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产优质玉米太育9 号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2021-11-29延晓倩李秀慧
冯 铸 悦 波 王 笑 延晓倩 李秀慧
(1 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太原 030006;2 山西省永济市植保站,永济 044500;3 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种子推广中心,晋中 030600)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因其广泛的生态适应性和丰产性,迅速在中国广泛种植。我国近年玉米种植面积在4000 万hm2以上,其播种面积、单产、总产超过水稻、小麦,位居三大主粮之首。玉米在山西种植面积超过160 万hm2,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也是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1]。
太育9 号是山西太育种业有限公司于2013 年冬在海南以自选系TY23 为母本、TY3 为父本杂交组配的玉米单交种。母本是2009 年从自选Reid的A 群体(C2)中选择优良基本株进行自交,2010年冬至2013 年冬分别在海南和文水连续选株自交7 代,稳定后命名的自交系TY23。父本是2009年冬在海南从自选Lancaster 的B 群体(C2)中选择基本株进行自交,2010 年冬至2013 年冬分别在文水和海南连续选株自交7 代,稳定后命名的自交系TY3。
太育9 号在多次的试验中表现出了良好的适应性和高产的特点,获得种植户的认可。为进一步发挥玉米优良品种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概述了太育9号的品种选育过程、优良特性和栽培技术,旨在加速太育9 号的推广,提升我国东华北、西北春玉米的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
1 品种特征特性
1.1 生物学特性太育9 号需≥10℃活动积温2850℃以上,春播生育期126d,比对照先玉335 晚2d,与郑单958 熟期相当,属中晚熟普通玉米品种。总叶片数21 片,幼苗叶鞘深紫色,雄穗分枝数7~11个,花丝绿色,花药浅紫色;株高324.8cm,穗位高113.6cm;果穗圆筒型,穗轴红色,穗长20.5cm,穗粗5.5cm,穗行数16.6 行,行粒数43 粒;籽粒黄色、马齿型,出籽率89.9%。株型半紧凑,节间长,通透性好;出苗整齐,根系发达,活秆成熟;果穗均匀,粒大轴细,秃尖小,出籽率高。
1.2 抗病性与抗倒性抗病性 太育9 号分别在2016-2017 年经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2017-2018 年经丹东市农业科学院、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甘肃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2018-2019 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进行抗病性鉴定,综合抗病性较好,特别是对近年危害趋势加剧的茎腐病、穗腐病有较好的抗性。大斑病抗性因鉴定年份和区域不尽一致而差异较大,但一般表现为中抗。
抗倒性 综合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对照郑单958)、山西春播中晚熟区(对照先玉335)、山西南部复播区(对照郑单958)、甘肃中晚熟春玉米区(对照先玉335)、宁夏引(杨)黄灌区中晚熟区(对照先玉335)等5 组区试110 个试验点次的田间调查结果,太育9 号倒伏率平均为0.3%,低于对照品种(4.3%),倒折率平均为0.6%,低于对照品种(2.9%)。太育9 号的抗倒性较郑单958 好,更优于先玉335。
1.3 籽粒营养品质太育9 号籽粒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较高,具有作为饲料和发酵工业原料的利用价值,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山西春播中晚熟区、山西南部复播区、甘肃中晚熟春玉米区、宁夏引(杨)黄灌区中晚熟区等5 组区域试验中,分别于2017-2018 年经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2019 年经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与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农业测试中心测定,籽粒平均容重为758g/L,粗蛋白质含量为9.87%,粗脂肪含量为3.87%,粗淀粉含量为73.43%,赖氨酸含量为0.3%。
2 产量表现
于2016-2019 年分别在东华北中晚熟春玉米区(对照郑单958)、山西春播中晚熟区(对照先玉335)、山西南部复播区(对照郑单958)、甘肃中晚熟春玉米区(对照先玉335)、宁夏引(杨)黄灌区中晚熟区(对照先玉335)等5 个生态类型区进行试验。区域试验110 点次,每667m2平均产量为911.7kg,较对照品种增产7.2%,增产点次率90.9%。生产试验57 点次,每667m2平均产量为869.9kg,较对照品种增产5.3%,增产点次率89.5%,丰产性、稳产性较好。2017 年在宁夏贺兰区域试验点,每667m2平均产量为1352.5kg,较对照先玉335 增产12.5%,增产潜力较大。
3 栽培技术要点
3.1 播种太育9 号耐水肥,应选择中上等肥力地块种植。要求耕层深厚、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透气性好、土质疏松,进行翻地、整地及施肥,有利于蓄水保墒。不宜重茬播种,前茬种植豆科类植物能增加地块的肥力,并且在前一年秋天进行深耕地块,地面冻结之前灌溉。东华北春玉米区宜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播种,西北春玉米区宜4 月中、下旬播种。播期过早易产生冷害、弱苗等危害,建议在土壤深度6~10cm 处平均温度达到10℃时播种。
结合土壤生产能力确定种植密度[2],该品种属于大穗型品种,通过试验表明,宜采用宽窄行(60cm×40cm)种植,东华北春玉米区每667m2保苗4000 株左右,西北春玉米区每667m2保苗4500 株左右。
3.2 田间管理播前施足底肥,足墒下种;拔节期浇水追肥,加强水肥管理。在玉米生长需水的关键时期,7 月、8 月应该灌水2~3 次。喷洒除草剂要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要求的配方比例进行混合,以达到最佳效果;喷洒时间尽量选择温度较低的天气进行,以免药剂快速挥发,降低除草效果;注意天气变化,避免雨天喷洒,雨水不仅影响除草的效果,还会造成环境污染[3]。太育9 号易感矮花叶病和蚜虫,矮花叶病高发区应慎重推广,蚜虫大发生前应施药防治。
3.3 适时收获玉米籽粒背面乳线消失,基部黑色出现,苞叶发黄时适宜收获。
4 杂交种生产技术要点
为保持亲本自交系纯度,需实行超级原种、原原种、原种3 个种源分类繁殖,分类使用。制种关键技术是选择肥力较好的土地,做好隔离工作。在4 月下旬至5 月上旬播种,播种前需剔除异形、异色杂粒,父本和母本错开播种,母本先播,母本顶土前播父本,父本∶母本=1∶5,母本每667m2留苗6000~7000 株。苗期拔出长势不一致的异苗,玉米抽雄前摸苞去雄,每天检查1 次,做好去杂、去劣的工作,确保种子纯度。在关键时期进行追肥,灌溉2~3 次。注意做好病虫害防治,化学防治宜早不宜晚,做到统防统治、合理用药。亲本的产量一般为400~500kg/667m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