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探索
2021-11-29陈汝盼林鸿裕林志杰
陈汝盼,林鸿裕,林志杰,胡 苹
(黎明职业大学 新材料与鞋服工程学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承担着人才培养、创新创业、社会服务等任务,是实验教学、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也是易燃、易爆、易制毒等危险化学品、气源和大型贵重仪器设备的集中之处[1-2]。近年来,有关危险化学品中毒、火灾、爆炸、环境污染等实验室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如2016年上海某高校生物实验室爆炸,2名学生受重伤;2018年北京某高校实验室内学生进行垃圾渗滤液污水处理科研试验时发生爆炸,事故造成3名参与实验的学生死亡等[3-4]。因此,如何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确保实验室在服务广大师生的同时安全运行,成为高职院校实验技术管理人员关注研究的课题[5-6]。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实验室存在的主要安全问题,探索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的改善措施,以期为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一、 实验室安全存在主要问题
(一) 安全管理落实不到位
高职院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存在规章制度不健全,或虽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但没有落实到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管理主体权责不明确、分工不具体,导致制度执行不严格、不到位,监督力度不足等问题[7-8]。此外,没有建立科学有效的应急预案,事故应急演练缺乏等,也是危险事故发生后无法及时应对,致使师生伤亡、公共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
(二) 师生安全意识薄弱
师生通常把注意力放在教学和科研上,缺少把实验室安全放在首位的意识[9]。进入实验室的一些教师和学生常常不穿实验服,不戴护目镜、手套,不在通风橱做实验,不清楚实验室安全防护设施放置的地点以及灭火器的使用方式;一些学生甚至在没有了解化学品性质的情况下就开始做实验。这些都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隐患问题。
(三) 危险化学品管理不规范
由于高职院校各个实验室的研究方向不同,涉及的危险化学品种类多,对存储要求比较高,管理难度大[10]。如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没有专用仓库存放,剧毒化学品没有严格按照“五双”管理,实验剩余的危险化学品存放较为随意等。此外,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种类多、数量少,增加收集的难度和处理的单位成本,容易造成环境污染。
(四) 安全经费投入不足
化学实验室应配备灭火器、紧急淋浴洗眼器、防毒面具和急救医药箱等消防安全防护器材,并张贴安全警示标识。但是,由于很多高职院校的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配套设施不齐全或者设施损坏后没有及时维修更换,在危险事故发生时安全设施无法发挥作用,导致事故没有得到及时、妥善的处理,是致使师生伤亡、公共财产损失的重要原因之一[11]。
二、 高职院校化学实验室安全管理措施
(一)规范安全管理制度,加强监督管理
1.规范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
健全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是做好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保障。学校应加强顶层设计,对全校的实验室安全进行总体规划,并根据上级有关法律法规及条例,制定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办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办法等,落实上级相关实验室安全文件,对全校实验室安全进行宏观指导,实行安全网格化管理。成立校、院两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领导小组,学校与相关职能部门、二级学院签订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各职能部门负责实验室安全设施建设、安全管理体制建设、安全教育指导及监督管理等。学院与实验指导教师、实验室管理人员签订安全责任书,通过签订“校—职能部门(学院)—实验室”三级管理模式的安全责任书,确保每间实验室都有安全责任人,明确各自的安全管理职责,落实安全管理责任。
2.加强监督管理及应急演练
海因里希法则指出,伤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尽管伤害可能在某瞬间突然发生,却是一系列事件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12]。可见,安全无小事,要保证安全,必须以预防为主,而加强日常管理和检查监督是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的有效方法。
在实验室安全管理过程中,实验室管理人员应依据相关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对照实验室安全检查表,加强对实验室的日常安全管理。如检查师生是否穿戴防护用品、检查仪器设备操作是否符合安全操作规程、危险化学品使用是否符合规范、“三废”是否集中回收、安全设施是否正常运行等。排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建立安全隐患治理台账,明确治理措施、负责人和整改期限等。对于暂时无力解决的安全隐患应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并及时上报学院及学校相关职能部门,确保实验室处于正常安全运行状态。
同时,学校职能部门、分管领导对实验室进行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安全检查,对检查中发现存在安全隐患的实验室下达隐患治理通知书并限期整改,整改完成后由职能部门检查验收。学校针对各类实验室突发情况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消防疏散、危险化学品泄漏演练等,形成一套较完整有序的应急预案体系。一旦发生火灾、危险化学品泄漏等突发情况,各职能部门、学院、实验室能依据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做出正确的决断,采取相应措施,确保师生安全,将公共财产损失降到最低。
(二) 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师生安全意识
师生安全意识薄弱,容易导致实验室事故的发生。因此,安全管理必须常抓不懈,而加强安全教育是安全管理的核心。可以将实验室规章制度、常见实验室安全隐患及事故现场、安全标识、安全漫画等在实验室内、走廊等地方以展板、海报、LED屏幕等形式展现,营造立体式的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通过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使广大师生转变观念,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提高自身安全防范意识和能力。
安全教育的对象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实验室管理人员是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主体,学校应重视实验室安全管理队伍的建设,通过组织实验室安全管理培训班、专题讲座等,提升实验管理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安全技能,在确保实验室安全的同时,做好教学科研的服务管理工作。教师是开展实验教学和科研的主体,在做好教学科研的同时,也要注重学习实验室安全知识,提高安全意识;在日常实验课程和科研中,将实验室安全、危险化学品安全、仪器设备安全操作规程等知识贯穿于课堂中,并做好安全教育培训记录。学生是受教育的主体,在进入实验室前,应经过安全培训,并通过安全考核。培训及考核内容要注重知识性、实用性、趣味性,有效提升学生的安全意识及自我防护的本领。
(三) 规范危险化学品使用和管理
1.化学品的采购及运输
首先,在危险化学品采购前,审核化学药品经销商是否具备《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以及是否在有效期内,从源头上把控经销商资质,保证危险化学品的来源符合规范。其次,要求经销商提供化学品安全说明书(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MSDS),确认化学品的危险等级,并进行有效分类。最后,规范管控类化学品的购买手续。如易制毒化学品的购买,应与具有易制毒化学品经销资质的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并到当地公安机关办理相应手续,将相关信息录入易制毒化学品信息管理系统备案。
2.化学品存储及使用
加强危险化学品管理,特别是有毒有害的危险化学品,应采取严格的管理措施。第一,根据化学性质将对化学品进行分类管理、存储,预防自燃、火灾、泄漏等事故发生;第二,领取化学品时,须将领料单交由指导老师和分管院领导审批,由实验管理人员凭单严格按量发放;第三,取用有毒、易挥发的化学品或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的实验应在通风橱中进行;第四,实验室内尽量不存放多余的化学药品,使用剩余的化学药品应及时归还库房,并进行用量登记,尽可能降低实验室事故发生的概率。
3.危险废弃物处理
妥善处理实验室产生的危险废弃物。第一,按照危险废弃物的化学性质进行分类收集;第二,做好危险废弃物台账,按照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做好危险废弃物年度管理计划及数量登记;第三,控制危险废弃物存放量,达到一定数量后及时转运到危险废弃物仓库;第四,设立专项资金用于实验室危险废弃物的处理,定期交给有处理资质的公司集中处理。
(四)增加安全经费投入
增加安全经费的投入,加强实验室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是实验室安全的有力保障。在实验室内规划专门的安全设施区域,配备灭火器、消防沙、防毒面具、通风橱等设施;在公共区域安装紧急淋浴洗眼器、设置急救医药箱等物品;高压气瓶放置在气瓶安全柜内;在显要位置张贴危险源或安全警示标识(如严禁烟火、注意安全、必须穿工作服等)。此外,还须对安全设施进行定期检查保养,并及时更换受损的安全设施,确保在出现危险情况时可以正常使用。
三、结束语
化学实验室安全是高职院校综合治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坚持“预防为主,安全第一”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理念,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和监督检查以及实验室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和师生安全意识的培养等各方面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实验室安全工作,为师生营造一个良好而安全的实验室环境,为教学科研顺利进行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基础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