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不理性消费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

2021-11-29李宇彤吉林外国语大学

营销界 2021年13期
关键词:消费观念消费行为购物

李宇彤 李 礼 (吉林外国语大学)

消费在对经济发展进行带动的过程中成为重要因素,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始终有所体现,并和人们生活产生紧密的联系。大学生在社会群体中处于精英的水平,在家庭与学校以及社会的关系维护过程中起到纽带的作用。对大学生的消费理性进行引导,能够对其全面的发展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产生重要意义。通过分析当代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可以得出,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消费中出现了不少非理性消费问题。学校应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予以关注,引导其消费观念的正确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对这一群体开展消费道德的教育,为其消费的行为进行规范,使其消费的行为能够趋于理性,并且形成良好的习惯,以健康的状态面对大学的美好生活。同时,鼓励当代大学生学习必要的理财理论知识,提高其理财技能,让其能够合理规划使用自己有限的经济收入,减少非理性消费行为。

大学生消费现状

我国的GDP 呈现逐渐增长的势态,经济实现较快发展,国民的购买力实现飞速的提升,消费水平发展潜力巨大。最近,许多高校推进扩招,普通的高等院校其招生量大幅提升。大学生群体数量在不断壮大,作为特殊的且数量较为庞大的一类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消费行为也受到大众的关注。近年来,有不少关于大学生消费问题的报道,报道中谈及一个问题:在校大学生存在非理性消费的行为。为此,笔者通过问卷调查了长春市内二十所高校本科生的消费情况,被调查对象覆盖大一至大四各年级的学生;每月消费额度在2000-3000 元,占比54.55%,3000 元以上占比24.24%;有52.53%的同学表示,在购物时自己有时会买一些促销打折的商品但自己用不上的东西,网购存在非理性消费的比例有62.63%,实体店存在非理性消费的比例是46.44%;45.45%的学生因心情不好,情绪需要发泄时,也会通过消费来缓解;对于这些非理性消费影响因素的调查显示,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大众传媒、追求时尚潮流和名牌及攀比心理和报复性消费心理。

所以,大学生这一群体产生消费行为时经常受到多种因素影响,而这些因素往往是非理性的,往往忽略自身消费的能力和真实的需求,面对消费品时容易产生认知不足,盲目消费的行为。而这种不理性消费的后果就是会给大学生自身、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的心理影响

对于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大学生活与之前的生活最大区别是他们可以相对自由地支配一笔数额不算小的生活费。基于这一群体经历过高考的苦难与挫折,其往往在大学时期逐渐放松自我,寻找一些方式去享受有趣的生活,这种心理直接影响他们生活消费,例如去网吧、KTV 等娱乐场所或去商场购物。大学生由于心智不成熟,自尊心作祟,追求时尚个性或攀比心理等原因,进行奢侈消费、冲动消费,没有考虑到自身及家庭的经济状况,有些大学生的经济收入根本无力为自己的非理性消费行为买单。加上近年来网络信贷兴起,在校园当中,各式各样的贷款广告出现恶性发展,发放贷款的公司往往抛出诱人条件,使得学生在消费欲望的驱使下利用贷款和信用卡出现透支消费,而这些行为也给自身、给家庭和社会产生了恶性影响,这一群体在面对新鲜事物时辨识能力较差,往往会产生超前消费问题。因此,这一群体信贷的申请占比超过了90%。目前,我国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消费支付方式已经由传统的现金、银行卡支付转向移动支付,网络购物盛行,各大电子商务网站推出分期付款,给予消费者一定的消费额度,这月先消费下个月再还款,这无形中增加了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的诱惑,使他们沉迷于非理性消费无法自拔。

(二)盲目从众消费

双十一在西方为光棍节,然而在近几年,这一节日被演变成为供全民进行购物和狂欢的日子。在这一天,网上有各种商品的折扣和抢购活动,营造出物美价廉的商业氛围。在这一氛围的诱惑之下,跟风消费的比例大幅上升。据有关统计显示,仅天猫在这一天的购物活动,其成交量就在三年内实现大幅度的上升,一度创下纪录。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大学生群体疯狂网购贡献的。大学生在看到购物节所销售产品价格低廉时就很容易产生盲目的购物行为,一旦认定某件商品价格低廉,就盲目购买,很多学生丝毫不考虑这些东西是否对自己有用。可以说现在网购已经与大学生活息息相关,足不出户就能买到想买的东西,但是在感谢互联网便利的同时,也要思考一下自己购买的东西是否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的商品退货率较高。据有关调研和分析,每年这一天的退货率达到50%左右。产生这一结果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发货速度慢,其次是非理性的消费行为作祟,消费者往往过后才发现是盲目购买。

(三)理性消费观念及知识缺乏

大学生群体其消费认知接收来源主要是其原生家庭,其家庭的环境和观念能够直接影响到消费行为。如今,“溺爱”一词非常流行,父母往往给孩子买最好的东西,尽可能地满足孩子的任何需求,因此,处于这种家长溺爱孩子的家庭中,孩子缺失正确的消费观念,仅仅知道只要自己喜欢的东西就去买,从不考虑价格是否自己可以独立承担得起。从家庭到学校,学生并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正确消费,理财知识匮乏。从小形成的一些错误消费观念,因为家人、学校的教育不足而继续错误下去,导致一些不可收拾的后果。在调查的过程中,发现有75.23%的大学生消费观是随心所欲,不在意是否超出自己的预算,仅仅有9.11%的大学生会制作出详细的消费计划。这个数据大可说明:大学生理性消费观念缺乏,缺少对正确消费知识的了解。

解决大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在大学生活中,大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诱惑,例如包夜上网、物质攀比,网上购物等,当大学生面临这些诱惑时,切记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思想,不要被诱惑所牵制自己,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时刻提醒自己这么做是否可以独立承担后果。消费前要认真思考是否真正需要,应让所购买的商品发挥它最大的价值。与同学之间,不要盲目攀比,一个人是否优秀并不是看她的着装、外表,而是看她的内涵以及各方面能力。不要沉浸于物质生活,要以自我完善、自我进步为追求。有关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对不良网络贷款的惩罚力度,对其进行严格的管制,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

(二)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

社会的消费环境极易影响大学生群体消费的习惯养成,所以全社会消费的风气良好,则能营造良好的消费环境,在良好环境正确的引导下,大学生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制自己、对自身消费的行为做到规范。我国在十一五的规划当中,将节约社会的构建作为重要的任务。整个社会要将这一核心贯穿到消费观念当中,对消费方式引导其变革,使社会消费的观念体现在节俭与适度,并且合理。此外,还需要完成精神文明的建设,杜绝享乐、拜金、浪费与奢靡行为的产生,使得全社会懂得勤俭节约这一传统美德,禁止盲目跟风,积极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弱化来自不良风气的影响,使这一群体能够处在消费的正确观念引导当中。

(三)加强理性消费教育

家庭对于学生来说是成长的摇篮,所以家长要承担保护学生健康成长的主要责任。家长也应转变自己的观念,加强对孩子的监督及教育,使其最终处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在学生观念成长的关键时期,家长要起到榜样的作用,使其养成朴素勤俭的优良作风,懂得金钱来之不易,需要时时珍惜。学校可以不定期对大学生非理性消费问题的危害进行宣传,围绕消费观念这一课题进行校园的文化宣传,利用相关讲座引导学生理性的消费心理,产生正确的消费习惯,开设相关的课程助力正确观念的养成。大学生理财知识极为匮乏,高校可以开设一些理财知识的相关课程,向学生普及一些理财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能够对自身的财富做到合理的管理和使用。在校期间,引导学生对消费的计划和行为进行合理的规划,使消费的行为具有合理性。

当代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目前已经在社会上受到广泛重视,家庭、学校和社会都应有义务为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保驾护航,在学生消费行为的形成过程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在学生消费的心理、行为形成的重要阶段,三方都应对其进行教育引导,使学生的成长处在良性消费的环境中,对不良的风气进行净化,在校期间能够实现良性发展,在面对此成长阶段时能够昂首阔步,游刃有余。与此同时,学生也应当自我反思,减少自身非理性消费行为,使自身消费观念具有合理性。充实理财的相关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使未来的发展道路更加顺畅。此外,三观的培养更是重中之重,勤俭朴素的品德能够使自身在人生道路上稳步向前,严防误入歧途。

猜你喜欢

消费观念消费行为购物
大众滑雪消费行为的研究——以万龙滑雪场为例
高中生日常消费行为和消费观念调查研究
我们为什么选择网上购物?
《巴萨罗缪集市》中的市场消费行为与社会流动性焦虑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圣诞购物季
高中生消费观念与学校周边经济生活的关联探讨
大学生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调查分析
快乐六一,开心购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