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生产质量管理研究
2021-11-29徐洪宇
徐洪宇
(吉林化工学院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吉林吉林 132022)
近年来,我国曾发生多起食品安全事故,如“三只松鼠开心果霉菌超标”“江西九江大米遭镉污染”“湖南娄底破获上亿元假减肥药案”等,不仅使得食品企业的社会影响力受损,还对消费者的心理、身体均造成了负面影响。在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升的环境之下,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基于此,本文重点研究了有效加强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的策略。
1 食品质量安全的现存问题
1.1 人为因素所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食品质量安全的现存问题当中,人为因素所致的食品安全问题较为常见,多以假冒伪劣的食品为主,其质量安全难以得到根本性保障[1]。对于消费者而言,食用此类食品会影响其身体健康安全。如部分商户以工业酒精与水勾兑的方式制作白酒,消费者食用这一假冒伪劣产品,可能会出现失明,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消费者死亡。还有部分商户将糖精钠这一食品添加剂应用在膨化食品当中,如果食品添加剂的含量超过规定范围,就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1.2 自然因素所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在自然界范畴之内,绝大多数微生物属于致病菌,食用含有致病菌食物会导致人们出现身体疾病。根据相关研究调查资料显示,在我国较为常见的致病菌主要包括沙门氏菌(Salmonella)、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2]。在农业快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为增加农产品生产效益,部分农民将越来越多的农用化学物使用在农业生产当中,部分具有较强毒性的农用化学物如果长时间残留在农作物上,则会污染农作物。对此类农产品进行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时,会出现农药超标的情况。消费者如果食用此类农产品,则会对自身身体健康构成威胁,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此外,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工业排放的废弃物会污染环境、土壤、水资源和大气等,进而对食品原料造成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
1.3 操作环节所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部分食品生产厂商,在食品加工相关标准及环境卫生标准操作方面,无法对其进行严格有效的执行。如在对原材料进行存储时,其现有的存储条件无法满足原材料的实际需求,极易导致原材料出现变质现象;在对食品进行生产加工时,现有的微生物条件以及虫害控制条件无法达到相关要求,也会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此外,食品对存储运输、卫生环境、温度通风等一系列流通及生产环节的要求相对较高[3]。其中,部分食品需要在冷藏状态下保存,否则会导致食品出现变质现象,进而导致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
1.4 安全机制所致的食品安全问题
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机制方面还处于不完善、不完备的状态,关于食品添加剂安全管理的内容还没有作出清晰明确的说明,绝大多数食品添加剂属于合成或者提炼的物质[4]。在安全机制方面,发达国家会通过批准、追踪监督、风险评估等方式对食品添加剂进行处理。我国在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方面,处于起步相对较晚的状态,虽然从类型、使用剂量等方面对食品添加剂的相关内容作出了说明,但是所获得的执行情况却并不理想,在实际执行与操作中,使用超剂量现象的情况时有发生。
2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经营者素质不高
现阶段,深入到我国食品企业当中可以发现,部分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不高,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薄弱,部分食品企业经营管理者将更多的关注力放在增加企业经济效益、获得更多经济利润方面,对食品质量却漠不关心。同时,还有部分经营者在采购食品原材料时,很少会对食品的商标、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及生产合格证等相关内容作出清晰明确的查看,核实真伪行为更是少之又少。他们更多关注原材料的价格,认为通过原材料价格的有效控制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殊不知这种片面、错误的思想为食品安全问题埋下了隐患。
2.2 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
我国部分消费者在食品安全方面所掌握的知识处于较为浅显的状态,所形成的安全意识相对薄弱,而社会相关机构对食品安全的宣传效果并不理想,难以形成积极良好的食品质量安全维护氛围。具体而言,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居民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在食品安全方面欠缺较强的自我保护能力,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为三无产品、违法食品进入市场创造了一定的便捷条件。此外,对于种植粮食、蔬菜、瓜果等农作物的农民而言,其食品安全意识相对薄弱,甚至部分农民生产者无法有效辨认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食品,因此通过使用一些化学材料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鲜艳成色。
2.3 绿色有机食品与生产销售脱节
绿色有机食品与生产销售环节脱节,是导致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出现的一大原因。受宣传力度不足因素的影响,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成本投入方面会处于相对较高的状态,不仅需要花费相对更长的生产时间,还需要支付相对较多的人工成本,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市场价格。面对相对较高的食品价格,普通消费者往往无法对其表示认可,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销售批发渠道,难以进一步提高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市场占有率。因此,部分绿色有机食品生产者及经营者在食品销售方面无法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甚至会处于亏本的状态,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伪劣者的出现,并由此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2.4 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
食品质量的安全不仅需要工商部门、卫生部门、质量部门这3个部门的监管,还需要农、林、牧和渔等其他多个部门的监管。但是需要说明的是,在众多政府行政部门当中,因受管理目标、管理方向、管理体制和管理政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管理部门在对食品质量安全进行监督管理时,可能会出现重复监督、监督不到位的情况[5]。虽然某些地区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改善此种情况,但是依旧会存在各自为政这一混乱局面出现的可能性。此外,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他们在城市当中会从事一些小规模的食品生产销售,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小商店、小吃部、小作坊等小微型食品生产销售机构的出现。由于资金不多、生产点分散、经营者对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不透彻等,政府及相关部门在对这些不合法、不规范的小作坊进行监管时会受到一定的阻挠,甚至还可能会出现暴力抗法的事件,无形之中进一步增加了食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难度。
3 新时期食品生产质量管理的策略
3.1 健全企业食品安全体系
立足于新时期背景之下,食品企业要重视食品生产质量管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建立健全食品企业安全体系,以便进一步提高食品生产质量管理水平,从而为广大消费者提供健康绿色的食品。①对于政府出台的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文件,食品企业要做到积极主动予以适应,满足消费者的实际需求,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食品质量体系。这就需要食品企业明确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增强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重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将食品质量安全管理理念落实贯彻在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以便在外部危机来临时,可以有条不紊地应对。②落实全员责任制度。食品企业要对食品生产的各个环节进行全方位管控,包括采购、生产、加工、包装、储存及运输等多个环节,将岗位责任制度落实在各个环节当中,详细记录每个产品的生产流程、批号、生产日期等相关内容,并做好档案保存工作。如果其中某个环节出现问题,则可以做到追本溯源、及时查找问题、分析原因,以便进一步降低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发生概率。③利用现代化手段,建立健全网络信息共享识别程序。对原材料的产地、成分、生产加工时间、过程、检验结果、存储运输路径及产品真伪识别号等信息,上传至网络信息共享识别程序中,通过二维码或者识别标志的扫描即可查找相关信息,这不仅可提高食品企业内部监督管理水平,还可以为消费者的核实查验创造有利条件。
3.2 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
食品质量安全问题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对食品进行生产质量管理时,也需要消费者参与其中,不断增强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以便进一步有效解决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①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食品质量安全的宣传引导,使得消费者的食品质量安全意识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对于食品而言,消费者在购买食品过程中,不仅要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提出要求,还需要掌握与食品安全有关的知识,这就需要相关部门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安全常识、食品辨别等相关食品安全知识的有效普及,使得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辨别意识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从而进一步增强消费者在识别质量安全方面的自我保护能力。②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食品质量安全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有效发布。从整体上来说,食品在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中所使用的原材料会处于相对较弱的状态,生产环节及程序也逐渐朝着复杂化的方向发展,这些都为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形成埋下了隐患。因此政府及相关部门要以消费者为主要对象,对与食品生产有关的相关信息进行及时发布,一旦出现有质量安全问题的食品,则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对其名称进行及时发布,警示消费者。③消费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法律意识,相关部门及社区要加强对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法律的教育,引导消费者掌握与食品质量安全有关的法律法规,一旦出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可通过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3.3 建立食品企业防风险机制
食品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重视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对现有的风险防范机制加以完善,并且将其落实贯彻到食品生产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当中。①食品企业要建立食品安全预警体系。食品企业要时刻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科学、透彻解读指导性文件,在遵守国家与食品有关的法律法规的要求下,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食品安全预警体系,并确保其朝着科学性和合理性的方向发展。②构建食品安全评估体系。从整体上来说,就我国当前市场食品安全评估体系现状来看,还处于不完善的状态,这就需要食品企业立足于新时代环境背景之下,整合不同食品安全评估机构的意见,确保所得到的评估结果具备专业性和代表性的鲜明特征。并以此为切入点,进一步提高食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对于食品企业已经出现的食品质量安全问题,食品企业则需要在现有经营战略导向的调控下,对生产经营管理方案进行有效改进。③创建食品安全交流平台。食品企业可加强与管理机构、社会代表、媒体代表等社会多方力量之间的共同交流,形成合作伙伴关系,致力于搭建食品安全交流平台,为抗风险机制的形成创造有利条件。结合食品行业的实际情况,协商制定食品企业抗风险方案,从而使得食品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升。
4 结语
当前食品质量安全的现存问题较为严重,主要表现为人为因素、自然因素、操作环节及安全机制所致的食品安全问题,这与经营者素质不高、消费者安全意识薄弱、绿色有机食品与生产销售脱节、政府监督管理不到位等因素有关。因此,为更好地保障食品质量安全,需要立足于新时期背景下,从生产源头入手,重视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借助健全企业食品安全体系,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建立食品企业防风险机制等一系列策略并及时实施,同时做好食品生产质量管理工作,确保生产流通的食品质量符合要求,从而有效提高消费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