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左氧氟沙星致上消化道出血再发2 例报道

2021-11-29

医学信息 2021年8期
关键词:抑酸凝血酶氯化钠

陈 嫈

(贵州省司法警察医院内科,贵州 贵阳 550002)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 岁,因“呕血、腹痛1 周,加重伴血便2天”入院。自述“肝炎”病史30 余年,未系统诊治。查体:T 36.6 ℃,P 88 次/min,R 21 次/min,BP 120/80 mmHg。面色晦暗,心肺(-),腹部膨隆,上腹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扪诊不满意,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CT:肝硬化失代偿征象。腹部彩超:肝硬化,肝右叶占位,脾大,腹腔中等量积液,AFP585.56 IU/ml,肝炎系列:乙肝表面抗原、乙肝e抗体、乙肝核心抗体阳性。大便隐血阳性。诊断: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③肝癌?即予止血、抑酸、保肝等治疗,患者呕血、黑便等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转阴后第4 天,因上呼吸道感染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后患者觉恶心,约17 h后再次呕吐鲜血约50 ml,混有胃内容物。凝血酶检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56.90 s。立即停用左氧氟沙星,予止血、抑酸治疗后患者出血停止。

患者,女,43 岁,因“呕吐咖啡样物伴头昏、发力4 个多小时”入院。自述慢性丙肝史8 年。入院查体:T 36.2 ℃,P 84 次/min,R 20 次/min,BP 93/51 mmHg。贫血貌。心肺(-),腹平软,右上腹及脐周轻压痛,无肌紧张,反跳痛,肝脾未扪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CT:肝硬化征象。腹部彩超:肝硬化,脾大,肝炎系列:丙肝抗体阳性。HB 84 g/L,大便隐血阳性。诊断:①上消化道出血;②丙肝后肝硬化。经止血、抑酸患者呕血症状消失,大便隐血转阴后第1 天,因急性咽炎静脉输注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约50 ml 后觉恶心,头昏,立即停用,1 h 后呕吐鲜血约20 ml,混有胃内容物,凝血酶检测:凝血酶凝结时间24.4 s。立即与止血、抑酸等对症治疗后未再次呕血。

2 讨论

左氧氟沙星属喹诺酮类抗菌素,为氧氟沙星的左旋体,其体外抗菌活性约为氧氟沙星的两倍,具有广谱抗菌作用,抗菌作用强,对多数肠杆菌科细菌,如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和流感嗜血杆菌、嗜肺军团菌、淋病奈瑟菌等革兰氏阴性菌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也有抗菌作用[1],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及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败血症等全身感染。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良反应较多。调查显示,左氧氟沙星位居抗感染药物之首[2],常见的不良反应有胃肠道反应,包括腹部不适或疼痛、腹泻、恶心或呕吐。中枢神经系统反应可有头昏、头痛、嗜睡或失眠。过敏反应包括皮疹、皮肤瘙痒,偶可发生渗出性多形性红斑及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光敏反应等,偶可发生癫痫发作、精神异常、烦躁不安、意识混乱、幻觉、震颤,还有血尿、发热、皮疹等间质性肾炎表现及静脉炎和关节疼痛等。另外少数患者可发生血清氨基转移酶升高、血尿素氮增高及周围血象白细胞及血小板降低,多属轻度,并呈一过性。但鲜见左氧氟沙星导致上消化道再出血的病例报道,本次2 例患者均有明确的上消化道出血,病因是肝硬化,经相关治疗好转后,大便隐血已转阴1~4 d,因其他感染应用左氧氟沙星后在1~17 h 出现再次呕血等上消化道出血征象,使用药物均为同一批次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44291,规格:100 ml:左氧氟沙星0.2 g 与氯化钠0.9 g)。经比对、检查排除其他因素,考虑可能是左氧氟沙星所致的胃肠道反应,在患者胃部创口未完全愈合和血痂不稳定的情况下,频繁的恶心、呕吐,牵扯患者胃部创口及血痂脱落导致再次出血。另外,有报道左氧氟沙星可引起血小板减少,本次2 例患者存在凝血酶检测改变,也不排除凝血功能降低促使患者再次出血。

综上所述,对于近期有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即使症状完全缓解,大便隐血转阴,也应尽量避免使用左氧氟沙星及该类抗菌素,以规避此类风险的发生。

猜你喜欢

抑酸凝血酶氯化钠
超声引导下压迫联合瘤腔注射凝血酶治疗医源性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观察
抑酸治疗对声带白斑术后相关症状的影响分析
氯化钠水溶液结构的研究
使用抑酸药物增加医院感染风险的病例-对照研究
磁珠固定化凝血酶的制备及其在槐米中活性化合物筛选中的应用
从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探讨TKI与抑酸药物的相互作用
某院住院患者抑酸药物使用分析
羊血凝血酶制备条件优化
凝血酶谱在正常人与脑梗死患者中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