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1-11-29夏慧
夏慧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居民正常的生活学习秩序被打破,消费需求及娱乐重心转移到线上,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发展逆势上扬,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新业态态势表现出集中特征,后疫情时代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的有效恢复,给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新的命题。
关键词:数字文化产业;泛媒体化;新业态;后疫情时代;优质内容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文化产业因突发的黑天鹅事件加剧全球经济发展的复杂程度,带来复式危机的大规模爆发。线下为主的的文化产业,比如文娱活动、旅游观光、文化场馆、会展、电影院全部停摆,在给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社会秩序带来冲击的同时,各商家都在积极响应寻找破局之路,纷纷将重心转移至线上。特殊时期,使数字文化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同时人们也意识到当今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人民文化消费方式的转变也倒逼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加速。
疫情期间,数字文化产业不但有效保障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需求,人们的文化娱乐也转向线上形式进行,有效提供了对居民的精神慰藉和心理疏导,促进了相当一部分云端数字产业的发展。但同时也给后疫情时代的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提出了迫切的命题,随着我国对疫情的有效控制,随时可能小规模爆发,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有效恢复,对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需求与思考。
一、数字文化产业发展迅速,融合“互联网+”加速泛媒体化进程
实体行业中不少文化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均被打乱,绝大多数企业处于停摆状态,而复产复工后又面临现金流断裂、员工短缺、上下游企业停产、消费市场尚未复苏等一系列问题。国内知名的独角兽企业新潮传媒,是仅次于分众传媒的国内第二大主打社区电梯广告业务的文化传媒类企业,其在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面前也难以承受压力,只能通过裁员和降薪来自救[1]。但是随之传统文化产业重心的转移,也给数字文化产业的消费需求重新带来了发展风口,促进了数字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实际上,在疫情发生之前,整个网络视频行业整体呈现下滑趋势。截止到2019 年6 月,在线视频、手机游戏、在线音乐、在线阅读月人均使用时长均呈下降趋势,在线阅读降幅甚至达到28%[2]。但短视频逆势生长,强势瓜分用户注意力,月人均使用时长超过22 小时,同比增长8.6%。长视频、短视频之间的跨界竞争激烈程度已经日趋白热化。随着疫情的爆发,出行受限与院线撤档给网络视频市场重新带来了发展风口。各大视频网站流量大涨,输出优质电影、电视剧和综艺资源,各终端使用率均大幅提升,为视频网站带来了一波流量红利。春节假期期间,国内智能电视日活率达52%,同比去年上涨15.6%,相对春节前一周上涨10.6%[3]。
开放与文化多业态融合,文化与“互联网+X”已是数字文化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后疫情时代,泛娱乐化、泛媒体化趋势渐强,必将加速打破数字文化产业行业界限,形成以单一平台为核心,形成开放、协同、融合的数字文化产业的生态系统,不断推进数字文化产业泛媒体化进程,形成集教育、娱乐、媒体、文旅一体的泛文化生态系统。
二、数字文化产业加快全方位布局,技术创新和跨界的文化新业态不断涌现
随着5G 产业的发展,在线消费和移动互联网消费成为文化消费的主流趋势[4]。网上图书馆、云上博物馆、掌上文旅等为文化消费提供了极大便利,压缩了时空距离,提高了消费效率。虚拟现实、沉浸体验、直播演艺、在线教育、云上会议等改变了文化供需链接方式[5]。
这些一系列的变化促使文化产业数字化进程进一步加快,成为技术创新和行业跨界融合的新引擎。数字文化产业全方位布局的趋势越发明显,不断模糊的边界,流动性的增强,数字文化产业被更为广泛的地应用到各行各业,形成更深层次、更多元化的融合发展。这一变化极大地考验了行业的生命周期和生存应变能力,为适应这种变化,各行业会加快技术创新的步伐,调整数字化资源,加强对5G、VR、AR、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改变业内过去单一、分散、集约化程度不高的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积极抢占数字文化消费市场。后疫情时代,应着力发展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通过精细化运营增强用户黏性,加快新技术应用以提升云端业态场景体验效果,推动文化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6]。
三、加快数字文化产业流量变现,实现优质内容供给增强客户粘性
数字文化产业是内容产业,以内容为核心,以创意为驱动力,是文化内容生产和传播的的重要载体,是整个產业链的最上游环节,也是最终消费的环节,更是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环节。
疫情期间,线上消费呈爆发式增长,社交媒体、视频平台、游戏、新闻、线上教育等为代表的客户段数字文化产业的用户流量不断增多,且日活跃时长明显提升,承载着提供满足消费者文化需求的重任,此次疫情对数字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趋势利好。但后疫情时代,随着用户的生活逐步回归正轨,时间遭受到工作、学习的挤压,用户流量及数据会相应的回落。
特殊时期形成的用户使用习惯,虽然有一定惯性,但如果没有后续优质内容的及时供给,现有的客户流量就会流失,同时也对传统的线下文化产业数字化的转型提出了更迫切的需求。
因此,后疫情时代要注重内容的继续开发和优质内容的培育,继续深化疫情期间企业建立的良好形象与口碑,使数字文化产品在不断的迭代过程中,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节奏。一方面通过深耕细分产品领域,吸引更多的流量,增强用户互动感,提供受众归属感;另一方面,整合本企业数字文化内容资料,发掘特色精准客户,加强数字技术应用,强化运营模式。不断强化自有渠道和品牌建设,提供多样化的呈现方式,发挥本企业数字文化领域的创意优势和技术优势,将优质内容以数字化的形式占据消费者的空余时间和信息空间,尝试利用不同的数字化传播手段和渠道,提升优质内容的传播能力,将其有时、有度、有趣地传达给客户,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们个性、行为和发展方向,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
总之,在疫情时代,数字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将继续以满足大众的文化需求为导向,文化产业的数字化转型也有较大的空间,数字文化内容的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发掘,不断把握疫情和技术更新所带来的机遇,不断推进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培育数字文化产业新业态,为我国实现文化自信、建生数字强国助力。
参考文献:
[1]新潮传媒开工首日裁员500人,高管集体降薪20%[EB/OL].( 2020-02-10)[2020-03-08].http://caifuhao.eastmoney.com/news/20200210164107531292440.
[2]云锐营销.2019—2020 视频媒体行业趋势报告[EB/OL].(2019-11-20)[2020-01-13].https://www.sohu.com/a/355066068_211289.
[3]中国报告网.2020 年中国智能电视市场分析报告[EB/OL].(2020-02-07)[2020-02-10].http://baogao.chinabaogao.com/dianshi/478628478628.html.
[4]吴承忠.5G智能时代的文化产业创新[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4):51-60.
[5]范周.数字经济变革中的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1): 50-56.
[6]张胜冰,关卓伦.突发公共事件下我国数字文化产业的新机遇与新挑战[J].特别策划,2020(6)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