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0206A等13个茶树新品系在福建漳平的区域试验报告

2021-11-29钟秋生单睿阳陈常颂林郑和陈志辉游小妹李鑫磊

茶叶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漳平乌龙茶抗寒性

钟秋生,单睿阳,陈常颂,林郑和,陈志辉,游小妹,李鑫磊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13)

茶树品种是茶叶生产的物质基础,优良茶树品种为生产优质商品茶提供了重要保证。茶树新品种选育,不仅可以提高茶叶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能满足日益多元化的市场需求。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是新品种选育和繁育推广不可缺少的环节。通过区域试验,不但可鉴定和评价品种,而且还能明确良种适应范围,加快良种的推广力度。

前期,本课题组在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福安市社口镇试验基地对高香茶树品种‘瑞香’、‘白芽奇兰’、‘金萱’等200余个F1代单株进行初步筛选,得到部分早生、高香的优异品系,如0206A、0206B、0316A、0319、0325A等。为了进一步全面、系统地了解这些品系的性状,开展此项区试工作(2013~2018年),区试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区试点基本情况

福建龙岩市漳平永福镇桂洋村的福建秀雨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山上茶园(117.98°E,26.05°N),海拔950.0 m。地势平坦、四周空旷,且附近有水源,排灌方便,原有土壤结构良好,为红壤土,pH值为5.0。年平均气温20.3°C,年降雨量在1450~2100 mm之间,全年平均湿度78%。试验期间冬季的低温期主要集中在1、2、12月,极端最低气温3~5℃;区试地干旱期7~11月份,极端高温38~40℃。因极端低温、高温持续时间短,并未对参试各品种均未造成较致命的冻、热旱害影响。

1.2 供试材料

参试的13个品系为:0206A、0206B、0212-12、0214-1、0312B、0316A、0319、0325A、0331F、0331G、0331I、MT-19、MT-20,以‘黄棪’为对照种。各品种(系)茶苗均为10月龄无性系苗[1],苗茎较粗,长势较好。定植时间为2013年3月15~16日。试验周期为2013年3月~2018年12月。

1.3 试验设计

每小区长5.0 m,双行条栽,大行距1.1 m,小行距0.4 m,穴距0.25 m(山顶布区受地形限制,故穴距调小),每穴种植2株。每小区种80株。设3次重复,品种随机区组排列。

1.4 小区管理

栽培管理措施:区试地种前进行深垦,并配合开沟施基肥。开挖宽60 cm、深60 cm的种植沟,每小区施腐熟羊粪50.0 kg(2013年3月8~14日)及硫酸钾复合肥(N:P:K=15:15:15)5.0 kg和过磷酸钙(有效P2O5≥12%)10.0 kg。

定型修剪:分3次进行,于2013年5月离地15~20 cm进行第1次定型修剪;一年以后每年春茶前在前次剪口上提高10~15cm 进行第2、3次定剪。轻修剪统一每年于封园后或春茶前进行。

抗旱防涝:本区试点已经在茶园安装了喷灌设备,主要采用全园引水灌溉抗旱。有热旱害征兆时及时进行抗旱。

施肥与耕作:加强田间管理促进茶苗生长,及时除草,以减少土壤中养分和水分的消耗。2013~2015年度对区试茶园施用尿素、腐熟猪、羊粪及人粪尿等作为有机肥,进行开沟施肥;3年中按茶树生长的需肥特性分别施春、夏、秋追肥各一次,秋末冬初施越冬肥一次;

病虫害防治:根据病虫发生情况及时防治。

1.5 试验内容及调查方法

试验内容和试验调查方法参照《全国茶树品种区域试验暂行技术规程》[2]《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3]《茶树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4]。

1.5.1 茶苗成活率调查 茶苗定植后1~3年调查株成活率和丛成活率:株成活率(%)=成活苗株数/定植苗株数×100;丛成活率(%)=成活丛数/定植丛数×100。

1.5.2 高幅度测量 第2、3次定型修剪前测量茶树高度和幅度。每个重复定点取样5个,分别定点在茶行1、2、3、4、5 m中心点测量最高枝梢的高度和双行茶树的幅度,计算平均数。

1.5.3 树型、树姿、叶色等观测方法 每个小区选定10株茶树作为调查对象,调查树型、树姿、芽叶色泽、叶片大小和叶片着生状态等,调查按陈亮等[4]的标准进行。

1.5.4 新梢生育期观察 2016年起观察春梢一芽一叶初展期、一芽二叶初展期和一芽三叶初展期。每个小区观察5丛,每丛选取最后一次修剪剪口以下第一个带叶健壮芽作为固定观察芽。从芽萌动开始,每隔1天观察1次,各个生育期以30%观察芽达到该物候为标准。连续观察3年。观察期间,如发生损伤或误采立即调换相同生长状态的芽。

1.5.5 鲜叶产量 从2016年起连续3年秋季对各小区进行鲜叶采摘。按照乌龙茶的标准采摘小至中开面的对夹二、三叶和一芽三、四叶嫩梢,分批多次采,各参试品种采净率均达到90%,雨水叶去除雨水稍摊放后再称重。

1.5.6 加工品质鉴定 从2016年起,秋季对参试品种在同一设备、技术条件下进行制样,于晴朗天气下午采小至中开面新梢原料,按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轻晒青、轻摇青、薄摊长晾)加工制样。样品按《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通用方法》进行感官审评。因是小样制作,外形和叶底不做参评,按汤色(5%)、香气(30%)、滋味(35%)3因子进行鉴定。

1.5.7 抗性鉴定 抗寒性和抗旱性:采用田间自然鉴定法,越冬后或旱期后,以丛(株)为单位,每小区调查10丛(株)茶树冻害或旱害程度,凡中上部叶片1/3以上赤枯或青枯即为受害叶,有1/3以上当年嫩叶有红变即为受旱害,根据受害情况进行分级。

级别 冻害或旱害情况

0级 受冻或早害数叶片≤5%;

1级 5%<受冻或旱害叶片≤15%;

2级 15%<受冻或旱害叶片≤25%;

3级 25%<受冻或旱害叶片≤50%;

4级 受冻或旱害叶片>50%。

按公式(1)计算冻害或旱害指数(精确到整位数):

(1)

式中:HI—冻害或旱害指数;n1—各级受冻或受旱丛(株)数;x1—各级冻害或旱害级数;N—调查总丛(株)数;4—最高受害级别。

根据冻害或旱害指数,耐寒性或耐旱性分为强(冻害或旱害指数≤10)、较强(10<冻害或旱害指数≤20)、中(20<冻害或旱害指数≤50)、弱(冻害或旱害指数>50)。

抗虫性鉴定:假眼小绿叶蝉:采用田间调查法,在小绿叶蝉发生盛期,于清晨露水未干时田间检查当年生新梢30个顶芽以下笫2叶的若虫数,并计算百叶虫数,得出种群密度。根据种群密度,抗性划分为抗(百叶种群密度≤5头)、中抗(5头<百叶种群密度≤10头)、感(10头<百叶种群密度≤20头)和高感(百叶种群密度>20头)。

1.6 数据分析

试验数据用DPS(V15.5)软件进行差异显著性(LSD)分析。采用Excel 2007对试验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植成活率

定植当年年底(2013年)对区试点的种植成活率进行调查(表1),发现除了黄棪的株成活率为84.6%,其余品种株成活率均在90%以上。各品系丛成活率均为90%以上,长势良好。第2年通过补苗后,2014年底调查发现,黄棪的株成活率从2013年的84.6%提高到92.9%;丛成活率除了MT-19比对照低之外,其余丛成活率均比对照高,都达到了93%以上。

由表1可知,至第3年年底(2015年)对各品系成活率进行了调查,各新品系株成活率基本达到90%以上(除0331F为85%之外),其中MT-20、0214-1、MT-19、0331G等新品系株成活率比对照高;丛成活率除0312B为89.17%外,其余新品系均达到了90%以上。

表1 2013~2015年参试茶树新品系种植成活率

2.2 树高与树幅

由表2可知,第2次定型修剪前树高比CK高的有0316A、0214-1、0319、0212-12、0312B等新品系,0325A与对照种相当,其余低于对照种;树幅比对照种黄棪低的品系有MT-19与0331G,0331I和0206A与对照种相当,其余品系树幅均高于对照种;2015年度,第3次定型修剪前调查发现,三区平均树高比对照种高的有0325A、0212-12,与对照黄棪相当的新品系有0312B、0331G,其余新品系均比对照高度低;树幅比对照种低的品系有0206A、0316A、0331I、0331F、0214-1、MT-19等,其余品系树幅均高于对照种。

表2 参试茶树新品系树高和树幅

2.3 新品系树型树姿观测

对树型、树姿、芽叶色泽、叶片大小等进行观测结果见表3。可知这些新品系均为灌木型;0316A、0325A树姿直立,0331F、0319、0212-12、MT-19树姿为开张,其余新品系树姿为半开张;除了0325A、0206B为中叶类外,其他新品系均为小叶类。芽叶色泽观测发现,这些新品系为浅黄绿、黄绿、紫绿色等;0316A、0214-1、0319、MT-19、MT-20等新品系叶片着生状态为近水平,其他新品系为上斜状着生。

表3 参试各茶树新品性状调查

2.4 物候期

连续3年物候期调查结果显示(见表4):乌龙茶新品系0312B一芽一叶期平均比对照早7 d,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平均比对照早6、7 d,为早生种;0325A一芽一叶期平均比对照早2 d,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平均比对照早4、2 d,为早生种;0316A、0319一芽一叶期平均分别比对照迟2、4 d,一芽三叶初展期平均分别比对照迟7、5 d,为早生种;0206A、0206B、MT-20的一芽一叶期与对照相比,平均分别迟6、6、3 d,一芽三叶期比对照相比,平均分别迟6、5、9 d,为中生种;0331I一芽一叶期、一芽三叶期3年平均比对黄棪晚7 d,是中生种;0331F、0214-1、0212-12、MT-19、0331G等种质一芽一期3年平均天数均比对照迟10 d以上,且一芽三叶期也均比对照黄棪迟10 d以上,为晚生种。

表4 2016~2018年参试茶树新品系物候期

2.5 鲜叶产量

2016~2018连续3年度秋季按乌龙茶采摘标准进行采摘。对各品种(系)的秋季鲜叶产量进行鉴定,结果见表5。通过统计分析发现,3年秋季平均鲜叶产量显著高于对照的新品系有:0206A、0325A、MT-19,其中,0206A、0325A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3年秋季平均鲜叶产量低于对照CK的新品系有0331I、0212-12、0331G、0319,其中0331I、0212-12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其余新品系如0206B、MT-20、0316A、0331F、0214-1、0312B等与对照CK相当,差异不显著。

表5 2016~2018年参试茶树新品系秋季小区鲜叶产量

2.6 加工品质鉴定

2016~2018连续3年各品种(系)的审评结果见表6~9。3年品质鉴定总分平均分超过对照的有0206A、0331I、0214-1、MT-20,尤其是0206A,3年品质鉴定均高于对照,平均得分比对照高1.4分。3年中有2年超过CK的品种分别为:0206B、0212-12、0214-1、0312B、0331G、MT-20、0319。

表6 2016年漳平区试点秋茶感官审评表

表7 2017年漳平区试点秋茶感官审评表

表8 2018年漳平区试点秋茶感官审评表

表9 2016~2018年参试茶树新品系秋季闽南乌龙茶内质审评汇总

2.7 抗性鉴定

通过越冬寒害调查发现(表10),除0214-1、0331G、MT-20叶片略有受寒害,其他品种抗寒冷性强;0214-1、0319、0331F、0331G的抗旱性较强,其他品系抗旱性强(表11)。

表10 新品系抗寒性调查

表11 新品系抗旱性调查

区试点海拔较高,茶园常年温度较低;周边植被茂盛,生态环境较好,除小绿叶蝉外,未见明显虫害和病害。茶园偶有茶尺蠖、卷叶蛾、象甲等,危害不大,对试验调查影响较小,因此不作防治。小绿叶蝉为害调查发现(图12),0206A、0312B、0316A、0331F、0331G等新品系抗假眼小绿叶蝉能力强,表现为感;其余新品系与对照相当,表现为高感。

表12 新品系抗虫性调查(假眼小绿叶蝉)

3 小结

现就漳平区试点以上13个新品系6年区域试验进行总结如下:

0206B: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片上斜状着生,芽叶紫绿色;一芽三叶期为4月17日~23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比黄棪迟6、6、5 d,为中生种;产量与黄棪相当,种植株成活率达92.92%;抗寒性、抗热旱害能力强、抗小绿叶蝉能力强。制乌龙茶品质优异,滋味较醇爽,汤香较显。3年品质平均得分与对照相当。该品系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206A: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紫绿色;一芽三叶期为4月19日~23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比黄棪迟6、4、6 d,为中生种;产量高于对照种黄棪16.75%,种植株成活率达94.17%;抗寒性、抗热旱害能力强、抗假眼小绿叶蝉能力为感。制乌龙茶品质优异,香气浓郁、花香显,滋味浓厚、水中带香;3年内质总评分均超过对照,平均得分高于对照1.4分。该品系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MT-20: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近水平状着生,芽叶浅黄绿;一芽三叶期为4月21~27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比黄棪迟3、6、9 d,为中生种;产量与对照种黄棪相当,株种植成活率达95%;抗寒性、抗热旱害能力较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与对照相当;制乌龙茶花香浓郁显,滋味醇爽。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2年超过对照,3年品质平均得分高于对照0.7分。该品系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316A: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直立,叶片近水平状着生,芽叶紫绿色;一芽三叶期为4月21日~22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比黄棪迟2、5、7 d,为早生种;产量与对照相当,种植株成活率为93.75%;抗寒性、抗热旱害能力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为感;制乌龙茶干茶香尚显,滋味尚醇。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1年超过对照。该品系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331I: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半开张,发芽密度稀,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黄绿色;一芽三叶期为4月20~22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均比对照黄棪迟7 d,为中生种;产量为对照品种的79.65%。种植株成活率为90.42%;抗寒性、抗热旱害能力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与对照相当;制乌龙茶花香清香较显,滋味醇厚。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1年超过对照。该品系应加强幼年期肥培管理,以增强植株长势。该品系较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331F: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开张,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紫绿;一芽三叶期为4月28~29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比黄棪迟11、10、14 d,为晚生种;产量与对照相当,种植株成活率为85%;抗寒性强、抗热旱害能力较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与对照相当。制乌龙茶品质较优异,汤中带花香,味醇和。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1年超过对照。该品系应加强幼年期苗木栽培管理,以提高种植成活率。该品系较适合在福建龙岩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214-1: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近水平状着生,芽叶浅黄绿;一芽三叶期为4月28日~29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比黄棪迟12、10、14 d,为晚生种;产量与对照黄棪相当,种植株成活率达95.42%。抗寒性、抗热旱害性较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与对照相当(高感)。制乌龙茶品质较优异,花香较显,滋味醇爽带花香。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2年超过对照。3年品质平均得分与对照相当。该品系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325A: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中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浅黄绿;一芽三叶期为4月11~15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比黄棪早2、4、2 d,为早生种;产量高于对照黄棪15.01%,种植株成活率为90.83%;抗寒性强、抗热旱害能力较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与对照相当。制乌龙茶品质较优异。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1年超过对照。该品系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319: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开张,叶片近水平状着生,芽叶紫绿;一芽三叶期为4月19~21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比黄棪迟4、4、5 d,为早生种;产量显著低于对照黄棪(为对照的86.72%),种植株成活率为91.25%;抗寒性与抗热旱害能力较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与对照相当。制乌龙茶品质较优异。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2年超过对照,3年品质平均得分高于对照0.3分。该品系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212-12: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开张,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浅黄绿;一芽三叶期为5月1日~3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3年平均比黄棪迟10、14、17 d,为晚生种;产量极显著低于对照,为对照黄棪品种的73.7%;抗寒性、抗热旱害能力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与对照相当(为高感),种植株成活率达93.33%。制乌龙茶品质较优异,香尚显,滋味尚醇。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2年超过对照。3年平均得分与对照相当。该品系应加强幼年期苗木肥培管理,促进生根,增强长势。该品系适合在福建龙岩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MT-19: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开张,发芽密度中,叶片近水平状着生,芽叶黄绿;一芽三叶期为4月25~29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3年平均比黄棪迟10、11、10 d,为中偏晚生种;产量高于对照种黄棪14.52%,株种植成活率达95.42%;抗寒性、抗热旱害能力较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与对照相当;制乌龙茶花香显,滋味醇和。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1年超过对照。该品系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331G: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紫绿;一芽三叶期为4月27日~5月1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 3年平均比黄棪迟12、11、14 d,为晚生种;产量为对照品种的87.59%,种植株成活率达95%;抗寒、抗热旱害能力较强,抗小绿叶蝉能力与对照相当。制乌龙茶品质较优异,汤中带花香,味醇和。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2年超过对照。该品系应加强幼年期肥培管理,以增强植株长势。该品系适合在福建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0312B:该品系为无性系,灌木型,小叶类,树姿半开张,叶片上斜状着生,芽叶紫绿色;一芽三叶期为4月7日~9日,一芽一叶期、一芽二叶期、一芽三叶期3年平均比黄棪早7、6、7 d,为早生种;产量与对照黄棪相当,种植株成活率达92.92%;抗寒性、抗热旱害能力强,抗假眼小绿叶蝉能力强;制乌龙茶品质优异,干茶外形条索紧结,滋味较醇爽,香优雅、汤香显,汤色橙黄。3年中内质总评分有2年超过对照,3年品质平均得分与照相当。该品系应加强幼年期苗木栽培管理,以提高种植成活率。该品系适合在福建龙岩漳平及相似茶区推广种植。

猜你喜欢

漳平乌龙茶抗寒性
积极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漳平第二中学为例
常喝乌龙茶好处多
乌龙茶秋季采摘时期调节技术研究
漳平:干部挂钩精准扶贫全覆盖
枣树抗寒性检测方法的筛选
巴梨的抗寒性试验情况初报
近年乌龙茶做青工艺的发展研究
乌龙茶连续自动化初制生产线的现状与展望
一方力量 漳平水仙的推广者
马铃薯普通栽培种杂交后代抗寒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