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与人生解读

2021-11-29杨世海黄华龙

文学天地 2021年10期
关键词:倾城之恋白流苏人物形象

杨世海 黄华龙

摘要:《倾城之恋》是张爱玲女士的经典之作,由梦继导演的同名电视剧《倾城之恋》,将故事人物搬上了银幕。由于拍摄所呈现出的视听效果极佳,电视剧中女主人公白流苏的人物形象深得群众喜爱,因此也激发了大家对其人生故事的探讨和研究。本文以《倾城之恋》的白流苏为研究对象,从人物形象及人生解读两方面入手,探究其形象特征以及造成其惨淡人生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倾城之恋;白流苏;人物形象

1、白流苏人物形象分析

1.1传统女性形象的缩影

影视剧中具有代表性的拍摄场景和服饰把我们的注意力拉回到民国时期,剧本向我们展示了那段历史中中国女性的生存状态。作为剧中主人公的白流苏是当时上海社会众多女子的缩影,深受中国几千年的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在意识层面上和行为上都表现得较为传统,具有明显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最初,白流苏生活在一个典型的传统家族——白公馆,而传统家族即使在新文化的冲击下也依然有着强烈的守旧意识,白流苏作为其中的一份子也受到了传统思想的影响与压迫。白流苏在前半生展现出较强的软弱性与妥协性,白流苏的第一段婚姻是白家为了生存而与唐家开展的联姻,她的终身大事被延续了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安排,而这段婚姻最初便是不幸的,她只知道自己的婚事既定,却由于自身的软弱与妥协最终嫁去了唐家,最终这段婚姻以失败告终。影片中对白流苏的第一段婚姻及其离婚后的生活做了大量的表现,给予相对多的镜头,虽然那个时代在法律上已经承认了离婚,但周围人们的思想依然腐旧不堪。剧中的白流苏从第一段不幸的婚姻中脱离出来之后的七八年里不仅受到了周围人的言语侮辱,还受到了其娘家人长时间的冷嘲热讽,连她的母亲都时常辱骂侮辱她,而她却毫无反抗之力,在特写镜头中的她只能以泪洗面。这样的女性形象在那个时代比比皆是,这并不是白流苏一个人的悲剧,更是绝大部分女性的悲剧。

1.2新旧时代相交背景下敢于斗争的女性

镜头切换到白流苏前半生的生活地----国际大都市上海,当时的上海是我国最早与国外进行贸易往来的口岸之一,在通商过程中这个城市接收到大量外来思想与文化。那个时代特有的音乐,镜头的浮光掠影无不印出了上海的快速发展,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反抗传统思想的想法,并有许多人以自己的方式将其付诸实践,白流苏便是其中一员。白流苏前半生展现着传统的一面,但在长期的压迫下,她依旧选择了用“赌”的形式来反抗旧式家庭。

影片中的女主人公白流苏在西式思想的影响下,冲破传统的教条,为了维护自己的尊严与自由她选择与包办婚姻抗争。在第一段婚姻中,她与丈夫共舞,突破相夫教子的教条,大胆接受西方文化,而西方舞蹈的学习正是后来她与范柳原偶然相识的契机。最终白流苏用离婚来结束第一段不幸的婚姻,她打破了以夫为纲的传统思想,但离婚并没有结束她的人生悲剧,在她返回娘家居住后,家中亲人并不欢迎她,处处使她感受到寄人篱下的感觉。在她前夫因肺病去世后,白家又打起了她的主意,试图让她为唐家“过继侄子”,但此时的白流苏已打定主意要与这腐朽的家庭做斗争。

剧中白流苏与范柳原相爱,努力将自己从困境中解救出来,她不再任由家人摆弄,决定突破家庭的囚笼寻求自救,而与范柳原结婚便是她自救的方式。但是大量的镜头细节告诉我们,在两人的相处过程中,她保持头脑清醒,懂得揣摩范柳原的内心想法。如在两人刚在一起相处时她很清楚范柳原对她和其他女生一样并没有要结婚的打算,因此她保持矜持,坚持不让范柳原占有自己的身体。透过众多的环境和人物神态动作的拍摄,我们捕捉到白流苏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尽管她离过婚,但她并未因此而贬低自己,也不愿意遵循旧教条守寡。她与范柳原百般周旋,并且拒绝了范柳原想让她做情妇的邀请。在香港的日子并不是一帆风顺,但白流苏依然不愿返回上海,因为她明白回去只会再次被闲言碎语淹没,被家人讽刺谩骂。在白流苏的身上表现出许多传统女性所没有的勇气,那种敢于冲破封建教条主义的勇敢。最终,她的这场“赌博”并没有输,她用坚持与不妥协与命运做斗争,收获了爱情。

2、造成白流苏悲惨人生原因分析

2.1以夫为纲的社会造成女性的悲剧

影片向我们还原了民国期间大上海的林林总总,尤其真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的意识层面。对于那一时期的男性来说,婚姻中女性仅仅是生育工具与附属物,女性被“以夫为纲”的思想束缚在狭小的家庭中,白流苏是她们中的一员,因此造成白流苏悲剧的正是导致整个社会女性悲剧的传统思想。在范柳原打算去英国后,白流苏并没有伤心与不舍的情感,反而是觉得自己得到了解脱,因为范柳原给她租了公寓,对于她来说她反而更快乐。其实,这是白流苏在封建压迫下的无奈妥协,她无法选择自己的命运,终究还是被男权所压抑。后来由于战争原因范柳原出国失败,两人在战火中登报结婚。这便是《倾城之恋》的结局,故事结局是圆满的,在与范柳原的博弈中她看似取得了胜利,但实质上白流苏的悲惨命运还是延续着,从此落入了千年的封建传统的桎梏中。

2.2白公馆的昏暗腐朽

剧中特定的小环境白公馆的昏暗腐朽也是造成白流苏悲惨命运的重要原因,从侧面反映出时代背景下封建家长造成了悲剧。亲情在三纲五常中显得微不足道,对于白公馆内的人来说,白流苏害他们在外面丢了脸面,白流苏是被白公馆乃至社会抛弃的。在电视剧的故事中情节,我们清楚地看到榨干白流苏私房钱后兄嫂对她只有冷言冷语的嘲讽,当范柳原三番两次邀请白流苏跳舞时,白公馆内的人更是没给离过婚在家吃闲饭的白流苏好脸色。在腐朽没落的白公馆人的眼中里,范柳原不仅有钱还有一定的地位,自然是不可能瞧上白流苏这种“弃妇”的,因此白流苏才会不顾一切的想要与范柳原结婚,试图以此来报复白公馆内的封建大家庭。

2.3白流苏自身性格是造成其人生悲剧的又一原因

白流苏造成最终的命运依然另一原因是她自身性格里的妥协性与软弱性并未根除。毕竟她在封建思想下生活了二十多年,而这样的封建思想依然会延续很久,对她来说似乎看不到尽头,长期以来在物质上依靠男人的思想根深蒂固,因此她终究无法摆脱悲惨命运。在特写镜头中,在耐人咀嚼的背景音乐里,我们品读到女主人公陷于婚姻的围城之中,以失去精神世界为代价继续咀嚼着人生的苍凉。而在上海,在全国也有着许许多多的白流苏被困在楼阁之中,因此张爱玲借《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来流露出自己对女性悲惨命运的思考于哀叹。梦继导演的同名电视剧《倾城之恋》,将社会环境,人物形象,人们在特定中的心理状态等更为直观立体地展现在群众面前。

结语

《倾城之恋》中白流苏的人物形象是那一时代无数个女性形象的缩影,这篇小说也像是走向没落的封建社会的一曲悲怆挽歌,或许在将来,会有更多的白流蘇从封建大家庭中走出来。这篇小说出版的那一年代,战争与封建压迫使女性无法摆脱悲惨的命运,而白流苏作为张爱玲笔下鲜有的结局圆满的角色正是悲剧的代表。

参考文献

[1]董汶倩.布尔迪厄“实践总体理论”视域下的爱情解读——以《倾城之恋》为中心[J].名作欣赏,2021(21):43-45.

[2]张艺腾.浅析《边城》和《倾城之恋》不同的悲剧之美[J].汉字文化,2021(08):136-137.

[3]何舒晴.浅析《倾城之恋》中白流苏人物形象及人物悲剧[J].现代交际,2020(06):99-100.

猜你喜欢

倾城之恋白流苏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倾城之恋》:掀开传奇的华丽之袍
女性主义视野下的《倾城之恋》
《倾城之恋》中隐喻的认知探析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论白流苏人物形象的经典性
论《倾城之恋》中的悲与喜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
我和你一直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