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研究

2021-11-29郭宝峰

记者摇篮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主播民生受众

□郭宝峰

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体环境、媒体生态、沟通技术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新的传播格局下,电视民生新闻如何从困境中摆脱出来,为受众提供优质的新闻内容,则成为电视新闻工作者需要研究的重点课题。

当前,信息技术的发展,让新闻领域的“微表达”成为一种趋势,例如微信、微博及短视频平台中的新闻内容短小精悍,对受众有着强烈的吸引力。

基于此,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在融媒体时代获得新的发展机遇,就应该重视“微表达”,提高新闻制作与传播的水平。

一、调整叙事方式,优化“微表达”的内容

融媒体时代,微博、微信、短视频平台为新闻的“微表达”提供了渠道。相较于传统的新闻内容,这些平台上的用户对新闻叙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电视民生新闻要想利用融媒体平台达到理想的“微表达”效果,就需要在叙事方式上作出调整。

具体来讲:第一,以小见大的叙事角度。电视民生新闻有时会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事件或国家的重要民生政策。在传统电视新闻制作中,这些内容需要通过宏大的视角进行呈现。但是,“微表达”的受众是平台上浏览新闻的用户,相较于长篇大论的新闻报道而言,他们更青睐短小精悍的新闻内容,例如一句话新闻、短视频新闻等,而限于新闻时长,电视民生新闻在叙事中应从小切口入手,以小见大,通过对个体故事的讲述表达出宏大主题。第二,相互支撑的叙事框架。在民生新闻制作中,编辑需要对文本信息进行取舍、对语言进行组织,而这些编辑工作的依据就是新闻的叙事框架。在“微表达”的过程中,应根据新媒体的特点,结合视觉化的新闻呈现需要对内容进行编辑。在这一过程中,还应重视新闻内容与叙事方式的适配性,重视特定情境下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以及对新闻的解读,从而吸引受众、引导舆论。第三,互文性的叙事方式。互文性是指文本中出现的重复表述。在民生新闻的“微表达”中,不同媒体平台上的互文性叙事,可以实现对新闻主题的反复、多角度和多形式的表述,可以增强同一主题文本的叙事效果,拓宽新闻观照的视角,实现多方位、多层次的报道,丰富受众体验,让原本生硬的新闻内容充满人文关怀,提高受众对新闻的接受程度。第四,张弛有度的叙事节奏。叙事节奏简单来讲就是表述内容的快慢变化。在民生新闻的“微表达”中,叙事节奏会影响新闻的完整度与清晰度。新闻编辑在叙事过程中应围绕新闻主题做好节奏安排,剔除不必要的语言描述,确保重点突出、节奏鲜明,既能够有效传递信息,也能够充分吸引受众的关注。

二、转变话语表达,提高“微表达”的效果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在话语设计上也应作出调整,表现出独特的风格,而这既是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受众关注、提高用户黏性的需要,也是打造节目品牌的需要。基于此,电视民生新闻主播在“微表达”的语言设计上应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将受众体验放在第一位,打破与受众之间的沟通隔阂。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面临着从大屏到小屏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一味地搬运电视新闻内容是不可取的,新闻主播需要从全方位作出转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话语体系的变化。在“微表达”中,新闻主播应认识到受众的关注对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将受众放在首位,以受众喜闻乐见的话语表达方式呈现新闻内容,打破主流媒体和民众之间的交流壁垒,提高受众对民生新闻“微表达”的认可度。

第二,注重人文性的话语表达,拉近与受众的距离。在融媒体时代,受众对新闻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其中就包含了情感上的需求。因此,民生新闻主播在“微表达”的过程中,不仅要准确、精练地表述新闻事实,还应该通过新闻传递正能量,表达人文关怀,与受众进行情感交流和沟通,让受众产生共情和共鸣。

第三,展现主播的语言个性,体现节目个性。长期处于传统电视新闻语境中的主播通常会将“播音腔”作为主要的语态,这样的语言表达是专业的,但同时也是缺乏个性的,并且与融媒体环境下的“微表达”存在一定冲突。民众在融媒体环境中所接触的信息逐渐同质化,这使他们对个性化的新闻表达形成了更加强烈的需求。因此,电视民生新闻主播应展现更加鲜活的语言特点,用个性化的表达提高节目看点,提升“微表达”的效果。

三、完善传播矩阵,促进“微表达”的传播

融媒体时代下的新闻传播引入了具有清晰分工的矩阵传播新模型。传播矩阵需要电视媒体链接多个平台,例如微博、微信、客户端和短视频平台等,这样才能突破单一化的新闻传播渠道,实现跨平台传播,提高新闻传播效果。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要想达到理想效果,必须在传播平台上进行创新构建,根据不同平台的特点调整“微表达”的方式,构建多维度、立体化的传播网络。例如,电视民生新闻工作者可以根据某一民生热点话题制作1分钟左右的短视频,然后通过电视民生新闻在微博、微信、抖音客户端上的账号同时发布,用优质的新闻内容吸引流量,引导平台上的用户转载;同时还可以加强与腾讯、优酷、爱奇艺、B站等视频网站的合作,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引导平台用户参与话题讨论,从而促进“微表达”的有效传播。

四、结语

总之,在融媒体时代下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与传统新闻节目呈现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此,电视民生新闻在转型过程中,应基于互联网思维与融媒体环境,转变新闻叙事方式和话语表达方式,并利用立体化的传播矩阵进行推广,这样才能让电视民生新闻的“微表达”在内容与效果上并重,才能让主流媒体的新闻传播真正深入人心。

猜你喜欢

主播民生受众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第一次做小主播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我是小主播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我是小主播
我是小主播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