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来为所难,缘何苦退休?
2021-11-28梅韬
梅韬
引言:《无用之人》是一部展示日本退休老人面临的适应性困境①的电影作品。本应是沉闷压抑而令人伤感的社会命题,却呈现了诙谐幽默的叙事风格和日式哲学的生活气息,塑造出诸多鲜活有趣的老者形象,使人在情节凝练的故事中体察老年阶段的人在退休后所遭遇的困境,进而洞察人生的终极意义,以及思考如何正确提前规划老年生活。
《无用之人》是由日本导演中田秀夫执导,上映于2018年的喜剧影片,讲述63岁原是银行精英的田代壮介,由于无法适应退休生活,于是经历升学备考、再次就业,在这个过程中遭遇各式困难、人生面临新挑战的故事。
该部影片的译名别有趣味:日本原名为“終わった人”,直译“结束了的人”。影片初始,主角田代壮介在离开工作岗位时,有感而发的一句话“退休就像提前的葬礼”呼应片名,欢送其退休的出租车司机也补充道,“退休和死没区别,没有工作是一种折磨”,直接展示影片对于“退休等同结束”的悲观态度。英文译名“Life in Overtime”,译意为“活在加班中”,将电影主角面临的问题就此点明,本应是工作的结束、休息的开始的“退休”一事,却最终演变成下一阶段的“重新就业”的问题,如同人生永远没有休息,年老之时仍无法停止工作,无异于“人生里无尽的加班”。中国台湾地区译名为“退而不休”,则详尽地暗示主角所面临的处境及其后续的行为选择。中国大陆译名为“无用之人”,则抓住了人物心理,主角缘何费尽波折急于证明自己“有用”,背后隐藏的是译者对异国社会语境下人物心理动因的精准阐明。
执导该片的导演中田秀夫,一贯擅长恐怖片,前有《午夜凶铃》《怪谈》《死亡笔记·L改变世界》等代表作品,塑造了众多经典的惊悚角色。但在《无用之人》中,他却用轻松诙谐的方式,探讨日本老龄社会群体所面临的深刻问题。《无用之人》故事情节简单,角色形象鲜明,即便包括主角在内的角色多半经过了理想化的设计和处理,故事仍然流露出触动人心的真实情绪与真挚情感。
一、故事梗概
田代壮介原是大银行的职员,出身名校(东京大学),能力出众,仕途本应一路顺风、拾级而上,不料突遭降职,无奈熬至退休离职。退休后的他,陷入无事可做的尴尬境地,个体的存在感与价值感急速降低。看到妻子、朋友无不有着令人艳羡、可持续坚持的理想与工作时,他感叹“不想自己的生活就这样结束”。于是,他鼓起勇气重新找工作,本以为凭借优秀的学历文凭与工作经验能轻松胜任新工作,不料却屡遭拒绝。身为美容师的妻子千草虽然嘲笑他,“没有特长的东大毕业生让雇主很不自在”,却在他提议想备考文学研究生时表达了支持,而女儿则是开玩笑让父亲寻找艳遇来打发无聊的日子。
在上文学补习班时,田代意外结识了一位比自己小三十岁的女性滨田久里,于是试图与她发展婚外情,却遭婉拒。许是出于示好和逞强,为攻陷久里的心,也为了摆脱“无用”的标签,田代受邀来到一家创业 IT公司上班,当一切看似将往好的方向发展时,他的生活却接连出现不可控的情况。IT公司的社长突逝,田代临危受命成为了公司社长,不料公司又出现经营危机,他须得承担公司破产后的巨额负债;就在和久里的关系无所进展之时,田代又意外发现对方竟是自己小舅子的女友;妻子千草也开始自主创业,她对于田代一直鲜少关心家庭、忽视伴侣的行为积怨已久,而当田代不顾反对选择接任社长职务又陷入巨额债务的危机时,她怒不可遏地直接将田代扫地出门。
于是,田代回到故乡,在旧友的开解与鼓励下,他重返东京,与妻子千草提出离婚,希望搬回家乡工作,独自偿还债务。千草拒绝了,而女儿道子则认为,“为了彼此好,解放你们自己,去享受余生吧。”主張父母应该选择分开。千草最后同意与田代分开,让双方“从婚姻里毕业”。新的时期,当田代逐渐适应家乡宁静平凡的生活时,妻子也在落樱时节与他重逢。
二、背景分析:日本社会的老龄化现状
影片故事乍看之下,一个在退休后为了再就业的精英老人,竟然混得奔波且狼狈,不免让人生出滑稽与妙奇之感,这似乎与我们所熟悉的“安静清闲”的退休生活场景大相径庭。
疑惑之处,不得不谈及日本的社会背景。众所周知,老龄化问题在日本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70年代,日本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经历半个世纪,根据2021年日本国立社会保障人口问题研究所(IPSS)的报告显示,2021年“在日本(老龄化率②)已经超过28%”[1],日本已迈入“超老龄社会”15年之久,处于深度老龄化。在生育率方面,1999年“日本生育率为1.57,这在日本被称为‘1.57危机”[2],可见生育率低迷的问题同样由来已久,连年至今,日本也一直陷入低生育率的危机之中。随着“少子老龄化”状况的延续,日本面临着诸多问题:人口总量减少、市场萎缩;劳动力数量减少、经济增速下滑;老年人口增加、财政支出压力加大等。于是,为了缓解劳动力不足与养老储蓄金的压力,日本政府几乎每隔10—20年就将退休年龄延长5年。2021年4月1日,日本政府正式实施的《改正高年龄者雇佣安定法》,预示着日本将推动70岁退休的义务化进程。日本劳动政策研究·研修机构(JILPT)的调查显示,“有接近七成的高年龄者,希望即使超过65岁也能工作”[3],与中国老人“含饴弄孙,颐养天年”的退休场景不同,“工作到老”的现象在日本很普遍,“银发一族”③奔波在街头的工作场景并不稀奇。并且,该调查报告显示,“特别在60多岁的男性不就业者中,40.8%希望就业。在人口减少的社会中,希望就业却无法就业的人与就业相结合是重要的课题。”[4]不难看出,日本老年男性群体对“高龄者就业”情境的认同已然形成了常态化心理。
结合影片,我们或许对于主角身处的“退而不休”的社会趋势有所理解。生存压力,实际上才是日本的退休族面临的最大难题,虽然导演在影片中并未向我们展示底层退休群体凄惨的晚年生活景象,同时,我们也无法感知缺席了的上层阶级群体的悠然惬意。但是,日本社会中最普遍的老年群体对于退休的焦虑情绪是日益增长的,即便是被影像化塑造的、在设定上经济水平近似于中产阶级的主角田代,也无法逃离这种现实社会焦虑情绪下催生出的“工作至死”的群体思潮的影响。缺乏子孙后辈在经济与情感上的支撑,虽已是发达国家的政府却又无法负担庞大的养老支出,生活在日本的老年人们,当家庭与社会似乎都难以支撑个体安度余生时,“自食其力”将成为他们最后的选择。
三、角色解读:难以谢幕的“人生赢家”——田代壮介
影片的主角田代壮介,作为片中主要刻画的角色,他展现了日本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的中产退休群体的特征:拥有和睦的家庭,适度的消费观,可观的养老金且无经济负担。但是,田代却做出了“退而不休”的选择,这与他在成长过程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息息相关。年少时期的田代,秉持着“赢才是更重要的”价值观,从考入名校到顺利就业,他都从未有过关于梦想的思索,而是逐渐活成了众人艳羡的“人生赢家”。而退休后的他,却陷入了迷茫与不适,“不能再逛公园和图书馆了,我要远离老年人的圈子”,他对于麻木的老年生活状态是恐惧的。在得知旧友仍在坚持梦想时,他不禁酸涩道:“我输了,我没有工作,无所事事,而他有梦想,我输得一败涂地。”而在结识了补习班的女士久里后,他又摆脱了萎靡不振的状态,愉悦感叹道:“我找到能做自己的地方了。”影片的前半段情节,大致勾勒出田代的性格特征:争强好胜,喜爱表现自己,却常陷入自我否定的沼泽,惯于迎合社会评判标准。
田代所面临的适应性困境,主要是两方面的:社会角色真空④与自我认同感缺失。
首先,田代从“银行董事”——一个层级较高的重要职位离开,他在过往工作场域中通过职业经验、人脉资源所积累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以及来自下属、同事、家人的认可和尊重,这些原来的社会职业角色赋予他的价值感都随着他的退休而逐渐消逝。社会交际圈在缩小,交际圈的层次也在降低,当他被迫回归家庭,或将转变成琐碎事务的承担者角色时,他感觉到自身的社会价值产生断崖式的下降,在家庭中的权威性和话语权也将被削弱,因此田代会抗拒“回归家庭”,认为“退休让自己变得无用”,于是他面临着自身社会角色陷入“真空”状态的难题。
其次,田代从职场退出后,他会在意暴露出自身年龄的体貌细节,比如牙齿、头发和体味,也会避免和退休群体产生交集;曾与“青云之位”失之交臂的经历和再就业遭遇的挫败,使他满怀遗憾,进而陷入否定过往成就的漩涡中;即便曾经短暂地享受过诗文学习的乐趣,但他很快又陷入焦虑不安的情绪中。如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埃利克·埃里克森所认为的,“自我认同危机不仅集中出现在青少年的青春期,在人的生理衰退期同样会出现。”[5]。
田代所呈现出的种种不适,揭示了他正陷于认同危机的境况:无法接受自身生理衰老的现实,也对过往职业上的成绩有所不满,同时也较为忽视自己在精神层面的需求。这些都源于田代的内心缺乏对自我的认可,他将妻女的“玩笑话”当真,认为工作才是挽救其个体价值趋向颓势的唯一方向,这种将自我价值单一化、贬低化的工具性理解,使他的主体意识产生了割裂感,也影响到了他对自我价值的认知与评判。田代之所以坚持选择临危受命、扛起IT公司的重担,是因为彼时的他对于自我价值的认同感急速下降,并且他对自我归属与人生意义的思考感到迷茫与恐慌,他暗示自己“我的职业生涯还没有结束”,因此他迫切希望从新的工作目标中重构内心关于自我的新秩序。
田代的“拒绝谢幕”,并非年迈者对人生事业饱含深沉与坚定的信念,只是他在人生衰退期陷入新困境时的一种被动抗争罢了。
四、主题思考:人生若樱终飘落,何妨吟啸且徐行
如今,现代人会将更多视线投射至日渐焦灼的中年群体生存境况,却较少有关注老年群体的困境。而随着老龄化社会不断深化的演变趋势,对于未来老年生活困境的及早反思,或许也存在一些发人深省的意义。
影片借助一个“银发浪潮”涌动的社会情境,谈论以主角田代为代表的一类“低龄老人”⑤在退休后面临的个人与社会间的适应性困境,展现了个体在老年阶段的视角下产生的诸多对于人生的思辨与选择的问题。老来为所难?本应是颐养天年的阶段,个体却陷入角色真空与认同缺失的困局而惘然若失、坐立难安,未免令人叹息不解。而影片结尾,田代对此难题给出了他的最终解答,“樱花飘落,枝头的花儿也终会飘落”,人生即使曾如樱花般绚烂,也无力反抗时间流逝与衰老降临的现实,总会有凋零的一刻;不论是关于工作的开始与结束,还是对生与死的本质思索,诸多困惑常常伴随着人的一生;当人临老之时,回忆中的世间万事恍如一场大梦,人生已然经历过春秋与起伏,终究会通晓坦然心境的宝贵之处。
而田代的心境转变,与他从家庭、婚姻、友谊等不同社会互动关系中获得的支持和感悟密不可分。积极进取、温婉善良的妻子千草在他苦闷幽怨时,鼓励他进修学习;在他决定再就业与接任具有危机性的职务时,千草也会理性规劝;直到他欠下巨额债务,千草虽有责怨却依旧不离不弃。而曾与田代针锋相对的旧时同窗“16号”,在经历过巨大的家庭变故后,选择放下过去,活在当下,他的劝慰使田代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还有重视尊严与理想胜过世俗利益的旧友二宫勇,对可能被社会淘汰的“现实”表现得安之若素、随遇而安的小舅子,以及希望父母为了彼此幸福而主张双方分离的女儿。这些围绕在田代身边的人物,都通过表达相应观点传达出各自的价值观念,促使田代在面对自身困境时,能够获得重构积极的个体认知与建构客观的评价体系的力量。或许,这也为观众提供了另一个思辨视角,当我们深陷于成为“人生赢家”的执念中时,其实不妨放慢脚步,徐徐回望,或许还有让人安身立命、不致漂泊流离的家庭,以及使心灵获得积极愉悦体验的友情,还有能够帮助增强个体自信感的志趣追求,这些情感与精神方面的追求,是能让个体生命感受到更充分的自由与乐趣的途径。人生皆因相伴而得以相映成趣,当人变得既有情思又有趣向,才会更懂得如何理智而不孤独、自爱而不自私地安度余年。
电影《无用之人》的退休故事让观众看到了老年生活的图景的同时,也传达了引人深思的人生哲理,或许人生多惑之时,总不免会埋怨自身既无睿智之举,又难有透彻之思,但亦无妨,就当人生是变幻莫测的,何妨吟啸且徐行罢!
注释:
①适应性困境,在社会适应的过程中,个体为融入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文化而产生的心理和行为时所遭遇到的相应困境,在文中则讨论的是老年人无法融入退休后的环境,或者无法认同退休后的生活方式等问题。
②老龄化率,是用以对比观测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的發展速度。按联合国标准,如果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老龄化率)高于7%就被称为“老龄化社会”,比例大于14%就被称为“老龄社会”,超过21%就被称为“超老龄社会”。
③银发族,指黑发与白发之间的人,即老年人。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银发族阵容将越来越庞大。
④角色真空,自我生活和工作角色暂时相对空白的状况。
⑤低龄老人,年龄在60—69岁之间的老人。他们具有一些特点:身体尚佳,头脑较清楚;经济上能自立,生活上可自理,尚可再为社会或家庭做些工作;需要活动场所和参与机会,再就业愿望强烈。
参考文献:
[1][日]Reiko Hayashi, Shikai Beppu.新型コロナウイルス感染症流行に応じた主要国の死亡統計早期公開について[R].IPSS Working Paper Series,2021(7):1.
[2] 全球观察.东亚各国的人口危机:年轻世代为何不愿生育[D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 s?id=1645192174204334310&wfr=spider&for= pc.2019-09-20.
[3][4][日]久保雅裕,森山智彦,藤本真,福井康貴.洋介労働政策研究報告書No.211-70歳就業時代の展望と課題―企業の継続雇用体制と個人のキャリアに関する実証分析[R].JILPT,2021(6):4-15.
[5][美]埃里克·H.埃里克森.同一性:青少年与危机[M].孙名之,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100.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影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