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朗读教学就是“教朗读”与“用朗读教”

2021-11-29邹冬梅

江西教育B 2021年11期
关键词:语调孔乙己普通话

邹冬梅

对于“朗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极为重视,屡有强调。新课标对四个学段学生的要求各有不同,分年段、有梯度地反复强调各年段学生均须朗读。可见,朗读之于语文学习极为重要。

一、朗读及朗读教学的含义

朗读,用英文表示是reading aloud,即“大声地读”。《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清晰、响亮地把文章念出来”。念什么文章?在语文教学中,自是教材中的课文,有时也指教材以外的语言材料;用什么语言清晰、响亮地念?新课标规定,用普通话,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学生用普通话清晰、响亮地念文章,需不需要教?当然需要,其一,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方言众多,并不是所有地方的学生天生就会说普通话,或天生普通话就说得正确、流利,所以需要教。其二,就算学生会说普通话,也不意味着就能用普通话清晰、响亮地念好文章。朗读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手把手具体、长时间地讲授,才能让学生掌握朗读要领,进而达到新课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要求。

学生用普通话清晰、响亮地念文章,又是为了什么?或者说,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朗读吗?叶圣陶说:“阅读教学总得读。”张田若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所谓‘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朗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如此,是一种美妙的境界。学生若能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就证明课文的内容理解了,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出来了。把课文的内容和感情通过自己的声音再现出来,这是一种再创造,是赋予作品以生命。”

由此可见,我们所说的“朗读教学”,应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教师教学生怎么朗读,即“教朗读”;二是指教师借助朗读这一形式开展语文教学,即“用朗读教”。

二、如何教朗读

新课标对各学段学生用普通话朗读提出的相同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多涉及普通话语音的教学内容,“流利”多取决于对所读材料是否熟悉,“有感情”主要涉及理解文意与朗读技巧的教学,难度大、专业性强。如何教会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

(一)理解文意是基础

理解文意有法可循,固定来说,要教学生理解以下“四问”:谁写的?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么写的?

谁写的——指要了解文章的作者,有时还要了解作品大概是在作者哪个人生阶段所写的,当时有无特殊的时政大事对其创作产生影响。

写了什么——指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如记了什么事,写了具有何种特点或精神品质的人、物或景。

为什么写——指要了解文章的写作意图(即主题,或主旨、中心、思想感情等),如阐明了什么道理,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怎么写的——指要了解文章用了什么章法、句法、词法等。

(二)朗读技巧的传授

1.朗读要读出感情,其实指的就是要读得有技巧,因为读出感情必须依附于技巧的运用。简单来说,最基本的朗读技巧就是五对反义词:(语音)轻重、(语速)快慢、(语意)停连、(语调)高低、(语势)涩滑。对于大多数较少涉及强烈情感表达的说明文、议论文、记叙文、新闻、小说等,朗读时一般处理为语速中等、语调平直、语势平滑,至于语音是轻是重,语意是停是连,则要联系具体句、词来定,无法一概而论;至于以抒情见长的诗歌、散文,如何用好技巧读对感情,则应依文章情感基调而定。比如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的《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前5段多含讽刺、否定色彩,语调多降,语速可慢,便于以从容、确定的口气配合鲁迅幽默、辛辣的语言风格,读出毫不留情的批判意;后4段对“中国的脊梁”多含热烈的褒扬、肯定态度,语调则多用升调,且语速要加快,读出激动、自豪之情。又如统编语文教材七年级下册的《土地的誓言》,通篇情感浓郁,但并非一种情感贯穿始终:“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多么丰饶……”的主题词是“土地”,着力描绘这是一片怎样的土地及“我”在这土地上曾过着怎样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土地(故乡)深沉的眷恋、赞颂之情,朗读时应语速慢、语调降,配合作者极华美、铺陈的语言风格,表达缱绻、怀恋之情;从“没有人能够忘记她”到结尾的主题词是“誓言”,着力表达要赶走侵略者、收复失地的决心,朗读时应通过较快的语速和高升的语调强烈、充沛地表现斗士的慷慨与血性。

2.朗读要读出感情,非声音技巧的配合也必不可少,它有着强大的辅助作用,利于表达感情。一般而言,非声音技巧包括表情、动作、音乐等。对于一般的课堂朗读,重在配上表情;对于带有表演性质的朗读,则可加上动作、音乐等。

三、如何用朗读教

(一)用朗读教语言建构

“语言建构”包括炼字、遣词、造句、构段等,有时简明、清楚地表达意思,有时话里有话,增加表意的广度与深度。

如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孔乙己》写孔乙己第一次出场:“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 教师可这样指导朗读:“孔乙己”要读出叫嚷感和指名道姓、毫不客气点名挑起事端之味;重读“又”和“新”,旨在引起他人注意;读整句时,声音要大,样子粗鲁,脸上带故意让被叫之人出丑的得意扬扬之笑,唯恐在这个公众场所里的“所有人”听不到。之后,再引导学生关注“笑”“叫”二字,让学生感受作者语言建构的功夫——“又添上新伤疤”既虚里照应前文因留白而省却的“旧伤疤”,照应下文介绍的孔乙己“惯犯”的过去,又实里照应这句话里的“所有……人……笑”,这是一种揭人之短与将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恶意;“孔乙己,你”照应着“叫”,这里毫无底层人对另一个底层人的尊重与怜悯,且暗中开启了下文“故意的高声嚷”“哄笑”等一以贯之的态度。学生由此可知,大师建构语言,炼字、遣词、造句实乃无一字多余,学习时,对每一字都要费心推敲。

(二)用朗读教思维发展

教师可借朗读法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的思维由浅处往深处发展。如统编语文教材九年级下册《海燕》一课,当读到“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时,朗读基础不好者会平平读过,不懂用上朗读技巧,因为他们的理解较为浅显——从字面上理解作者在描摹“海鸭”不会享受战斗的欢乐、被雷声吓坏的样子。此时,教师可用正确的朗读技巧范读此句,让学生边听边感受教师声音、表情上的特殊处理:

“它们这些海鸭啊”——读“它们”时语声带笑,效果相当于读成“它哈哈们”;读完“啊”,语调下降。

“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歡乐”——读“享受不了”时皱眉、闭眼、摇头。

“就把它们吓坏了”——读“吓坏了”时,语声带笑,效果相当于读“吓哈坏了”;读完“了”,语调下降。

通过聆听教师的朗读,学生定能品味出作者鲜明的嘲讽、否定、批判之意,而这才是作者描形绘态背后的深意。

(三)用朗读教审美鉴赏

常见的朗读形式有学生齐读,分角色演读,男女生比读、对读,师生共读,听教师或名家范读等。

何谓用朗读教审美鉴赏?比如安排学生齐读《黄河颂》,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作品的音韵美、节奏美、气势美、精神美。又如安排男女生对读《木兰诗》,让女生读第1、2、5、6段,感知木兰身为女性的勤劳美、孝顺美、淡泊美、温婉美;让男生读第3、4段,感知木兰以男性身份从戎的忠君美、担当美、英勇美、献身美。

(四)用朗读促进名著的整本书阅读

朗读教学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发展出诸如“师生合读一本书”、借用录音类App开展练读评比等活动,化解名著整本书阅读开展之难。以阅读统编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指定名著《红星照耀中国》为例,活动步骤如下:

前两周:1.规定全班人手一本书,并统一版本。2.全书共57个章节,每人申领一个章节的朗读任务(也可让本班其他教师或家长参与进来,共同参与活动)。3.每人朗读所领章节,做好录音。4.上交录音。5.形成本班师生合读的录音书,发给每人。后十周:学生以“听书”的形式完成整本书阅读。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十中学)

猜你喜欢

语调孔乙己普通话
媒体报道语调与公司超额现金持有
《孔乙己》“读写结合”教学设计
孔乙己(下)
孔乙己
我教爸爸说普通话
英语教学中语调的言语行为
谈歌词语调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如果古人也说普通话
17
英语的韵律研究和语调标注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