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服务”模式初探

2021-11-29□胡

记者摇篮 2021年12期
关键词:时政新闻节目受众

□胡 婧

如今,媒体机构和媒介环境发生了变化——从传统媒体占主流地位到如今与融媒体并行,从单向的信息传播到“人人都有麦克风”。面对技术升级带来的挑战,城市电视台需要紧跟时代步伐以谋求改革和发展,探索“时政新闻+服务”模式便是一种尝试。

本文主要围绕着“时政新闻+服务”模式对推动城市电视台进一步发展而发挥的作用展开分析与探讨。

一、城市电视台改革的背景

1.现实情况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媒介融合,形成了全媒体。在全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途径多样,传播速度得到极大提升,促使更多融媒体平台出现,也因而导致市场内部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而城市电视台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在其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新技术,缺少创新意识和创新理念,而受到巨大冲击。

在此基础上,城市电视台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勇于改革,发挥主流媒体的表率作用,实现在互联网上的有效传播,使传统主流媒体能够在现代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2.时政新闻的重要作用

城市电视台的时政新闻能够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时政新闻承担着宣传党和国家大政方针、路线政策的重要任务,为受众提供垂直领域中专业内容,使国家重要的时政大事信息快速覆盖到地方。

二、“时政新闻+服务”模式的有效应用

1.创新报道模式

城市电视台作为传统的主流媒体,传播模式单一,语言风格过于死板生硬,缺乏亲和力。在全媒体背景下,用户接收信息的渠道增加,使得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易产生传播断层,进而影响媒体机构的影响力。

对此,城市电视台需创新时政新闻的表达方式,积极寻求更加符合受众认知的时政新闻表达模式,以实现良好的效果,促进城市电视台的转型升级。

比如央视在抖音上开设的“主播说联播”账号,视频中的主播一改往日严肃的神色,以活泼的语态播报新闻,且视频时长短,符合现代人碎片化的信息接收习惯,这一创新让人耳目一新,而且让国家大事得到了更好的传播。实践证明,融媒体背景下,时政新闻报道方式的改进有利于主流媒体更好地坚守舆论阵地。

因此,新闻媒体人员需要不断地拓展思维和视野,为电视台的发展建言献策,用更专业的目光看待问题,挖掘和民生存在关联的信息,从而为受众提供更及时的报道和有价值的信息。

2.彰显时政新闻的优势

时政新闻的收视率相对来说不如娱乐节目,但其权威性更强。电视节目的收视率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但不能反映观众在收看节目时对节目的具体认知和感受,节目制作方无法了解观众的实际心理,因此传统的收视率统计方式在全媒体时代难以体现某一节目的具体传播效果,无法全面地对节目质量进行有效的评判和分析。

对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的评价不能光以收视率为标准,时政新闻节目要放下身段、吸纳地气、创新报道思维,这既是新的舆论环境的倒逼,也是面对媒体竞争的内在要求。

在激烈的节目竞争中,时政新闻节目要吸引受众,必须改变原来的报道模式,在信息的有效传播、政策的权威解读、热点事件的落地报道以及焦点话题的权威评述方面,发挥特色,彰显优势。

3.增强时政新闻的亲民性和现场感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城市电视台的时政新闻记者需要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丰富新闻传播内容,使时政新闻表达更加贴近民众的语言习惯。

比如,把生硬、晦涩、难懂的专有名词转化成通俗的解释,易于群众理解和消化,从而降低时政新闻报道的枯燥性,让时政新闻更加亲民,拉近时政新闻和受众之间的距离,增强新闻的趣味性,提高受众的关注度。

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应当通过现场连线等多样化手段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和现场感;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构建数字化平台,拓展时政新闻的传播渠道。

4.突出服务性

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节目的播出虽然有固定时段,但其可以根据突发或重大时政新闻事件的影响力和新闻价值,以标题新闻的形式实时滚动播出“最新消息”“快播”“最新推荐”“最新热点”等,以突出城市电视台时政新闻的服务性,引起受众关注。

受众也可以到电视台的新媒体平台进行深度阅读,在留言区积极讨论发言。

三、结语

总体来说,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城市电视台要努力打造“时政新闻+服务”模式,积极创新,探索更有效的新闻传播方式,全面提高时政新闻的影响力,推进我国新闻事业发展迈向一个更高的台阶。

猜你喜欢

时政新闻节目受众
新闻节目中主持人的“可为”与“不可为”
地方电视台如何办好新闻节目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如何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编排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时政
时政
方言新闻节目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