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敌政治攻势研究(1941—1942)

2021-11-29乔有露

军事历史 2021年6期
关键词:攻势伪军华北

★ 乔有露

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在中共中央正确路线方针的指引下,由中共中央山东分局具体领导,在部分八路军主力部队的帮助下逐步建立起来的,是坚持华北抗战的四大根据地之一。它是联结华北与华中两大抗日根据地的纽带,也是敌我争夺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1941年至1942年,日军推行“总力战”方针,即从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对华北抗日根据地展开全面封锁,以达到对这一地区的完全占领。在政治方面,日军主要在华北进行了5 次“治安强化运动”,以敌后战场为目标,在侵华日军占领区进行“治安肃正”,企图消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及地方武装。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日军在华北各抗日根据地广泛开展“治安战”,使得华北各区相继陷入了严重困难的境地。在山东,除了要应对日军的“总力战”之外,八路军还要克服国民党顽固派在这一时期掀起的第二次反共高潮,应对顽军与日伪军的夹击。在这两年间,山东连续遭受罕见的旱灾和虫灾,根据地出现严重灾荒。到1942年底,根据地人口减少到730 万人,面积缩小到2.5 万平方公里。除滨海、胶东、鲁中有成块的根据地外,其他各区均被分割成小块分散的游击区。以上种种,直接导致了山东抗日根据地陷入了极端不利的局面。

为扭转不利局面,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积极开展反“总力战”行动。军事上运用广泛的、分散的、群众性的游击作战;政治上则采用灵活的、多样的、有针对性的攻势作战。将政治攻势和军事活动结合起来,并在分散性的游击战争中突出以政治攻势为主,这一做法成为了敌后战场的独特创造。

一、日军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治安战”部署

日军在华北开展所谓“治安战”攻势,其目的就是要在华北施行全部殖民地化的政策,实现对物资的疯狂掠夺,对人民的残忍奴役。日军将其在华北的“治安肃正”作战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39年至1940年,第二阶段为1941年至1942年,第三阶段为1942年以后到战争结束。日军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安达二十三中将在1942年3月23日接见记者时,阐述了日军对“治安战”的期望:“现在概观华北治安肃正的实际成果,可以说1940年为萌芽之年,1941年为成长之年,而1942年则为开花之年。”①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中),天津市政协编译委员会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6年,第174 页。其中1941年至1942年对各抗日根据地的全面进攻,直接导致各个根据地陷入了极端困难的境地。

(一)日军在华北的“治安战”策略方针。1941年初,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的《1941年肃正建设上的重点事项》规定:“肃正的重点,仍然在于剿共”“剿共一事,仅靠武力进行讨伐,不能取得成效。必须以积极顽强的努力和统一发挥军、政、民的力量,摧毁破坏敌的组织力量和争取群众为重点。”②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364 页。1941年夏,日军华北方面军制定《肃正与建设三年计划》,将华北划分为“治安区”(日伪占领区)、“准治安区”(抗日游击区)、“未治安区”(抗日根据地)。③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第414 页。日军对不同地区采取不同手段,以实现华北各地区的“治安”稳定。

为了实时掌握八路军的军事、政治两方面动向以及占领区内各阶层的情况变化,日军华北方面军设立对共调查班,建立各类特务机构,专门进行军事情报和治安情报的搜集。为了阻止八路军在其“治安区”的宣传广播,日军还进行了宣传方面的“电波战”,在华北各主要地区大量设立广播电台,用强力无线广播器和定向天线不间断播放与“治安肃正”相关的广播。此外,成立伪军、伪组织也是执行其“治安战”计划的重要举措。一方面,日军利用各地伪军对其管区进行军事戒备,在管区外围广泛构筑隔断壕,配合日军进行“扫荡”“蚕食”等行动;另一方面,日军大力扶植新民会等伪组织,普遍在华北地区进行汉奸活动。为执行侵华日军的《治安强化运动实施计划》,这些伪组织采用演讲、电影、图片、宣传画、演剧及小册子等方式,积极配合日军和华北伪政权推行“治安强化运动”。

随后,日军在《1942年度治安肃正建设计划大纲》中,对“治安战”的作战手段和最终目标作了明确要求:“日军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向外推进其势力范围,并设法将非治安区变为准治安区,准治安区变为治安区,而从逐渐扩大治安地区的面积。”“在本年度内,务期将河北省大部、山东和山西各省以及蒙疆的主要地域都变成治安区。”④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下),第101 页。为了巩固日军在华北的既得权益,日军加大“以华制华”的施行力度,从“思想战”入手,“整顿”站在抗日阵营的中国人,特别是有识之士,向他们宣传继续抗日是地道的“走狗行为”,是阻止东亚发展的“帮凶”,是对“大东亚共同繁荣”的“背叛”,进而拉拢他们转向日军建立的所谓“和平阵营”;“对于亲日阵营内的中国人,要强调皇国的盛衰,亦即大东亚兴废的关键,使之理解日华不可分离的命运,特别要使之认识到华北是日华合作的模范地区,担负着完成大东亚战争兵站基地的任务”。⑤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下),第76 页。通过思想上的洗脑进而麻痹中国人民,最终实现“促使中国方面的军队、官吏、民众自觉地认识到对肃正建设的责任,同时要启发诱导他们独立自主地积极展开活动”⑥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下),第102 页。。除此以外,日军还利用对抗日根据地“扫荡”的时机,遍地安插谍报机构,构成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进攻,达到“治安整肃”的目的。

(二)日军在山东抗日根据地的“治安战”具体实施。日军在山东也像在华北其他占领区一样,采用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特务相结合的“总力战”,尤其是“特别注意引导中国各机关积极主动的活动”⑦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下),第233 页。,提出“鲁人办鲁事”的欺骗口号。日军大力实行保甲、清乡、肃正伪军、扩大伪化区域,扩张日军警备区、伪化山东游击区等行动。在数次“治安强化运动”中,采取“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谋略,加紧对抗日军民的政治进攻。1942年9月,八路军第115 师政治委员罗荣桓在报告《反对敌人“五次治强运动”与“东亚新国民运动”》中,揭露了日军欺骗宣传的阴谋。

此外,日军还发展了“鲁仁公馆”“林祥公馆”“梨花公馆”等特务机构,实施对根据地人力、物力、财力等的全面控制。“鲁仁公馆”,即所谓“对共调查班”,负责对共产党情报的搜集、分析,以及分化瓦解共产党的组织机构;“林祥公馆”,即日军“策反工作班”,专司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策反诱降活动;“梨花公馆”是在宗教团体中开展特务活动的机构,负责掌握教会事务,进而拉拢、训练亲日教徒。日军利用这些组织中的特务、汉奸为其军事、经济活动搜集提供情报,让他们破坏中共地下组织和抗日组织,搜捕、关押、审讯、迫害、屠杀抗日军民和无辜百姓。除此之外,日军特务机关还利用各种关系策反、诱降国民党军队及小股的武装部队;利用带有宗教色彩的特务机关,拉拢、收买各地的帮会头目潜入根据地策动反动会道门叛乱;采用金钱诱惑、施“美人计”或用酷刑等方式,收买、诱降、逼降被捕人员,即所谓的“刚柔相济,诱迫兼施”。曾任日军华北方面军第12 军高级参谋(兼政务主任)的折田正男大佐,回忆当时日军特务机关在山东进行活动的情况时说:“在剿共工作方面,(我们)要求军、官、民形成一体,破坏敌人的组织力量和争取民众的力量。”①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下),第233 页。

二、山东抗日根据地复杂的斗争形势

在山东,对日、伪的斗争形势十分严峻。一方面是日军强大,伪军较多。山东纵队在1941年2月20日《山东纵队关于半年来敌伪军工作向野政总政的报告》中,针对93 个县的调查得出初步结果:“有日军驻扎的据点约四百余个,伪军政权的据点约五百个,敌军总数约二万人以上,伪军约六万余人。”②《山东纵队关于半年来敌伪军工作向野政总政的报告》(1941年2月20日),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2 辑第3 册,敌伪工作 政治攻势,总第28,编号7,第222 页。日军“以次的治安强化运动,对我进行全面的政治进攻,然后就加以大规模的军事‘扫荡’,采取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这是采取了国内战争时九十万反共军击败红军的经验。”③《中共山东分局关于粉碎日军对我根据地新进攻的指示》(1941年10月13日),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山东抗日根据地》,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89年,第84 页。到了1942年,日军在山东及其周围的兵力由1940年底的3.6 万人增至4.7 万人;伪军在山东的总人数由1940年底的8 万人激增至16 万人;日伪军在山东的据点由1940年底的1156 个增至3700 多个。此时,日伪军几乎控制了全部公路,在各重要据点组织宪兵队、特务队、情报室(站),在占领区的各乡村部署情报员、护乡员、地下线等,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情报信息网。

另一方面,山东的国民党军从政治立场上分化为顽固派、中间派和主张抗日派三类,而且随着抗日战争困难局面的加剧,顽固派的数量大幅度增加。他们中绝大多数是在山东本地发展起来的地方反动武装,其封建性、地方性很强,是山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代表,也是暗藏在抗日阵线内的投降派。这些人成分极其复杂,有官僚政客、地主豪绅、土匪特务、旧军官、会道门头子等,而且又分属国民党内部不同派系,相互之间矛盾重重,各有野心。“山东的顽固军队,也十分善于利用土匪会门,与敌人办法一般无二。先是叫土匪烧杀,继之就是修围寨,挖壕‘保家乡’如我不积极摧毁,就会向前更进一步。”④《野政关于对敌“总力战”中的几个经验与对策的介绍(1941年8月25日)》,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2 辑第2 册,对敌斗争(一),总第23,编号7,第87 页。他们与共产党、八路军及广大人民有很深的阶级矛盾,不断制造反共摩擦,极力挑拨拉拢国民党中间势力与共产党、八路军冲突。更有甚者则同日军相互勾结或公开投敌,变为伪军,成为日军“扫荡”“蚕食”抗日根据地的“马前卒”。

中共山东分局在1941年10月13日的《中共山东分局关于粉碎日军对我根据地新进攻的指示》中,也特别指出了这一点:“在山东还有一个特殊的困难,就是在敌进攻下,投降派将配合敌人夹击我们,而顽固派也会趁机来侵占我们,这与晋察冀不同,晋察冀没有这困难。”①《中共山东分局关于粉碎日军对我根据地新进攻的指示》(1941年10月13日),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山东抗日根据地》,第85 页。在《关于〈抗战四年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决议》中也有相关描述:“在山东的敌顽我三角斗争中,我党我军和人民的地位并不是顺利的。因为根据敌友我政治军事各方总的情况看来,我与友顽军对比,我们还没有优势;在对敌的斗争说,则我基本仍处劣势。所以在山东敌友我三角斗争中,敌人仍是第一位,友为第二位,我只是第三位。”②《中共山东分局关于〈抗战四年山东我党工作总结与今后任务〉的决议》(1942年10月1日),《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共中央北方局 抗日战争时期卷》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年,第445 页。三角斗争的形势也成为了山东抗战的最显著特点。对顽固派的关系上,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方针,对其反共反人民的行径,实行合理的自卫并进行坚决有力的反击。

三、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敌政治攻势的具体措施

山东抗日根据地遵照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在政治上、军事上进行全面斗争,尤其注重政治斗争。“政治攻势必须有党政军民全面的协同配合,集中力量于某一时机地点,通过敌占区群众工作从宣传、破坏、秘密活动等方面包围敌人,配合军事行动协同动作,才能发挥政治攻势的威力,打击孤立敌人。”③《山纵政治部关于夏季政治攻势总结向中央的报告》(1941年10月24日),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2 辑第3 册,敌伪工作 政治攻势,总第28,编号7,第233 页。山东抗日根据地把对敌斗争中的政治斗争放在了极重要的位置,将政治攻势与部队的军事行动密切配合,双管齐下。1942年初,山东分局在《关于组织对敌斗争委员会的决定》中,明确了:“敌后抗战的总方针是熬时间、储力量,敌斗争不能仅仅依靠我军的军事行动,更重要的是开展对敌伪全面的、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及流血的战争到不流血的革命两面斗争。”④《山东分局关于组织对敌斗争委员会的决定》(1942年3月28日),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2 辑第2 册,对敌斗争(四),总第26,编号7,第62 页。在《山东分局关于开展对敌政治攻势的指示》中,明确了政治攻势是在“一切为着对敌政治斗争的胜利,一切服从对敌政治斗争的胜利”⑤《山东分局关于开展对敌政治攻势的指示》(1942年4月10日),军事学院战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2 辑第3 册,敌伪工作 政治攻势,总第28,编号7,第236 页。的口号与行动中开展起来的。八路军第115 师在《关于山东当前形势分析及作战方针任务给各军区的指示》中,将“对敌伪政治攻势放到第一等任务”⑥《第一一五师关于山东当前形势分析及作战方针与任务给各军区的指示》(1942年5月12日),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2 辑第2 册,对敌斗争(四),总第26,编号7,第66 页。。至此,山东抗日根据地动员全部党、政、军、民力量,开展各项工作。在军事上采用“敌打到我这里来,我打到敌那里去”的“翻边战术”;政治上针对不同的斗争群体、不同的地区与特点进行周密的工作部署,制定统一的执行计划,用统一的步调展开对日伪的政治攻势。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内部的厌战、反战情绪增长,日伪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利用伪军、伪组织思想上受到影响的契机,从1942年开始,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陆续展开大规模的政治攻势,各级党委先后建立了对敌斗争委员会,大力开展敌、伪军工作及争取“两面政权”的工作。在日伪军、伪组织及敌占区中开展统战工作,把政治攻势和其他斗争紧密结合起来,创造了许多瓦解日伪军的方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一)开展对日军的政治攻势。随着战争的时间愈发延长,作战愈发艰难,在日军中反战、厌战的情绪与日俱增。中共中央在《关于敌伪军组织工作决定》中,对此作出指示:“对敌军工作方针仍然是加深敌兵厌战怠战情绪与思家思乡的情绪,促进其觉悟,达到削弱敌军战斗力之目的。”①《中共中央关于敌伪军组织工作决定》(1941年8月4日),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2 辑第3 册,敌伪工作 政治攻势,总第28,编号7,第18 页。山东抗日根据地各区根据这一情况,执行中共中央的指示,积极开展并加强了对日军的争取、瓦解工作。

在进行宣传工作时,主要采取对日军喊话和利用敌人的电话线路与日军通话、广播播送、寄送宣传品等形式开展政治攻势。除此之外,各部队针对各地的具体情况,用生动的宣传内容,揭露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的反动本质。通过一系列宣传,让日军了解中国抗日战争和国际反法西斯战争向胜利发展的趋势,告诉他们侵略者距离覆灭的日子已为期不远。同时,也让日军士兵认识到了日本军阀才是日中两国人民的共同敌人,只有反对战争,与中国军民一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才是他们的出路。

在对待日军俘虏方面,山东抗日根据地各部队从革命人道主义出发,严格执行俘虏政策。对被俘和投诚的日军人员不乱打杀、不搜腰包、不没收财物、不侮辱人格,给予他们良好的招待;对伤病员予以治疗,在生活上优先照顾,并进行耐心教育。遇到俘虏愿意回去的情况,对其进行短时的宣传和谈话,使他们知道日本关于八路军的宣传是欺骗的,然后一律放他们回去;如遇不愿回去的情况,也不强迫送回。对战场上的日军尸体,一概设法送还。这些措施都收到良好效果,不少觉醒的被俘日军官兵站出来公开反对非正义战争。

1941年6月2日,山东成立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支部”,其成员均为觉醒的被俘日军官兵。他们主要担负了向日军进行反战宣传的任务,先后发表了《支部宣言》《工作纲领》《告日本士兵书》。随后,鲁中、胶东、清河、滨海、鲁南等区也相继成立了“在华日人反战同盟支部”。②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编辑室编:《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济南:黄河出版社,2005年,第137 页。随着反战同盟组织的不断扩大及其工作的深入开展,他们掌握了不少日军官兵的简历、家庭情况。反战同盟成员常以同乡、同事、部属的名义,给日军官兵写信、打电话,告之其父母、妻子、儿女在思念中煎熬的悲惨情景。这些指名道姓、情景真实、详细具体的信件、电话,加重了日军士兵的厌战、惧战和反战情绪。此外,各部队还利用各种时机和方式,激发日军思乡之情。每逢日本传统的樱花节,山东军区一些部队便制作附上樱花和宣传品的节日礼品,通过各种渠道传送给日军官兵。许多部队抓住日军在樱花节和端午节盼望与亲人团聚的情绪,着重渲染一种思乡念家的氛围。如胶东区的“日人反战同盟支部”用日本民间乐器“尺八”,到日军据点附近吹奏日本歌曲《樱花》。有的部队根据日军官兵的籍贯,专门演奏一些节奏缓慢、旋律哀怨的日本地方小调。比如,对籍贯以熊本县为主的日军部队,就吹奏《五木催眠歌》;对长野县为主的,吹奏《信农岔路口调》;对群马县为主的,吹奏《八木小调》等。日本官兵看樱花、听乡曲,伤时感怀,思亲厌战情绪滋长蔓延,日军据点、炮楼里不时传出士兵的哀怨和哭啼声。③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编辑室编:《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第174 页。

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强大的政治攻势下,日本官兵效忠天皇、宁死不降的武士道精神被严重削弱。在日军士兵和下级军官中,反战情绪更加浓厚,逃跑和投诚的现象不断增加。据不完全统计,1942年逃跑、投诚人数为17 人,1943年为27 人,1944年增至292 人。④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编辑室编:《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第175 页。日军军官哀叹:“士兵思想起了动摇,实在难于指挥。”

(二)开展对伪军、伪组织的政治攻势。伪军和伪组织是日军施行“以华制华”政策的有力武器,用中国人来进行本民族间的斗争,其目的有二:一是缓解日军在敌后战场上的兵员压力,二是更好地执行“总力战”方针。所以,对伪军和伪组织进行政治瓦解和团结争取十分必要。中共中央对如何向伪军、伪组织开展政治攻势,作出了明确的指示:“对不同的伪军,须采取不同的政策,总的原则是争取同情分子,控制两面派,打击坚决作恶的坏分子。”①《中共中央关于敌伪军组织工作决定》(1941年8月4日),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2 辑第3 册,敌伪工作 政治攻势,总第28,编号7,第19 页。“在争取优势与敌伪顽的斗争中,不是一切都用打的办法,要善于利用与掌握中日矛盾及敌伪顽内部矛盾,应该看到在一定情况下中间势力之存在,两面派伪军之存在,外围军之建立,反是对我最有利的。所以必须很具体的了解敌伪顽内部的情形,采取不同的对策。”②《中共中央对鲁西和冀鲁豫边区工作的指示》(1941年7月),《中共中央北方局》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共中央北方局 抗日战争时期卷》上册,第328 页。为了更好地开展此项工作,山东抗日根据地各区党委、地委设立了敌工委员会,县委也设立了敌工部,采用多种方法对伪军伪组织开展瓦解、争取工作。

1.思想上入手,内部搞瓦解。山东各地组织“伪军工作团”深入到大股伪军驻地周围进行政治宣传战,大力宣扬中华民族精忠保国、抵御外侮的优良传统,宣传“中国人不打中国人”的道理,提倡“身在曹营心在汉”,广泛与伪军、伪政权人员进行交朋友工作,通过送礼、请客等感情联络及部分政治上的争取,加速他们向“人曹心汉”的态度转变。八路军第115 师在总结1942年的春季政治攻势时,进行了如下统计:“总计争取反正者,鲁南九次,一四〇余人,鲁支十四次,六〇九人,冀鲁边三次,二〇〇人,共九四九人。”③《第一一五师政治部关于一九四二年春季政攻势向野政总政的报告》(1942年9月),军事科学院战史研究部编:《中国人民解放军抗日战争史料选编》第2 辑第3 册,敌伪工作 政治攻势,总第28,编号7,第241 页。山东军区及所属部队将宣传内容融入年画、唱本、戏文等不易引起日伪军查缴的文艺作品中,或者在外皮面附以《封神演义》《京剧大全》等书刊封面,里面却是八路军抗日故事和甲午战争、岳飞抗金等内容,然后通过各种渠道,散发、传送给伪军、伪组织。在伪军的炮楼、据点,甚至是伪军政人员的办公桌上、枕头底下,都会经常出现此类宣传品。此外,武工队、民兵、妇救会等组织也常以召开座谈会,或利用夜间对据点的伪军个别谈话、喊话、上课等多种形式,对伪军、伪组织人员进行教育,揭露日军利用他们的“推完磨杀驴吃”阴谋,并指出他们今后的出路,唤醒其民族觉悟,促其改邪归正。

2.“一本‘红黑簿’,善恶记清楚。”山东军区各部队统一建立登记册,开展记“红黑点”运动,记录伪军的情况。伪军中谁做了一件对抗战、对人民有利的事,比如主动给八路军送信、阻止敌伪的破坏行动、保护抗日军民、释放被俘人员、不欺负老乡等行为,就可以登记一个红点;谁做了一件不利于抗战的事,如敲诈勒索、奸淫烧杀、欺负老百姓、抓壮丁、教唆或挑拨他人干坏事、给日军带路、与八路军作对、勾结敌伪“扫荡”、破坏抗日行动的,就登记一个黑点。红点多的可以赎罪,黑点多的要受惩罚。各部队定期以各种方式向伪军公布八路军的奖惩政策、记录情况和打击结果。据守滨海南部青口据点的伪军保安队,在日本宪兵队直接掌握下为非作歹,对滨海军区的多次警告置之不理,赣榆武工队随即在其赶集时给予其沉痛打击,使其再也不敢胡作非为。④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编辑室:《八路军第一一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第176 页。一本“红黑簿”就是一本“生死簿”。红点积攒多了,可以得到宽大处理;黑点积攒多了,将遭到严惩。点“红黑点”,记“善恶录”,在政治上给伪军、伪组织人员以深刻影响,使作恶者不敢再作恶,使欲回头者看到了出路。一张“红黑簿”,无形中瓦解了伪军的心理防线,虽不见战火硝烟,却起到了不亚于真枪实弹的震慑效果。通过“红黑点运动”,配合开展舆论战、心理战,起义反正的伪军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

3.“亲人齐上阵,唤子又索夫。”建立伪属档案工作,是山东抗日根据地对敌伪政治攻势的一项创举。通过建立伪属档案,开展争取伪属工作,进而说服教育伪军、伪组织人员反正。山东各区还经常召开伪军家属座谈会,广泛进行“悔过反正、抗日光荣”教育,向他们讲解共产党八路军宽待俘虏的政策,宣传抗战形势。从1943年起,山东各地开展“唤子索夫运动”,主要是让伪属劝导从事伪军政工作的亲人早日改邪归正。对归正回家的伪军人员,除奖励教育外,还注意保护其人身安全,防范日伪军暗害。有的部队还召开会议,由归正人员现身说法,诉说伪军、伪组织人员受日军压迫的艰难处境,以动员其他伪属索夫唤子。为配合“唤子索夫运动”,各抗日民主政府颁发了宽待回家伪军的条例,规定了对归正伪军及其家属的奖励办法,成立了“回归伪军招待所”,大量印刷和散发“伪军归来通行证”。随着伪属登记工作和“唤子索夫运动”的不断深入,归正伪军、伪组织人员不断增加,抗战形势得到了好转。

4.争取“两面派”,抗日做贡献。战争年代的“两面派”一般指为了保存自身性命或利益,游走于不同政治军事集团和派别之间,虚与委蛇、首鼠两端的分子。山东抗日根据地为了瓦解伪军势力,在敌人内部发展了大量可以为我所用的“两面派”,立足于伪军和伪组织现有成员,为抗日根据地提供各类情报。各级党委先后建立了对敌斗争委员会,大力开展敌、伪军及争取“两面政权”的工作,发动政治攻势。开展“两面派”的工作,包括争取、利用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对伪的“两面派”工作,是一种灰色形式的工作,就是通过把坚决的反革命争取为动摇的“革命两面派”,把动摇的“两面派”争取为坚决的“革命两面派”。对伪的“革命两面派”工作,不在游击区进行,而是要深入敌占区、伪组织内部进行。“深入伪军、伪自卫团,伪政权、伪文化机关,争取其为两面派,争取其不积极执行伪政设施,对敌配给制度怠工,偷放壮丁,并争取他们同情和不反对敌区群众,以欺骗逃避办法抵抗配给制度、伪化设施及调训壮丁等。”①《中共山东分局、一一五师政治部对反敌之蚕食政策的指示》(1942年6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党史资料征集研究委员会:《山东抗日根据地》,第97 页。山东抗日根据地通过利用敌占区群众的力量、日伪之间的矛盾、日伪与群众之间的矛盾,加紧开展争取“两面派”的工作。在敌占区建立党的秘密点线工作,建立灰色政权和武装,对敌区群众进行宣传,揭露敌人的欺骗,领导伪区人民对敌进行合法怠工软性抵抗、逃避压迫等。特别是在伪军内部,尤其是情报机关、特务机关内着重建立和发展“两面派”。对已经争取来的“两面派”与“革命两面派”,根据他们不同的情况进行不断教育,待思想觉悟提高后,给予其可以胜任的任务,更好地进行抗日斗争。

在最困难的两年中,山东抗日根据地军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军事上运用“翻边战术”,广泛采取分散性、群众性游击作战;政治上创造了丰富多样的斗争形式,争取和瓦解日伪军。军事斗争与政治攻势相结合,极大削弱了日伪军的士气和力量,让日军实行“总力战”方针的计划破灭。经过一系列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块以一省为主要战略区的根据地逐渐改善了斗争形势,扭转了被日伪军夹击的不利局面,由战略被动逐步转为战略主动。在华北敌后战场上,山东与晋察冀、太行根据地组成了稳定坚固的战略布局。这一格局使得华北战略区各根据地形成军事、政治、经济等各方面的相互配合,坚持和发展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为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攻势伪军华北
伪军大举进攻,绥东形势严重
近代华北开埠城市《红楼梦》戏剧演出述论
2019京城维修店发现之旅——华北车圈京城探秘
脱贫攻坚,一年攻势在于春
康比特:押宝田径,发动里约“攻势”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伪军是什么样的军队
叛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