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控盐碱措施对晋北盐碱地的改良效果研究
2021-11-29刘丽娜
刘丽娜
(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9)
据山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全省盐碱地面积约为30.1×104hm2,占土地总面积的9.7%.其中,大同、朔州、忻定盆地盐碱地面积为21×104hm2,占全省盐碱地总面积的70%.这些地区土地盐碱化严重,目前仅在部分盐碱较轻的地区种植了柽柳、枸杞等本地树种。为了尽快恢复当地森林生态功能,重度盐碱地造林技术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盐碱地改良是一个复杂的工程,国内外关于盐碱地治理技术的研究很多。综合来看,多注重单一的技术运用,缺乏工程土壤改良措施和土壤改良剂相结合的应用。因此,笔者以造林成活率、林木生长量、控盐治碱效果为综合指标,筛选集成重度盐碱地综合控盐治碱技术体系,以期为晋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提供技术参考。
1 试验地自然概况
试验地位于晋北地区盐碱地集中分布的朔州市应县。区域内海拔为1 750 m~2 000 m,年均气温7 ℃左右,年降雨量360 mm.冬春气候寒冷,少雨多风,年蒸发量是降雨量的5倍,导致地表积盐。近年来,由于地下水位下降及降雨量减少,出现土壤盐渍化及季节性干旱现象,植被恢复困难。
2 试验设计
控盐控碱技术措施组合筛选时,综合考虑材料来源、价格、治理效果及生产中的可操作性等因素。采用“改土材料+垫层+覆盖”的技术措施组合,改土材料选用黑矾、糠醛渣、脱硫石膏3种材料,每种改土材料设3个水平,即黑矾L1=0.25 kg/m3,L2=0.5 kg/m3,L3=1.0 kg/m3;糠醛渣L1=2 kg/m3,L2=2.5 kg/m3,L3=3 kg/m3;脱硫石膏L1=2 kg/m3,L2=2.5 kg/m3,L3=3 kg/m3.
应用Design-Expert 8.0试验设计软件,采用因子试验设计中的最优D设计,形成33个试验处理,3次重复。测定各处理下土壤pH值及土壤电导率。
3 结果与分析
不同试验处理下土壤pH值变化率及土壤电导率变化率见表1.
表1 不同处理下土壤pH变化率及土壤电导率变化率
3.1 不同处理对土壤pH值的影响
对不同试验处理与土壤pH值进行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见图1.
由图1可以看出,处理23,13,2,32对pH值的影响最大,其次为处理27,24,33,15.说明改土材料为黑矾,其含量保持在L1和L2时,试验地土壤pH值较对照下降明显。炉渣和石块垫层导致土壤pH值的变化率分别为1.24%和1.49%,石块影响略高于炉渣。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P>0.05);砂子和石块覆盖导致的pH值变化率分别为1.58%和1.21%,砂子的影响略高于石块。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P>0.05)。
图1 不同处理对土壤pH值变化率的影响
3.2 不同处理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
对不同试验处理与土壤电导率进行相关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见第38页图2.
由图2可知,处理23,27,2,13,4,14对电导率的影响较大,说明对土壤电导率改良来讲也是以黑矾为好,其含量保持在L1和L2时,对土壤的改良效果最明显。炉渣和石块垫层导致的电导率变化率分别为22.73%和24.33%,石块的影响略高于砂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P>0.05)。砂子和石块覆盖导致的电导率变化率分别为22.38%和24.76%,石块的影响略高于砂子。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二者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P>0.05)。
图2 不同处理对土壤电导率变化率的影响
3.3 控盐控碱技术措施效应总体评价
作改良材料、垫层等控盐控碱技术措施对土壤pH值、电导率影响的相关分析,结果见第38页表2.
表2 相关分析试验结果
试验处理引起的土壤电导率变化率的变异系数是土壤pH值的17倍,说明土壤电导率的变化率对试验处理的响应更为敏感。
作土壤电导率变化率与土壤pH值变化率的相关分析,结果见图3.
综合表2,图3相关分析结果,改土材料、垫层、覆盖等技术措施,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明显高于对土壤pH值的影响。
图3 土壤电导率变化率与pH 值变化率相关关系
4 结论
1) 浓度为0.25 kg/m3,0.5 kg/m3的黑矾作为改土材料时,对土壤pH值及电导率的降低效果明显。
2) 炉渣和石块为垫层时对土壤pH值及变化率均有降低效果,但效果无显著差异。
3) 砂子和石块为覆盖时对土壤pH值及变化率均有降低效果,但效果无显著差异。
4) 改土材料、垫层、覆盖及其交互效应中,改土材料对pH值和电导率的影响最大;改土材料、垫层、覆盖这些技术措施,对土壤电导率的影响均明显高于对土壤pH值的影响;对晋北重度盐碱地改良效果较好的技术组合为黑矾0.25 kg/m3+石块垫层+砂子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