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比较视域下中国与以色列德育模式的特点与差异性比较研究

2021-11-29廖卢琴

教育教学论坛 2021年44期
关键词:德育模式比较研究中国

[摘 要] 犹太民族素来有重视教育、崇尚知识的传统,因而犹太民族也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聪明、神秘而富有的民族之一。自1948年以来,以色列经过70来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形成比较完备、具有自身特点的德育理论与模式。侧重比较当前中以两国的德育模式,分析两国德育模式的特点、异同,并通过比较研究进一步思考以色列的德育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中国;以色列;德育模式;比较研究

[基金项目] 2020年度广东省青少年研究共建课题项目“青年互联网社交媒体使用和思想引领创新研究”(2020GJ021);2020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项目“圈层与连接: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出路”(2020GXSZ063)

[作者简介] 廖卢琴(1985—),女,海南三亚人,硕士,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讲师,主要从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1)44-0026-04    [收稿日期] 2021-03-19

一、引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加强中外人文交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一个国家、民族、地区文化的形成与积淀,与本国的德育模式息息相关。犹太民族一直有着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在以色列建国后,开国总理本·古里安说过:“没有教育就没有未来。”[2]为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以色列一直强调要将科研、创新、创业融入教学体系,注重教育的发展。经过70余年的探索和积累,当前以色列已经形成极具教育特色和民族特色的德育理论与模式。中以两国的历史文化和德育发展模式,一直都沿袭各自教育发展的历史脉络,两国间的德育模式既具有某些共同之处,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目前,我国的教育改革已经进入比较关键的发展时期。因此,我们有必要广泛吸收别国德育模式发展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以期推动我国现代化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中以德育模式的特点比较

(一)我国德育模式的特点

我国的德育模式向来注重综合育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素质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经历几十年的不断探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德育模式。从实质上说,中国特色的德育模式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中国国情,“注重运用综合的德育途径,形成综合的德育合力,实现综合的德育目标,注重综合的德育途径,因而是一种综合的德育模式”[3]。

我国德育模式的特点主要集中在中国特色的“特”上,至少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我国的德育理论伴随改革发展的步伐,也逐渐进入新的阶段。在漫长的探索过程中,新的德育模式逐渐形成。目前,我国德育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当前教育发展规律,紧密地将道德教育与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相结合。在现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德育模式不断更新,目前已构建起一套蕴含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化教育的德育新模式,不断创新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实践,因而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2.注重整体性方针。我国的道德教育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积淀,在教育模式上比较注重从整体对德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和途径進行系统的规划和运作,也十分注重把不同时期有利的德育要素有机结合起来,适应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不断优化德育结构,形成综合的家校德育合力,实现综合的德育目标。同时,我国德育还十分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及价值观教育,从整体、全局上考虑德育工作,因而具有很强的整体性。

3.倡导民主性原则。我国的综合德育模式,倡导的是一种师生平等、师生互动的关系,即教育者要用民主的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强调二者之间是一种新型的平等相待、教学相长的关系。随着时代发展,学生受教育的渠道不断扩大。当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不再是一方凌驾于另一方的关系,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再照本宣科,而是更多地跟学生一起探寻答案,师生之间体现的是一种完全平等、民主的关系。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下,我国的德育模式具有民主性。

4.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我国德育模式并不仅是单一的理论灌输,更多的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途径教育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能力。同时,在实践环节上,比较重视社会实践对学生的教育作用,因而校园中不仅开展各项活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还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入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把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转化为自身正确的行为。因此,我国的综合德育模式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5.强调开放性教育。一般来说,德育模式的开放性是相对于传统教育模式的闭合性而言的。我国的德育模式不仅重视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还十分重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同时,在教育过程中特别重视开放性教育,即强调要将学校德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相结合,并借鉴西方德育的成功经验,把理论教育和实践教育结合起来,使德育从校园内部相对封闭的状态中逐渐走向开放,不断提高学校德育的社会化程度。在信息化、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开放性的德育模式,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现代化人才,紧跟时代的潮流和步伐。

(二)以色列德育模式的特点

以色列的德育模式与以色列的国情息息相关。面对复杂的地缘政治环境和多元化的社会文化结构,作为一个标准的移民国家,以色列的整个国家教育体系注重多渠道联动,特色鲜明。

1.其德育模式具有灵活性。以色列最初的德育模式是通过效仿西方国家德育模式建立起来的,但在具体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发现,大批的东方犹太人的子女并不能很快适应。随着大批移民移居以色列,教育改革迫在眉睫。以色列政府把移民教育提上了正式的议事日程,开始兴办民族文化补习班,为大批移民提供第二次受教育机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色列政府在教育政策方面又进行了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如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政府的重点在于发展职业教育。到了80年代,高科技产业普遍兴起,政府在高等教育上加大投入力度。随着时代发展,以色列在德育模式上的改革不断调整,以便更符合经济发展、社会变化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因此,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2.其德育模式具有独特性。经历几十年的教育实践探索,以色列政府从国情实际出发,逐渐建立起一整套完备的教育体制。它“由以下层次组成:学前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中学后期教育—高等教育”[4]。这种教育模式与其他国家的相比,其特点主要体现在:一是政府集中领导与地方自主管理相统一;二是建立行之有效的学前教育系统;三是将传统文化教育与现代文化教育相结合;四是政府将犹太教育与少数民族教育并举。这样的德育模式特点正好体现以色列本国的特色,具有独特性。

3.其德育模式具有多样性。以色列作为一个典型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并存的移民国家,其德育模式具有多样性特点。同时,以色列“移民文化的多样性决定了价值观的多元性”[5]。经过生活积累和教育探索,犹太民族总结了很多有益的经验,也摸索出许多有特色的德育模式和方法。其多样性主要体现在:第一,将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有效结合,让犹太青年学生从不同的教育中接受熏陶,从而对自己的民族历史与悠久的文化历史产生深刻的印象。第二,知行合一,引导青年学生将理论付诸行动。犹太智慧书《阿伯特》中特别调学与行的结合,在犹太青年学生接受的所有道德教育中,政府不仅要求学校引导学生学习各种伦理准则和法律法规,而且必须将所学知识运用于自己的言行中。第三,将理论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相结合。犹太人认为,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接受教育,但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和伦理律法并不能代替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因此,犹太民族在教育过程中就很重视让儿童从小就接受职业训练,培养一种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与意志,使之成人后能独立依靠自己的力量谋生。第四,将记忆与思考相结合。在古以色列人中,就有所谓“读101遍要比读100遍好”的说法,他们十分强调将记忆与思考相结合,让受教育者在记忆和思考中将所学的知识上升到一定的高度。第五,将正规教育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犹太人认为学校教育固然重要,但它不是万能的,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在学校教育中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为了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缺失,犹太人要求儿童自小就应学会自教、自学,学会独立获取知识的技能,并以此指导自己的生活。因而,以色列的德育模式具有多样性。

三、中以德育模式的差异性对比

中以德育模式上的不同,主要是体制和社会历史文化演变的差异造成的。虽然两国的德育模式上存在共性,但也存在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核心不同

我国的德育是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建构的体现一元价值的“一体化德育模式”。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构建科学发展的德育模式,根本任务就是要满足人的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而以色列从民族存亡的角度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道德教育与价值观教育放在突出地位。从犹太民族的发展历史来看,虽犹太人长期在没有国土流离失所中生存,但依然保持着民族的精神统一。以色列政府十分重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传统道德与价值观教育,并把德育工作的好坏作为评价一所学校的重要标准。

(二)传授方式不同

在传授方式上,我国主要通过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来传授德育知识,从基础教育阶段就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到了大学教育阶段,还独立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思想道德基础与法律修养课程,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别的课程中就很少涉及德育知识的内容。以色列十分注重学科渗透,虽然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开设专门的德育课程,但是各个学科都有一定比例的德育内容,注重把传授自然科学知识与道德培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文化课的同时又受到德育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实施过程不同

虽然中以两国都根据国情不同建立各种规章制度以保证德育的实施,但在我国,主要是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全面发展的培养目标实施德育。如国家教委制定和颁发了《中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各级学校也编写了各类《学生守则》《学生道德规范》等规章制度,要求学生根据具体要求加以实施,学校的教师、领导执行监督工作。在以色列,政府更注重德育实施的灵活性,在建立具体规章制度的同时,还根据本国实际情况,依据学生出现的具体问题及时调整和制定各种德育实施方法。以色列是一个融合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以及各种教育观念主张的国家,它既像一个古老的东方国度,又像一个年轻的现代化国家,因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很难做到整齐划一。犹太人更希望建立一种能将多民族文化融合在一起的全新的、被各阶层所接受的教育制度,所以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很强的灵活性。

(四)教育主體不同

虽然中以两国都很注重学校与家庭、社会之间的合力,但我国更注重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学生的大部分受教育场所集中在学校,因而学校教育投入更多,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主要以家校合作、社会实践的方式完成。不论是家校合作还是校企协同合作,都是根据学校德育需要有针对性地实施,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了增强学校德育的力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我国目前是一种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德育整体化方式。

以色列则更注重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突出作用。犹太民族认为家庭教育是民族最基本、最稳固的教育实践,家庭教育的内容以学习宗教典籍的宗教教育为主,同时还包括家人给孩子亲授基本生活技能,以保证他们日后能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等。社会教育的主要场所集中在会堂,通过宗教传承,让孩子的宗教文化教育得以很好的进行。

四、比较中以德育模式后获得的思考与启示

比较中以德育模式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比较分析,能够体悟到他国成功经验对我国德育发展的借鉴意义。具体启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育过程中应注重务实性和灵活性

犹太教育中不但重视道德教育和宗教教育,也注重历史教育和精神养成教育,而且能灵活地根据国情需要和学生发展需要及时调整、变动教育政策。犹太人的务实和灵活,自然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推动整个民族的强大。通过对比研究,我们应当吸取其成功经验,在德育过程中应加强人文精神养成教育,增强灵活性,同社会发展步伐保持一致,这将有利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整个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二)不可忽视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的作用

犹太民族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他们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起点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儿童的早期家庭教育中投入很大的力度。中国父母对学校教育往往过分倚重和期待,也往往忽视了家庭教育的责任和功能,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应当鼓励将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三者有效结合,形成强大合力,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

(三)不可或缺道德理論知识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

以色列人十分重视道德理论知识的教授,更注重对学生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他们都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参与实践,提升生存技能。我国则更多的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要求学生自觉地达到理论、情感与实践的统一。结合当前人才需求的特点和要求,应当鼓励学生将学校习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于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总之,不同的国家和地域,其文化及德育的形式都具有多样性。通过对比研究不难发现,中国与以色列在德育模式上既存在共性,也存在很多差异性的地方,都各具自身特色。因此,在全球化不断发展和文化交流不断推进的当下,对中以两国德育模式的特点及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目的就是要通过比较、鉴别和融合,探寻两国在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下,在遵循德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德育模式之间的异同,从而进一步借鉴经验,更好地推动中国德育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杨曼苏.今日以色列[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2007:65.

[3]王玄武,等.比较德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155.

[4]张倩红.论以色列教育的特点[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

[5]李潇君.美国社会科课程中的价值观教育[J].思想教育研究,2015(6).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Differences of Chinese and Israeli Moral Education Mod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ultural Comparison

LIAO Lu-qin

(College of Marxism,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China)

Abstract: The Jewish nation always has the tradition of attaching great importance to education and advocating knowledge, it is also considered one of the most intelligent, mysterious and rich nations in the world. Since its foundation in 1948, and after 70 years of unremitting efforts, Israel has formed a relatively complete theory and model of moral education with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mparison of the current moral education models of China and Israel,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ountries moral education models, and further points out the reference significance of Israels moral education model to Chinas moral education development through comparative study.

Key words: China; Israel; moral education model; comparative study

猜你喜欢

德育模式比较研究中国
创新德育模式提升学生素质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探研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德育模式改革?探索
中外数据新闻编辑流程比较研究
各国税制结构与我国的比较研究
资产减值新旧会计准则比较研究
浅析媒介体制比较研究的框架设计和技术逻辑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