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匙吻鲟鱼种培育技术总结
2021-11-29韩德顺唐治军宋立云
韩德顺,唐治军,宋立云
(1.南阳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河南南阳 473000;2.淅川县水产服务中心,河南南阳 473000;3.南阳市南召县鸭河口水库管理所,河南南阳 474650)
匙吻鲟原产于北美洲,是一种名贵大型淡水鱼。由于其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无肌间刺,深受消费者青睐,养殖前景良好。淅川县水产系列开发有限公司于2020年5月16日从湖北省宜昌鲟鱼养殖基地引进3~5 cm匙吻鲟鱼苗60万尾进行池塘培育,经南阳市水产科技特派员技术指导,8月底平均规格达到200~400 g/尾,取得了良好养殖效果。现将匙吻鲟鱼种培育基地试验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池塘条件
选择基地1#、3#、4#池塘进行养殖试验。养殖试验池塘均为长方形,东西向,池塘深度2~3 m,进水和排水系统独立,面积2700~3600m2。水源为丹江口水库水和机井水,每口池塘安装1台1.5 kW的增氧机,设置投料圈(直径10 m,圆形,塑料管制作)一个。
1.2 放养前准备
在鱼苗放养前一个月要做好准备,排干池水,铲除池塘周边杂草,充分暴晒干塘。在鱼苗下塘前10 d用生石灰1125~1500 kg/hm2化浆趁热全池泼洒进行消毒,5~7 d后注水1~1.2 m,同时施经发酵后的干粪肥1125~1500 kg/hm2、尿素37.5 kg/hm2进行肥水,4~5 d后轮虫、枝角类等数量达到高峰,用鳙鱼苗试水,证明毒性消失后投放匙吻鲟鱼苗。在匙吻鲟鱼苗下塘前,用水花网拉1次,以清除池塘蝌蚪和其它杂物。
1.3 鱼苗运输和放养
购买体质健壮、规格大小均匀、无病无伤的匙吻鲟鱼苗。在匙吻鲟鱼苗运输过程中,注意检查氧气瓶、阀和各水箱的氧气输送情况,确保不出现意外。运鱼车到达池塘边后,由于长途运输,水箱水温高,用本地池塘水调节水温,在水温基本一致(温差不大于±1℃)的情况下放养匙吻鲟鱼苗。在放养匙吻鲟鱼苗时,先用1.5%~3%的食盐水对鱼体浸浴消毒8~10 min。笔者于2020年5月16日,在4#池放养2万尾3~5 cm匙吻鲟鱼苗。
1.4 科学投喂饵料
3~5 cm鱼苗由于还不具有摄食颗粒饲料的能力,因此其主要摄食池塘里浮游动物(如红虫),在鱼池中红虫量不足的情况下,需要捞取其它池塘的红虫投喂。尤其注意,在下塘后饵料生物一定要充足,否则,有可能造成全池鱼死亡,或者因大吃小只剩少量规格大的鱼种的情况。在4#池塘水体中红虫较多的条件下,从5月18日开始,在上午8∶00、下午5∶00每天两次泼洒豆浆,黄豆用量按45 kg/hm2计算,前一天晚上12∶00浸泡,第二天打浆后泼洒,促使池中枝角类大量繁殖。5月22日开始投喂由湖南岳阳展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鲟鱼配合饲料1号料进行驯化投喂,同时仍继续泼洒豆浆。5月27日驯食成功后,停止泼洒豆浆。在水温24℃下日按匙吻鲟鱼苗总体重2%投喂,遵照少量多次的原则。每日6∶00、10∶00、17∶00、21∶00投喂4次,每次投喂时间30 min以上。随着个体增大,投喂次数以3次为宜。6月28日,鱼种长至20~25 cm进行分池饲养。
1.5 鱼苗驯化
在天然水体中,匙吻鲟是以滤食浮游动物为主的滤食性鱼类,因此要更加注意驯食过程。待匙吻鲟鱼苗长到7cm左右,开始驯化投喂与红虫大小相等的膨化浮性颗粒饲料。在驯化过程中,首先在池边选择2~3个投喂点,边敲击边撒饲料(以上风头为佳),持续时间30 min以上。从5月22日开始经过3~5 d驯化,鱼苗开始上浮摄食,5月27日,大部分鱼苗摄食正常。此时减少投喂点,只设一个固定投喂点,且投喂点水面上固定一个圆形塑料管圈,以圈住投喂的浮性饲料不随风漂移。5月30日池中全部匙吻鲟鱼苗在塑料管圈中吃食,说明驯化成功。
1.6 及时分池饲养
匙吻鲟鱼苗生长速度很快,饲养一段时间后,个体出现规格差异,应及时按规格分开培育,避免同池规格两极分化,有利于提高成活率。到6月28日鱼种规格普遍达20~25 cm时开始分池。1#池投入规格22~25 cm的鱼种4088尾,3#池投入规格18~22 cm的鱼种2892尾,4#池留下规格20 cm以下的鱼种2620尾。分池后第二天就开始投喂由湖南岳阳展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鲟鱼配合饲料2号料,7月20日转投3号料,8月10日转投4号料。到8月30日1#池规格达300~400 g/尾,3#池规格达200~350 g/尾,4#池规格达150~280 g/尾。
1.7 日常管理
匙吻鲟适应性强,且性情温顺,便于捕捞,适宜在pH值7.0~8.5、水温0~37℃、溶氧5 mg/L以上的水域生存。在养殖期间,要特别注意对水体pH值和溶氧的调控,坚持每天早、中、晚三次巡塘,观察池塘进排水、水位、水质、水温及鱼的活动、吃食等情况。为确保水质清新,建议在夏季伏天多换水,不施肥或者少施肥。在高温闷热和连续阴雨天气,要勤开、早开、常开增氧机,特别是连续阴雨天,19∶00左右就必须开增氧机,并加大换水量。在安全管理上,要注意防逃、防盗、防投毒等。并做好养殖生产记录,详细记录天气、气温、水温、投饲量及鱼类发病、防治、死亡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8 鱼病防治
匙吻鲟抗病力较强,在水质清新的环境中很少发病,但在池塘小水体生态环境中,也有发病死亡现象,要强化绿色养殖理念。鱼苗进池塘时先用1.5%~3.0%的食盐水消毒,养殖过程中每隔20 d用生石灰375 kg/hm2化浆全池泼洒一次。笔者在养殖过程中发现匙吻鲟有吃食过饱“撑死”现象,因此要注意调节投饵量。养殖期间还出现过鳃霉病、腐皮病和肠炎病等,要采取相应措施,及时控制鱼病发生。
2 结果与讨论
2.1 试验结果
到8月底,1#池收获匙吻鲟鱼种1397 kg,3#池838 kg,4#池502kg,总尾数9443尾,总成活率47%。20 cm鱼种分池后成活率达到98%。
2.2 讨论
2.2.1 选择驯化成功后的鱼种进行养殖
试验观察结果,3~5 cm的匙吻鲟鱼苗,由于存在只摄食水体中浮游动物和驯化转食的过程,成活率为48%。而10 cm以上鱼种经驯化摄食浮性颗粒饲料成功后,由于有充足的配合饲料供应,鱼种营养较全面,鱼种长势快,成活率高达90%以上。由此,建议没有经验的养殖者要选择经驯化成功后的10 cm以上鱼种进行养殖。
2.2.2 保持水质清新
养殖匙吻鲟要求水体溶氧达5 mg/L以上,不适宜在传统的四大家鱼池塘养殖匙吻鲟。建议在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或有微流水的池塘养殖匙吻鲟,工厂化循环水控温养殖匙吻鲟或在大水面网箱中养殖匙吻鲟,这样可降低风险。
2.2.3 驯化到体长7 cm左右最为关键
据了解和观察,在鱼苗驯化过程中体长7 cm左右时驯化最为关键,以后由于分池鱼稀或者个体大不容易驯化,甚至造成鱼不摄食颗粒饲料的情况,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2.2.4 适当搭配其它鱼种
在池塘养殖过程中,适当搭配养殖鲢、草鱼、青鱼等,既可达到调节水质、清除池中杂草、螺蛳的目的,又能增产。建议在7月初,同时搭配放养规格为50~100 g/尾的白鲢2250尾/hm2,搭配规格为100~200 g/尾的草鱼450尾/hm2,搭配规格为50 g~150 g/尾的青鱼300尾/h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