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的钢琴演奏处理
2021-11-29刘洋
刘 洋
一、《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的构成要素
在皮亚佐拉的众多作品中,单三部曲式居多,目的是来配合探戈舞蹈。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四首乐曲中,除去《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冬》,其它三首都是A-B-A再现式的三段式乐曲,且属于快-慢-快的节奏类型。
在调式调性上,《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以g小调为主,从乐曲的开始到结束始终贯穿着一种小调特有的忧郁气质,同时也透漏出皮亚佐拉在外求学对家乡浓浓的乡愁,以及当时皮亚佐拉对探戈被贵族社会摈弃、厌恶所表现出的失落与无可奈何。
在节奏方面,《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主要运用了两个节奏型:
(一)附点节奏型
一首乐曲的节奏就好比骨架,支撑起了整首乐曲的风格及发展动向。在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这首作品中,附点节奏型得以大量的运用,甚至贯穿整曲。正是这一附点节奏型与左手低音的相互交织,使得音乐有了更大的张力和动力感,仿佛给听众带来一种探戈舞蹈中甩头勾腿的舞蹈画面感。
(二)切分节奏型
切分节奏型改变了常规的节奏规律,将音符的强拍和弱拍发生了调整和变化,给人一种独特且摇摆的感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这首作品中,切分节奏型也几乎贯穿了整首乐曲,从呈示部的一开始,小提琴奏响了乐曲的主题,切分节奏型的运用便使得主旋律的重音放在了后拍上,且随着音乐的不断发展,大提琴、钢琴声部都逐步加入了切分节奏型,这种切分节奏型的音响效果使得音乐情绪更加积极高涨,动感十足。而这一奇特的节奏运用方式恰恰表现了皮亚佐拉所创的“新探戈音乐”的魅力所在。
在作品的和声方面,皮亚佐拉这首《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不仅运用小调、切分节奏型和附点节奏型来表现忧伤压抑的情绪,有着深厚的作曲功底的他,在和声方面的特殊写作技法更是加深了对音乐情绪的表达。《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中钢琴声部所使用的和声,并不像传统和声有解决的倾向,而是大多半音叠置的,听起来并不和谐且节奏感突兀的一种现代和声,这种和声效果如果单独演奏会给人一种焦躁不安、心神不宁的感觉,甚至是一种噪音。这就反映出在当时社会底层的人和文化不被认同时所产生出的内心情感。
二、《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的风格把握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包含了《布宜诺斯艾利斯之春》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夏》、《布宜诺斯艾利斯之秋》与《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冬》四首乐曲,其中的每一首都是作为单独的作品而存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之春》创作于1970年,虽为整部套取的第一首,但完成时间却晚于“夏”、“秋”,紧邻《布宜诺斯艾利斯之冬》,预示着春天是在冬天的温暖中渐出的(布宜诺斯艾利斯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季平均气温在17.7摄氏度,降雨量充沛,一年四季温暖湿润)。《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这部作品主要描绘了当时悠闲舒适的城市生活,并利用乐器模仿自然界动物所发出的声音,表达着大自然与人类生活之间的融洽与协调,同时浓缩了强烈的阿根廷民族色彩,不时地呈现出南美特色的“探戈”节奏。同时,皮亚佐拉所创作的《四季》实际上是在向维瓦尔第致敬,维瓦尔第闻名于巴洛克时代,也是一位极其出色的作曲家,他也曾创作过一首名为《四季》的套曲。由此说明了广大音乐家热爱音乐、生活以及自然的通性。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是一首融合了探戈、古典、爵士、现代等多个时期、多种风格的作品。要想把握好这首作品的演奏风格,既要有古典音乐的规整,又不能失去探戈的自由与奔放和爵士的即兴与灵动,用探戈的热情来演绎古典,这便是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的风格所在。
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的钢琴演奏处理
《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中的钢琴声部大多担任节奏声部,负责奏出探戈3-3-2的节奏。在和声方面,多是即兴类型的爵士音乐和声,伴以不和谐的三和弦或七和弦以烘托小调所带来的忧伤感。
皮亚佐拉的作曲才华不仅体现在对探戈音乐的节奏和框架上面,而且在复调对位方面更能体现他深厚的古典功底。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中,出现了大量的二声部复调和三声部复调,声部构造清晰,音色安排合理。这些复调对位手法使得音乐更加紧凑、更富有张力。所以,钢琴在弹奏节奏声部的时候要把握好节奏的拍点及重音,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探戈应有的节奏感,且主旋律在钢琴声部或者需要钢琴声部来对旋律进行补白的时候,应当清晰、完整地奏出主旋律和补白音,下键的深度和力度要多于担任节奏声部时的下键力度,追求一种“弱而不虚,强而不躁”的音色效果。
同时,皮亚佐拉为每个乐器声部都创作了“Solo”乐段,就像是不同的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代表着不同的内心感受,分别由不同的乐器所表达,正犹如千变万化的舞步,给予听觉丰富多变的冲击感。尤其进入钢琴声部的“Solo”后,钢琴要承担起主旋律声部的责任,无论在旋律内出现的三和弦或七和弦,主旋律的走向均在合弦外声部,即所有和弦的外声部要演奏的清晰明确,切记不可一个和弦一把抓,把和弦内的所有音演奏成相同的力度。
皮亚佐拉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是一首典型的探戈风格的音乐,而探戈音乐像是魔幻般的迷人印象;空气中弥漫着的烟雾;灯火朦胧的夜场,又或者是男人怀抱中漂亮的女郎;放逐于节奏中的爱和梦想。如此看来,探戈音乐有着其独特的魅力与特征,要想把握好其特征,就要把握好几个关键要素。首先就是整首乐曲当中的重音节拍和重音记号,这些重音记号或在每小节的强拍节拍点上,又或在强拍后的非强拍节拍点上,其所要传达给演奏者的信息并不是要把这个音弹得特别强烈或尤为突出,而是通过这些重音记号来表现出探戈的节奏特征和舞蹈当中的步伐拍点。所以,遇到带有重音记号的音符,要把这些音的声音和音色演奏得更为集中,并加以侧重的强调,这样才符合皮亚佐拉“新探戈”音乐风格所呈现出的改变常规节奏的独有特色。
其次,《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的乐谱谱面其实并不复杂,甚至有些乐句或乐段的织体略显简单。这就表明皮亚佐拉为了探戈音乐不被束缚于单一的演奏形式及演奏思想,所留有的空余。这段空余其实是给演奏者进行即兴演奏的,这就造成了不同演奏者演奏皮亚佐拉相同的探戈乐曲但风格各异的现象,但音乐原本就应是没有规则无所限制的,皮亚佐拉在其音乐中鼓励其他演奏者对该作品进行自我表达的行为也使得其音乐风格更加独特、更具吸引力。
最后,在演奏这首《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时,钢琴延音踏板的使用要恰到其处,方能为乐曲增加色彩和表现力。踏板的切换形式主要依据音乐的发展走向及和声的变化,分为直接踏板、音后踏板、及切分踏板。由于钢琴声部所担任的多为节奏声部,所以左手的音乐织体大多以节拍式的单音连续进行为主,而且每一拍都是不同的音高及不同的和弦,所以踏板要使用音后踏板,即每弹完一个音后,立即踩下延音踏板,来延续这个音,此后每变化一个音或和弦就要更换一次踏板,以此类推,切莫整小节或一个乐段不切换踏板。唯独这样的踏板运用方法才能把音色弹得干净,把节奏及拍点弹的明确。
四、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之间的协作
笔者通过对《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这首作品的排练和演出得出些许结论和经验。首先,一首出色的合作作品的完成,需要演奏者有扎实的基本功和独奏能力,只有拥有了娴熟的演奏技巧才能完成作品中的要求和技术难点。而对于钢琴弹奏者的音乐性的要求主要是:钢琴弹奏水平足够高、节奏感与乐感足够强、听音辨音能力足够好以及音乐基础理论知识足够深厚。但最基本的是要能自如地掌控属于内心或者大脑中的键盘和旋律,即通过钢琴的声音来传达出演奏者内心对音乐最真实的感觉。判断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如何,除了其弹奏的速度以及力度的判断,更重要的是演奏者弹奏的音准是否准确、音色是否足够干净透彻等。它即要求有独奏钢琴的技术水平,又要求能对于音色的把控能力,对强弱对比起伏的敏感程度,能够弹奏出极为丰富的音色,并能够在胜任自身声部的前提下更多的聆听其他乐器声部所演奏的旋律,从而达到更好配合。
其次,协作艺术表演形式一定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合作意识,使钢琴声部和其他演奏者建立一种相互协作的关系,只有积极配合、相互协作,才能够出色地完成一首优秀的作品,每位演奏者需提前就乐曲节奏的把握、力度的控制等进行洽谈和协商,以确保乐曲在真正进行演奏和表演时各乐器声部间是协调、合拍的,从而使得乐曲所蕴含的情感、内涵及其艺术性得到完全的表达。
最后,在排练和演奏过程中,要有眼神的相互交流或气息的沟通。音乐旋律需要各声部演奏者之间严丝合缝的协奏才能进行流畅、完整的表达,演奏者不可仅沉浸于自我的演奏中而忽略乐队合作,并且在某一乐器进行独奏时,其他声部必须要放低音量来进行配合,切莫出现喧宾夺主从而影响了音乐的整体感觉。
例如作品中第60小节至75小节大提琴声部的Solo乐段,为了让大提琴如歌的旋律更深沉、更悠扬,小提琴在此乐段整段休止,只有钢琴伴以柔弱的探戈节奏型来维系乐曲整体框架。此时钢琴所扮演的是节奏声部的角色,为了达到作曲家想要表达的音响效果,演奏者必须减少下键时的力度,用弱音效果来进行此乐段的演奏。
当乐曲主题再现,并伴以热烈和高涨的情绪时,即便钢琴处于节奏声部,也需要演奏者充满热情与激情的演奏来配合小提琴、大提琴,共同将乐曲推至高潮。
一首合作作品的演出成功与否关系到每个声部和每件乐器,特别是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这部作品中,如果担任节奏声部的钢琴因演出时情绪激动而造成的速度不稳定,那么带来的演出效果一定是不尽人意的。例如作品中第105小节,突然由之前的4/4拍变成了3/8拍,这种乐曲中间的节拍变化是作曲家为了音乐发展需要而和下个乐段之间做的一个承前启后的“桥梁”,要想顺利通过这座“桥梁”,只有稳定的演奏速度才不会出现慌乱或失误。
在音乐情绪上,由于钢琴宽广的音域和丰富的表现力,往往可以带动音乐的情绪,例如作品中从121小节至结束,三个“forte”(强)下强有力的节奏拍点及右手不和谐的七和弦,将乐曲推至最高潮,紧跟其后的两拍休止符仿佛“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感觉,最后主调和弦的辉煌奏出结束全曲,让人沉浸在探戈音乐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恋恋不舍。
结 语
钢琴传入我国已有近百年的历史,钢琴音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曲折的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钢琴音乐进入了活跃的发展期,涌现出大量的优秀作品及音乐家,他们不断的对钢琴演奏进行探究及研讨,致力于在演奏中创造出新颖的风格、不同的音响。如今,在众多高校领域的教学环境及模式中,师生对于钢琴和器乐多专注于独奏领域,但随着重奏作品大量的不断涌入,人们开始对合作性音乐的特点及演奏进行探索,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对重奏这一合作性的音乐表演艺术形式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针对于钢琴或器乐重奏的表演及教学便被提升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
关于重奏和室内乐的作品,在查阅了大量的相关文献及资料后发现,针对于古典主义时期重奏作品的研究和探索,明显多于其他几个时期。所以,笔者对20世纪的近代作曲家皮亚佐拉的钢琴三重奏《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中“春”的研究就可以为近代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作品的分析与演奏进行适当的补白。
通过查阅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的资料及研究文献发现,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专家学者们对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的研究虽有涉及,但研究方向却集中于对作曲家本身的生平和整部套曲的演奏分析上,且关于这部套曲的版本,有笔者选题的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的三重奏版本;有小提琴与乐队的版本;还有小提琴与钢琴、手风琴、大提琴的版本等众多版本。对于皮亚佐拉《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这首套曲的其中一首,或是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三重奏这一版本的研究和相关资料还很薄弱。所以本文讨论的《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四季》之“春”的钢琴演奏处理,将会在钢琴与小提琴、大提琴这个版本的研究分析上具有一定的补白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