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域下英语软新闻翻译策略

2021-11-29邹斯彧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1年1期
关键词:传播学受众英语

邹斯彧

(南昌工程学院 外国语学院,南昌 330000)

引言

软新闻的报道与翻译是呈现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现状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国民文化自信,并以本土文化与新闻信息吸引国外读者前来投资、旅游以及交流学习。近年来,权威主流媒体的官方网站与报刊中的中英文软新闻对照版本,便是文化基因输出的关键性途径。软新闻内容的翻译过程和传播学五要素基本吻合,具体翻译过程亦可视为相对特殊的信息内容传递过程。基于传播学角度探索英语软新闻翻译策略,将传播学和翻译策略研究深入融合,增强翻译人员的文化传播意识,使其重视中西方文化差异性,令英语软新闻亦可被国民所理解,这对推动中西方国家文化交流有着现实意义,同时为软新闻翻译课题研究提供了全新视角。

一、相关理论概念界定

(一)传播学的基本含义

传播学归属社会科学学科,亦被称作传意学、传学等,是利用汇集社会各类观点与方法论研究社会各项传播活动的社会科学学科。传播学作为探索人类所有传播行为、传播过程生成、发展规律、传播和人类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学问,亦是探索社会信息体系与其运作规律的科学。换言之,传播学即探索人类如何通过符号语言展开社会信息互动沟通的学科。其具备综合性、交叉性以及边缘性等特征。传播学所研究的立足点与重点体现在:人和人之间如何凭借传播功能创建特定关系[1]。传播学是20世纪30年代跨学科研究的衍生物,首次在美国出现,当时传播学已具有作为独立学科存在的必要条件,即科学性、自觉性、系统性以及一般性。在全球范围内,针对传播学的科学研究主要存在两大学派,即以西欧为主的批判学派以及以美国为主的传统学派。传播学与其他社科学科存在紧密关联,处于诸多学科边缘地带。因传播是人类基本社会功能,因此但凡探索人和人之间联系的科学,譬如语言学、政治学、心理学、经济学、社会学以及人类学等等,均与传播学息息相关。其通过人类学、社会学、新闻学以及政治学等各类学科研究手段与理论观点探索传播概念、本质。主要包括:传播过程当中各项基本要素的互相制约和联系,信息的生成和获取、加工和传播、效能和反馈、对象和信息的交互作用,多元化符号语言的生成与其在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诸多传播介体的地位和功能等。

(二)软新闻理论的概念

软新闻指的是具有浓厚的人情味、纯趣味以及纯知识的新闻讯息。软新闻与人类切身利益之间并不存在直接关系,其是面向受众群体供给娱乐信息,开阔受众眼界,丰富其知识,陶冶情操,或者作为受众茶余饭后的交流的素材来源[2]。软新闻在形式上具有通俗性特点,且新闻题材重视趣味性体现。其不具备清晰的时间界定,隶属延缓性新闻,并不具有时间紧迫性。受众群体往往在硬新闻信息获得满足之后,才会对软新闻提出需求。基于传播学维度而言,新闻归属一个大类,根据表现手法的不同以及时效性强弱,新闻基本可分成硬新闻、中间层新闻与软新闻。硬新闻具有最强的时效性,例如电讯稿与简讯等,其可利用简洁的语句映射客观现实;与硬新闻相比,中间层新闻所具备的时效性略显薄弱,但在客观现实映射层面更为具体化,例如相对繁杂事件特写、通讯报道、人物特写与多元化新闻评介等;而与前两种新闻相比,软新闻存在显著差异,软新闻主要呈现人和人间的思想情感,在针对事件或人物展开报道中,更多地呈现人情味,同时在新闻表现手法层面不被特定形式所局限,通常会对事件与任务加以艺术性手段处理,令其感染力更强。

二、传播学理论和软新闻翻译的关系

基于传播学维度而言,所谓传播指的是某个系统经过操纵可选择的语言符号衔接其信道获得信息传播,从而对另一系统产生影响,以此实现信息共享和交流的目的。而翻译则是将两个语种间的合理转化落实信息互动交流。所以,翻译属于跨文化与跨语言的社会交际活动,翻译在实质上属于传播行为的一种。软新闻凭借其自身独特的特征成为全球各国互相了解的主要窗口与桥梁,其所具备的传播性一目了然。传播学理论和软新闻翻译研究充分融合是具备现实意义与价值的尝试。以往的翻译学理论内容探究局限在译语、源语这两级之间,多数学者认为翻译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信息传播是在相对封闭与静态化的系统当中展开的。而传播学理论维度跳脱传统译语和源语两级局限性,把翻译视作在相对开放性与动态化的环境当中实施的跨文化信息传输活动。如此一来,不但有利于翻译人员在软新闻具体翻译过程中高度注重软新闻具体传播特征,而且还有利于翻译人员在实际翻译过程中思考可能会对信息传递效果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从而防止只从语言方面实施软新闻信息翻译的理论或实践研究。基于传播学理论框架的英语软新闻翻译研究,不但重视微观层次英语软新闻具体翻译过程,而且亦重视英语软新闻翻译在推动中西方文化有效交流互动、传播中西方文化等层面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为英语软新闻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视角。

三、中西方软新闻的主要特征

(一)新闻用语通俗性特征

软新闻面向的受众多为平民大众,因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且受教程度也有所不同, 势必会存在诸多文化水平偏低以及接受能力薄弱的受众群体,然而这些群众却是新闻读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具备着个性化的阅读诉求[3]。如果在英语软新闻翻译当中用语晦涩难懂,引用过多专业术语及典故,这一软新闻必然会失去受众群体的喜爱。除此之外,身处当下压力、负担较重的社会环境中,平民大众均渴望在文字当中感受精神层次的放松与慰藉,所以在英语软新闻翻译过程中,应使用通俗化、生活化以及口语化用语[4]。这一类型的软新闻讯息才可得到受众群体的青睐,同时才能获得一定的软新闻传播市场与效果。

(二)新闻语言简洁性特征

简洁性作为新闻信息的显著特点,要求通过简洁凝练的新闻语言明确论述事件原委,切忌拖泥带水地阐述新闻信息。尤其是英语软新闻翻译过程中,汉语表达强调短小精简。伴随互联网技术的持续发展,新闻领域发展日新月异,基于新闻更新量以及传播速度而言,现阶段新闻信息更新量与传播速度已经达到前所未有的地步。信息时代下,消费群体生成全新的消费行为与消费习惯,有关学者表示,这一部分消费群体往往不具备耐心、时间、闲情以及兴趣,甚至并不存在相应能力应用或者享受具有一定深度与规模的文字。所以软新闻语言的简洁性,在较大程度上满足了当今社会忙碌的受众群体的现实阅读需求。

(三)新闻内容趣味性特征

新闻内容趣味性为软新闻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社会群众的从众心理与猎奇心理使其对于趣味性事件具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题材宽泛的软新闻,且涵盖了服务性新闻、花边新闻、体育新闻以及娱乐新闻等,同时在新闻内容层面十分重视趣味性的表现。因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为民众带来诸多压力和负担,社会群体将更多目光置于生活细节方面,并渴望寻找使身心均得到愉悦和放松的生活方式。诚然,软新闻凭借其灵活多样的内容与形式,逐渐深入社会群体生活与工作当中,亦成为社会群体茶余饭后谈论的主要内容。软新闻内容有着较强的感染力,且内容具有活泼性特征,为当今社会群体生活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四、传播学视域下英语软新闻翻译策略

(一)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

从英语软新闻呈现出时效性、表达形式多元性等特点可以看出,英语软新闻具有的逻辑性、表述性特征,是与国家发展属性贴合的,其无论是社会、民生等问题的呈现形式,也多具有一定的穿透性效果,并不是受固有新闻报道框架的约束。为此,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应充分结合英语软新闻在当前报道中呈现出的特性,以及社会环境等,然后结合中西方文化的耦合点与共生点,精准地测验出翻译中英语内容与中文内容的对接性[5]。从现有的翻译机制来讲,新闻翻译人员对软新闻的解读,可以看成中西方文化交接的一个表象,在对词汇与语句进行处理时,不仅应从字面意思上进行解读,还应从文化背景上进行分析,保证读者在接受到信息时,其传递的文化不会与母语文化产生冲突。以英国日报对中国故宫的报道来看。

From 1420 to 2020, the Forbidden City will be 600 years old. This is not only an event for the Forbidden City, but also an event for Chinese culture.其先对中国历史文化进行介绍,然后对600年的历史进程以及文化含义进行分析。但这篇新闻的出发点是以英国文化为导向来提出的,在整篇报道中呈现出一种历史对比性。为此,新闻翻译人员在对此类内容进行解读时,必须将文章内容建立在中西方文化差异上,考虑到整个词汇与句式之间的关联性,将“洋味”合理地导入,令中国文化与国外文化形成语言上的交融,进而令读者在新闻阅读的过程中,可更为深刻地解读出文化性与内涵性。

(二)充分应用等值对应单词

等值对应单词主要是指以功能对等为主,在英语翻译过程中,通过音译、语义等来实现不同类型的词汇解读,但从本质效果来看,其不会对原有句式结构进行更改,只有这样,才可更为精准地解读出新闻的原含义,进而满足用户对新闻信息的需求。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翻译人员必须对词汇及词汇所在的语句进行多维度分析,因为翻译人员与英语软新闻人员之间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问题,即无法走进编辑者的内心中,其翻译形式多以人员自身翻译经验以及对新闻编辑者的长时间理解来进行翻译的。为此,必须结合新闻产生的三要素,以及词汇在语句、篇章中呈现出的特性进行精准辨别,一旦出现词义混淆的现象,必须摒弃处理。例如,As the foundation of social development, farmers entrepreneur is also the guide of social system construction,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ocial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语句farmers entrepreneur一词中,peasant与farmers在我国目前英语教育中,指的是同一个意思,然而在国外则具有本质的区别,peasant代表着未接受教育的群体,而farmer在国外则属于一种职业,类似于教师,其衍生出的意思与我国对“农民”一词的定义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此,在对farmers entrepreneur进行翻译时,应界定为农民企业家,并对农民进行重新定义,以此来保证新闻阅读者可正确理解文章中的含义。

(三)借助语言手段增加解释

英语软新闻编辑中,其更多的是融合多类元素,令整个新闻内容呈现出一定的趣味性与可读性,提高用户群体的认可度。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必须对软新闻内的关键词进行细致解读,充分考虑到与关键词呈现出联动性的词汇以及语句,由于此类语句在整篇文章中仅仅起到过渡与修饰的作用,但如果按照英语原文进行直译的话,在部分中文方面将呈现出一定的缺失性,为此,应在保证原文关键意思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修辞添设,通过相应的补充手段增强翻译文章的可读性与连贯性。以英国对作家狄更斯的报道为例,The greatest British writer of the 19th century is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who marks the 150th anniversary of his death. His novels are Victorian encyclopedias from which readers can get a clear idea of what London was like at that time. A writer, speaker, playwright, a man of many identities, always eager to try new fields, he had an interesting soul, in today’s words.通过对作家狄更斯的高度赞扬彰显出其在国际上的地位,针对此类内容进行翻译时,应充分结合时代背景,以及作者在其国家的地位,分析出词汇与语句之间呈现出的联动性,例如he had an interesting soul原义为“他具备一个有趣的灵魂”,此时,可以以有趣为拓展点,将作家狄更斯所呈现出道德品行进行延伸,令受众可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的素养,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从语言学角度来看,要想准确地将英语软新闻进行翻译,必须保证翻译人员具备宽广的知识面,熟知各类新闻、历史、文化等,保证以文化导向为基础,通过多个维度揣摩出新闻中的本意。然后,在不改变原文意思的情况下,介绍出整个文章在当前时代背景下的衍生意义,提高文章翻译的透明度与直译度,向人们提供丰富的内容。

结束语

综上所述,软新闻作为受众感兴趣的新闻类别,其翻译人员应深入分析受众群体的感受,并在具体翻译中思考如何使目的语受众具备原语受众浓厚的新闻阅读兴趣。在传播学视域下探讨英语软新闻翻译策略,应融合软新闻特征与所面向群体的个性化阅读需求,采用针对性的翻译标准,最大程度地实现语言交际目标。

猜你喜欢

传播学受众英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2016央视春晚“咻一咻”的传播学解析
传播学视阈下新一代“四有”革命军人的培养研究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相遇中的“传播”:传播学研究反思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读英语
大数据的传播学解读
酷酷英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