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播音主持创作的情感传达与内塑

2021-11-28邵鹏黄昕

传媒 2021年21期
关键词:播音主持

邵鹏 黄昕

摘要:对中国播音主持口述史的梳理不仅是填补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史的重要工作,更是要通过回望不同历史时期老一辈播音主持艺术家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来反思当下、应对未来。林如作为新中国第一代播音员,她的播音主持风格与情感呈现的特点,既受工作经历、生活态度以及时代的影响,更源自内心的坚持。通过梳理林如的口述史材料可以发现,她“沉稳内敛、淡而有情”的播音情感呈现方式从未随波逐流,并在不同时期都以质朴真诚、细腻深刻的方式与听众情感相连、心灵相通。而其中对于自身专业性的持续锻炼与积累,以及对于党性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坚守尤显可贵。

关键词:林如 情感呈现 播音主持

播音主持工作作为广播媒体连接听众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传播效果的优劣。对于播音主持人来说,流畅的口语表达和准确的情感传递是个人风格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一切传播效果的重要基础,并被认为是“播音主持素质能力的试金石”。在新旧媒体融合发展的当下,播音主持在媒体内容生产方面的作用日显重要,同时,伴随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逐步繁盛,播音主持人才队伍日渐壮大,其工作的重要性以及独特性、专业性凸显。通过回溯与反思广播电视史中那些曾经创造经典的播音主持人,无疑在填补中国广播电视史研究的同时,也能为播音主持理论建构与教学实践提供宝贵素材。

林如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播音员,其沉稳内敛、隽永含情的声音已深深镌刻在老一辈听众的心中,成为记录共和国时代变迁的“有声日历”。著名播音大师齐越曾评价林如:“她的播音已进入到了炉火纯青的阶段,做到了不加雕琢而富有魅力,质朴平淡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自然平易中富有诚挚的情感。”在总览林如相关口述文献后,不难发现,独具特色的情感表达方式是她广受业界认同的关键原因,同时也是其经典之声绵延不老的根本所在。

一、播音主持情感呈现特色的演变过程

中国广电事业发展有着独特的时代烙印,播音主持作为重要一环,其播音风格、方式也因时代的差异而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专属于特定年代的情感呈现特色。林如经历了三段播音主持风格各不相同的历史时期,却始终坚持属于自己的情感传递方式。

1.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初始时期。林如1935年出生于天津,1952年10月起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1954年,林如前往莫斯科广播电台工作和学习。这期间,她逐渐形成以“质朴、内敛”为主的播音主持风格。在那个经历漫长革命时期淬炼后以“浓”“重”为主、强调“沉稳质朴、淡而有情”的年代,林如的播音情感特色带给听众一种独有的信任感与踏实感。

2.“文革”时期的动荡年代。在这一时期,中国新闻事业的发展受到冲击,呈现出“千报一面”“千台同声”的局面,播音主持的风格是高调门、平淡与空洞,特点是播音情感上的高高在上、气势压人与拒人千里。在这一时期,林如离开了自己的播音岗位,被调往文艺部从事编辑工作。

3.改革开放时期。改革开放使中国广播电视事业进入了崭新的时代,播音主持风格转向“严谨生动、亲切朴实”,情感表达也日渐细腻深入、直达内心,并且注重与听众情感相连、心灵相通。此阶段林如的播音主持风格正如她自己所说:“播音员追求的应该是不使听众感受到你的存在。真正好的播音应该是使播送的内容自然而然地淡入听众的耳朵,能让听众被播送的内容吸引,而不是被播音员的声音分散了注意力。”

中国传媒大学姚喜双教授对林如评价:“她首先将自己的情感融入人物内心的情绪之中,她不是扮演人物,给人物配音,而是把人物内心世界的东西传达出来。”

进入21世纪,节目类型、主持人风格日益多样化,但如何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从而实现情感共鸣则成为播音主持亟须破解的难题,林如的经验无疑具有极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二、时代浪潮与播音情感的内塑

情感是播音的灵魂,如何运用好有声语言进行情感表达与传递对传播效果的实现至关重要。林如的播音作品一直以特有的情感表达方式见长,并由此而形成了自己鲜明的播音主持特色,为老一代的中国听众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在林如的口述中,她认为自己情感表达方式的形成不仅受时代浪潮影响,也归因于个人播音技巧的不断锤炼提升。

1.质朴内敛的风格。新中国成立初期,学习苏联的新闻工作经验成为我国新闻人的任务与目标。通过学习苏联经验,我国广播新闻工作者业务水平显著提升,对无产阶级党性原则的认知也更明确。1954年,刚参加工作两年的林如被派往莫斯科学习,并在莫斯科广播电台华语部从事播音工作。在苏联的五年学习、工作经历无疑对林如自身的播音认知、技巧、风格等产生了重要影響。

姚喜双认为,林如的播音风格主要受苏联播音大师托别士与费寄平的影响。托别士是苏联的功勋播音员,也是林如的指导老师,他强调播音时的朴实与口语感,林如受到启发,逐渐形成了自己质朴、沉稳、自然的情感表达方式。而与齐越、夏青和林田共同开创了中国播音史上的“四大高峰”的著名主持人费寄平的播音风格则含蓄、内敛、情感深入,在其影响下,林如注重融入角色内心,提升情感表达效果,追求感情深入,这为林如日后注重情感传达,引导听众感受话语内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坚持不懈的锻炼。对于一名播音员来说,扎实的基本功尤为重要,这不仅是成功播音的基础,也是个人风格特色得以塑造的前提。林如认为,基本功是播音员一辈子都需要去坚持练习的,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巩固不断提升,适应新环境新状况,一阵子的练习并不能够一劳永逸。因此,林如参加工作后十分注重个人基本功的训练,《记录新闻》就是她真枪实弹的“训练场”,通过两年在《记录新闻》栏目的积淀锻炼,她不仅纠正了字音语病,也提升了组织句子、控制气息的能力,这一切都对林如未来的播音工作大有裨益,同时也为她的情感表达方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了苦练基本功之外,林如也十分注重创新播音方式,从而提升个人的播音水平。20世纪50年代末,林如从莫斯科返回国内,开始播报部分时政新闻,而时政新闻的播音要求播音员音色沉稳、雄浑、大气,林如却“小音量、小嗓门”,因此对于她来说,播报这类新闻难度较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林如仔细分析了自身的发声方式与声音优势,探索出了“字音元素灌满法”和“唇部运动扩展法”,这些方法的要点在于读每一个字时都字正腔圆、掷地有声,可以有效解决自身播报时政新闻时音色不佳的问题。

1973年,林如从编辑部回到了自己热爱的播音岗位,但仍旧没有停止学习的脚步。她认为,学习并非一定要在校园,因此她在工作时也会抓住一切提高自己文化水平的机会。例如,林如每次播讲古文、古诗都要查阅大量的资料,深入了解文章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价值内涵,以便在播音时准确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情感,对听众负责。

3.自身性格的塑造。对于各行业创作者而言,个人成长经历以及性格特质都会对创作方式及内容产生重要影响,播音工作者播音风格的形成以及情感表達方式的差异亦是同样。

林如的播音作品质朴沉稳、不露锋芒,远离浮华,追求纯真,一字一句间的情感表达特色正符合她晚年所书“不显山不漏水,自寻深幽”的本质内涵。著名播音员虹云也曾评价林如:“林如的播音创作走着一条实事求是、扎扎实实的路,她不虚浮,不乱来,不扬众出名。”林如则认为,自己不露锋芒的性格和自幼接受的教育有关,“小时候我和妈妈随父亲去秦皇岛,妈妈内敛,总怕我在新环境显得特殊,所以时常教导我要谦逊稳重。”除了母亲的言传身教外,林如幼时的教会学校学习经历也让她养成了谦和的处事态度,并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她独特播音风格的形成与情感表达方式的确立。

三、播音主持的情感沟通与价值实现

当下,播音主持工作过程中的言语表达和情感交流之间的联系正在被消解,新闻报道语言空洞、节目价值浮于表面,不仅无法与听众形成情感共鸣,甚至容易使其产生抵触心理。挖掘林如等老一辈播音主持艺术家们的经验,无疑既可强调情感呈现与传播效果之间的联系,又能强化以受众为中心的工作态度。

1.重视情感呈现提升传播效果。在播音主持工作中,情感对节目来说不可或缺,是节目的灵魂所在。机械性的重复不能调动听众兴趣,引发听众共鸣,只有赋予内容情感才能打动受众,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从而形成紧密的传受关系并提升传播效果。除此之外,新闻报道的主要任务并不仅仅是信息内容的传播,更承担着与意识形态相关的价值观念的传播,而这种价值观念通过平铺直叙的报道无法充分展现出来为大众所理解,因此需要播音主持赋予情感才可帮助听众更好地理解稿件中的深刻内涵。

林如等老一辈播音主持的情感表达方式无疑具有显著的指导意义。林如在数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形成了质朴含蓄、淡而有情的播音情感表达特色,这既有赖于其特殊的生长环境、人生历程,也得益于个人的努力。从林如的口述中不难总结出她三方面的经验:首先是对于情感“度”的把握。由于深刻理解了文章内容,所以林如在播报新闻以及文艺节目时,总能从内容本身出发适当进行情感呈现,不刻意夸大也不平平而叙,这种含蓄内敛,将感知权交给听众的方式反而有助于提升传播效果。其次是作为新闻工作者敏锐的洞察力与正确的宏观意识。例如,林如曾播报1985年邓小平的一段讲话,在处理“小康水平”“明显的变化”“大变化”等字眼时,并没有刻意突出表面气势,而是从宏观视角出发,找准实事求是、信心满满的基准点,不刻意扬起而是加以重音辅助,稳扎稳打进行报道与情感的表达。最后是对于新闻工作不断的探索与积累。林如曾经被派往编辑室从事编辑工作,作为一个播音主持人,转型做文字工作并没有消磨她的新闻热情,反而让她掌握了各类新闻稿件的写作方法,提升了准确领会编辑意图的能力,从而在后续的播音工作中能够快速融入文本,实现情感的准确表达与更深层次的共情。

2.坚持党性原则与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引导。林如口述说:“我一参加工作就播《记录新闻》,鲜为人知。我没想冒火花,也没想获得什么荣誉,我觉得根基应该是这样。”在她的回忆中,刚开始播报《记录新闻》时还没有认识到播音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在一次播音工作中出现了纰漏,影响了前线战士的记录工作,也影响了政令的传达。那时起,她才真正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开始以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对待每一次播音工作。也正是在那之后的数十年里,林如始终保持着自己扎实、沉稳、谦虚的处事方式,这使她能够沉下心来,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也使得她“融入”“淡我”的情感表达方式得以树立。

林如的口述中透露出的不仅是对成名的淡泊,还有一份对于党性的坚持和对理想信念的追求。这体现在她始终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实践工作始终,为人民服务、对听众负责,实现了党性与人民性的高度统一。

在当前媒介技术与商业资本的冲击之下,荧屏上、镜头前的播音主持人更容易忽略价值理念与社会责任,陷入追名逐利的思潮之中。老一辈的播音主持艺术家们恰恰给予了人们应对当下时代变化的指导,在自媒体、网红、明星大行其道的时代背景下,更加需要林如的质朴与内敛,需要她以受众为中心的职业态度与责任意识,需要对党性的坚守与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不懈践行。这也正是回望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历程的意义所在,是深耕老一辈播音主持艺术家口述史的意义所在。

作者单位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系2019年国家社科基金年度项目“中国播音口述史(1978年至今)”(项目编号:19BXW04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李彦杰.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策略[J].新闻研究导刊,2020(12).

[2]王东.播音艺术家林如播音样态浅析[J].神州,2014(09).

[3]么钟.时代潮流变化中播音风格的演变[J].文学界(理论版),2012(07).

[4]赵广远.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电视新闻播音风格的演变[J].新闻战线,2018(06).

[5]刘凤至.从社会变革看我国新闻播音风格的演变[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0(04).

[6]姚喜双.林如播音风格浅探[J].现代传播,1987(03).

[7]袁艳.新闻播音主持人的情感表达素养探析[J].新闻传播,2016(12).

[8]吕晓红.这里是中国的声音[J].中国广播,2010(09).

[9]赵猛.金话筒前的七彩人生——访原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著名播音员林如[J].中国人才,1994(03).

[10]苏翠凤.简论播音主持言语交际与情感表达策略[J].传播力研究,2019(22).

【编辑:沈金萍】

猜你喜欢

播音主持
当今语境下播音主持语言艺术的特征
播音主持艺术魅力及创新空间
播音主持情感表达与言语交际策略分析
如何让播音主持更具个性化、人格化与亲和力
论电视播音主持副语言创作的功能与规律
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与拓展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