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的区别
2021-11-29朱学兵
□朱学兵
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都具有通俗性,比较贴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二者也有明显的差异。要促进新闻行业的发展,就要了解各类新闻的异同之处,分析了解不同种类新闻的特点,相互借鉴、相互促进。
一、定义区别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业界并没有对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作出准确的定义和清晰的界定,造成二者经常混淆。在《新闻学大辞典》中,社会新闻被定义为反映社会生活中体现道德的事件以及与社会风气、问题、民俗等方面有关的内容。在民生新闻的定义上,与百姓生活有关的新闻内容即为民生新闻,普遍为与衣食住行相关的内容。从定义的角度分析,二者存在内容重叠的部分,都将社会生活作为核心,但是侧重点有所不同。民生新闻重视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社会新闻则侧重社会中发生的各类事件。从属性上来看,社会新闻可以归类为“软”新闻,民生新闻除了内容上与之重叠,还会对经济、法律、政策等进行分析,既有“软”新闻的属性,也有“硬”新闻的属性。
二、报道特点区别
从报道特点的角度分析,二者都有广泛的报道题材,内容都比较通俗,贴近群众的生活。但社会新闻更重视趣味性的呈现,对时效性没有过高的要求,在素材筛选的过程中,可能会跨越时空。但民生新闻重视服务属性,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服务百姓等属性,解决群众日常生活中的疑难问题,并且为百姓提供有关衣食住行的各项信息,包括菜市场商品价格、健康养生等。民生新闻普遍在电视栏目中出现,互动性较强,可以采用手机短信、网络留言、电话热线等方式进行互动,可以及时传递观众的意见,服务功能较强。
三、报道题材区别
社会新闻的报道题材比较丰富,包括反映社会生活新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内容,也包括抨击不良社会现象的内容。社会新闻在社会生活中获取题材,贴近群众,容易获得群众的支持和认可。民生新闻的报道题材也十分丰富,包括劳动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收费、环境保护等新闻。虽然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都从群众的日常生活着手,但在具体的题材选择上还存在一定的差异,不仅角度不同,层次、方向也有明显差异,民生新闻重视生活化的报道,选择与民众生活有关的新闻内容,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可以改善群众的日常生活。社会新闻则更加注重对社会不良现象、丑恶行为的抨击,传递正能量和积极的价值观,报道一些奇闻趣事,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增加乐趣。
四、报道角度区别
社会新闻从第三者的角度对新闻事件进行分析,结合群众的日常生活和社会学理论,报道各种奇异现象,为受众呈现具体的事件,具有叙事性的特点。民生新闻则从群众的视角出发,切实感受群众的生活,关注群众的利益,并对群众的真实感受进行报道,侧重于情感表达和舆论监督,有助于社会道德的建设,也能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对社会的稳定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从报道角度来看,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如果混淆在一起,会影响二者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五、报道形式区别
从报道形式上分析,社会新闻通常在报纸中出现,一些都市类晚报往往以社会新闻为主,将社会新闻作为核心内容。而民生新闻主要采用电视报道的形式,注重倾听民众的心声与需求,解决民众的疑难问题。与报纸的报道形式相比,电视具有更强的互动性和直观性,可以更好地发挥上情下达的效果,充分体现媒体的监督和引导作用。在当今社会中,政府与人民有更广阔的沟通渠道。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应该发挥民生新闻的积极作用,通过媒体有效连接政府和群众,促进舆论的正确引导和民情的反映。民生新闻可以看作是政府和民众沟通的桥梁,有助于政府服务功能的发挥。
六、价值取向区别
社会新闻重点呈现社会的发展态势,采用真实、生动的报道方式。民生新闻重视区域事件的报道,主要展示与当地群众有关的新闻内容,侧重于本土化报道,将本地群众作为目标受众,会从民众视角进行描写,着重展示民众的感受。例如,对于疫情报道,社会新闻重点报道疫情趋势等内容。民生新闻则侧重社区防疫等内容,内容与民众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为民众提供更多有效的信息,为民众家庭防疫提供更多帮助。
七、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的发展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不论是社会新闻还是民生新闻,都要进一步改进和发展。首先要做的就是明确二者的区别,规范新闻的内容和排版,使两类新闻都可以发挥作用。其次,要从媒体融合的角度,加强对新媒体技术的运用,使新闻内容、形式得到创新,强化新闻报道的效果。可以通过新媒体拓展新闻获取的途径,包括各类门户网站、社交平台等,对信息进行筛选、提炼、加工和整合,制作更有价值和内涵的新闻内容。
八、结语
综上所述,社会新闻与民生新闻有明显区别,体现在定义、报道特点、报道题材、报道角度等多个方面,为了使这两类新闻都可以发挥作用,要对其进行区分,同时结合融媒体时代特点,创新新闻内容、形式,为群众提供更丰富的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