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体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的思维转变

2021-11-29秦三平

记者摇篮 2021年12期
关键词:传统媒体媒介受众

□秦三平

在5G网络、大数据技术、移动智能终端的支撑下,新媒体有了更灵活的存在形式,并逐渐与传统媒体融合共享信息资源、共创收益,共同为广大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在此背景下,传统媒体记者工作内容、工作形式、工作流程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如果传统媒体记者沿用落后的思维,便会陷入因循守旧的境地,一方面削弱传统媒体记者职业价值,另一方面不利于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

因此,在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思维的转变势在必行。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新媒体及记者工作的思考与实践,阐释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思维转变的方向。

一、挖掘新闻传播价值:从传统媒介传播思维向新型媒介传播思维的转变

广播、电视、报纸等是传统媒体记者在新闻传播方面常用的媒介形式,其在新闻传播时效性、新闻呈现方式等方面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媒介融合环境下,移动智能终端普及程度进一步提升,加之传播媒介的多元化,受众仅凭一部手机便可获取国内外重大新闻,了解身边的新闻事件与新闻现象。

由此可见,新闻传播媒介已经由广播、电视等逐渐转变为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传统媒体记者需要抓住媒介多元化发展的契机,深入挖掘各类媒介在新闻传播上的价值,实现由传统媒介传播思维向新型媒介传播思维的转变。

以微博为例,其属于社交式媒体的范畴,具有用户群体规模大、吸引力强的优势。传统媒体记者可借助微博超话打造“热点”,提升新闻的话题热度与影响力,引发受众对新闻内涵的深入思考。

再如,微信具有信息精准推送的特点,借助微信可实现新闻的精准传播,传统媒体记者可制作简短的图文新闻,让受众对新闻事件有初步的了解,并通过设置话题等手段让受众参与到新闻事件的讨论中,既可以增强新闻传播的交互性,也可激发受众对新闻事件后续发展的关注兴趣。

二、缩短信息获取周期:从面对面采访思维向网络采访思维的转变

面对面采访是传统媒体记者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在开始采访前,传统媒体记者需要制定采访计划。在采访过程中,记者也可能遇到诸多突发事件,加之后续要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由信息的收集到内容的生产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媒介融合环境下,新媒体借助“用户内容生产模式”广泛整合用户自创视频、信息,第一时间获取关于新闻事件、现象及问题的资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传统媒体记者也可以采用此种模式获取信息,实现由面对面采访思维向网络采访思维的转变。

例如,在收集“星巴克拒收硬币”事件信息时,传统媒体记者可先联系该事件曝光者、当事人了解该事件的进展,确定事件发生地点。

与此同时,从抖音用户对该事件的评论中挖掘采访的切入点,不少网友对该事件的处理结果、涉及的法律知识等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记者可确定采访对象为发布该事件视频的人员、“星巴克”员工、法律专家。当确定好采访方案后,记者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事件全貌,对事件进行跟踪采访,对不方便进行面对面采访的人员,可采取网络连线的方式,并录制采访过程,将上述重点采访对象的反馈、解释等剪辑为短视频,发布在抖音平台上,可在很大程度缩短信息获取周期,并保证所获取的信息满足受众多元化需求。

三、提升新闻内容质量:从个体思维向团队协作思维的转变

不管是在传统媒体时代,还是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始终是各媒体制胜的“法宝”。尤其是在媒介融合环境下,社会信息传播密度与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公众接收的信息量越多、信息接收得越全面,便会更为全面地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与此同时,随着公众受教育程度、国民素养的提升,公众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也更为深入,虽然当前部分媒体发布的信息娱乐性极强,且可在短时间内吸引受众的关注,但碎片化、浅层化、同质化信息会引发受众审美疲劳,激发其对有深度、有态度信息的强烈需求。

为提升新闻内容质量,传统媒体记者需要实现个体思维向团队协作思维的转变,群策群力、集思广益,深化新闻立意、创新新闻视角,突破新闻传播的桎梏,致力于为受众创作出内涵深刻、形式新颖的新闻作品。在日常工作中,记者要树立新闻策划意识,在收集信息阶段便要思考新闻传播的平台、呈现的形式,并根据新闻后期剪辑、排版的需求制定采访方案。

四、坚持新闻价值导向:从形式思维向内容思维的转变

写作是传统新闻记者的基本功,虽然媒体融合环境下信息的呈现方式十分多元,信息获取的途径也更加便捷,但仍需要记者发挥自身职业与专业优势,打造优质的新闻内容。为此,传统媒体记者要避免走入新闻流于形式的误区,切忌单纯追求新闻内容生产的时效性而忽略了新闻价值。记者要从形式思维转向内容思维,加强对信息真实性的审核。与此同时,记者要积极入驻新媒体,开通个人账号,获得新媒体用户关注,将受众引流至传统媒体,提升传统媒体影响力。

五、结语

媒介融合环境下,传统媒体记者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挑战,也迎来了新的机遇。传统媒体要转变思维,深入挖掘新闻传播价值、缩短信息获取周期、提升新闻内容质量、坚守新闻价值导向,在实现思维转变的同时增强自身道德素养、专业能力,坚守职业初心、牢记记者使命,以应对挑战、抓住机遇,获得可持续发展动力。

【参开文献】

[1]叶陈芬.融媒体时代记者的转型与突破[J].记者观察,2020(35):70-71.

[2]魏岳江.媒体转型应坚持内容+技术+老编辑记者之路[J].广播电视信息,2020,27(11):56-58.

猜你喜欢

传统媒体媒介受众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