语篇结构中的修辞结构主要是来描述语篇的组织性、解释语篇的连贯性,主要关注语篇的层级性及核心性,目前的研究中主要关注了修辞结构中的层级性对语义整合的影响,而并没有关注修辞结构中的核心性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研究小句在语篇中的核心性对语义整合的影响。除了修辞结构,语篇中还存在话题结构,在组织语篇,促进语篇的开展中话题结构也有重要 作用。目前关于话题结构的研究主要把话题结构分为话题转换和话题延续,要深入探究话题结构对语义整合的影响,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明确话题结构的性质及类型,比如:话题转换的类型可以根据两个话题之间的语义联系的强弱分为强转换与弱转换,进一步考察话题转换的不同程度对语义整合的影响有什么差异。目前关于话题结构的研究主要在工作记忆范畴下,长时记忆中的世界知识的激活会不会对话题结构的效应有调节作用呢?在研究方法上,限于EEG技术的要求,目前研究话题结构大都采用短语篇作为实验材料,这种材料一般不太符合语言的使用习惯,其效度令人担忧,笔者认为未来研究也可以考虑采用更为自然的长语篇作为材料,通过自定步速阅读或眼动的方法来探究这一问题。

语篇理解中的认知负荷

认知科学对信息加工负载的探索始于美国心理学家 Miller(1956)关于信息加工能力局限性的论述,即著名的以工作记忆容量为神奇数字“7±2”的米勒 定律。Sweller(1988)在认知资源有限理论和图式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认知 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把认知负荷界定为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工作 记忆的负荷,等于特定作业时间内施加于个体认知系统的心理活动总量。他的 观点逐步成为认知负荷研究的主流学说。

认知负荷是一个多维构想,根据主要影响因素的来源及性质分为三类: intrinsic cognitive load、extraneous cognitive load和germane cognitive load。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内在认知负荷指必须被工作记忆同时加工的材料,受学习材料复杂性和学习者先前知识的影响。外在认知负荷主要取决于学习材料的组织和呈现方式,有可能通过教學设计来调节。学习材料的组织或呈现方式与构建图式或自动化之间的积极关联可能降解外在认知负荷从而推动学习;反之,则可能因为产生的额外认知负荷而阻碍学习。相关认知负荷是学习者将剩余认知资源用于学习直接相关加工时产生的(Sweller 1994),虽然相关认知负荷与外在认知负荷一样会占用认知资源,但由于被占用的工作记忆 主要被用于搜寻、图式建构和自动化,因而一般认为相关认知负荷能促进学习。如图 1 所示,三种认知负荷相加并交互作用即为总认知负荷(total amount of cognitive load),由于认知资源的有限性,在同一任务中三类负荷总体上此消彼长。总认知负荷如果超过工作记忆容量就会造成认知超负荷而阻碍学习。认知负荷概念的提出,以及其测量方式受到极大关注,(孙崇勇,2012)主要测量方式有以下主观测量、心理身体学测量和基于任务 / 学习结果的测量。

近年来随着认知科学的不断发展,研究者开始从认知资源角度来阐释听读差异产生的内在原因(Lesser, 2004),而李晓媛2012年发表的文章中的调查发现认知负荷是限制二语学习能力的重要原因。目前学习者主要通过听和阅读的教学形式和联系方式来进行接受性的语篇理解,在笔者选取的本篇论文中主要探讨认知负荷与语篇理解之间的相关性如何,以及输入模式对于语篇理解中认知负荷的影响,作者设计实验包括对研究设计的阐述以及实验结果的分析,选取某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本科生一百余人,通过短文填空和听力理解水平测试中不具有组间差异,之后对这些学生进行背景问卷调查以筛选英语为二语学习者。实验材料是从TED官网上选取的关于非言语行为的文章,学生对该话题较为熟悉,而且低于教学大纲难度,并让学生充分熟悉实验流程,其中共有十段材料,每组呈现时间相同且前两段为适应段不计入总分。实验具体步骤:呈现各段材料,每段材料后接逻辑判断,完成后对材料进行自由回忆(罗列要点,按点给分),结束后通过认知负荷自我评价表进行认知负荷自我评价。本研究表明,在语篇材料相同,任务相同,受试情况相近,输入模式的不同也造成了认知负荷的差异,听觉输入的内在认知负荷最高,理解语篇的的结果最弱,其次则是视听同步的模式。在各类型认知负荷中,内在认知负荷的降低以及相关认知负荷的增加可能积极推动语篇理解。由此,语言教学设计中语篇的难度应该根据学习者的认知规律出发,设计具有适当负荷程度的学习材料,促进学习者的信心和水平。此论文中作者并未详细介绍听觉输入和视觉输入的模式的具体差异,也就是说听觉输入模式的内在负荷一定大于视觉输入模式是否是可取,是否视觉模式一定优于听觉模式,所以两者在外语教学实践中是否处于各有所长的地位仍待考究,笔者认为应该分情况来讨论每种输入方式在各自所发挥最大语篇教学成果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和分析。其次作者提到要设计难度适中的材料和恰当的方式,笔者认为可以就该研究中的英语专业本科学生来提出具体的语篇理解如阅读理解或短文填空的明确难度和出题模式以增强实验的可行性。

语篇的理解和记忆

因国内心理语言学研究起步较晚,从理解现实性和句子记忆的实验以及对于语言潜力的寥寥几篇研究外,语篇的理解与记忆也是研究的一个新方向。通过实验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加合理地认识语篇理解和记忆的特征以及如何促进语篇的理解与记忆。关于语篇的理解和记忆模式的研究并不多,由此柯婷婷2021年三月发表的一篇关于对日常语篇理解和记忆的实验报告,运用实验心理学中的回忆和访谈方法如语篇限时集中展示,被试回忆语篇信息以及访谈的方法为我们验证了日常语篇中人的记忆加工模式。该实验可能偏向于就地取材,在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选取十位被试,都为外语专业的研究生,通过选取的两个语篇材料对被试进行实验(要求进行回忆和访谈),实验中通过命题和字数进行了相关的统计,体现命题结果在语篇记忆中的至关重要的地位。笔者通过将论文中的图表2摘录,来更清晰的体现该实证研究的数据结果。在该论文的论述结果表明:理解记忆模式是因人而异的,理解和记忆是以命题为单位进行,越熟悉的文本,人的理解记忆越好。在这篇论文中,作者通过对研究生对于实际的日常生活语篇的的理解和记忆进行了细节上的分析与测量,其结果也验证了前人所提出的理论,并提出以命题结构来理解与记忆的模式在语篇理解中具有显著运用,该实验也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以及研究价值。同时,此实验存在一定的疏忽,如选择材料时选择的两篇日常语言并未交代出清楚的语言类型,以及当时选择的调查对象处于志愿者服务期可能受到许多外在因素影响的,所以我们选择的对象可以偏向是在校学生,并且选择的语篇可以趋向于多元化,以及二语化来对语言心理学的一些理论达到更广泛的实践运用。

表2   被试语篇理解研究结果

结论

根据最新发表的关于语言心理学方面对语篇理解的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研究主要基于语言学中关于语言的心理认知机制的研究,包括语义整合,认知负荷以及语篇的理解记忆等方面,可以发现越来越多的实验研究方法被学者们从外国引进到国内,并且越来越多的现象得到了心理学方面的理论的支持与验证,心理语言学的发展也正向着更全面更实用的路径上发展,因此作为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学习者的我们来说,更应该关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语篇,搜集特殊性以及普遍性共存的语篇内容,对这些学者们更加科学的理论以及實验方法进行借鉴与研究,设计出合理而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验。实验应以人的角度出发,对人本身的大脑控制机制,神经以及认知机制等与语言相关的科学知识进行吸收与归纳 运用于实际实验之中,运用于语篇理解研究中,以此带给整个应用语言学研究提供更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柯婷婷.关于语篇理解和记忆的实验报告[J].海外英语,2021(03):3-5.

[2]杨慧.语篇理解与记忆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29(06):51-53.

[3]苏春梅.语篇理解的心理认知过程及模式探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11):120-121.

[4]王丹,杨玉芳.语篇理解的表征和加工模型研究综述[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05):125-129.

[5]胡苏阳,吉祥波.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英语听力任务类型与语篇理解关系研究[J].外语与翻译,2021,28(01):49-53.

[1]我国外语测试实证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外语类主要期刊的统计分析(2006—2017)[J]. 江进林.  外语界. 2018(02)

[6]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篇理解过程中的认知负荷——三种输入模式对比研究[J]. 顾琦一,殷娜.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17(05)

[7]语篇阅读推理模式研究综述[J]. 范琳,刘振前.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5(05)

[8]认知心理学(2) 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J].   中国临床康复. 2005(36)

[9]张水云. 语篇理解中核心概念的建构与整合及教学应用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

[10]认知语言学框架下文化模型研究综述[J]. 程珊.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03)

韩晓玲.语篇理解与外语阅读[J].外语教学,2002(05):84-88.

[11]赵丽霞.语篇分析技能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06):128-130.

[12]张秀平,杨晓虹,杨玉芳.语篇理解中语义整合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J].心理科学进展,2015,23(07):1130-1141.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
基于WOS数据库的近十年教育游戏文献分析
国外风险投资对技术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
独立董事辞职决策的原因和后果:文献综述
汉语转折范畴文献综述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国内研究述评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