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代信息化战争中美国航母编队作战运用特点分析

2021-11-29

军事历史 2021年4期
关键词:海湾战争战斗群弹药

★ 纪 元

从海湾战争到伊拉克战争的12年间,美国海军航母编队通过优化力量编成、调整部署模式、提升信息化水平,逐步融入了多军种联合作战,在信息化战争中担负了大规模力量投送、对陆纵深精确打击等多样化任务。本文旨在通过对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这四场局部战争中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实战运用的梳理挖掘,寻绎其演变脉络,剖析其在当代信息化战争中作战运用的主要特点与基本模式。

一、从作战任务看,由海上决战向濒海作战、对陆支援作战转变

20世纪90年代以来,来自苏联的海上威胁逐步消失,失去强大对手的美国海军将目光推向了前沿近海乃至陆地。争夺濒海作战的控制权,并以之为依托向前沿陆地投送力量,成为美国海军最核心的作战任务。1992年,由美国海军部领衔颁布的《由海向陆——为美国海军进入21世纪做准备》白皮书①U.S. Department of the Navy, …From the Sea: Preparing the Naval Service for the 21st Century, 1992. http:// www.usni.org/magazines/proceedings/1992/november/sea-preparing-naval-service-21st-century.成为其“由海向陆”战略转型的标志。在前后参与的四场大规模局部战争中,美国海军利用其航母编队攻防兼备、力量均衡且善于多维作战的优势,重点执行海上封锁、空袭和支援地面等任务,逐步实现了“由海向陆”的转变。

海湾战争是美航母编队在信息化作战背景下实践濒海作战的首次尝试。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利用其全球制海优势,实现了快速大规模的海上力量投送,6 个月内先后调派8 支航母战斗群部署在地中海、红海、阿拉伯海域,从西、南、东三面对伊拉克形成环形封锁。在此后42 天的空袭作战(1月17日至2月28日)中,美国航母战斗群总计出动了2 万架次舰载机(占整个空袭总架次的24%),投下l 万吨以上弹药,执行了空中预警指挥、电子干扰、护航、精确打击、空中加油等任务。②[美]托马斯·基尼、艾略特·科恩:《战争的革命:海湾战争的空中力量》,白华译,长春: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年,第177 页。在此期间,美国海军航母编队还在波斯湾海域实施了反舰作战,几乎全歼伊拉克海军水面舰艇;在科威特海岸为海军陆战队的小规模两栖作战行动提供火力掩护。①多国联军原计划在科威特海岸实施代号“沙漠军刀”的大规模两栖作战行动,但考虑到此举将对科威特的基地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并带来大量人员伤亡,因而该计划被取消,改为实施小规模两栖作战。美国航母战斗群在其中担负了火力掩护任务。从作战效果来看,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在海湾战争中的作战亮点在于其快速反应和规模力量,而精确打击能力较同时期的空军战机则要明显逊色。美参谋长联席会议前副主席威廉·欧文斯(William Owens)上将曾指出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航空兵“有的受作战条件制约未投入战场;有的虽投入了战场,但受海洋与陆地结合部上空复杂环境的影响而徒劳无功”②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Santa Monica, California: RAND Corporation,2005, p.3.。为弥补海湾战争中的能力缺陷,战后美国海军针对航母编队在精确打击、通信指挥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反思调整。

科索沃战争进一步展示了美国航母舰载机对陆打击的强大攻击力。在这场战争中,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参与了中后期的北约空袭行动。其配属第8 舰载机联队,总计出动4270 架次,约占“联盟力量”行动期间盟军飞机总量(38000 架次)的11%,有效打击了塞尔维亚和科索沃境内的447 个战术目标以及88 个固定目标。③毛正公、陈炽主编:《科索沃战争评述》,北京:海潮出版社,2001年,第62 页。海湾战争中,当恶劣天气导致目标区能见度下降时,多国联军几乎束手无策。而在科索沃战争中,在北约空袭的72%的时间里,南联盟上空都被50%—100%的云层覆盖,空袭强度得以维持的关键在于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大量使用AGM-154“杰索伍”(Joint Stand-off Weapon,JSOW)联合防区外弹药,不受天气影响,利用惯性和全球定位系统复合制导,可在敌防区外实施精确打击。④[挪威]约翰·安德烈亚斯·奥尔森:《空战的历史》,万世长、陈文东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2016年,第288 页。美国防部关于“联盟力量”行动的战后审查报告对此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联盟力量’行动中的一个成功之举是航母舰载机发展了防区外对地攻击导弹的使用技术,为联合部队指挥官提供了新的灵活反应能力”⑤顾伟、顾俊、刘曙光:《战略 概念 能力:空海一体战概念与美军能力建设》,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17年,第41 页。。

阿富汗战争中美航母编队创造了不靠港海上部署时长之最和舰载机深入内陆打击距离之最两项纪录。阿富汗战争本应是一场纯内陆性质的战争,但美国海军却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6 支航母战斗群成为对陆纵深精确打击的主要力量。在整个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在位于巴基斯坦海岸以南100 至120 海里区域范围内始终保持至少2 艘航母的存在。据联合空战中心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航母舰载机总出动量超过1.2 万架次,约占飞行架次总量的72%。其中,航母发起的空中打击抵达阿富汗中部目标约需飞行600 海里,深入阿富汗北部的打击目标则需飞行约750 至800 海里,创造了航母舰载机深入内陆打击距离之最。此外,美国海军“罗斯福”号航母战斗群在此战中打破了在海上部署153 天不靠港的记录,持续开展了超过5 个月的打击行动。⑥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p.28.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海军“由海向陆”转型成就的集中体现,标志着美航母编队对陆精确打击作战走向成熟。不同于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聚焦空袭作战,伊拉克战争的战争目的属于领土征服,因而其以地面作战为主,空中力量听从地面部队召唤提供对陆支援,这对于空中力量的一体化运用、快反能力、打击精准度等方面都提出了更高要求。美国海军航母编队经过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十多年的实战经验,到伊拉克战争时,其精确性、杀伤力以及无缝参与联合作战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在“伊拉克自由”行动中,美国海军5 支航母战斗群参战,其舰载机日均飞行时长达16 小时,即便在遭遇沙暴,持续风力高达25 节,能见度不足90 米的情况下,航母舰载机的日出动量仍保持约2000 架次。另外,在海军攻击战斗机投放的5300 枚炸弹中,只有不足230 枚属于非制导弹药。⑦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p.53.

二、从作战样式看,以联合作战、精准打击为主要样式

海湾战争中,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在精确打击能力和信息化作战水平方面较空军存在明显差距。一是舰载机投放精确制导弹药的能力较弱。舰载机中只有A-6 型攻击机能够独立投放激光制导炸弹,A-7 型攻击机和F/A-18 型战斗攻击机则需A-6 型机提供目标指示后才可投放激光制导炸弹。二是精确制导弹药数量不足。除“战斧”式巡航导弹外,航母舰载机使用的弹药大多是越南战争期间使用的弹药类型,例如MK80 系列500、1000 和2000 磅级的普通炸弹。①邓克勤、张海峰主编:《美军空地空海联合作战发展概览》,北京:蓝天出版社,2016年,第86 页。由于精确制导弹药的不足,原本分配给6 支航母战斗群的部分打击目标,只好交由美国空军完成,航母舰载机出动架次远不及空军飞机。三是信息传输系统与空军系统不兼容。由于海军缺乏与其他军种兼容的指挥控制系统,为获得联合空中作战中心制定的每日空中任务指令(Air Tasking Order,ATO),航母编队需要每日出动2 架S-3 反潜机赴空中作战中心将任务内容拷贝回航母,舰载机联队再据此制定第2 天的飞行计划,这严重制约了航母空战的行动效率。②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p.10.海湾战争后,美国海军对其自身在空袭作战中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深刻反思,提出海军必须“成为训练有素的‘海—空—陆’联合部队的一员,以随时响应联合部队指挥官在执行国家政策时提出的要求”③顾伟、顾俊、刘曙光:《战略 概念 能力:空海一体战概念与美军能力建设》,第33 页。。由此,美航母编队的作战理念从海上作战转向更为复杂的联合作战行动。同时,为适应联合作战的需求,美国海军重点对航母的通信网络和精确打击武器这两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将航母编队通信网络由模拟信号升级为数字信号;二是加大海军精确弹药的研发采购以及改善航母打击平台的精确瞄准装备。④Hunter Keeter, “Navy’s Lessons from Afghanistan, Iraq Include Networked Tactical Aircraft”, Defense Daily, May 6, 2003.

航母通信进入数字信号时代是美国海军由“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型的重要体现。“网络中心战”作战概念强调利用网络将各平台联系起来,实现信息共享,实时掌握战场动态,以便对敌人实施快速、精确、连续的打击。海湾战争后,美国海军立即着手提高航母通信能力,升级原有的特高频(Ultra High Frequency,UHF)通信系统,将带宽每秒48 千比特提升为128 千比特至1.544 兆比特,以便与美国空军和盟国海军实现高效通联。⑤顾伟、顾俊、刘曙光:《战略 概念 能力:空海一体战概念与美军能力建设》,第35 页。为解决海湾战争时期航母编队无法自动接收每日空中任务指令的问题,美国海军作战部于1992年发布命令,要求带编号的舰队、所有展开部署的航母上都须安装计算机辅助飞行管控系统,以保证航母编队及时接收每日空中任务指令,并且能够把打击飞机、“战斧”式巡航导弹和计划目标等信息快速传递给联合空中作战指挥中心。⑥邓克勤、张海峰主编:《美军空地空海联合作战发展概览》,第122 页。到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时,美国陆、海、空三军指挥系统都实现了联网,从而使空间卫星、空中无人机、水面舰艇等获得的信息能够通过LINK-16 等数据链技术进行实时传输。⑦胡海军、李春立:《伊拉克战争研究》,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52 页。

精确弹药的研发升级和精确瞄准技术的改进为美航母编队融入多军种联合作战提供了物质和技术基础。海湾战争期间,美国海军激光制导炸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均出现了严重的库存不足,战后美国海军迅速增加了上述弹药的采购数量。此外,为与其它军种展开竞争,美国海军研发了AGM-84“斯拉姆”空对地导弹,其射程从海湾战争的100 千米(AGM-84E)提升到了近300 千米(AGM-84H)。⑧顾伟、顾俊、刘曙光:《战略 概念 能力:空海一体战概念与美军能力建设》,第35 页。1995年11月,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开始为航母舰载F-14 战斗机加装LANTIRN“夜间低空红外导航和瞄准系统”吊舱,并为其座舱加装夜视显示器,使得该型机首次具备了全天时对地精确打击能力。补足弹药和瞄准技术的短板后,航母编队的精确打击能力在阿富汗战争中实现了突破进展,航母舰载机联队投放的弹药中93%是精确制导弹药,目标命中率达到84%,每架飞机单个飞行架次平均击中2 个预定目标。①John B. Nathman, “We Were Great: Navy Air in Afghanistan”, Proceedings, March 2002.到伊拉克战争时,美国海军航母舰载机投放的弹药中约96%可精确制导,超过78%的舰载战斗机飞行架次是在升空后才得到打击指令,从目标确定到弹药投放的平均时间为3.5 小时。②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p.45.

经历了通信网络、武器弹药升级等信息化改革后,美海军航母编队逐步融入了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中。以一次典型的对地打击链路为例,美军各类侦察卫星、“全球鹰”无人机、RC-135 电子侦察机和E-8战场监视与指挥机等装备在获取情报后,将所获情报信息传输至联合空中作战中心,中心在甄别出可疑目标后,派遣空中待命的航母舰载E-2C 预警机引导“捕食者”无人机、U-2 高空侦察机或航母舰载F-14、F/A-18 战斗攻击机等对目标进行详察并确认。如侦察平台本身携带有对地精确打击武器,在目标得到确认后,可直接进行打击;如武器不适合或未携带武器,E-2C 预警机将引导附近空域的B-52、B-1B 等战略轰炸机对目标进行打击。可见,在整个打击链路中,哪个军种发现的目标、哪个军种实施的打击已不重要,“物尽其用”才是联合作战的本质要求。

三、从兵力运用看,突出灵活快反、集约多功能的特点趋势

从里根政府后期开始,美国国防预算逐渐缩减。20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冷战结束更是加剧了这一趋势,此时的美国国防预算在GDP 占比中处于朝鲜战争爆发以来的最低点③Bradley Graham, “U.S. Military Feels Strain of Buildup”, Washington Post, Feb 5, 1998.,海军的预算开支也随之收缩。为降低维护成本,同时也因冷战后美航母编队防空、反舰、反潜的作战需求下降,此时期美航母舰载机联队力量编成体现出集约收缩的特点。同时,为了满足反恐战争的作战需求,美国海军在其航母编队的部署运用上更加突出时效性与灵活性。

舰载战斗攻击力量由为大国冲突服务的远距拦截机向相对短距、执行地区军事冲突的多功能战斗机转变。这其中体现最为突出的是F-14 舰载战斗机,该型机可发射“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④“不死鸟”为美国海军AIM-54 空空导弹,1968年装配F-14 战斗机,射程为184 千米。,在冷战时期一直是航母编队远程防空的主力,但其不具备对地精确打击能力。海湾战争中,面对伊拉克薄弱的空中力量,美国航母编队不再需要舰载战斗攻击力量提供远程防空,而是急需强化精确对地打击能力。因此,美国海军为F-14 战斗机加装LANTIRN 吊舱,使其由遂行单一远程防空任务转变成兼具空空、空地打击能力的全天候作战飞机,逐渐取代老旧的A-6 攻击机。此外,为弥补航母编队在作战效果评估方面的能力缺陷,美国海军为F-14 型机装备了快速战术图像系统(Fast Tactical Imagery,FTI),使其可将地面图像实时回传至航母,为航母编队提供作战效果评估的影像支持,该系统亦可与地面特种部队进行图像互传。⑤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p.33.海湾战争结束后,F-14 型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再承担空中打击编队的护航任务,而是把此项任务转交给更为轻型的F/A-18 战斗攻击机。F/A-18 型机兼具空空、空地作战能力,可担负防空压制、侦察巡逻、护航、对地打击等多重任务。除此之外,该机型的E/F 款机还可配置为空中加油机。在伊拉克战争中,F/A-18E/F 型机配合S-3 反潜机承担了建制内的空中加油任务,航母舰载机联队不再需要设置专门的加油机。

航母编队部署模式突出灵活机动,以满足海上快速大规模力量投送的作战需求。美国海军在二战、冷战中积聚起来的制海优势以及遍布全球的海外部署,为其能够快速应对危机创造了有利条件。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当晚,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即发布命令,饬令正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附近游弋的“独立”号航母战斗群迅速向阿曼湾一带靠近,此后又相继从美国东海岸、西海岸以及地中海地区派遣“艾森豪威尔”号、“萨拉托加”号和“肯尼迪”号航母战斗群紧急部署海湾地区。伊拉克慑于美军4 支航母战斗群的海空威胁,不仅没有向南进一步入侵沙特,反而转入了全面防御状态。此后,美国又从太平洋地区派遣“中途岛”号和“突击者”号航母战斗群赶赴中东,强化对伊拉克的海上封锁。

“9·11”事件的爆发使得美国海军意识到,海军部队需要具备更快的反应能力,更高级别的备战状态,以适应全球性、突发性的反恐作战。对此,美国海军作战部于2003年宣布试验新的“舰队反应概念”(Fleet Response Concept,FRC),以增强航母编队的满负荷出动能力。①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p.59.这一概念在接下来的伊拉克战争中得到了有效验证。2002年下半年以来,经过9 个月的兵力调动,美国海军5 支航母战斗群抵达波斯湾、地中海区域待命;第6 支航母战斗群正在前往中央司令部任务区的途中,以接替前期部署的1 支航母战斗群;第7 支航母战斗群处于前沿部署并保持备战状态;第8 支航母战斗群游弋海上并随时准备执行任务。②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p.60.这意味着美国海军80%的航母力量都处于战备状态,而冷战时期同一时段仅能维持2 至3 支航母战斗群的海上部署水平。“舰队反应概念”在伊拉克战争之后获得批准,其中的“6+2”原则成为冷战后美国海军航母编队兵力部署的基本方式,即保持6 支可随时投入战斗的航母打击群,30 天内抵达全球任一战区;2 支保持准战备状态,确保90 天内可按时部署到位。③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p.61.

结论与展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濒海作战和对陆支援的作战任务推动了美国海军航母编队融入一体化联合作战。在“网络中心战”作战理念的引导下,美海军对航母编队装备的精确制导弹药、精确瞄准系统、通信指挥系统进行了升级改进,同时依照快反、高效、大规模力量投送的作战需求对其力量编成、部署模式进行了针对性调整。美航母舰载机精确弹药使用占比从海湾战争中的7%提升至伊拉克战争中的96%,航母编队的精确打击能力、联合作战水平实现了质的飞跃。④[美]托马斯·基尼、艾略特·科恩:《战争的革命:海湾战争的空中力量》,第298 页;Benjamin S. Lambeth, American Carrier Air Power at the Dawn of a New Century, p.45.伊拉克战争标志着其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对陆精确打击作战走向成熟。

但由于此时期美军面临的海上防御压力较小,其航母编队的传统制海作战能力被忽视弱化。随着2011年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由反恐作战转向“亚太再平衡”,重回大国竞争。面对所谓的中俄等大国日益增长的反介入/区域拒止威胁,美国海军于2017年提出了“重返制海”(Return to Sea Control)战略,以弥补过去二十多年来所忽视的反潜、电磁对抗、反舰作战、防空作战等高强度对抗能力的建设,并为此制定了“分布式海上作战”概念(Distributed Maritime Operations,DMO),即增强每艘水面舰艇的进攻力,使其分散部署,从而牵制消耗作战对手的预警侦察资源,增大其防御难度。⑤参见:US Navy Surface Forces, Surface Force Strategy: Return to Sea Control, January 2017, p.3; 胡波:《美军海上战略转型:“由海向陆”到“重返制海”》,《国际安全研究》2018年第5 期。此举相当于弱化了航母和两栖攻击舰的海上作战核心地位。但在可预见的未来,航母编队所提供的侦察预警、目标指示、防空反导、通信指挥等综合能力,仍是其他平台难以替代的。同时,在分布式海上作战环境下,广域分布的兵力对信息的依赖性急剧增加,航母编队作为信息作战枢纽的功能角色将愈加凸显。

猜你喜欢

海湾战争战斗群弹药
大口径舰炮弹药储供系统可靠性研究
美国狼弹药公司A16.5mm卡宾枪
外军弹药需求预计发展动态及关键技术
海湾战争以来约旦伊拉克关系研究
现代美国战争电影研究
特朗普访亚洲前,美出动三艘航母
上世纪海湾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及启示
“海湾战争”商标大战终审判决
外媒称中国建6个航母群 没有经济压力
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