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心议题创设的“承”与“成”

2021-11-29杨璐

考试周刊 2021年79期
关键词:议题式教学思想政治课

摘 要: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议题特别是中心议题的设计是议题式教学实施的关键。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中心议题存在不契合文本、不契合热点、不契合主题等诸多问题。通过于可议之处、价值引领处、核心观点处、时代热点处几个角度出发创设中心议题,有助于提升中心议题在教学中引入、引导和讨论的价值,促进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中心议题;议题式教学;思想政治课

2017版新课程标准重新定义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性质、基本理念和实施建议等。在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该课程力求构建学科逻辑与实践逻辑、理论知识与生活密切相结合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可以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通过一系列活动的结构化设计,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教学设计能否反映活动型学科课程实施的思路,关键在于确定开展活动的议题。在教学实践中确定恰当的中心议题,并围绕中心议题推演出系列的子议题,在议题的基础上,创设出具体的情境,组织学生结构化的活动,从而达成素养的形成和必备能力的培养。如何确定中心议题,是下文探究的问题。

新课程标准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议题”一词有明确的界定,在课程内容的教学提示中有详尽的举例和简要的分析,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议题应是紧密围绕特定课程内容,以真实生活情境为载体设置的既具有情趣性、开放性,又有思辨性、确定性的探究话题。它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教学议题既是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教师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路径;既是学生学习、建构知识的思维“脚手架”,也是学生参与社会、了解生活的有效“窗口”。

笔者观察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七课“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一框两节同课异构的议题式课堂教学,两节课分别创设了不同的中心议题以及系列子议题。

课例A教师设计“屹立不倒,历久弥新——中华民族为什么能?”为中心议题展开教学。

课堂实施过程中,围绕中心议题教师设计了三个子议题,分别是:“甘守孤岛——他为什么能”“改革先锋——他们为什么能”“畅想未来——我们还有更多可能”。第一个子议题引用全国时代楷模王继才的事迹,带领学生思考:坚守孤岛32年直至生命终结,是什么信念支撑着他?你如何理解“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在国和家的利益冲突中,引导学生辩证地思考什么是爱国主义,怎样爱国,从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第二个子议题从一个人的事迹扩展到一群人的事迹,围绕改革开放四十年的时政热点,让学生分组完成活动单任务:1. 分小组收集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的人物先进事迹。2. 分析他们的贡献背后是什么样的精神指引和支撑着他们。3. 小组汇报的形式不限。在课堂展示环节学生从不同角度,以丰富的形式展现出他们感兴趣的时代先锋,从这些时代先锋的身上提炼出创造、奋斗、团结和梦想精神,这些民族精神的具体内涵。第三个子议题设计学生畅想改革开放四十年,我们改革的脚步不会停止。你对中国未来四十年还有什么期待?引领学生由一个观察者转变为参与者,切身感受民族精神对国家、对社会、对个人的深远影响,是屹立不倒,历久弥新的。“我站立的地方是中国!中华民族未来的篇章,正待我们共同书写!”

课例B教师设计“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爱国?”为中心议题展开教学。

围绕中心议题设计三个学习任务。学习任务一:展示课前学习成果,感悟爱国相关内容;学习任务二:结合民族发展进程,明确爱国主要途径;学习任务三:理解新主题、展现新作为。在开展学习任务一时,教师从传统文化中的筷子入手,联系国外某奢侈品牌疑似辱华的视频,挖掘筷子中蕴含的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所体现出的创造、奋斗、团结、梦想精神,引导学生在对筷子的文化价值的思考中感悟爱国的相关内容。在学习任务二的探究中,设计了两个问题,问题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一成不变的吗?为什么?问题二:有同学认为,只有参与重大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请你对这一观点加以评析。引导学生得出爱国主义是具体的,有时代特征的。学习任务三教师带领学生探究“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面对筷子问题引发的争议,呈现网友和外交部不同的回应方式和态度,引导学生思辨究竟什么样的爱国才是真爱国。

通过对两节课的观察,笔者发现议题式教学与传统的情景主题式教学并不是两条平行线,两者有相交相融之处,主题是议题呈现的内容,问题是议题的载体,而情境是议题的引入。一个恰当的中心议题的确立离不开对于情景主題式教学的继承与创新,这样才能推动议题式教学组织的成功。因此,围绕这两节课的中心议题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中心议题发挥的统领作用,笔者粗浅总结出中心议题创设中的“承”与“成”的几处着眼点。

一、 于可议之处设计中心议题

议题应当紧紧围绕教学主题,具体表现主题的思想内涵,并具有明确的针对性和可讨论性,是任务驱动原则的重要体现。中心议题的创设应该是教学主题的深化和延伸,在有争议性、有探究性的教学主题中设计中心议题。

课例A,教师设计中心议题是“屹立不倒,历久弥新——中华民族为什么能?”学生看到这个中心议题的时候会主动思考,中华民族为什么能这样屹立不倒,历久弥新呢?中心议题激发学生寻找原因的积极性,说明该中心议题抓住了可议之处。

整节课由中心议题“中华民族为什么能?”打开思维的大门,中心议题巧妙的以问题的形式呈现,背后其实是本课的教学主题——中华民族精神历久弥新从而实现了与教学主题的承接。通过“他为什么能?”“他们为什么能?”“未来还有更多可能”三个子议题的层层推进,情境创设围绕议题铺设,在“议”中思、在“议”中辨、在“议”中学。“能”的背后是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作为精神支柱、精神动力在支撑和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奋进的力量。中心议题“中华民族为什么能?”蕴含着昂扬的民族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推动这节课的政治认同的达成。

课例B,教师设计的中心议题“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爱国?”从为什么爱国,怎样更好地爱国设计活动。紧紧围绕“爱国”这个永恒的主题,与民族精神相承接,与时代精神相融合,最终立足于学生的行动和参与度,拓展“爱国”的时代内涵和公众参与意义。

二、 于价值引领处设计中心议题

价值引领就是要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澄清价值误区,改正价值错误,引领思想前行,并且能够形成具有实际意义的成果。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复杂,社会思想多元多变多样。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将实现主流价值观念引导大众思想走向作为其重要任务,特别是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高中阶段的教育和学习对学生的影响尤为明显,在互联网技术发展迅速的今天,学生接触的价值观多种多样,性质不一,层次不同,更需要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主流价值观念的引领,也是思想政治科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和担当。

李晓东教授曾提到“关于议题是否要保持价值中立”的问题,“新课标”中有明确的说法。“议题,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从这些表述我们可以看出,议题应该有充分的可讨论的空间,但这种讨论应该是建立在基本观点正确、引领方向明确的基础上。

议题是教学内容实施的载体,而我们教学的中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所以中心议题的设计应该具有价值导向、价值引领的作用。在课例A的中心议题“屹立不倒,历久弥新——中华民族为什么能?”明确地指出了中华民族是屹立不倒的,是历久弥新的,学生通过子议题的进一步探究认识到是中华民族精神促进中华民族的不断前进和发展,这种精神是可贵的、伟大的。从而在议题教学中培养了学生的政治认同。

课例B以“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爱国?”为中心议题,议题明确了“爱国”这一主题,整节课的议题设计紧紧围绕如何爱国这一中心来设计,教师以《且介亭杂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中“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导入新课,直指“爱国”主题。通过三个学习任务教师一层层带领学生探究“爱国主义”的真正内涵,面对筷子问题引发的争议,呈现网友和外交部不同的回应方式和态度,引导学生思辨究竟什么样的爱国才是真爱国。新时代应该有新作为,要理性爱国。从而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对爱国这一重要的民族精神核心的理解。

在议题教学中,通过价值冲突的情境创设引导学生树立理性的爱国观,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和政治认同素养。这两节课的中心议题在可议之处上又突出了价值观的方向引领,通过辩论澄清了基本的价值观,在辩中学,提升了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正确处理好了课堂活动的形式与内容、知与行、情与义的统一。

三、 于核心观点处设计中心议题

议题的设计应该是学科知识和生活情境的统一,体现出教学的重难点,将热点与生活经验、生活场景相结合。因此,议题的问题应当是开放的,有效的。有效的中心议题就应紧紧围绕教学中的核心观点来设计。本框题的内容围绕中华民族精神展开教学,“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中心議题的设计应该紧紧围绕教学核心观点,才能在育人的同时实现知识逻辑的构建。课例B的中心议题“新时期,我们应该如何爱国?”突出了教学的核心观点是“爱国”,并由此衍生出感悟爱国相关内容;明确爱国主要途径;理解新主题、展现新作为的子议题,中心议题与子议题都突出了爱国,探究什么是爱国,怎样爱国,如何理性爱国,让学生在思辨中厘清爱国的真正要求和时代内涵。中心议题的设计乃至于整个议题教学的展开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而设置的,中心议题与教学内容实则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因此,议题的设计一定要着眼于教学内容的核心观点,偏离了核心观点的议题设计则失去了“议题教学”的实际意义。

四、 于时代热点处设计中心议题

中心议题应该面对当前社会变革和实践创新中的新挑战、新问题,在设计中体现时代热点、学生关注点,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国情的眼光、辩证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和国际的眼光,观察、辨析、反思和实践,从而把握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课例A紧紧围绕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代契机,从时代楷模的事迹中挖掘议题设计的方向和主旨,引用时代楷模王继才和改革开放时代先锋的典型事例,让学生在议题的引领下,步入时代轨道,在时代变革中感悟中华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课例B中心议题直指时代特征,“新时代,我们应该如何爱国?”中心议题即点明了时代背景和价值指向。让学生置身于新时代的历史坐标点上,通过三个学习任务的推进,层层分解爱国的真实含义,在科学精神的引领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两节课都采用了议题式教学的形式,对于同一个教学内容,两位教师设计了不同的中心议题,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在中心议题的设计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学生主体出发,围绕教学主题要求,创设真正有利于推进学生素养水平提升的、有价值的中心议题。

参考文献:

[1]李晓东.议题式教学设计与实施中的几个关键问题[J].教学月刊中学版(政治教学),2019(2).

[2]步翠岭.教学议题与主题的界定与实施[J].思想政治课教学,2018(9).

作者简介:

杨璐,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议题式教学思想政治课
浅析“议题式教学”在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运用
拨云见日
议题与实证:指向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索
PBL教学法在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课中加强学生文化自信教育的路径探究
高中与高校思政课衔接的问题所在
初中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有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