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高校教育实践研究
2021-11-29候丽影李晨琪
候丽影,曲 成,李晨琪
(黑龙江工业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黑龙江 鸡西 15810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大学生必须学懂弄通的重要理论,在高校如何采取有效路径进行理论学习与实践,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责任。
一、突出课堂教育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指导思想。”[1]在高校,课堂教育一直是传播思想最重要的阵地,思政课堂传授思想理论是一个形成认同和接受信仰的过程,学生们课堂上的获得感决定了他们是否喜欢这门课程[2],所以在课堂教育中必须开展多层次的学习,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与实践教育。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时所进行的课程构建也是独具特色的,根据课程种类的不同,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深度同样有所不同。
1.通过专题课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教学
在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专题课是系统学习和传播这一伟大思想的重要途径。作为一门针对全体学生开展的独立课程,专题课的责任重大。专题课的理论既要有广度又要有深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性极强且内涵丰富,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等方面。因此,专题课的重点在于深化理论教学。只有将这一思想的理论学懂弄通,学生才会深悟领会这一思想的核心要义,并且在学习生活中用理论指导实践。高校开设必修专题教学就是在理论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各个方面讲清楚、弄明白。通过专题课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清晰地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每一个专题下设置一个核心的问题,在学生的思考、讨论与教师的引导下,解决问题、找寻答案。以专题式教学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堂,目的在于使学生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解决学生对理论的无知和无趣,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和价值观。
2.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强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点教学
高校通过开设的四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根据课程自身特点对各年级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如果说专题课的开展是使学生初步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什么”,那么思政课就是旨在使学生理解“为什么”的问题,也就是使学生明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什么是科学的思想。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从不同方面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而引导学生及时认识和理解这一思想的科学性和发展性,不断感受其对最新现实问题做出的深刻论述[3]。四门课程各有特点,其中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联系最为紧密,因此,要以该课程为主线,在教材系统理论之外更要着重讲解十九大以来的若干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视频+讲授”结合的方式对十九届四中五中全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的伟大实践、建党一百周年“七一讲话”精神进行重点学习,通过对最新理论成果的讲解,增强学生学习理论的时效性,使学生意识到伟大思想的科学性和与时俱进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帮助大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课程,发挥着其他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4],所以在讲授过程中要深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继承与发展,在世界观与方法论的讲解中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发展性。思想道德与法治课重点突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青年观和法治观,以案例为主对“五四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中国精神进行剖析,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以习近平总书记的知青经历,教育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和奋斗意识;对《民法典》的制定和颁布开展集体讨论和学习,增强学生的法治观念,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情感和价值观作为重点讲授,可以加深学生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情感认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重点突出习近平总书记的唯物史观,也就是大历史观,在教学中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大历史事件和在选择上作出的重要论述和讲话精神,融入四史教育,可以使学生树立全局历史观,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专题课以理论的形式将这一思想全面系统的讲述,而思政课以融入的方式讲解碎片化的知识点,达到对于某一问题的深入学习。
3.保障课程思政的隐性教学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这一主要渠道,其它专业课程中同样要重视对这一思想的隐性教育,辅以课程思政,也就是在各门专业课的授课中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学元素。高校将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相结合形成联动梯队,由思政课教师提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元素,而专业课教师将元素与专业知识点相融合,这样既提高了专业课教师讲授课程的理论深度,又能帮助思政课教师在其课程外教育学生,从而达到思政课上讲思政,专业课上也讲思政的最佳效果。
专题教学与思政课教学和课程思政的结合,也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结合,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深度,并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提供科学方法。
二、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对于传统媒体传播信息,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运用网络电视、博客、播客、视频、电子杂志等新媒体接收信息。新媒体以其大容量、实时性和交互性,可以使学生主动获取自己所需的各类信息。高校要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创新学习与传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方式方法,借助各类新媒体平台,以多样的传播方式和学习方法,增强学生对这一伟大思想的学习兴趣。
1.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云课堂网络资源
相对于传统线下教学,线上网络教学是以新媒体为媒介的教学途径。线上教学是教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学内容讲解以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网络教育平台,并作为学生学习内容的一部分,在平台中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章节课件、互动答题、知识延伸、课后习题、辅导答疑和实践作业,指导学生通过学习平台完成一系列的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过程。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云课堂网络资源,是将新媒体作为一种载体进行教学活动的延伸,利用云课堂中的系统环节与方法,检验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效果。尤其是云课堂中的课后辅导答疑,实现了课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互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纠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思想偏差,为学生更好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平台。除此之外,借助智慧树和慕课等平台,可以使学生自主观看其他院校教师的讲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理论水平。
以传统教学为主、网络云课堂教学为辅的教学形式,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实现了教学方法的与时俱进,有利于加深学生对理论内涵的深刻理解,做到学懂弄通其真理性,从而更加坚定信念。
2.利用校园自媒体推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校园自媒体已经应用到各大高校的教学与管理中,运用校园自媒体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能够达到教学和传播的效果。
微信和QQ是新媒体中的聊天工具,已经逐渐成为各高校发布信息的平台。在班级的QQ群和校园的微信公众号中进行信息传播,能够覆盖到各年级的学生,并且学生能够接收到所有信息。高校可以创建多类栏目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的公众号,理论专栏发布的内容均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相关的新闻资讯和理论内容,确保学生能够及时收到最新的理论资讯,同时积极引导学生留下学习心得与困惑,在留言区选取有代表性的困惑和心得体会作为下一期信息选取的来源,解决学生的问题;实践专栏发布的内容可以是征集到的学生对于自身或身边人感受到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生动实践案例,从切身实践出发去感悟理论的真理性和科学性,使学生真正做到相信和学习这一伟大思想。此外,公众号还应增加学生为宣传这一思想而创作的各类优秀作品,例如“精准扶贫”的小品、“中国梦”的书法、“建党百年征程”的舞蹈、“红色精神”的微电影及后期配音等,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平台使学生们的优秀文艺作品变成永恒,增强学生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实践的强烈参与感与社会责任感。微信公众号传播形式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有轻松的体验,提升传播效果。开设官方微博与短视频账号,还可以向学生推送当代优秀影视作品,如《觉醒年代》《理想照耀中国》《跨过鸭绿江》等,学生通过对优秀影视作品的观看感悟伟大的民族英雄们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的艰难探索与不懈奋斗,同时学生们可以在短视频平台中向社会人士讲解革命先烈的个人事迹,录制成微党课,增强学生对于“四史”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学生的作品更容易得到同龄人的认同,从而扩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能力。
“新媒体技术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成功运用,有助于加强高校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认同感,激发学习的热情。”[5]因此,将高校的新媒体有效地利用起来进行学习和传播,既是对传统授课内容的补充,也是创新学生喜闻乐见教学方法的结果,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三、依托校园文化建设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阵地和主渠道,但仅靠课堂教学还不够,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使二者相辅相成,在显性教育与隐性渗透的情况下,实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效性。
1.创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
由学校组织并成立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会,由思政课教师组织全校学生参加,在思政课教师的带领下,能够有组织地深挖这一思想的理论内涵,拓宽学习渠道。例如,举办《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二三卷的读书研讨会,使学生在阅读和分析中了解伟大思想的与时俱进性。学校组织校外专家学者和校内教师开展“建党百年”理论研讨会,学生在交流会上可以听到更全面深刻的理解,更深层次的为学生在学习中的疑惑指点迷津。通过研究会举办的学术交流、理论研讨和读书会,增强了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能力。
2.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题举办学生竞赛活动
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校园文化活动,既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程度,也能够提高实践教学的生动性。例如,学校举办以“中国梦”为主题的系列征文和书法比赛、以“脱贫致富”为主题的文艺汇演、以“建党百年”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以“迎接党的百年生日”为主题的合唱活动等。以校园文化活动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实践教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一伟大思想的参与度,实现伟大思想的育人目的。
“要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依托校园文化,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对学生进行渗透性的教育教学。”[6]相对于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具有直观性、具体性、生动性的特点,通过校园文化活动,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化,从而拓宽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观念、立场和感情的通道,做到知行合一。
总之,高校在进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研究时,不仅要在课堂教育上使理论讲解透彻,还要运用新媒体技术创新学习方法,同时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主动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与宣传中,不断推动大学生既要学习好理论知识,又要走向社会,走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使大学生在学习中感悟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步中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