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如何提高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2021-11-29付继鹏
□付继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这为新闻战线从业者指明了努力方向,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作为记者,要具备善于发现好故事、好题材并讲好故事的能力。
一、讲好中国故事的意义
一个好故事胜过千言万语。如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提高,国际关注度也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不断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和水平。
要利用人们盼望了解、希望互通信息的特点,找准中国故事的切入点,让中国故事成为各种舆论场上的核心瞩目点,让中华文明之光惠及万户千家。
新闻记者要努力打造以展示中国文明建设成果为主的舆论场,避免掉入西方舆论宣传的陷阱,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舆论阵地。尤其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的传播广度超过了人们的想象,影响力也不断增长,因此要牢牢地掌握宣传主阵地。
讲好中国故事,要增强传播的影响力。要用好中华传统节日载体,用好中医中药、中国饮食特色等具有时代穿透力的文化传播载体,形成强有力的文化宣传的底气,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体系,冲破西方舆论场的围堵,把中国人民的真实精神风貌展现在世界面前。这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有足够多的智慧和足够强的业务能力。
特别是在当前这个信息化时代,信息以人们难以想象的速度传播,更需要每一个新闻工作者站稳立场和脚跟,从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让中国声音、中国故事传遍世界各地,牢牢把握舆论宣传的主导权。
二、讲好中国故事的客观需求
中国的崛起,吸引了世界媒体聚光灯般的关注。如今新的传播技术被广泛应用,一个新闻事件就能在互联网上迅速传遍国内外。作为新闻人,要努力驾驭新媒体,用全新的宣传手段宣传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丰硕成果。
所以,从传播方法上,要改变过去说教式手段,善于从微观与细节入手,挖掘普通人身上的故事,挖掘具有独特民族符号的故事,挖掘创造性、标志性故事。
三、记者如何提升讲好中国故事的能力
在新闻宣传中讲好中国故事,要达到理想的宣传效果和目标,就必须使受众感觉到有益、有用、有趣。
第一,作为记者,要找准与受众的共情点和恰当的切入点。
要想抓住这个点,记者必须切实了解受众所思、所想,对事件的发展有所预判,大致能判断出哪里会出现大量的好故事,在哪个方面需要提前介入,做好充分的采访准备工作。作为新闻工作者,要把这些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中国故事总结提炼出来,以国内、国外受众普遍且易于接受的方式,利用现代传播途径和方式方法,广泛而深入地传播出去。
第二,作为记者,要深入基层。找对了方向,就要放下身段。
深入基层是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因为只有深入到信息的发源地,才能在平凡生活中发现新线索、新问题、新规律。对任何一个新闻事件,都要做好充足的采访准备工作,采访事件的当事人,对专业性较强的问题还要请教相关行业专家,使故事的呈现更加客观、全面,无懈可击。
第三,作为记者,要具备善于发现好故事、好题材的能力。
好故事被发现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事,大千世界里每天都会发生各种新鲜事。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同理,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善于洞察每一个社会角落,记录下建设者奋斗的身影,把他们的故事加以提炼总结,浓缩成时代的符号。
四、记者如何创新讲故事的方法
1.把握新理念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进步,人们的思维观念有了明显的改变,对事物有了新的理解和想法。新闻记者要学习新的传播理念,以适应和满足人们的新需求。
2.掌握新的信息传播技术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的进步可谓一日千里,博客、微信、短视频、直播纷纷粉墨登场。
记者要不断学习新技术,不要出现技术盲区。不论曾经取得多少辉煌的业绩,都要有从学生做起的良好心态,虚心学习,熟练掌握多种信息传播技术,成为新闻传媒行业的技术标兵。
3.占领新的传播平台
现在,各类传播平台超越了时间和空间的跨度,打破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个人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壁垒。作为新闻工作者要勇于担当,把自己采集的中国故事、中国声音传递到各个信息平台,占领新的舆论宣传阵地。
4.学习新本领,打开新格局
面对眼花缭乱的新事物、新现象、新平台,新闻记者要具有国际视野和胸襟,成为具有出色演讲能力的讲述者,要入情入理,循循善诱,和风细雨,不要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让中国故事真正能够契合时代的脉搏,化作润物细无声般的雨露,滋润线上线下广大受众的心灵。
五、结语
讲好中国故事,不仅是新闻工作者一家的事,需要社会各方密切配合。新闻记者要从火热的现实生活中寻找合适的故事素材,以线上线下各种信息传播平台为载体,发挥传播桥梁作用,传播中国的改革发展成果、传统的优秀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