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府逐瘀汤不同煎煮方法对临床疗效的影响*
2021-11-29谈聪薛世姣
谈聪 薛世姣
(启东市中医院,江苏 启东 226200)
近年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血府逐瘀汤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为治疗胸中血瘀证之代表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1-4]。中药汤剂的煎煮太复杂一直是患者不愿选择中药的重要原因,中药汤剂的煎煮需要考虑容器、水量、火候、浸泡及煎煮方法,还有特殊药物的煎煮。中医中药的应用一直讲究遵循古法,但近年来也在积极采用现代技术,比如针灸电针的应用。而中药煎药机则解决了传统煎煮的诸多痛点[5-9]。
过去众多的研究主要通过对两种煎煮方式的有效成分的提取率和水溶性浸出物的质量进行对比,但结果尚不统一[10-13]。目前我国很少有研究不同煎煮方法对中药汤剂在临床疗效中的影响。本研究拟以血府逐瘀汤为例,通过观察应用传统砂锅和现代煎药机两种不同煎煮的汤液在临床中的疗效,以期为临床中药煎煮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4月本院收治的血瘀证患者40例。随机分为传统组和煎药机组各20例,传统组:男15例,女5例;年龄40~65岁,平均(55.54±2.21)岁;病程5~10年,平均(7.25±1.47)年。现代组:男14例,女6例;年龄50~64岁,平均(56.01±7.16)岁;病程3~7年,平均(4.37±1.5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符合血瘀证研究国际会议制定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并经名老中医确诊,符合《定量血瘀证诊断标准》[14],方用血府逐瘀汤。排除标准:合并肿瘤者、妊娠期或哺乳期者。
1.2方法
1.2.1治疗方法 两组均运用血府逐瘀汤治疗,方剂组成:桃仁12 g,红花9 g,当归9 g,生地9 g,川芎4.5 g,赤芍6 g,牛膝9 g,桔梗4.5 g,柴胡3 g,枳壳6 g,甘草3 g,视临床表现略做加减。水煎成400 mL,分早晚两次温服,每天1剂,7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
1.2.2煎煮方法 传统组采用传统煎煮法:取血府逐瘀汤饮片3剂(225 g),将所有药材放入10倍量的清水中浸泡1 h,然后按照家庭传统煎煮方法,将装有药材与清水的砂锅置于煤气灶上进行煎煮,武火煮沸后转文火煎煮30 min,共煎煮两次,第2次煎煮加入8倍量清水煎煮,将两次煎煮所得药液混合、过滤即可。现代组采用现代煎药机进行煎煮。取血府逐瘀汤饮片3剂(225 g),放入大鹏自动煎药机(浙江大鹏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中,加入10倍量清水,浸泡30 min后开始加热,压力设定为0.1 MPa,将温度预设为110 ℃,当加热至预设温度后,转中小火,继续加热20 min,将药汁滤出备用,第二次加入8倍量清水煎煮,将两次煎煮所得药液混合过滤后,使用一次性包装袋对药液进行包装。
1.2.3检测方法 ①水煎液性状及口感鉴别:取两组方法煎煮的药液50 mL,每组3份,样本滤过后加热水稀释至200 mL,观察两种煎煮方法水煎液的颜色、沉淀及口感情况。②出膏率的测定:分别将两次煎煮所得药液混合、过滤后,加热浓缩,将浓缩后的药液放入干燥烧杯中,在电热干燥箱中烘干,然后取出、冷却并即刻称量,测得干浸膏量,并计算出膏率=干浸膏量/225 g×100%。
1.3观察指标 ①对比两组水煎液的性状、口感。②对比两组水煎液的出膏率。③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瘀证症状积分改善。血瘀证症状积分:参考《定量血瘀证诊断标准记分方法》制定的如下标准,见表1。④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治疗前及2个疗程时分别进行症状评估,根据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变化进行疗效评价。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在治疗前评分中的占比为疗效指数,显效:症状显著改善,积分减少≥70%;有效:症状好转,30%≤积分减少<70%;无效:症状较治疗前无好转,积分减少<30%;加重:症状加重,积分减少<0%。总有效=显效+有效。
表1 定量血瘀证诊断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种煎煮方法水煎液性状、口感对比 传统煎煮法水煎液的颜色均较深,口感苦涩,且有较多沉淀;煎药机煎煮法水煎液的颜色相对偏浅,口感涩甘,沉淀较少。结果见表2。
表2 两种煎煮方法水煎液的性状、口感鉴别结果比较
2.2两种煎煮方法出膏率对比 传统组测得的干浸膏量平均值为(23.67±1.22)g,出膏率为10.52%;现代组测得的干浸膏量平均值为(19.86±0.36)g,出膏率为8.83%。传统组的出膏率显著高于现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患者的症状积分改善对比 以表1为依据,传统组与现代组的血瘀证症状积分结果见表3,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传统组的改善幅度大于现代组。
表3 传统组与现代组的血瘀证症状积分
2.4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比 传统组应用血府逐瘀汤治疗2个疗程总有效率90%(18/20),略高于现代组的85%(17/20),但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25,P=0.238)。
3 讨论
现代药理实验研究表明,血府逐瘀汤具有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舒张血管,增加缺血器官血流量,保护心肌细胞;调节血脂代谢,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抑制肺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防止血管重构等多种药理作用[15-20]。故临床上广泛用于冠心病、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心脑血管方面诸多病证,且疗效显著[21-23]。在研究之余,我们也观测到血府逐瘀汤显著改变了血瘀证患者的血液流变性。
目前,传统煎煮法与煎药机煎煮法的最大争议是哪种煎药方法更能确保汤剂的质量与临床疗效。虽然在汤剂质量上的研究有很多,有浸出物含量、有效成分含量、药液性状等,但具体到不同的方剂,得到的结论不能统一。本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煎煮的血府逐瘀汤,汤液颜色更深,口感更苦,且水溶性成分煎出率高于现代煎药机组。这一结果提示我们现代煎药机可能存在着煎煮不充分的问题。相比传统煎煮法,煎药机中单剂中药的加水量明显更少,且煎药机内空间有限,所以药材中的水溶性成分难以充分溶出。也可能是加水量少,导致提取不充分,亦或与药渣的包装袋的吸附等有关,从而出现水溶性成分煎出率偏低的问题。
临床疗效上的研究结果显示,传统砂锅和现代煎药机煎煮的血府逐瘀汤,其有效率两者并无显著性差异,表明煎煮方法对血府逐瘀汤的有效率没有显著影响。然而中医的疗效难以量化,而简单的根据有效率很难区分开两种煎煮方法的优劣,所以本研究以国际公认的血瘀证症状积分来量化血府逐瘀汤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发现从血瘀证症状积分的改善程度可以看出,传统煎煮法的中医症状改善更加显著,提示血府逐瘀汤更适宜使用传统煎煮法。而传统组与现代组的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这可能与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时间观察短,且患者实际疗效还可能受到其他因素干扰有关。
中药汤剂的煎煮方法与煎煮药物密切相关,对于有效成分不易溶出的或容易被吸附,采用传统煎煮法能提高有效成分的溶出,且不容易被吸附;煎药机煎煮可以有效降低煎药人员的错误操作,但是模式单一,使用煎药袋又不易煎煮先煎后下的药物,煎药袋在煎煮过程中的吸附与过滤作用,会大大降低药液中的有效成分,因此不考虑操作简便和大规模集成化应用的话,应当使用传统的中药煎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