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为例
2021-11-29陈巍
陈 巍
(鞍山师范学院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一、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兴起
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是指不同高校依托第三方教学管理平台,鼓励学生跨越学校和地区的限制,选择其他高校的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习,取得学分后,本校审核完成后对方院校给予认可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1]。
在信息化爆发式发展趋势下,在线教育的优势日益明显,我国高等教育也逐渐开始大规模推进网络课程资源建设,这为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推广提供了外部保障。2005年教育部提出“学生可以根据校际协议跨校修读课程,在他校修读的课程成绩由本校审核后予以承认”的观点;2011年教育部、财政部又联合发布了《关于十二五期间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上述文件为跨校修读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了政策依据。2012年教育部通过一系列举措继续推进这一新型教学模式。2014年辽宁省教育厅开展跨校修读学分试点工作,在辽宁省本科教学网的通知公告里明确指出:省内各高校可结合实际,自愿申请参加跨校修读试点,并在教学管理平台开放共享的课程范围内选择在线修读课程[2]。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方兴未艾。
二、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的优势
(一)推动高校间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平衡
近年来,高等院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随之而来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高校的各种教育资源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而跨校修读与学分互认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高校教学资源的使用率,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也可以打破不同高校之间的壁垒,平衡地域间不同水平高校的教学差距,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3]。
(二)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跨校修读学分教学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打破了高校传统的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创新了人才培养机制,开阔了学生视野,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优质的线上学习资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灵活性大大增强,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也获得不断提升。
(三)促进不同高校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
鞍山师范学院和沈阳师范大学地理位置较为接近,且双方高校在教学模式、教务管理以及教材选用等方面更为趋同。在选修对方的课程之初,学校教师团队成员亲自到沈阳师范大学和主讲教师就课程的实施方式、考核方式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使用课程期间,还邀请沈阳师范大学课程主讲教师来学校给学生做课程介绍和讲座,且双方的教师团队成员可以在超星平台上看到彼此的操作,有问题可随时进行沟通[4]。这些做法实现了高校间的团队合作、跨校教研、协同育人,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跨校修读教学模式的实施现状及问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鞍山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2017年3月,学前教育专业积极响应省教育厅的号召,在全校率先尝试使用沈阳师范大学“婴幼儿心理发展与教育”这门课作为跨校修读的首轮尝试。沈阳师范大学课程团队负责提供课程资源,北京世纪超星信息技术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提供学习通平台。
(一)实施现状
从2017年开始至今,学校每学年修学此课程的学生在110人左右。学校本课程开设在第2学期,48学时,3学分,选用的教材是但菲主编的《儿童发展》一书,沈阳师范大学的课程名称为“儿童发展”,课程学时学分和使用教材与我校基本相同。
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通过和沈阳师范大学的主讲教师沟通交流,以笔者为主要授课教师的授课团队科学合理地将两校课程有机结合,利用部分网络课程内容,组织学生进行网络学习+线上讨论+面授答疑+讲座拓展的综合互动式学习,并将网络线上学习列入期末成绩考核中。定期邀请沈阳师范大学的教师来校进行课程内容讲授或与课程有关的讲座,并在课程实施过程中随时和他们的主讲教师团队进行沟通。通过两校教师的沟通,最终确定期末成绩=线上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线上成绩包括课程视频、课堂测验、访问数、讨论参与情况、作业完成情况,以上五项总成绩比重占期末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60%;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20%。期末考试试卷由我校教师印刷和批阅。
2020年3月,由于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全国高校采用网络教学方式开学,鞍山师范学院也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实行线上授课。在此期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更是受益于跨校修读学分课程的资源,不仅将授课资源、课堂测验等充分利用起来,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教师团队也积极开拓多种授课和评价方式,让学生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事先学习网络资源,课上结合教师提出的问题,通过腾讯课堂的方式连线解决,成功地将以往的线上+线下的方式全部转为线上完成。而且,通过和沈阳师范大学教师的沟通,考核方式有所改变,调整线上学习成绩占总成绩的40%,期末考试也运用学习通平台线上考试方式进行。课程验收是由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出具成绩单,经校教务处审核后,邮寄到沈阳师范大学,由沈阳师范大学教务处给予学分认定。
(二)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虽然跨校修读教学模式有诸多优势,但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学模式没有发生实质性变化
乔伊斯等人在《教学模式》一书中明确提出“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和作业、选择教材、提示教师活动的一种范式或计划”。[5]教学的典型模式就是传授式,其结构是“讲—听—读—记—练”。在本校课程运用沈师教育资源的过程中,虽然采用的是远程教学视频的形式,但究其本质仍是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学生机械地接受知识。虽然学生可以自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自主性得以加强,但却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从现代教学模式的观点来看,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2.课程实施阶段网络支持不足
我们使用的沈阳师范大学的精品课程资源以视频为主,辅之以测验习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电脑和互联网的网络支持。学校的校园网并不能支持学生随时随地利用免费的公共网络进行学习,学生要完成教师布置的教学任务,必须要自己额外负担网络的费用,无形中造成学生的负担。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
经过几年的实践发现,很多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跨校修读这样的网络教育方式,对它并不十分了解,因此对其学习方法也不适应。学生在面对众多的信息和资源时无法下手,虽然教师给学生指定了课程资源,但学生只是为了完成教师留的任务而敷衍了事,并不想去了解课程视频传递的知识,甚至有的学生由于跨校修读的科目较多,经常在上这门课的时候却刷着另一门课的视频进度,更不用说对网上讨论问题、自主提问的参与性了。如果没有加分跟着,学生基本不会主动学习,甚至还出现了部分学生课后互相抄袭作业的现象。
4.教学互动环节有所缺失
在面授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会有眼神、手势等情感表达。教师通过自己独特的师生沟通方式影响学生的人格塑造,但跨校修读缺少这样的作用。良好的学习氛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跨校修读过程中,学生面对的是电脑和网络,很多时候是以个人独自学习为主,由于线上教学模式无法在每一个重难点环节进行及时互动和沟通,缺乏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导致学生在学习中变得茫然、没有动力,一旦遇到困难就很容易产生放弃的念头。
5.在线学习平台管理仍有提升空间
有学生反映,跨校修读学习支持平台在使用时常出现不稳定状态,有时会间断或无法观看教学视频;且我校教师上传的视频没有办法设置成任务点。而且,由于学校学生比较多,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我们实行单班授课,每个班级配备不同任课教师。但是,在线学习平台只能把所有的教师和学生导入一个班级,没有办法进行单班设置。如果使用方教师按照自己教授的教学班将班级进行分组,就会出现后台学习信息无法对接省平台的问题,影响了任课教师的教学管理和后期教学效果的比对。
四、“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跨校修读教学模式的改进措施
(一)跨校修读教学模式和多种教学方式充分融合
跨校修读教学模式虽然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但线上教学视频仍然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为了打破这种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师在线上除了发放测试题、组织讨论问题等教学行为,在线下也不需再重复讲授学生已经看过的知识点,而是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手段进行启发式教学,如项目驱动式、讨论式、案例式、问题式教学等等。所谓项目驱动式教学就是让学生在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根据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自己动手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即巩固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主动性,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翻转课堂。重视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程度是现代教学模式的未来发展要求,把跨校修读学分这种教学模式和上述教学手段相结合是符合现代教学模式发展趋势的。
(二)加快校园网建设,为跨校修读提供外部保障
信息化时代,为了实现优质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把信息化和课程有效结合,把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相结合,这就和校园的网络支持密不可分。为了给学生营造信息化的学习环境,不额外增加学生学习负担,学校要加大力度建设校园网,确保学生在校学习无障碍,这也是信息化时代对高校发展的基本要求。
(三)建课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和案例,双方加强在线监督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生能够利用课程中学习到的儿童心理学基础知识去观察儿童、评价儿童、解决现实中的问题。虽然基础理论知识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改变,但精品课中的视频资源和教学案例以及课程中的信息化的手段都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进行更新和补充。因此,主讲教师团队需要将课程内容精心雕琢,加入更加符合现代要求的案例和信息技术手段,让课程资源更加新颖、有趣,进而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除此之外,为了加强对学生线上学习的监督,可以在视频中设置随机跳出问题要求回答或者听课后直接测验等形式,保证学生线上学习的效果。另外,制作的视频课程时间不要太长,20分钟以内较为合适,根据心理学的理论,时间太长容易造成学习者注意力的分散,学习效果不好。
(四)线下教学和线上教学有效结合,确保教学效果
线上教学存在缺乏社交功能的弊端,为了克服这一问题,要求我们把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相结合。在实施跨校修读学分教学模式过程中,让学生先预习,再通过线上视频观看、测验等环节检验预习效果。对于学生不明白的知识点,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来讲解,把知识点融入案例和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边练边解决知识盲区。课后如果学生仍有疑惑,可以再重新观看教学视频或者根据课上教师提出的案例再次总结学习。整个学习过程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形成一个闭环,确保学生有较好的学习效果。
(五)提高在线学习平台质量
超星公司要加强对在线学习平台的管理,促进在线平台功能的完善与提高。可以尝试将VR技术加入到平台中,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学习体验。切实提高学习平台的适用性,不能只局限于某几种浏览器才能实现全部功能,而是能让使用者自定义进行数据的统计与下载。另外,省平台和超星平台数据的对接问题也是困惑使用方教师的重要问题,希望能给跨校修读使用方院校教师更多权限,确保学习通学习数据和省平台数据实现个性化对接。
跨校修读学分这种教学模式很好地消解了不同学校之间教育资源的差距,使学校之间的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和平衡,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打破了高校间的地域限制,促进了不同学校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合作。以笔者为代表的课程团队将继续运用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更为适合的教学手段与方式,以确保最大限度发挥跨校修读的作用,实现优质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