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融合策略探究
2021-11-29李思思
李思思
摘要: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学校课程育人的显著标志,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也应当与思政教育同向而行。如何让显性的思政课程内容在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中得到隐性的贯彻,提升课程思政与课堂的融合度?本人拟从挖掘思想内涵、精选教学内容,把握学生需求、創新教学方法,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教师能力等角度探讨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融合策略。
关键词:课程思政;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
一、课程思政融入高职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意义
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开设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目的是了解应用文写作的基础知识,掌握基层岗位公务活动中常见应用文的主要规范和基本格式,提高文字拟写和处理文书的能力,增强运用应用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是衡量他们综合素养的重要维度,也是进入职场需掌握的基础技能。但笔者在湖南现代物流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学生欠缺基本的写作素养和规范意识,拟写应用文质量粗糙,甚至连基本格式、标点符号的使用以及基本语意的表达都存在很大问题,但仍有很大比例的学生意识不到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忽视应用文为生活实际和工作需要而服务的实用价值,从而缺乏职业认知和学习动力。加上教学资源有限,教材教法陈旧,课程案例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节奏,学生觉得课堂枯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受到了一定的掣肘,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我国社会目前处在各类矛盾交织的重要转型期,大学生思想多元,仅仅依靠思政课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引领和政治教育还不够,需要各个学科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开展全体教师、全课程、全方位育人。《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充分挖掘发挥课程的独特育人的要素,积极探索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融通和配合。“课程思政”为导向的课堂教学,是当前大背景下课程融合的趋势。渗透德育教育、融入思政内容、丰富案例素材、转变教学方式也将成为应用文写作课程改革新的视角。
二、课程思政与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的融合策略
1、挖掘思想内涵,精选教学内容
找准“思政内容”与应用文写作教学各个模块的契合点,并引入新时代各行业具有思政元素的内容形成的案例,遵循“思政”“专业”相长原则,形成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元素树,提升融合高度,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以下对部分融入点进行列举,如在行政公文教学模块中,由于公文具有管理调控、约束规范、协商交流、宣传教育、资料凭证的作用,公文的版头、主体、版记写作及各项处理环节中都蕴含着严肃、按程序办事的要求,从撰写公文过程中挖掘,引导学生树立遵守规程、精研业务、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在合同写作教学模块中,通过对合同内涵、作用和法律效力的深刻理解,从合同的合法订立原则等内容中渗透强调人权保障、追求公平正义等法治教育;在新闻消息写作模块中,引入我国知识分子历来具有的“心怀天下”的情怀和传统,培养学生关注国家大事、民生冷暖的担当精神和坚持真理、维护公正的职业道德;在礼仪类文书写作教学模块中,与学生探讨礼仪文书的内容、格式和规范用语中都体现礼仪之邦的优秀文化传承,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中华传统文化,自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化自信;在调查报告教学模块中,要求学生通过对社会上某一事件或现象进行调查后经过分析研究,通过文字、图表等形式将调查的结果表现出来,以使人们对所调查的现象或问题有系统性的了解和认识。在此过程中,要求学生遵循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精神,并结合专业,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国计民生中的热点问题,以求因势利导,“思政”“专业”相长,达到事半功倍的育人效果。
2、把握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除了要选择贴近学生思想特点和贴近社会客观实际的内容,还要把握学生需求,创新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载体,才能确保学生产生良好的接受效果。不单向灌输,不强加观点,从学生感兴趣的例子出发,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创设平等和谐的氛围,化枯燥生硬的理论知识为项目任务,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以文案为线索参与职场项目策划、设计、实施、总结全过程,从贴近社会和职业的案例中深刻领会应用写作的实用价值,同时遵循“盐溶于汤”的原则,从学生关切的事物中自然渗透价值取向,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深受教育。借助多种多媒体载体和线上教学平台,鼓励学生个人或团队进行延伸性学习,对所有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督促、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将学习感受和学习成果用文案、手册、视频等方式上传到智慧职教或者微助教等教学平台进行互动,对知识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延展,线上线下联动,真正实现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塑造价值的三维教学目标。
3、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教师能力
教育者先受教育。将思政元素融入高职院校应用文写作课程教学,首先要依靠任课教师自身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正确认识党情国情、党史国史,做到知党爱党、知史爱国,具备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学识水平和文化素养,并且熟练掌握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保证应用文写作的课堂思政不流于形式,不引起学生反感。这首先需要任课教师个人积极主动摸索,坚持教书育人与修身养性相统一,按照“四有好老师”的要求和标准,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提升自身素养,还需要借助教研室、学校、专家等外部智慧,通过有计划的组织教研活动,加强教师队伍培训,帮助教师系统化提升研究学生的能力、课程与教材设计开发能力、课程思政的教学与管理能力、反思与发展能力等课程思政设计能力。
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密切协作、同向而行,才能真正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教育目标。“课程思政”这一倡导的提出,正是为了实现育人为本、以德为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用文写作课程应当牢记“育人”本质,把握学生需求,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把价值引领、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
参考文献
[1]刘静.应用文教学中的写作实践应用分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5(28).
[2]蔡爱芳.课程思政融入文学类通识教育课程的实践与探索[J].河南教育,2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