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探究
2021-11-29陈虹百
陈虹百
(鞍山师范学院,辽宁 鞍山 114007)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称新课标)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要通过议题引入、引导和讨论”,推动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提高学生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议题式教学是一种与活动型课程相适应,同时承载着学科核心素养落地的新的教学方式,这一教学方式的有效实施离不开良好的议题式教学设计。但是,目前一线教师对议题式教学还不适应,对议题式教学设计与以往教学设计的区别还把握不准,议题式教学设计实施起来不得要领,有必要开展深入研究。
一、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核心要义
(一)议题式教学
把握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基本要义,必须首先准确理解议题式教学。议题式教学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它是一种通过议题的引入引导和讨论来呈现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式,因是活动型课程的重要抓手而广受青睐。其“指向立德树人和价值引领,要通过议题,呈现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要指向真实情境下的问题解决,要承载知识型教学的内容”[1]。议题式教学具有四个基本特征:议题式、情境化、活动型和建构性。这四个特征是议题式教学自身内质的外显,也是新课标的精神在议题式教学中的具化,更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议题式教学的要求,它们蕴含着各自的议学内核和育人功能。情境化是新课标中提出的一种学科内容的生活化处理方式,学生的核心素养只有在学生与真实情境的对话和互动中才能形成和发展。活动型是以活动的方式解决问题、培育素养的学习类型。将“活动型”作为议题式教学的基本特征,这既是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解决认知与实践脱离的需要。建构性是一个在学科知识的概念化和结构化中所呈现的特征,其基本意蕴包括学科概念的结构化呈现和建构式内化。议题式课堂教学的建构性特征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关于围绕关键概念建立知识结构思想的一种应用,也是新课标聚焦学科大概念而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主张的一种体现。
(二)议题式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程,要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为此需要“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沈学春认为,议题式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与学情为基础,通过以议题的方式围绕高中思想政治课设置议题、情境、任务以及活动四个要素进行课程设计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也有学者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就是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以主题为中心确立议题,并进行话题的选择以及问题设计的一种教学设计”[2]。议题式教学设计是以议题作为中心,并由此进行子议题选择、情境创设以及活动设计、任务驱动的一种教学设计模式。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主要围绕着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目标分析、重难点分析、教学策略分析等展开。教师在掌握教材的基础上,对于教材知识点进行梳理,结合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从而完成课堂的教学目标。新课标却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课要紧密结合社会实践,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同时,也给予了“围绕议题,设计活动型课程教学”的教学建议。议题式教学设计必须紧紧围绕核心素养培育目标,从议题、情境、任务、活动四个维度展开设计,它是围绕着议题,在真实的情境中,设置相应的议题活动,从而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设计。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和新课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勇敢迎接挑战,抓住新机遇,主动研究、适应和实施议题式教学设计。
二、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的重要意义
议题式教学的目标在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这是适应我国课程改革的必然要求。因此,从议题式教学与课程改革的关联性出发,从落实核心素养和促进高中生成长的角度来思考,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议题式教学设计意义重大。
(一)是实现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需要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围绕教材来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基于教师如何教,具有鲜明教师本位,忽视了学生如何学,忽视了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很难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这种教师主导型的教学设计逐渐陷入了僵化与守旧,已无法实现高中思想政治课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新课标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作为课程改革的重点,为了使核心素养落地,议题式教学被广泛应用。而议题式教学能否有效实施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教学设计。因此,议题式教学设计研究适应了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改革的需要。
(二)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为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关系到我国人才的培养方向,关系到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的实现。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发展过程是实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过程。”培育学科核心素养是新课标的创新性要求,议题式教学是落实高中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围绕议题展开教学活动,能够使“知识内容依托活动”,使“活动过程提升素养”,帮助学生将思想政治学科知识与自己的社会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提出问题,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加以探究,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不仅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而且使其能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自主思考、探求真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此,议题式教学设计研究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需要。
(三)是促进高中生成长的需要
不同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上具有不同的特点,高中学生在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方面比小学生、初中生相对成熟。他们开始怀疑和批判,有独到见解。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必须要适应高中学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满足学生的真实需求。但传统的讲授型教学设计往往更多的是基于教师的教学,在适应学生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上明显不足,关于学生个性化的需要方面存在差距,难以适应“发展学生实践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目标要求。议题式教学设计基于尊重学生在高中时代的身心发展规律,既考虑学生的现实生活,又要着眼学生的长远发展,科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问题的探讨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切实满足学生思维能力的增长以及实践能力增长的需要,满足他们以批判眼光来进行问题探讨的要求,符合学生成长的需要。
三、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的要素设计
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不同于传统教学设计,从根本上来说是教学目标设计要围绕学科核心素养达成。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它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素质教育发展目标在思想政治学科的具体体现。议题式教学设计主要包括议题、情境、活动、任务四个要素。
(一)议题设计是议题式教学设计的基础环节
“议题是议题式教学的纽带,它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3]议题式教学设计中的“议题”所指的并不是单一的问题或者话题,而应是“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4]。议题要融合学科的内容和学生生活经验,经过反复的提炼来确立,它不仅有统领教学内容的作用,还要突出价值观的引领,使学生在参与探究的过程中分析和解决问题。一般来说,议题可以源于教材重难点、公共话题、社会热点、学生生活、争议思辨和传统文化等领域。在设计过程中要把握三点:一是议题设计要具有价值指向性。要以立德树人、价值引领为根本指向,要按照思想政治学科素养的具体要求,着力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议题的设置必然以价值引导为首要原则。二是议题设计要指向核心素养培育。培育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课堂的学习,这就要求选择议题时要摘选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议题,使学生乐于思考并主动解决问题,进而提升核心素养。三是议题设计要具有争议性与思辨性。选择为议题的问题应该是开放的、具有争议性的问题,这样的议题才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讨论的空间。通过议题设计指引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善于质疑,自主判断,学会比较分析不同观点的合理与不合理因素,在思辨中深化认知,在鉴别中提高认识。
(二)情境设计是议题式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
“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引入或创设地反映生活特点和生活状态、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环境或境况[5]。情境是议题式教学的载体,情境设计需要把握四点基本要求:一是情境要具有真实性。教学情境源于生活,要避免脱离学生实际。议题情境应该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已经真实发生或者可能发生的情形,即便是模拟的情境,也应该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而不是不顾实际胡编乱造。比如,在进行相关的法律知识教学时,组织模拟法庭来表现情境,虽然法庭是模拟的,但它却是现实生活中真实存在的,是一种模拟的“真实”情境。只有使学生的学习建立在真实的情境中,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才能不局限于解决教学情境中的问题,而且还能够应用到未来解决现实问题。二是要具有思辨性。思辨指的是思辨能力,要通过思辨引导学生具体问题独立思考,不仅要思考是什么,还要思考为什么,在情境冲突中深化认识,在比较思辨中提高认识,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程价值引领的意义。在引入思辨性情境时要注意,首先思辨的主体是学生,是具有其特定的身心发展阶段的学习者,因此教师选取的情境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契合心智发展水平。其次,思辨的目的是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因此教师设置的情境应该能够反映社会发展需要和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需要的。再次,思辨的过程应该是开放的,应该是能够让学生充分表达观点。三是要具有劣构性。劣构情境是指没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来源于日常真实场景的情境,解决方案不唯一,需要经过学生的探究才能找到解决办法。劣构情境是相对于结构良好情境而言的。结构良好问题情境是指通过教师精心设计创设的情境,在这个情境场景中,排除了干扰因素,学生能够利用唯一满意的解决方案解决问题,同时,该情境能够检验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是否扎实。但这类情境因为指向明确,缺乏对真实生活的反映,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散。而劣构情境中事件没有明确的指向或解决途径,问题呈开放性,需要学生广开思维,学会迁移和整合知识,提出处理问题的方法。因此,在进行议题设计情境时要以劣构情境为主,或两者进行合理的有效结合,这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落实核心素养。
(三)活动设计是议题式教学的核心环节
议题式教学“既是一种情境教学,又是一种活动教学”[6]。议题式教学模式强调学生在活动参与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活动形式要具有多样性。学生自主探究活动是开展议题式教学的基础,也是议题式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显著特征,其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和时间的过程,获得与学科知识相关的结论,思行合一,逐步发展思想政治课学科核心素养。活动是议题式教学方法与其他传统的教学方法区别的关键。活动设计是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设计得以顺利实施的载体,要体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设计内容化”。一是要以思想政治课学科内容为依据,要与学科内容相关,必须关注课堂议题式教学的重点、难点,最终指向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二是要以现实社会发展为依据,要符合现实条件,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他们能够进行活动,能够在活动中发展思辨能力;三是要以议题为依据,要围绕争议性的问题开展,从而才能根据议题采用自主辨析的方法,解决问题。通过活动的方式来落实、深化、拓展议题,是活动型学科课程提出的要求。在议题式教学中,分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阶段。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活动的要求不同。在“是什么”阶段,要求通过活动让学生思考描述性情境中的主要信息与教材文本知识存在的对应关系;在“为什么”阶段,要求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分析这个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其他样子,议题背后有什么深层原因;在“怎么样”阶段,要求通过反思和预测作出决策和创想。
(四)任务设计是议题式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
议题式教学不仅要解决知识和经验的输入问题,而且能够将这些知识和经验输出出去,这正是议题式教学设计的任务。知识和经验的输入是指学习者通过学习理解活动将外在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素养,而知识和经验的输出指的是学习者通过应用实践活动将自己的综合素养转化为知识向外表达和传达。任务是议题式课堂活动开展的驱动力,它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任务的设计决定了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能否实现,好的任务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更好地达到议题式教学的课堂效果。任务设计主要依据教材内容和生活场景两方面。任务设计应该遵循以下要求:一是要符合学生认知的发展规律。人的认识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转化为实践。学生的认知也是如此,如果一开始就向学生输入较为高级的终极任务而不经过任何发展过程,那么学生将无所适从,很难达到预期目标。因此,任务的设计要符合学科内容和学生原有的认知状况、生活经验,保证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中具备掌握新知识的要求。二是完成任务不是目的,而是要通过任务实现知识与经验的输入与输出。议题式教学的任务是为教学服务的,因而完成任务并不是教学的终结,而是要在任务的完成中解决知识经验的输入输出问题,从而找到事物之间的联系,理解问题,说明问题,形成自有能力。三是要注意每一课每一框的议题以及议题涉及的知识的关联性。议题的任务设计并不是摆摆样子、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要实实在在进行设计,使任务之间既环环相扣又环环相生,因此在进行任务设计时既要避免章节之间的简单重复,也要避免出现知识断层。唯其如此,才能真正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课程化。
目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还是新生事物,议题式教学设计的研究还处于初始阶段,还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这关系到议题式教学能否成为常态的课堂教学样式。因此,需要学界同仁和专家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