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唐布衣 家国情怀

2021-11-29

飞天 2021年11期
关键词:布衣书生大唐

一段史书中只言片语提到的“郇谟哭街案”,被创作成为三十六万字的长篇小说。作家木讷以“安史之乱”结束后的唐朝为背景,以书生郇谟上京赶考后卷入“科举舞弊”案为开端,讲述了中唐时期政局波谲云诡、朝堂之上人心难测的历史大环境下发生的种种故事。主人公无论经历怎样的磨难,始终不惧权贵,坚持正义,其人生道路的选择和价值取向,对当今极具借鉴意义。

由甘肃省文联主办、甘肃省作协承办的的长篇历史小说《大唐布衣郇谟传》作品研讨会在甘肃省艺术馆举行。甘肃省文联党组书记、主席王登渤,省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王正茂,小说作者木讷以及程金城、马步升、叶舟、徐兆寿、牛庆国、唐翰存、滕飞等学者专家出席研讨会并作了精彩发言。

程金城(甘肃省文联副主席、兰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导师、文学评论家)《大唐布衣郇谟传》的书名表明了作者的立意和作品的主旨。在特定的大历史时段,在大唐从“安史之乱”巅峰坠落后亟需复兴的背景下,一介书生,从进京赶考开始了他的人生旅程,而他并不梦想,但也并不排斥“做宰相”的可能,因为它对国家的复兴产生了迫切的责任感。这是作品第一章《进京赶考》一开始就交代的郇谟人生轨迹的起点,也是性格逻辑的起点。对国家复兴的责任感是这个时代有识之士、青年才俊的共识,也是即将出场的他们的代表郇谟和卓英倩的初心。小说一开始的预设和铺垫在整部作品的展开,构成故事的主线,只是这两个书生在此后走出了不同的人生轨迹。郇谟历经生死考验、险象环生,与宰相混迹、离权贵咫尺之遥而初心不改,始终将布衣身份、草根立场与家国情怀融为一体,坚守了自己的人格情操。而另一个则为一己之私利投机取巧、趋炎附势,最终落得可悲下场。作品的立意高远不仅在于将他们的结局始终与“安史之乱”后的时代变局密切相连,在时代大潮中写个人遭际,通过个人命运反映时代特点(这是百年来中国小说重要的叙事策略之一,它在今天依然有价值和意义);而且在于这种叙事策略引导读者去认识、去思考——一个被多个高官青睐、被宰相欣赏被其女儿倾慕的布衣书生,在风云激荡的历史面前做了什么,没有做什么,想做什么,却又不能做什么,最后成了一个什么样的历史人物?启悟读者应该坚守什么?这或许是作者将“大唐”与“布衣”并置进而与“郇谟传”并置的原因。

徐兆寿(甘肃省影协主席、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作家、文学评论家)《大唐布衣郇谟传》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中唐。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展开一个布衣书生的人生,自然有一种豪情与悲情交织的中唐情怀。布衣在这个时候突显出它历史的形象,布衣也可以成为整个中唐历史中推动帝国运行的坚强力量。它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动力。此书从主旨意义上便体现的是这样一种宏阔的精神气魄。小说有一条主线,以郇谟为线头展开,还有一条副线,以另一个书生为卓英倩副线,以众多人物的复杂交织而展開历史,展开人物命运,以此来塑造布衣形象。其中有爱情、有对立面、有朋友、有仇恨、有各种各样的斗争,都写得惊心动魄。

《大唐布衣郇谟传》发生在安史之乱之后的中唐。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展开一个布衣书生的人生,自然有一种豪情与悲情交织的中唐情怀。布衣在这个时候突显出它历史的形象,布衣也可以成为整个中唐历史中推动帝国运行的坚强力量。它体现了一种历史的动力。此书从主旨意义上便体现的是这样一种宏阔的精神气魄。小说有一条主线,以旬谟为线头展开,还有一条副线,以另一个书生为卓英倩副线,以众多人物的复杂交织而展开历史,展开人物命运,以此来塑造布衣形象。其中有爱情、有对立面、有朋友、有仇恨、有各种各样的斗争,都写得惊心动魄。

马步升(甘肃省作协名誉主席、省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作家、文学评论家)我个人对隋唐史曾经爱好并研究过。看见木讷老师的《大唐布衣郇谟传》,眼睛一亮,这部书是以这个为背景写的。我想谈谈我的一个猜想,猜想木讷老师写的这部小说路数,就是说在咱们中国传统小说里面发现一个情况:在历史的断裂处,往往是小说的出发地。因为我们中国向来是一个尊崇历史而轻视小说的国度,作为我们传统的小说而言,这些小说家他要博得自己的话语权和文学地位,就得往历史上靠。一个路数就是直接从某个历史的缝隙或者历史本身出发,而去结撰他的小说。直到现在,不仅仅是历史小说,是所有的小说都有的绕不开的历史情结。木讷的这部作品有着满满的历史感,就要往历史框架里嫁接。所以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小说传统。

从唐朝断代史来看,这一段时间也是大唐由盛转衰的过程。作者截取了这么一段历史,我觉得这正好是一个高明之处。因为像这种历史本身就是有故事的时代。同时他又挑选了这么一个历史人物,就郇谟这个历史人物而言,按照历史的大框架来看的话,他是一个历史的边缘人物。郇谟这个人物本身历史记载比较少,那么用他作为叙事聚焦,写起小说来就显得收放自如。需要他的时候可以让他身上多发生一些故事,不需要他的时候呢,与他有关的人物,就可以填充了上来,我觉得这个虚实互换的手法,在小说中的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叶舟(甘肃省作协主席、鲁迅文学奖获得者)我看到《大唐布衣郇谟传》这部书时,就想“大唐布衣”这是多么辉煌的一个名字呀。在阅读之后,我感觉这部书给我最突出的印象,就是呈现了中国文化的一种翘望的姿态,不是眺望,而是翘首以盼的姿态。

在这种姿态下,本书对“士”这一阶层作了最精彩的描述,这就是封底上的推介语:“朝堂之上,人心叵测,大唐布衣,家国情怀”。它对应了中国文化中最动听的几句话,比如“违千人之诺诺,做一士之谔谔”,比如“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木讷老师的这本书用了三十六万字的篇幅,描绘了一个谔谔争臣的形象。这个形象就是一颗钉子,钉在了大唐盛世这么一个庞大帝国的肌体上,让人看见了这个“桃子”里面的斑斓与溃烂。

牛庆国(甘肃省作协副主席、《甘肃日报》社文艺部主任、诗人)《大唐布衣郇谟传》是一部好看的小说,传承了中国章回小说的一些优点,故事精彩,环环相扣,引人入胜。作为一部小说,有好看的故事,这一点很重要。作为一个普通读者,是很愿意读一部有故事的小说的。这是一部按照电视连续剧的脚本来写的一部小说。故事展开的方式,还有场景的描写,很适合电视剧的拍摄。从简介上看,作者对电视剧很了解,他也策划过电视剧和电影的拍摄,很熟悉电视剧的这些路数。如果这部小说能够搬上电视,观众一定会叫好。当然小说本身也是让读者很喜欢的。

唐翰存(兰州交通大学文学与国际汉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家)我觉得《大唐布衣郇谟传》这本书融历史写实主义与传奇或类型化的想象为一体,比较精彩好看。武侠、言情与历史人物的写实融合在一起,这是一大优点。小说里面在朝的东西写了,在野的东西也写了。我自己特别看好在野的那些内容。在朝的官场的这些东西,写尔虞我诈的,老谋深算的、你死我活的,在野的描写,处江湖之远,容纳进来,给小说增色不少。还有大我与小我的关系问题,书中的一些阐述非常出彩。木讷老师在有家国情怀的同时,也十分肯定小我的价值。个人化的问题,小我的问题,他怎么在政治的这么一个生死场当中体现出来,显得颇具人性,也很温情。我还有个建议,作者在某些地方的考证或者实证再加强一下。

责任编辑 阎强国

猜你喜欢

布衣书生大唐
访襄阳大唐影视城
打即是不打
余廷林(一首)
西安大唐不夜城灯光璀璨
贾云程
《花乱开》
遭遇大唐
至高无上的权利
人皮
人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