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神针刺法预防性治疗偏头痛临床研究*
2021-11-29康朝宾眭兰卢延荣
康朝宾 眭兰** 卢延荣
(1.陕西省中医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2.西安中医脑病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3)
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具有发作性、多为偏侧、中重度、搏动样头痛等临床特点,可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等症状[1]。偏头痛的全球发病率约为2%[2],如不及时治疗,将会极大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2017年全球疾病负担报告中显示[3],偏头痛已成为全球第二大致残性疾病,除疾病本身可造成损害外,还能进一步损其他器官的功能。临床实践与动物实验均证明:针灸疗法治疗偏头痛具有确切疗效、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小等优点,已被WHO列入推荐疗法[4]。针灸不仅对于急性发作的镇痛作用明显,而且对偏头痛的预防治疗也疗效显著[5]。当前,大概有38%的病患可从预防性治疗中获益,但眼下仅有3%-13%的患者接受预防性治疗[6]。临床数据表明,针灸预防性治疗偏头痛的近期和远期疗效均优于或相当于西药,而且相比西药具有安全性高、不良反应少等优点[7-9]。基于此,笔者以偏头痛为研究对象,以偏头痛缓解期为介入时期,采用调神针刺法治疗34例患者,临床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研究所有病例均选自于2018年11月—2019年11月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二科的无先兆偏头痛缓解期患者。本研究共纳入病例数108例,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通过查表法生成108个随机数字,随机数字从《卫生统计学》(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中获得,然后将10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通过信封法分为治疗组采用(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对照1组(常规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对照2组(安慰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最终完成103例,其中治疗组有2例脱落,对照1组有2例脱落,对照2组有1例脱落。最终治疗组纳入34例,对照1组34例,对照2组35例。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13年国际头痛学会制定的“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三版试用版”中无先兆偏头痛的诊断标准(ICHD-3)[10-11]。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三组受试者在性别、年龄、病程上基线平稳,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资料比较
1.2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符合无先兆型偏头痛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65岁,不限性别;③近三个月平均每月发作≥2次,且符合国际头痛协会制定的进行缓解期治疗的标准;④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⑤近2周没有使用过偏头痛的预防性药品;⑥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未参与其他研究者。排除标准:①其他类型的原发型头痛;②无先兆偏头痛急性发作期的患者;③滥用药物和酒精者;怀孕和哺乳者;有凝血功能障碍疾病者;有严重心脏病病史或其他血管性疾病者;患有锥体外系疾病:如帕金森等疾病者;④在观察前2周内使用偏头痛预防性药物者。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选穴处方 水沟、劳宫(双)、涌泉(双),局部常规消毒,针具采用“华佗牌”毫针(生产厂家:苏州医疗用具厂),规格:长1.5 寸,直径 0.32 mm(30 号),针刺水沟穴时,针尖向鼻中隔方向斜刺入0.3~0.5寸,行雀啄泻法,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劳宫穴直刺 0.3~0.5 寸,适当行提插泻法;涌泉穴可直刺0.5~0.8 寸,行提插泻法;劳宫穴与涌泉穴以患者感到局部酸、麻、胀、沉重,以能耐受为度。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间隔1~2天,共计8 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规格:5 mg,其外包装与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一致,内含物为淀粉,由西安利君制药厂提供。5 mg,口服,1次/日,共计8周。
1.3.2对照1组(常规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 选穴处方 太阳、率谷、悬颅、头维、风池、外关、太冲、足临泣。针具:同治疗组。率谷平刺0.5~0.8寸,悬颅、头维向后直刺0.5~0.8寸,余穴均直刺 0.5~0.8 寸,施以捻转泻法。每次留针30 分钟,每周治疗3次,间隔1~2天,共计8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5 mg,口服,1次/日,共计8 周。
1.3.3对照2组(安慰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 选穴处方 (非治疗相关穴[12])三阳络、支沟、上巨虚、下巨虚、条口(均向外旁开 0.5 cm),嘱患者仰卧位,常规消毒穴位周围皮肤后行针刺治疗。以上穴位均直刺 0.5~0.8 寸,不施行补泻手法。每次留针30分钟,每周治疗3次,间隔1~2 天,共计 8 周。盐酸氟桂利嗪胶囊(5 mg,10粒,湖南迪诺制药有限公司),5 mg,口服,1次/日,共计 8 周。
1.4疗效观察指标
1.4.1主要观察指标 视觉模拟评分(VAS)[13]以 VAS评分法评价患者偏头痛疼痛程度。在纸上标示一长 10 cm 的横线,每隔 1 cm 标示从0到10的数字,“0”代表无痛,“10”代表最痛,0-10代表疼痛程度逐渐加重,研究者指导患者自行将头痛程度量化评分,患者依据自我感觉的头痛程度,标识出代表其头痛程度的数字。
1.4.2次要观察指标 偏头痛患者失能评价量表(MIDAS 量表)[14]MIDAS 量表是用于评估偏头痛残疾程度的问卷,可反映偏头痛的严重程度,主要包含了五个问题,能够反映最近3个月由于偏头痛而造成工作学习、家务劳动、社交三类活动时间的损失,记录天数总和进行程度评分。根据天数总和将头痛严重程度分为四级(几乎无失能、轻度失能、中度失能、重度失能)。
1.5疗效判定标准 本研究于受试者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8周、随访1月四个时间点进行VAS、MIDAS量表评定,并最终以干预前后 VAS(主要指标) 评分,依据尼莫地平评分法,计算疗效指数以判定总体疗效。疗效指数=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治疗前×100%;疗效判定:痊愈:疗效指数≧90%;显效:60%≦疗效指数<90%;有效:30%≦疗效指数<60%;无效:疗效指数<30%。
2 结果
治疗后3组VAS评分、MIDAS量表评定、总体疗效评定比较及各组不良反应情况见表2-表5。
表2 各组 VAS评分比较
表3 各组MIDAS量表评定比较 (n)
表4 总体疗效评定比较
表5 各组不良情况分析
3 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但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尚无定论,目前主要集中在环境、遗传因素等方面[15],其中皮质扩散抑制学说、三叉神经血管学说占主导地位,最新又提出了偏头痛发病与肠道菌群-肠-脑轴调节机制相关的观点[16]。现代医学治疗本病以药物缓解为主,疗效一般且禁忌症较多,部分药物长期服用会引发出血及胃肠不适[17]等多种不良反应[18]。中医学认为头痛是因机体脏腑功能失调、脉络瘀阻及气血不足等因素导致气血逆乱而发,病位在心、脑[19],可纳入“头风”范畴。当患者心平气和时,其经络呈现高敏状态,更加容易激发经气,此时治疗,效果更好,调神法的设立也是基于此来设定[20]。临床中有学者以治神为关键,得出“神气安则结聚有常,清窍开则形神统一”[21]的重要论述。国内临床研究中胡静[22]等确定了针刺对偏头痛预防性治疗的最佳介入时机为恢复期。研究表明在偏头痛发作的恢复期进行干预,对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将产生一定的影响,学者推测这可能是针刺起到预防性治疗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23]。而另一项研究亦表明,针刺能够影响患者血液中内皮素的含量,内皮素作为一种具有强烈收缩血管作用的血管活性多肽,过多释放会引起血管异常收缩,针刺通过外部刺激使内皮素参与脑血管紧张度的调节,进而促进释放舒张血管的物质以减轻疼痛[24]。
盐酸氟桂利嗪作为一种钙离子阻断剂,在2011年发表的中国偏头痛诊断治疗指南中,被推荐为治疗预防性偏头痛的A级药物[25]。应用盐酸氟桂利嗪模拟剂作为安慰剂,在保证治疗组与对照1组心理效应齐同的同时,也有效地提高两组的依从性。选取的安慰针刺对照方法是依据理想安慰针刺对照原则[26],具体取穴为远离头部且旁开支沟、三阳络、上巨虚、下巨虚、条口0.5cm 的位置,此5穴偏离经脉循行部位,无经络归属,且远离头部(痛源处),对偏头痛无确切治疗作用。基于此,采用双模拟对照方法,并结合本研究试验目的,将分组具体设计为调神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常规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模拟剂、安慰针刺法+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在最大程度上排除主观因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从而减少实验结果的偏倚,这样可以更加科学地评价本研究治疗组的临床疗效。
本研究选用的调神针刺法取穴为“五心穴”,即水沟、劳宫(双)、涌泉(双)。水沟穴,属督脉,督脉被称作为“阳脉之海”,联系人体器官,以心脑肾为主,故针刺水沟穴可通调督脉,开窍醒神。而水沟穴起到开窍醒神以镇痛之用的要点在于针刺水沟穴时,针感效应以患者眼球湿润或流泪为度,其机理尚未被完全明确,推测流泪是针刺水沟穴达到舒张脑微血管刺激量的标志,从而起到镇痛之效[28]。劳宫为心包经穴,心包乃心之外围,涌泉为肾经穴,故针刺劳宫、涌泉可交通心肾,使水火相济,气血调畅则病除。故五心穴从本病病机出发,以脏腑经络辨证为施治,以“调神”为施治核心,五穴并用直中病机,调其神,气易行,心神调和,则脉通气畅,疼痛乃除。
综上所述,调神针刺法通过通调心神、脑神,在缓解患者偏头痛症状的同时,能够镇静安神,改善患者负面情绪,安全有效,且疗效均优于常规针刺法及盐酸氟桂利嗪,临床可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