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与画面剪辑的融合发展策略探析
2021-11-29李玲玮
□李玲玮
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多媒体平台被广泛应用,人们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电视传媒也应该根据人们的需求变化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改革。只有优化新闻采访内容,并与先进的剪辑技术相融合,才能有效推动新闻节目整体质量的提升。
一、提升新闻采访的质量
新闻采访作为整体性工程,包含着前期、中期和后期三大步骤,只有将每一个步骤踏踏实实地做好,实现良好的衔接,才能保障新闻采访的质量。
1.新闻采访的前期工作
新闻采访都是有固定的采访对象,因此在正式开始采访之前必须做好准备工作,以便能够顺利地对采访对象进行采访,节约工作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和有用性。
具体来说,在开始采访前,要充分了解所要采访的对象的基本概况,写好采访提纲,尽可能地搜集与人物相关的信息资料。在了解采访对象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对提纲进行修改完善。做好前期准备工作,不仅是为了保证采访的顺利进行,更是为了确保新闻采访内容的真实性。
2.新闻采访的中期工作
在做好新闻采访的前期准备工作之后,应该立即开展新闻采访的核心工作。新闻采访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明确采访的主题,根据主题深挖采访内容。避免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出现采访对象的回答偏离提纲或主题的情况。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新闻记者具有良好的随机应变能力,及时引导,抓住采访细节,一步步深入推进,灵活应对,保证新闻采访内容的有效性。
3.新闻采访的后期工作
在新闻采访中期工作结束之后,紧接着要做好新闻采访的内容总结,对采访内容进行系统整理,梳理其内在之间的逻辑。在总结中,善于寻找新闻的亮点和突破点。要确保所有的问题都是围绕主题展开的,确定新闻报道的口径。
二、把握好画面剪辑的三大要点
1.剪辑要充分展示采访对象的情绪变化
对新闻内容进行画面剪辑是后期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对新闻采访得来的各种画面进行合理的删减、衔接和调整。后期制作人员应该合理选择画面,通过对镜头的取舍来达到画面组接的目的。
比如,人物报道一般开头就要倾注剪辑人员的真挚感情,用中景或者近景从细节入手打动受众,凸显主要人物的情绪,充分展示采访对象的情绪变化,激发受众的共鸣,调动受众的收视情绪。可以利用一些先进的剪辑技术,对人物情绪进行合理的渲染,实现效果的优化。要站在大众的视角去选择画面,充分考虑新闻受众的心理接受程度,通过对新闻镜头的选择和内容的编辑,把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和整个脉络充分展示出来,与受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最大限度地增强画面感,提高新闻的影响力。
2.善于筛选,懂得取舍
新闻采访过程中会采集、拍摄非常多的画面,蕴含的信息量非常丰富,因此,需要后期剪辑人员在熟悉整个事件脉络的基础上,对画面进行进一步的调整和筛选,明确新闻最终的传播目的是为什么,进而做好场景的剪辑和新闻节奏的把控,提升新闻的画面感和生动性,让受众对新闻事件留下深刻印象,达到最佳的新闻展示效果。
3.合理把控节奏
新闻节目对节奏的要求非常高,快慢、缓急等变化,对新闻的效果展示非常重要。把握好新闻节奏,能够有效地调动受众的情绪变化,让受众在一个激动、紧张或冷静的氛围中去接收新闻信息,进行深入思考。
剪辑人员可根据新闻节目的不同要求对镜头长度进行适度调整,比如报道灾难类新闻事件,节奏要放缓,选择较长的镜头;一些娱乐性的新闻报道需要欢快的节奏,选择短一些的镜头更能体现新闻的效果。
三、新闻采访与画面剪辑融合发展的必要性
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新闻多元化的传播。当今,媒介竞争越来越激烈,受众对新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的来说,新闻采访和剪辑都是电视新闻制作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采编人员要做好前期的采访、摄影,明确新闻主题、风格等。在新闻后期制作中,要做好画面的剪辑,选择合适的镜头,以抓住大众的眼球,达到最好的播出效果,确保新闻的时效性和传播力。通过科学的剪辑处理手段,以最合适的角度呈现新闻要素,从而突出新闻的重点。
所以,只有将新闻采访与新闻画面剪辑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升电视新闻的质量,符合受众的视觉习惯,达到新闻画面清晰、连贯以及流畅等方面的要求,引发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深度思考。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电视新闻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发挥非常重要的影响。电视新闻采编人员应提升职业素养,紧跟时代的发展变化,聚焦社会热点,关注广大受众需求,合理地开展新闻采访和画面剪辑工作,把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展示给大家,充分发挥电视新闻引导、教育大众和传播正能量的作用,为推动社会发展作出自身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