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译中国古诗词二首

2021-11-29王影翠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鉴赏翻译魅力

王影翠

摘要:中国古诗词是中国文化中的瑰宝,历经千年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读之令人流连忘返。它犹如一池春水,缓缓流淌至今。本文挑选两首中国古诗词(唐诗一首,宋词一首)进行英文试译,旨在为传播中国文化尽绵薄之力,让更多人体验中国唐诗宋词的美感和精妙。与此同时,作者在翻译过程中能进一步提高中英文诗歌的鉴赏水平,发现诗歌翻译中的乐趣,可谓一举多得。

关键词:古诗词 魅力  英文  翻译,鉴赏

中国古诗词试译体会

第一首诗歌翻译如下:

小儿垂钓          A Fishing-learning Child

胡令能            Hu Lingneng

蓬头稚子学垂纶,  A fishing-learning child,hair disheveled.

侧坐莓苔草映身。  Whose profile was seen,on the grassy and mossy bank,hidden.

路人借问遥招手,  Afraid that the fish scattered,

怕得鱼惊不应人。  From afar hushed the passer,no asking direction.

本诗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探讨两个部分,一是诗的内容,二是诗的节奏。首先将题目“小儿垂钓”由原来的主谓结构的句子改为“A Fishing-learning Child”这个偏正类型的名词短语,因为在中英文的应用对比中我们会发现中文擅长用动词词组,而英文则习惯将动词名词化,《现代语言学词典》将这个现象称为“nominalization”。比如:“Several people nodded in approval。”这句英文翻译为:“好几个人点头同意了。”诗的正文部分则是用一个英语长句表达出来,句子主干为“ A fishing-learning child hushed the passer。”译为“学垂钓的小孩让过路人保持安静”。而“蓬头”,“侧坐莓苔草映身”则被化作后置定语和定语从句来描写垂钓儿童的外形特征;“怕得鱼惊不应人”一句则被处理成原因状语从句来揭示儿童不回应路人的真相,从而表现出儿童专注可爱的形象。值得一提的是,原诗中“摇招手”一词,作者没有采用直译的方法翻译为“wave his hand”,而是采用“hush the passer”是因为“wave”一词常用于打招呼或再见,为了避免歧义,故采用“hush”一词,使之基本对应“不应人”这一场景。从英文诗的节奏来看,在前两句中有“child ”对应“disheveled”,“seen”对应“hidden”,而在整首诗中则采用abab型的押韵方式,可以说在韵律上基本做到形式上的统一。

第二首诗歌翻译如下:

鹧鸪天  林断山明竹隐墙       Stroll till Sunset

苏轼                         Su Shi

林断山明竹隐墙。             At the end of woods

乱蝉衰草小池塘。             Appear the mountains and houses

翻空白鸟时时见,             Walled with bamboos,

照水红蕖细细香。             Bothered by chirping cicadas.

村舍外,古城旁,

杖藜徐步转斜阳。             Not far is a little pond,

殷勤昨夜三更雨,             And in sight grass doth wither.

又得浮生一日凉。             Looking up, the birds flipping with many a friend,

I see hither and thither.

Then the pond I review, the lotuses standing

With a faint fragrance and a pretty shadow.

Till the outside of village I keep strolling,

Against the ancient city wall seeing the sun’s last glow.

Thanks to the attentive rain last night,

I spend another nice and cool day with delight.

宋詞的翻译较之唐诗要难,因为除了篇幅上明显的字数增加以外,在词中出现的事物也更加丰富。比如这首词前两句交代的事物多达七处,分别为:林,山,竹,墙,蝉,草,池塘。这样的写作手法在宋代词人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中更是达到极致,“云破月来花弄影”在一句词就分别写出“云,月,花,风,影”五个事物。其中“风”这一意象是通过“弄”一词体现出来。这样的词句令人读之无不惊叹。词的意象很多,但是如何用英文将之有机结合起来,并且使词的美感得以体现,恐怕颇费一番心思。笔者在此只能初做尝试。还请大家不吝赐教。首先在形式上笔者模仿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的形式,由三段四行和一副对句组成,即按四四四二形式编排。但是每句诗行没有实现“10个抑扬格音节”这一高标准,只能做到换行韵,即“alternating rhyme scheme”,也称之为“交韵”。其次,笔者想要谈的是内容上的安排。第一句“林断山明林隐墙”,其中“林断”一词指的是树林的尽头,这让笔者想到2020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露易丝·格丽克(Louise Glück)《野鸢尾》的首句“At the end of my suffering”(在我苦难的尽头),因此笔者选择了同样的开篇句型。此外,原诗中体现了诗人苏轼在散步过程中心情由低落转向平静乃至愉悦,表达出诗人的乐观豁达,所以在英文翻译过程中,笔者选用bothered,chirping,wither等词表现诗人心情不佳,满目凋零的状态。然而诗人又通过“白鸟翻空,红蕖细香”两处景致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并在漫步斜阳的过程中得以释怀。

结语

本文通过对两首中国古诗词的尝试性翻译,旨在将诗词的优美通过翻译得以传播,让更多读者能够得到美的享受。在翻译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障碍,在直译和意译过程中反复推敲,在词的选用上举棋不定,在翻译的篇幅上几经借鉴,最终呈现出以上的翻译版本。虽然过程困难重重,但每每冥思苦想之后得一好词好句应用其中,便感到莫大鼓舞和满足。学习中国古诗词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翻译古诗词则是中国文化的传播。这份使命美好而艰巨,必须付以真情,心怀虔诚,不断积累,方有所成。

参考文献:

[1]李容萍. 英语动词名词化的应用与翻译[J].考试周刊,2009.

[2]李颖. 论风格转译在古诗英译中的实现--以《月下独酌》为例[J].湖南社会科学,2013.

[3]何艳. 许渊冲先生中国古诗英译之音韵美[J].校园英语,2018.

[4]郭铭坤,翻译美学视角下英译中国古典诗词展现的意境美[J].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9.

猜你喜欢

鉴赏翻译魅力
谈高中美术鉴赏教育中审美价值的研究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
魅力展示
被注入东方魅力的配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