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思想政治理论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统一

2021-11-29

关键词:政治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王 伟

(中山大学,广东 广州 510275)

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是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首要要求。在新时代,必须坚持以学理分析回应政治关切、以政治导向引领学理探索,实现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辩证统一,从而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

一、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的必然逻辑

1.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是由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所决定的

我国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国情,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教育发展之路,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发展道路,而不能照搬西方教育发展模式。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坚持“四为”,即“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1]。思政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所当然也必须坚持“四为”,这就使得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而要做到“四为”,就必然要求思政课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讲导向不含糊,抓导向不放松。思政课的导向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一是思政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既是思政课的重要指导思想,又是它的主要教育内容。思政课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工具和有力手段,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政课发展的正确方向。二是思政课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一方面,思政课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重要论述,以及《实践论》《矛盾论》等著作中的经典论断,对思政课都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思政课必须与时俱进,坚持党的最新理论成果的指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宣传思想工作、思政课的重要论述,是新时代办好思政课的重要遵循。

2.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是由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所决定的

青少年要想成长成才,不仅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只有这样,才能成长为德才兼备的有为人才。青少年正处于“三观”形成与确立的关键时期,如果没有正确政治方向的指导,就会在各种错误思潮面前失去辨别力与抵抗力,甚至迷失方向、陷入歧途。毛泽东认为,青少年成长成才必须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正如他所指出的,“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2]。同时,毛泽东提出的“又红又专”的人才培养思想也说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青少年要“听党话、跟党走”,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为党和人民服务和奉献的同时实现人生价值。因此,思政课必须肩负起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政治方向的重要职责和使命,这使得它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一是思政课要引导青少年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思政课要引导青少年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自己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从而成长为一名勇于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二是思政课要引导青少年树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青少年只有树立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和总结,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写好、写精彩,才能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三是思政课要引导青少年树立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青少年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之中,紧跟时代步伐,才能在实现强国梦的征程中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

3.坚持思政课的政治性,是由思政课的课程性质所决定的

弄清楚思政课的主要矛盾,是理解思政课课程性质的关键。思政课的主要矛盾是,社会发展要求所需要的思想道德素质与青少年的实际思想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而思政课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青少年的实际思想品德水平与社会发展要求之间总是存在着差距,这就需要思政课将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及道德规范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输送给青少年,以此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在我国,思政课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主要教育内容,它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因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尽管当今资本主义社会出现了一些新变化,但我们现在仍然处于列宁所断言的两大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对立之中。根据列宁的观点,在工人之中是不可能自发地产生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而只能从外部灌输到工人之中,这种灌输的方式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即“我们应当积极地对工人阶级进行政治教育”[3]。列宁也强调,生活在一定的阶级社会中的人,总是要接受一定的意识形态,可以这么说,意识形态是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通行证”。同时,在为阶级所分裂的社会之中,不存在任何超阶级的或无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我们不向工人阶级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工人阶级就会接受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同理,在新时代,我们仍处于两大意识形态对立的大环境中,因此必须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政课,突出思政课的政治性,持之以恒地对青少年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

二、思政课要坚持学理性的现实要求

1.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

习近平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际上是一个解疑释惑的过程;要及时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乃至影视剧作品、社会舆论热议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4]思政课要担负起为学生解疑释惑的重要职责,就要在教学中坚持学理性,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解答学生遇到的各种困惑,帮助他们正确认识复杂的社会现象。一是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遇到的真实困惑。青少年正处在“三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他们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限,如果思政课教师未能及时发现和回应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会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就会影响他们健康成长成才。因此,思政课教师要勇于担当起为学生释疑解惑的职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及时回应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并且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学习观、交友观、恋爱观,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才。二是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在影视剧作品中所遇到的真实困惑。影视剧作品往往以一种隐性的方式向受众传递着价值观念,给受众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重要影响。青少年处在影视剧作品的包围中,这些影视剧作品夹杂着各种价值观念,如果青少年不能辨别和抵制一些影视剧作品中所传达的错误观念,就会对他们的价值取向造成消极影响。比如,近年来盛行的“抗日神剧”中充斥着大量“手撕鬼子”“子弹转弯”等雷人桥段,这些“抗日神剧”亵渎了抗战历史、消费了民族情感,对其不加以抵制和批判,长此以往就会给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和历史观带来消极影响。这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及时回应学生的困惑,向学生讲清楚“抗日神剧”对严肃的抗战历史与记忆的“解构”,从而增强学生的历史认知和民族情感。三是思政课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在社会舆论热议中遇到的真实困惑。社会舆论热议中包含着各种带有倾向性的情绪、意见和观点,处在“三观”形成与确立关键时期的青少年,他们对各种错误观点、言论的辨别力与抵制力较弱,因而社会舆论热议中的各种错误观点就可能对他们的三观造成冲击。因此,当学生在社会舆论热议中遇到真实困惑时,思政课教师应及时通过透彻的学理分析,向学生讲清楚社会舆论的真实本质,及时排解学生思想认识上的困惑。

2.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

马克思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5]11马克思的这段经典论述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蕴,思政课“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反映了思政课的本质、目的及原则。一是“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反映了思政课的本质。思政课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它是一种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掌握青少年头脑的特殊实践活动。如何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掌握青少年的头脑呢?马克思回答道:“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5]11这表明,思政课只有以彻底的思想理论才能说服青少年。为了说服青少年,思政课必须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逻辑结构、内容体系、价值意蕴,必须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背景、主要内容、价值意蕴,只有讲清楚、讲透彻这些思想理论,才能使学生真正信服。二是“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政课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目的在于把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正如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所强调的,“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5]539。民族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依靠现实的人和现实的运动。因此,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锐利武器,思政课必须担负起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从而引导学生勇于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三是“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体现了思政课以人为本的原则。马克思指出:“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5]11马克思的这一经典论述表明,在“说服群众”“掌握群众”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说服群众”“掌握群众”。同样,思政课“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时,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以学生为中心,体现人文关怀。

3.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打下成长成才的基础。”[1]基于此,新时代的思政课也应该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掌握丰富知识、锤炼高尚品格,帮助学生成长成才。一是思政课应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铸就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个人成长成才的“精神之钙”和力量之源,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个人就可能偏离正确的人生航向、失去奋发向上的动力。思政课要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革命性与科学性,向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大生命力,从而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信心。学生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信念,就能激发奋进潜力,把个人成长成才同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统一起来,从而自觉投身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中,更好地实现人生的价值,不断升华人生境界。二是思政课应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掌握丰富知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思政课的主要教育内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课程的显著标志。思政课教师要把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融入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帮助学生认识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同时,思政课教师也要对学生进行党史和新中国史教育、基本国情和形势政策教育、中国革命传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三是思政课应以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锤炼高尚品格。习近平指出,思政课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锤炼高尚品格。[6]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种先进的价值取向和价值规范,是合规律性与合价值性的有机统一。思政课教师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教学中,促进学生将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

三、坚持思政课政治性和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1.正确区分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

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辩证的统一。正如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所强调的,“要正确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7],不能混淆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因此,正确区分思政课的政治性和学理性,是实现两者辩证统一的前提。一是从两者的地位来看,政治性是思政课的本质属性,学理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思政课本质上是一门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器掌握受教育者头脑的特殊课程,它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思想和主要教育内容。因而,思政课鲜明而突出的本质属性,就是政治性或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思政课虽然具有很强的政治性,但同时它也具备一般课程的基本属性,即学理性。思政课的学理性关涉政治性所规定的教育内容能否被受教育者接受以及如何使受教育者接受,这对于政治性很强的思政课而言是至为关键的。二是从两者的功能来看,政治性决定了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学理性决定了如何阐释这一教育内容。政治性从根本上规定了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即对受教育者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尤其是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而学理性则关乎如何阐释政治性所规定的教育内容,即如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基本概念、基本特征、主要内容讲清楚,从而使受教育者真正信服这一科学理论,并运用科学理论指导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从两者的目标来看,政治性决定了思政课的目标,而学理性则直接影响着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根据列宁的观点,受教育者是不可能自发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必须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从外部输送到受教育者的头脑中。思政课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其最终目标。而如何向受教育者讲清楚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科学性与逻辑性,则直接影响着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以及实现的程度。因此,这一目标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思政课教师努力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内容的学理性,把科学理论向学生讲清楚、讲明白,从而促进思政课育人目标的实现。

2.以学理分析回应政治关切

思政课的政治性规定了思政课的教育内容,即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教育,而学理性则直接影响着如何推动这一教育内容深入人心。因此,思政课必须坚持用学术讲政治,以学理分析回应政治关切,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从而达到“思想掌握群众”的最佳效果。一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思政课教师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讲清楚这些理论的科学性,以逻辑和理性的力量说服人、引导人。思政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来源于无产阶级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并经过实践的检验,证明是正确的理论,因而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二要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逻辑性,即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和价值逻辑。其一,讲清楚理论逻辑。思政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如何从三大理论来源出发并超越这些理论,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一脉相承且与时俱进。其二,讲清楚历史逻辑。思政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演进脉络,使学生对其发展过程有一个整体性认知,要向学生讲清楚我党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三次伟大飞跃,向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其三,讲清楚现实逻辑。思政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是凭空产生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是其产生的物质基础,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的需要则是其产生的阶级基础,要向学生讲清楚党的创新理论形成于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具体实际。其四,讲清楚价值逻辑。思政课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民群众,它是人民群众解放自身、追求幸福的科学指南,具有鲜明的人民性。思政课教师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才能真正达到回应学生、说服学生、引导学生的最佳效果,从而实现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的辩证统一。

3.以政治导向引领学理探索

习近平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6]在教育者与教育对象这一矛盾中,思政课教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可以这么说,推动思政课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关键也在思政课教师。同时,习近平也指出,思政课教师“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6]。因此,以政治导向引领学理探索,需要思政课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一是思政课教师要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课教师作为讲信仰的人,自己必须要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一定是具有深厚家国情怀的教师,他会把爱国之情转化为报国之行,勇于担当起为党和国家培养可堪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要职责,真情投入到教学之中,在奉献祖国和人民的实践之中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同时,有信仰的思政课教师,一定是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他会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则,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使学生乐于接受讲授的内容。二是思政课教师要“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6]。思政课教师要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思政课教师只有站稳了正确的政治立场,才能在思想中自觉认同、信念中自觉维护、行动中自觉践行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党的创新理论讲透彻,把学生的疑点困惑讲清楚,理直气壮地讲好思政课。三是思政课教师要保持政治上的清醒。这就要求思政课教师必须具有宽广的知识视野、历史视野和世界视野,必须努力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思维方法,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增强科学思维能力,增强辨别、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能力。此外,在教学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要严于律己,站稳正确的政治立场,清楚哪些内容该讲、哪些内容不能讲、哪些内容着重讲,努力实现思政课的政治性与学理性的统一。

猜你喜欢

政治性思政课马克思主义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开放大学交互式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小三明治式”议题中心教学法在思政课中的运用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略论“不道”罪之司法适用
再论翻译主体的政治性
艺术与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