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库生境修复及资源养护措施与对策
2021-11-29贺海战介子林
贺海战,介子林
(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郑州 450044)
河南省“四优四化”科技支撑行动计划优质水产品专项——大水面生态渔业技术项目把丹江口水库作为项目示范推广点。丹江口水库,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和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水域横跨鄂、豫两省,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国家一级水源保护区、中国重要的湿地保护区、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区。
2015~2017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先后承担了农业部物种资源保护项目: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黄河渔业生态影响评估及对策、典型水源地生境修复和重要生物资源养护技术创新与应用、丹江口水库增殖放流效果评估和跟踪监测。通过以上项目的实施对丹江口水库库区鱼类资源、渔业理化环境和生物环境状况具有较全面的掌握,为四优四化项目在丹江口实施提供了基础数据,基本情况如下:
1 丹江口水库生态系统基本情况
1.1 水质理化指标
四季检测,丹江口水库库区水深(大坝前除外)在15~100 m,透明度200~1100 cm,pH在7.39~8.64,溶解氧在6.88~10.49 mg/L,电导率在258.3~313。水质表观清洁,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丹江口水库常年符合二类水质标准。
1.2 鱼类资源
鱼类7目13科13亚科51属71种,以鲤科鱼类为主。优势种包括银鱼、鲌类、鲫、餐鱼、青虾、蝦虎鱼等。鳡鱼、鳜鱼为常见种。2017年以来,颌针鱼数量显著上升。近年来,人工放流数量逐年增加,2017年河南一侧人工放流鱼类约12.5万kg,放流种类以鲢、鳙鱼为主,部分匙吻鲟。民间放生数量约2万kg。
1.3 底栖动物
底栖动物31种。其中,节肢动物门16种,环节动物门5种,软体动物门10种。其中,中华圆田螺、河蜆、水丝蚓、淡水壳菜为优势种。
1.4 水生维管束植物
水生维管束植物2门25科36属57种。其中,芦苇、眼子菜、菹草、香蒲为优势种。水生维管束植物多分布于汉江沿岸和库湾处。因丹江口水库水体较深,水库中心位置无水生维管束植物分布。原为陆地的淹没区缺乏水生维管束植物。
整体而言,丹江口水库鱼类等水生生物种类较为丰富,物种多样性指数较高,水质清新,水生态处于良好状态。
2 存在问题
2.1 游船和游船码头存在油料和生活废弃物污染水体情况。
2.2 水库淹没区陆生植物死亡污染水质,缺乏水生植物,水质显著劣于水草丰满区域。
2.3 目前鱼类人工放流的种类、数量和比例缺乏科学论证,存在无序放生情况。
3 发展建议与对策
为实现丹江口水库物种多样性丰富,促进生态系统健康稳定,达到水质优良。提出以下建议:
3.1 科学人工增殖放流
增殖放流是国内外在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和水域生态修复方面普遍采用的做法,实践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放流可以补充和恢复水域中生物资源量和种群数量,促进濒危物种种群恢复,维护水域生物多样性。向水中投放鲢、鳙,发展碳汇产业,可以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对净化水质和改善生态环境作用明显。在丹江口水域持续开展增殖放流,兼具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通过增殖放流合理密度的水生生物资源,可以有效改善水域的生态系统群落结构,缓解渔业资源衰退的局面,传统优势种类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在提升水域环境质量、净化水质、控制蓝藻水华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增殖放流可有效增加水域渔业资源量,对于沿岸群众实现渔业增效、渔民增收和巩固脱贫成果具有重要作用。
丹江口水库科学开展增殖放流,应以生态健康稳定、水质良好为主要目的,在对本底饵料生物、环境、生态等因素调查研究基础上,选取合适的放流时间、放流种类和数量。
3.2 修复淹没区生态系统
丹江口水库坝体加高后,淹没沿岸大面积陆地,陆生动植物死亡分解,成为水域污染源。自然状态下,沿岸陆地生态系统转化为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需要8~10年时间。采用本土水草在水库淹没区构建水草群落,并适量移植土著螺、蚌类软体动物等,构建沿岸水域生态系统。作为初级生产者,高等水生植物是水域生态系统和生物学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重要环节。高等水生植物可以稳定和改善底质,增加溶解氧,吸附悬浮物,抑制藻类生长;能为多种动物提供休憩、繁殖或避难场所;可以有效促进悬浮物的沉降,提高水体透明度。
3.3 建立长期水生态监测系统
水生生物群落与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共同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动态平衡系统。系统变化受多种因素影响,为达到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水质优良,需要采取人工干预措施。因此,有必要将水生态监测作为常规工作,开展丹江口水库健康评估、水生态监测以及水生态(藻类)应急监测。监测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以及水体基本理化参数。其中,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每月监测一次,底栖动物分别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各监测一次,并对水生态状况进行评价。通过水生态监测,掌握水库的水生态环境状况,为水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